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筱翊:星拱小婿陆元九



星拱小婿陆元九

安徽怀宁 夏筱翊

  2021年6月29日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 。其中,最年长的陆元九同志是怀宁人王星拱先生的小女婿。
(一)
  光绪二十六年(1900),12岁的来安少年陆子章中了秀才。光绪三十四年(1908)陆子章毕业于南京两江优级师范数理系。民国九年(1920)元月九日,这位陆姓秀才喜得贵子,取名“元九”。抗战时期,陆子章先生在自己的家乡——张山集北头的关帝庙内创办了来安县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中学——来安县初级中学,这就是现在来安中学的前身。陆子章先生被誉为“来安现代教育第一人”。
  1925年,陆元九上小学,1930年毕业,中间跳了一级。这一年,滁州开始办初中,陆元九成为安徽省立第八中学(后改名为安徽省立滁州中学)首届初中学生。初中阶段,陆元九便开始显示出过人的聪明,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1933年,陆元九进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读高中,高中三年级时学校开了“高等物理”这门选修课,陆元九要求选修,未获老师批准,只能旁听。课堂上老师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陆元九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有了新的起色。
  1936年暑假,陆元九高中毕业,因患严重的足疾耽误了高考,不得不到父亲任教的初中一边治病一边学习。陆元九后来回忆说:这场病,因祸得福。培养了自学能力,在多位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摸索,掌握了一套学习方法。
  1937年,陆元九选择三所大学报考,上海交通大学、中央大学和南通纺织学院(保底),专业方面,选择了中央大学航空系、上海交大电机系和南通纺织学院纺织机械系。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7月底和8月初,陆元九分别在上海和南京参加了三个学校的招生考试。天道酬勤,陆元九同时被三所大学录取。
  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战火纷飞,时局动荡。陆元九先收到了南京中央大学报到通知书。中央大学决定把学校由南京搬迁至四川重庆。10月初,冒着炮火硝烟,陆元九沿江而上,经安庆、武汉,到达大后方重庆,借住在川东师范。11月中旬在沙坪坝小山上搭建的平房里,陆元九开始了大学学习生涯。
  中央大学1937年才开始亮出“航空系”的牌子。三十年代初,出于军事侵略和控制的目的,日本总是麻痹民国政府:“在空军方面,我们可以保护你们,你们用不着自建空军。”1933、1934年招收已毕业的大学生到中央大学的“机械特别班”(实际是航空技术培训班)培训两年,然后送到国外深造。不得已取名“机械特别班”是为了不触动日本人的神经。国家积贫积弱,不得不仰人鼻息。

  图一:两院院士陆元九

  中央大学是文化区,按照国际惯例,军机不应对此区域轰炸,但学校还是被炸了三次。有一次,陆元九和同学们刚跑到防空洞门口,爆炸形成的气浪把他们掀翻在地。1941年6月的一次敌机轰炸,把部分教室夷为平地,陆元九的毕业论文是在瓦砾中找出来的,一本《英汉字典》还留着弹片。因此,陆元九格外珍惜战争时期这次上大学的机会,虽然他选择的是发动机专业,但他对其他专业的基础课,也都非常认真地学习。靠着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支撑苦读岁月,希望自己早日成才,报效国家。
  1942年,应王星拱校长邀请,助教陆元九随中央大学工科教授李登科来到位于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协助筹建航空工程系。但一年后,教育部认为武汉大学的条件不够成熟,没有批准其成立航空系,于是李登科与陆元九于1943年回到了中央大学。
  在中央大学做助教的日子里,陆元九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最终获得了公费赴美留学资格。1945年8月,陆元九踏上了异国求学之路,三个月后抵达纽约,被分配到麻省理工学院。1946年初,作为过渡时期,陆元九在学校全职工作了半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控制技术迅速发展,惯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领域。德国V—2导弹采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表,完成了控制导弹飞行轨道的任务。这时惯性导航尚处于萌芽阶段。麻省理工学院的德雷伯教授力主将自动控制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惯性技术领域。这项技术十分关键,美国政府把它列为重要的军事研究项目。航空系中的仪器学专业主要研究内容就是惯性导航。勇于挑战的陆元九,毅然申请参加仪器学教研室的工作,获得批准。
  仪器学是新创建的交叉专业,要求选读的基础课程比较多:除了航空系的一些课程外,还有电机系、物理系和机械系的,一共有20多门课程。对于一个全日制的学生来说,需要三年。
  面对艰难的学习任务,陆元九不敢有丝毫懈怠。那是,他的生活轨迹就是教室、实验室和宿舍三点一线。有一段时间,国民政府中断了对留学生的经费支持,陆元九被迫一边在食堂打工一边学习。那时,陆元九很少出学校大门。一年假期看一次电影,就是犒劳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陆元九以全优成绩完成了基础课的学习。
  随后,陆元九通过了论文答辩,成为德雷伯教授仪器学专业的首位博士研究生。在这位“惯性导航技术之父”的引领下,陆元九走进了该学科领域的世界前沿。
  1949年,陆元九双喜临门:一是获得博士学位;二是与留美硕士、安徽同乡王焕葆喜结良缘。王焕葆是怀宁王星拱先生的小女。
(二)
  王星拱,安徽怀宁人,谱名芳辰,原名芳淑,字盛时,号抚五,清光绪十四年六月初九(1888年7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高河埠王家大屋,与陆子章同龄。光绪二十八年(1902)王星拱由怀宁中学堂考入安徽大学堂学习。1908年初,王星拱考取了安徽省首批留学英国官费生。5月入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化学专业学习,历时八年获得硕士学位。1917年初,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刚从英国回来的王星拱受聘到北大任教,执教十年。

