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台作者:邱文献[散文]​大山深处的摇篮----我的母校大沙溪中学​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
           
           
           
           
大山深处的摇篮
----我的母校大沙溪中学


文//邱文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学生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么学生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岁月轮回中,多少人为一个梦想,奔跑一生;多少学子,渴望在静美的校园里,眺望静静的天空,静赏华美的时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而我也食人间烟火、五谷杂粮,也有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弹指一挥间,离开我的母校34年,三十四年时空的距离,既深邃遥远又仿佛如昨。
我刚上中学那会,别的孩子都上学去了,而我父亲早逝,家里学生有六七个之多,高中、初中、小学都有,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我只好在家放牛、捡石块(一方石块只能卖4元钱),那时的我很失落、很难过,渴望像别的孩子一样上学。开学四五个星期了,有一天,我家里突然来了一位老师(初一的班主任苏老师),来我家和我母亲商量,叫我去上学。我当时很兴奋和激动,那夜我彻夜难眠。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和母亲去了我渴慕已久的中学——大沙溪中学。
大沙溪中学坐落在利咸两市县的交界处。原为李家祠堂(称下祠堂),1951年土改时划为学校,开始称民兴小学,1964年改称大沙溪小学,接收民兴、新庄、群英、群力、大坪、齐跃坪六村学生。1970年改为大沙溪中小学。1974年,中小学分离,只剩中学称大沙溪中学。1977年初中戴帽称大沙溪初高中。1978年恢复高考,1979年高中撤出搬到忠路,只剩中学,称大沙溪初中。她的历史几经周折。
掀开她神秘的面纱,她是一个平瓦房的四合天井院,楼上是老师的宿舍,下面靠左是女生宿舍,正对着大礼堂的便是我们的教室,旁边依次是初二、初三年级教室。上课的时候,因为隔音效果不好,几个老师的声音经常混在一起。黑板是用木板做的,也不知道多少年了,木板间的缝隙很宽,漆也开始掉了,露出了白色的石膏灰,有些地方连石膏灰也掉了直接可看到木板。每逢下雨天,教室和宿舍一片泥泞。
苏老师带我去了教室,教室里陈设极其简单,只有矮小的凳子,破旧的桌子和不大的讲台。同学们那一张张陌生而又可爱的面孔,老师严厉而又慈祥的神色,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几天,我就和同学们熟悉起来,我们一起吃饭、上课、一起出去玩,甚至一起上厕所……整天形影不离。我们因渴望知识而相聚,为梦想拼搏而相知。 在学校谁有好吃的、好玩的,大家都一块分享。在不大的操场上追逐嬉戏。在回家的路打得罗(砣螺)、打板(书撕了折起的东西)、滚铁环。在河里捉鱼、戏水……一个个快乐的瞬间,让我的中学生活变得七彩般的绚丽。


在大沙溪中学,作为旁听生(因没钱交学费),我只读了一年书。短短的一年却承载了我中学几乎所有的记忆,我常走在学校鱼塘边的路上,哼着自己熟悉的曲子:“沿着校院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有时爬到鱼塘的树枝上看书,那份惬意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未曾想过“幸福”这两个字眼,也许正在拥有就不会感受到吧!
曾经一段时间,我一个人徘徊于校园,伴随西落的斜阳,寂寞充满了期待的心灵。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经意间我已进入初二了。有一部分同学要分到重点中学读书,我和我的几位学友被分到了小沙溪重点中学。在那里,我没上多久的学,因家庭的原因我被迫转学到离家几十里山路的忠路石坝中学就读。离开大沙溪中学的那一刻,我的心是多么悲凉。“长风万里送秋雁”,那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管是欢乐还是忧伤都化成了美好的回忆。我爱我的母校,是她让我获取了一生中所需的精神食粮,是她伴我一路成长。我也时刻牵挂着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当……叮当……叮当的下课铃声一响,我们就生龙活虎的从我们的地道(把墙角掏一个洞)爬出教室,地道战被我们演绎得淋漓尽致。越过“地道”就到了外面的鱼塘。
圆形的鱼塘四周耸立着高大挺拔的水杉树,鱼塘里面的黄鳝、草鱼、泥鳅很多,我们几个臭味相投的同学常常趁老师不备溜到鱼塘边用一自制的小钓钩,用蚯蚓做诱饵就可钓起一根黄鳝或者一条小鱼,破干净后抹一丁点盐放在饭盒里一蒸那就成了我们的美味佳肴了。有时,我们也偷偷跑到学校的后山上烧起一堆柴火烤来吃。现在想起来,那个香味直叫人流口水。
学校的后山就是我们的天堂,带给了我们许多快乐。春天,百花争艳、姹紫嫣红。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大地,知了在树上深深的叫着夏天,而我可躲在后山的树荫下尽情的享受凉爽的风带来的惬意,情窦初开的学哥学姐们也悄悄躲在树荫下偷吃“禁果”。秋天,山上红叶似火,把大山变成了红色的地毯,我坐在上面尽享人生的惆怅。冬天,山上白雪一片,我常站在山上感慨,我拥有洁白无瑕的世界和天空。而热恋中的年轻老师们也趁没人的时候常去后山偷偷幽会,后山见证了他们纯真的爱情。
大礼堂是标准的古建筑,是学校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也是学校每次颁奖的地方。每次颁奖的时候,我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总在不住的问自己,有我吗?当我每次走上领奖台,内心都无比的激动。睹物思情,风景仍在,记忆犹存,虽然最终我没有我的学哥学姐,学弟学妹那么优秀成为国家的可用之才,但母校曾经给予我的那份鼓励和荣誉使我终生难忘。


