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汪苹:又见南屏

又见南屏

安徽黄山 汪苹  文/图


  一直奇怪这个村子为什么叫做“南屏”,是因了南面的群山像似屏障,还是与古人称道的“南屏晚钟”有关?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埋在我心中的问号却始终未能拉直。
  我要说的这个“南屏”,是位于皖南黟县的一座古老的小村。三十多年前我曾在那里生活过一年多的时间,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直到今年早些时候打从H市中学高级教师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才有幸抽空去了一趟南屏村,这才发现村子大大变了样,于是,记忆之门霎时洞开,就触“变”生情地想起一句老古话,感叹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来。


  又见南屏,又见南屏的村头。三十多年前的南屏村头,如今旧貌依稀仍在,因为那是出了名的徽州水口景观,所以保存完好。村口高高耸立的巨幅广告牌却是我所陌生的,那上边“《菊豆》故乡,迷宫村落”的广告语,更让我大有“听翻新编杨柳枝”的感叹。当年河岸边村民挑水、洗菜的镜头似乎已不多见,取而代之的,是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写生的大中专学生们三三两两支起画架、席地而坐,用他们手中的彩笔描摹着南屏村如画美景的“画中有画”。南屏村头有古老水车在小河边旋转的吱吱呀呀,有乡风吹过水口大树林的哗哗作响,有成片铺开的油菜花海陪衬着的柳絮飞扬……驻足在河上的石桥旁(这座曾经一次次迎送过我与我那襁褓中的女儿的小石桥),看那水花飞溅(那些我曾天天都要与其亲密接触、倒映过我那红扑扑脸蛋的小河里的水花),犹闻当年我在河边浣衣时的棒锤声声,那是三十多年前一位山村女教师青春记忆的回音,那是多少次曾在我的梦中美美回响过的天籁。


  又见南屏,又见南屏的街巷。村里的街巷基本上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不同的是比我记忆中的街巷干净多了、幽深多了、更有韵味了。走在仄仄窄窄的小巷中间,穿过高高低低的石板小路,南屏村迷宫似的村庄格局仍然留存在开放后的徽州土地上,向来此寻古探幽的旅人们讲述着古老的传说故事。又见那口石栏围砌的三眼井,井里的井水依然是那么清澈见底,而观井的人儿却变成了好奇于“一井三口”的八方游客了;又见那两座我曾多次月夜家访过的古民居,现在已经各自被赋予了新名——“抱一书屋”和“菊豆饭店”,那是南屏村最古老的私塾学堂和改革开放后村民家中自办的最早的农家饭店,现在早已经是闻名遐迩、名声在外了。


  又见南屏,又见南屏的祠堂。三十年前的南屏学校,就设在这座叫作“叶氏支祠”的祠堂里。虽然当年我们这些教师居住的厢房板壁已被全部拆除,当年用作教室的隔板也已不知去向;但是,只要我往这空空荡荡的祠堂中央一站,思绪便会立即闪回,就仿佛听到当年与我朝夕相处、活泼可爱的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就仿佛闻到当年点燃柴火、升起炊烟、做出人生第一餐米饭的芳香,就仿佛回到当年在 25 瓦灯光照亮的陋室一隅,怀抱女儿、边改作业、边备课的温馨岁月……时隔30多年后的今天,南屏学校早已搬出古祠堂而另址新建起了教学大楼,这座腾空了的祠堂与村中另一座因为张艺谋、巩俐曾经在此联袂拍摄《菊豆》电影而闻名遐迩、被称作“老杨家染坊”的“叙秩堂”大祠堂,则“老祠新用”成为广受游客喜欢的旅游景点,村姑导游们则一边指点着影片中的剧照,一边以那呢喃软语讲述着拍摄花絮,创造并丰满着独具特色的“南屏农家乐”旅游风景线。当年最为熟悉的、曾经作为村中豆腐坊的另一座小祠堂,现在任凭我再怎么搜索记忆、反复寻觅却始终未能再见,看来是已经不复存在了——连同我十分留念的那些个“豆腐青菜保平安”的岁月,心田里就莫名奇妙地泛起几缕酸楚楚的涟漪。


  又见南屏,又见南屏的熟人。离开南屏三十多年来,我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再踏上过南屏的土地;今天,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正当我在祠堂前徜徉、拍照、跟家人和朋友讲述这里的变化时,却意外地被南屏村的村民们认了出来,竟然异口同声地一齐叫响“汪老师”,这真让我大吃一惊,更让我非常激动,甚至于有些“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起来。从他们的嘴里,我知道了现在的南屏村已经今非昔比,倚仗乡村旅游较先致富起来的乡亲们,好多人家都腾出故宅作景点,现在已经不住在村里了,大多数在村外或县城甚至外地安了家,生活得幸福、惬意。留在村里的村民们的生活也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整天价过着“游客把南屏当作风景欣赏,我们把游客当作风景观看”的诗意生活。尤其是听到当年为我照看过我的嗷嗷待哺的女儿的老妈妈、仍然健康硬朗地在城里女儿家安度晚年的消息,我更是万分高兴,因为未能在南屏村见到她,只得在心中祝愿她安康长寿。
  又见南屏,又见南屏……三十多年来,几回回梦里见不真切想不够的景象,如今就这样以此“既熟悉又陌生”的态势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顿时想起一句熟悉的诗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激动之余,忍不住用我的拙笔写下这篇小文,以抒发我的思恋和怀念之情。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汪苹,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五中语文高级教师。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大江南北》杂志、《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安徽老年报》、《黄山日报》等报刊。有作品多次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过皖南之三:南屏(下)
安徽黟县南屏村
阜阳这14条街巷即将改造或新建,可有你家门口的?
探村浙江天台
舂水叮咚向南流:献给祖国七十华诞
安徽最著名的古村落之一,村内有8座大型祠堂,还是中国影视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