  图二:怀宁笃本堂《王氏宗谱》王星拱页

  1929年7月任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兼国立武汉大学副校长;
  1934年5月任国立武汉大学校长,长达12年之久;
  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同年9月,被任命为国立中山大学校长。
  1949年10月8日在上海永川医院,王星拱先生因病溘然长逝,享年61岁。新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亲笔书写“一代完人”挽幛。遗体后被运回老家,与其妻叶玉芝的遗体合葬于故里。
  王星拱夫妇共生了四个孩子,长女王焕理、次女王焕葆、长子王焕彻、次子王焕晰。

  图三:1930年代王星拱全家合影。左起:长子王焕彻、夫人叶玉芝、次子王焕晰、王星拱、长女王焕理、次女王焕葆。

  当女儿王焕葆和陆元九在异国他乡结婚的时候,王星拱夫妇都已经离开了人世。
  1950年,陆元九和王焕葆第一个孩子出生,取名怀来;1953年,第二个孩子出生,取名怀新;1955年,第三个孩子出生,取名怀中。一是时刻想念新中国,二是因为孩子们的母亲是安徽怀宁人,父亲是安徽来安人。
  29岁的陆元九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在不同的科研小组继续从事研究工作。1950年,他转到研究原子弹爆炸破坏效应的结构动力学实验室,为了使回国免受刁难,他回避了类似的敏感专业领域,到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科学实验室任主任工程师,陆元九参加了多项先进科技项目的探索,包括世界上第一辆气垫式汽车的研制。
  身居美国十年,陆元九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祖国。1955年底,陆元九看到一则公告:“根据中美两国日内瓦协议,在美国的中国人包括留学生,自愿回国的现在可以回去。如果有困难需要帮助,可以找印度驻美国大使馆接洽……”协议适用于抗美援朝中的美国战俘,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美国用中国留学生换回美国战俘。
  经过多方努力,通过各种关卡,以及印度驻美国大使馆开具证明,1956年3月,订船票所需的护照总算解决了。