大礼堂的左面是学生饭堂,那是我最向往也最害怕的地方。我是走读生,没交搭伙费是不能在哪里蒸饭的,在班主任和同学的“怂恿”下,每天中午,我把饭盒交同学悄悄带进饭堂蒸饭(饭就是几个洋芋、红苕或者苞谷米),到吃饭的时候就躲在高个子同学的后面混进饭堂取饭盒。(饭盒是我姐的同学送她的然后给了我)可总逃不过我们管后勤的张老师(已退休)的火眼金睛,老在排队打饭的时候向同学庄严宣布,某某同学未交搭伙费不能在饭堂蒸饭,顺便还补一句某某同学赶快回家叫家长来把学费交了,那声音特别响亮。每次听到他的点名,我感到无地自容,恨上天无梯,入地无门。
在我离开母校后不久,他们在学校的大门口立了一块树人树木纪念碑。关于这碑,风水先生说不应立在门口,应立在其他地方。真是无巧不成书,立碑后学校的升学率就低了,一连好几年,直到后来换了校长学校教学质量才开始回升。很多人都爱图虚名,在有生之年就为自己树碑立传。对此我无意评判,碑上刻有名字的很多人确实是对利川的教育做出了特别贡献(简立,万更生等)而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树人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母校的教学条件极差,这里的学生和老师都很辛苦。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有的老师选择了坚守,有的老师却选择了离开。当时有首民谣流传:“沙溪是个福窝窝,外地干部不愿来,本地干部也想梭。”现在仍是留不住老师,但有的老师放弃优越的条件仍然坚守在那里。能留下,就能说明其胸怀博大,说明其心里装着贫困山区的几万父老乡亲。在这里,我代表父老乡亲向你们说声“谢谢”。老师,你们辛苦啦!你们能留下,不畏艰苦默默奉献,就为山区的孩子带去了希望和曙光!
校园的冬天是我们最活跃的季节。因为冬天常下雪,同学们冲出教室,跑到后山、操场。堆雪人、打雪仗,同学们相互嬉闹,你把我衣领颈口放一个雪团,我把你手心放一块冰块...很开心和惬意。教室特别冷,条件略好的同学就带了木炭火,条件差的学生只能熬到下课了才可以挤到同学的炭火边烘一下手脚,手脚耳朵常常冻的发肿。那时,我因为没鞋穿,冷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将双脚坐在屁股下坐热一会再把脚放下,这样,长年累月导致了坐姿不好,为此,老师的目光常在我脸上来回游弋。回想起那段读书的时光,虽然艰苦,但每天过得开心。下课在炭火里刨苞谷子,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生情,一杯酒……”是谁慷慨解囊,雪中送炭;是谁两肋插刀,共苦同甘;是谁心心相惜,不离不弃;是谁促膝而谈,真诚相伴。不管我们人生的舞台如何绚丽多彩,谢幕的是朋友的掌声和呐喊。当岁月染白了黑发,当时间加深了皱纹,当行动已变得迟缓,希望我们能想起:“我们曾经是同学、是朋友,我们曾经在母校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母校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母亲,而我却如同这校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您给了我呵护,我忘不了操场上的欢声笑语,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诲,忘不了这里的一切。风风雨雨,朝朝暮暮;岁月轮回,潮起潮落。在不经意间,一个欢笑,一滴泪水,一段故事,一次经历,一声感动,都使我难以忘怀。是她让每一位同学都像雄鹰展翅搏击太空;在她的哺育下,我的学友们有的是文人、学者、留学生,有的是国家的栋梁,遍布全国各个角落。在母校的那些日子里,我渐渐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可以平凡一生,但不应该终止奋斗;一个人,没有智者观察世界的悟性和先知先觉,但要懂得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
是谁三尺讲台,一生守候;是谁兢兢业业,不辞劳忧;是谁播撒知识,传承文明;是谁灌溉桃李,放飞希望;蜡炬春蚕,不管我们人生的峰峦如何巍峨壮观,奠基的,总是恩师的教诲恩师的箴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他们最好的写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伟大,在于传授我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给我们树立了做人的典范。更在于他能把别人的孩子当着自己的孩子看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我在初一时的数学老师没给我们上过一堂课,成天就是在讲台上自己看着书,叫我们自习,调皮的学生干脆就叫他们去外面玩。当时我们觉得他挺好,后来慢慢的我们才明白他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是误人子弟。后来他改行做行政干部,却也是祸国殃民,不久就内退了。在母校的生活中,我感受到了老师的无私奉献,就像一只粉笔为他人化为灰烬,却描绘了他人的人生蓝图。如果有一天我迷失在风雨中,这段美好的记忆会为我疗伤止痛。

