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令人着迷的魏晋风度!那些最风流潇洒的名士,都是被逼出来的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中华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动荡局面,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了无数特立独行的士大夫,诞生了不拘礼法的竹林七贤,形成了令后人神往的魏晋风度。

但你可知,在那些洒脱的名士背后,又有着多少无奈?

01

什么是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也称名士风度。

这是对魏晋时期名士们言行举止的一个总括。这样说很抽象,只觉得这个词似乎很有格调,听起来给人一种飘逸绝伦、风流自赏的气度,实际上,从外在表现形式来说,无外乎四点:清谈、饮酒、服药、隐逸。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们缺乏安全感,于是,社会价值观就逐渐转为“及时行乐”四字,主要是为了明哲保身,但这一来却不免造成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清谈、饮酒、服药、隐逸,就是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名士用来缓解精神痛苦、填补精神空虚而形成的社会风尚——名士风度。

02

清谈

东汉末期,官僚士大夫之间形成了一种臧否人物、评论时事的风气,称为清议。魏晋时,承袭了这一风气,称为清谈,其侧重点偏于玄学,以《老子》、《周易》、《庄子》三部著作最受推崇,合称“三玄”,谈的主要内容是知足逍遥、自然无为一类的抽象哲理,因此清谈也叫玄谈。

除此之外,品评人物也是清谈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一个人的品行、才能,到容止、风度等各个方面,逐一品评。

清谈一般分为宾主两方,主方设论题,并进行申述,称为“通”,然后由宾方诘辩,称为“难”,这一点跟今天的辩论赛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清谈也可以由一个人自为主宾,反复分析义理,自己跟自己辩论。

清谈时,还必须要手持麈(zhǔ)尾,其形如今天的羽扇,但绝不是做扇子用,而是在谈论时用于指划,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清谈是魏晋士大夫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展示智慧和才能的重要场合,更是一举成名的捷径,东晋就是通过清谈成名,从而得到重用,最后官至御史中丞。

名士何晏、王弼是开启魏晋清谈之风的重要人物,他们主张“无”是万物的本体,这明显是受了老庄思想的影响,同时又糅杂了儒家经义,在当时广受欢迎,世称“正始之音”;

再如竹林七贤,阮籍通老达庄,始终坚持老庄之学;山涛好老庄,却又杂以儒术;嵇康酷爱养生……七贤的思想主张有所不同,但又都因生活上不拘礼法,喜好喝酒纵歌而走在一起,开启了“竹林风气”;

东晋时最大的两大姓王、谢,代表人物王导、谢安,也注重清谈,更有康僧渊等名僧加入清谈大部队,在玄学中又加入了佛理,推动了佛家思想的传播。

03

饮酒

清谈虽然可以展示才干,但毕竟太过文雅,缺少了几分洒脱,怎么办呢?

喝酒是最能体现个人洒脱豪迈一面的方式,要追求名士风度,就要喝酒,毫无节制地喝酒。

《世说新语·任诞》记述了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嗜酒的故事,他因喝酒毁伤身体,妻子心疼,哭着劝他少喝点,结果刘伶却说: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刘伶曾经到河北访友张华,张华用当地佳酿款待他,刘伶一喝就停不下来,连连夸赞好酒,还作诗歌颂,经此一事,河北的特区名酒被命名刘伶醉,到今天还是中国驰名商标。

刘伶也因其嗜酒如命的性格,被人戏称“醉侯”、“酒仙”。

同为竹林七贤的阮籍更是有趣,他听说步兵校尉官署里贮藏了许多美酒,就去求官,拼了命想当步兵校尉。

名士孔群,一年忙活到头田里收成七百斛高粱,他第一反应是这点粮食还不够酿酒啊!

爱喝酒可以理解,酗酒也顶多是一种不良嗜好,可魏晋名士为什么会嗜酒到不顾生活和生命呢?这背后的原因,挺让人无奈的。

第一,喝酒是表现豪迈阔达的一种形式,这正是名士风度所必备的;

其二,魏晋时期时局动荡,政权更替极为频繁,酒精可以用来麻痹自己,也可以用来表现自己在政治上的超脱,比如阮籍终日饮酒,从不问世事,最后得以善终;

其三,名士王忱(chén)说过“三日不饮酒,觉神形不复相亲”,就说三天不喝酒整个人都跟丢了魂儿一样,神形相亲、物我两忘,是名士在豪迈风度和政治超脱之外,追求的另一种境界,而酒精的酣醉正好可以让名士们达到这种境界,以求得高远志向。

当然了,也并非所有名士都嗜酒如命,王导就喜欢劝人少喝酒,还曾帮助晋元帝戒酒成功。

04

服药

服用五石散也是魏晋风度的一种外在体现。

所谓五石散,是指由五种矿物调制而成的药物,主要有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配方在曆朝歷代也有不同。

五石散药性很猛,吃完后会迅速发热,却被名士们当做是药效上来了,此时他们会把头发散开,看起来确有一种洒脱出尘的仙气,但其实是为了散热。

据说五石散服用后会有增强体力的功效,名士服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求长生,这一点本质上和炼丹没有区别,但五石散服用后还会产生强烈的幻觉,追求感官刺激也是服药的目的之一,其实用现代医学的眼光来看,这就是矿物中毒的反应。

另外,魏晋时期名士对颜值的追求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世说新语·容止》大量记载了名士对颜值的重视,被鲁迅先生称为吃药祖师爷的何宴,书中记载他“美姿容,面至白”,活脱脱一幅玉面郎君的形象,而五石散恰好被认为有美容的功效,所以名士们为了美,绝不会放弃五石散。

05

隐逸

热衷于功名利禄,跟名士风度相去甚远,所以要想成为名士,还得有一颗飘然绝伦的心,要冲破世俗红尘,于是崇尚隐逸。

其实,如果在和平时代,谁不愿意建功立业呢,可无奈这些名士,偏偏生在动荡的时局,所以隐逸和饮酒有一个共同点:不问政治,明哲保身——这是隐逸之风兴起的最根本原因。

但我们前面也说了,名士大多推崇老庄之学,而老庄的哲学主张就是超脱世俗,遵循自然,隐逸的生活态度和老庄之道自然契合,名士们自然乐此不疲了。

06

小结

汉末到魏晋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尚——名士风度。这种风度的外在表现是清谈、饮酒、服药、隐逸,但这些外在表现,背后却是名士们在乱世中为保全自己,不得已而选择的生活态度。

所以,外在表现出的种种,绝不是名士风度的全部。

在旷达洒脱的外表下,必须要有极高的内在修养,古人说“言为士则,行为世范”,魏晋时期的名士,他们生逢乱世,但志存高远,以德行为第一要素,这才是魏晋风度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士大夫洁身自好的优良传统。

喜欢记得来一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如何走到今天(二):“嗑药”的竹林七贤和魏晋风度
与猪共饮,却绝不与权贵攀亲
从关内侯窗外掷书入手,探讨魏晋时期文士的隐逸之风
笑傲江湖与魏晋风度
阮籍与魏晋名士风度
魏晋名士清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