  图四:离开美国前,陆元九全家合影

  1956年4月底,陆元九夫妇带着三个孩子,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历经千辛万苦,5月23日终于到达深圳罗湖口岸,踏上了自己的国土,看到了五星红旗。陆元九情不自禁的大喊一声:“我们回家了!”
  从深圳到广州,再到武汉,夫人王焕葆回到童年时曾经居住过的小楼(抗战前称“校长公寓”),勾起对父母大人的无限怀念,悲恸至极几近昏厥。
  1956年6月,陆元九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参与筹建自动化所,先后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同时参加惯性导航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和队伍建设。陆元九请在他之后回国的留美人员杨家墀、屠善澄一起到自动化所创业。后来,屠善澄和陆元九成为我国人造卫星控制系统的技术领导,杨家墀成为我国著名的“863计划”的四位发轫者之一。
  1958年,中科院自动化所的任务由工业自动化转向探空火箭和卫星。苏联和美国相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之后,竺可桢、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建议中国也要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的研究。在一次动员大会上,陆元九指出:“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在世界上较早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
  1958年8月,中科院成立三个设计院。其中第二设计院负责控制系统的研制,吕强任主任,陆元九、屠善澄、张翰英任技术指导。
  1958年国庆期间,中科院和有关单位合作举办了自然科学成果展览会,445家单位近4万人参观了展览。由陆元九和同事们组装的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引人注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先后到场参观,陆元九担任这次展览的讲解工作。
  1962年11月3日,成立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简称“中央专委”)领导原子弹、导弹和卫星的研制工作。
  1958—1965年间,陆元九兼任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副主任、教授。
  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了卫星规划方案,同时对中科院下达了几项任务:组建卫星设计院(代号“651”设计院);设立代号“157工程”(陆元九是技术负责人);在长春筹建我国第一个液浮惯性器件研究基地。陆元九带领团队相继开展了单自由度液浮陀螺、液浮摆式加速度表和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的研制。在陆元九主持下,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在长春诞生。
  1968—1978年间,陆元九被编入航天工业部502研究所任研究员,未安排从事实际工作。
  1978年,陆元九调到航天工业部13所工作,任研究员、所长。1984年后,陆元九先后任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科技委常委、科技委顾问等。至今,101岁的陆元九院士与中国的航天事业连在一起。从1937年读航空专业开始,他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80多个春秋。他常说:“上天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1980年,陆元九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12月,62岁的陆元九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成为国际宇航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1990年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4年6月成为中国首批工程院院士,是为数不多的两院院士。
(三)
  成功的陆元九背后是成功的女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焕葆。他俩相识于美国,几十年相濡以沫。王焕葆出生于1923年1月,安徽怀宁人。1939年被武汉大学生物系录取(同时参加考试的姐姐王焕理落榜),1943年在武汉大学读研,后在成都县女中、广州中山医院任教。1946年获美国蒙荷利山女子学院全额奖学金到动物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因美洲轮船公司罢工,1947年初才到美国。
  1948年3月5日,王焕葆出国刚刚一年,慈母去世,这令她十分痛苦。本打算放弃学业回国奔丧,被父亲劝止。1949年6月,王焕葆获硕士学位。适逢新中国成立前夕,中美关系恶化,交通受阻。她本想回国探望年迈的父亲,可归途无望。当时她拟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此时,陆元九在麻省理工毕业并留校任教,王焕葆与陆元九认识一年多,彼此已很了解。两个安徽青年在异国他乡相爱了。祸不单行,在王焕葆母亲去世一年后,父亲王星拱在上海病逝。
  1956年回国后,王焕葆到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工作,先后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62—1965年任组织学室副主任,1972—1979年任内分泌室副主任,1980—1986年任细胞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是硕士、博士生导师。卫生部医学科学专题委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副主编,《动物学报》副主编、主编。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会议并宣读论文,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焕葆是蒙荷利山大学毕业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20世纪80年代初,受母校委托,所有申请该校的中国学生都由王焕葆在家中面试,足见学校对这位离校将近40年的老校友的信任和尊敬。王焕葆当时还未退休,所有准备、面试和推荐材料都是业余时间义务完成。

  图五:2005年陆元九夫妇在山东威海

  2003年王焕葆因患癌症动了两次手术,住院达半年之久。2011年8月,因脑萎缩症恶化,王焕葆失去了吞咽功能,住进医院。2014年6月22日,王焕葆因多器官衰竭辞世,享年91岁。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夏筱翊: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人,出生于1964年12月。在公社、乡、区、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工作32年,2015年11月退休。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历史文化中心研究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皖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庆根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庆家谱网”副主编。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家】阳光总在风雨后——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元九
陆元九:初心不改的“惯性导航”巨擘
永不退休的人生是怎样的?
陆元九
今天,陆元九(陆老)祝您103岁生日快乐!
国防七子历史,一张图告诉你们,其中航天工业部对应院校是哈尔滨工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