  
岁月流转,春去冬来,一群又一群的学弟学妹们毕业了,不知现在学校里还开不开毕业晚会,学校里还会不会漾起送别的歌声,还会不会弥漫起临别的伤感。学弟学妹们是否都唱着“飞……呀飞,我要飞得更高……”虽然离开我的母校这么多年,其实我的心从没走远。
我又一次站在操场上,注视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再次思绪飞扬……想起了我和我的同学们曾经在这里朝气蓬勃地做早操,曾经在这里飞奔,曾经在这里嬉戏,那一串串爽朗动人的笑声仍在操场回荡。这里的每一段路有我们曾经走过的足迹,每一棵树曾经见证过我们的成长……
我那魂牵梦绕的母校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唯有大礼堂那几根圆形的木头柱子依旧是原来的模样,它将为母校托起一片蓝天。最近几年,在聂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有了新的起色。今年,年轻有为的杨校长接过领导的重任。我坚信在他的带领下,我的母校会再创辉煌!
走出校门,教室里传出悦耳的读书声,仿佛昔日我们的缩影。青春无价,人生短暂,岁月流长。回首往昔,我们有幸相约在大沙溪中学这座美丽的校园,天涯的他,海角的你,我们曾都是母校的学子。我们感慨不少,收获颇多。我要告诉我的学弟学妹,知识改变命运,你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不要一辈子蜷缩在大山脚下,重复着屋檐下呆板的故事!“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们是希望,你们是未来,你们肩负着建设沙溪的重任。宣传沙溪,让世界人都知道在利咸边界有个美丽的小山村——大沙溪。在大山深处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所孕育桃李满天下的摇篮——大沙溪中学。


编审:余泉忠
图片:大沙溪中学校友
           
           
           
           
作者:邱文献,湖北利川人,来自中国最大的村-----农村,毕业于中国最大的大学---中国农业农村大学。爱好文学,是新世纪百货的一名搬运工。
           
           
           
           
1. 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事件,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2.文章类型为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8年12月10日起,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300以上,发基本稿费5元,其他稿酬来自作者赞赏,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部分75%发放给作者,25%留作平台运转,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无赞赏金额无其他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tan153366934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月,让我们挥手作别
沙庄中学,我母校的思念
小学毕业诗朗诵《 母校 老师 我你们谢谢》
何正忠回忆录-128 我的母校-中南大学
在益店中学七三级同学聚会上的发言
1961年,周总理为华县咸林中学颁发奖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