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C讲坛】秦占杰:气候变暖的新思考,海底巨厚蒸发岩成因之谜
userphoto

2023.09.22 北京

关注

秦占杰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副研究员

假设把当今地中海的水全部蒸干后,只能形成二十六米厚的蒸发岩,但是在五百多万年前,地中海短时间内形成了两千多米厚的蒸发岩。难道五百多万年前地中海被蒸干了一百多次吗?

我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秦占杰,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海底巨厚蒸发岩成因之谜》。

首先给大家展示两张图片“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食盐,氯化钠,没有它我们的生活会索然无味。我们的老祖宗非常的智慧,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通过打井,抽取井里面这种高盐度的卤水,来人工熬制食盐。

现在主要是在海边,修建盐田来晒制食盐。在我国西北的青藏高原有很多的盐湖,像青海的茶卡盐湖,也是修建盐田来晒制食盐,加工以后我们就能食用了。

我今天所讲的蒸发岩,主要就是由石盐组成的,当然是没有被加工过的。除了石盐,还包括一些硫酸盐,像石膏,我们家里面装潢用的石膏板,就是由它制成的;还有一些碳酸盐,像方解石,我们家里面刷墙用的石灰,就是由它制成的。蒸发岩,我们通常的定义就是太阳蒸发,当湖盆里面的水体逐渐咸化的时候,达到盐类矿物结晶的饱和点,蒸发岩就可以析出来了。它与我们平时所见的那种非常坚硬的石头,还不太一样,像北京凤凰岭那种花岗岩,大家都见过,非常坚硬,蒸发岩跟它是不一样的,蒸发岩是易于溶解的。

这些就是蒸发岩的一些单晶的矿物,这些单晶矿物大量堆积以后,就能形成我们的蒸发岩体了。蒸发岩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非常的普遍,这是我们在新疆科考库车盆地,在半山腰就有这种蒸发岩,主要是由石盐和石膏组成的,非常的纯净。它的面积大概有三万多平方公里,两三百米厚,形象点说就是相当于两个北京市这么大,一百层楼那么高。

我们在邻国东南亚老挝和泰国也开展了工作,那边的蒸发岩,将近有五万多平方公里,也有三百多米厚,相当于四个北京市这么大,一百层楼差不多那么高。

也有学者对全球蒸发岩,进行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发现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差不多都有这种蒸发岩,或大或小,尤其特殊的就是在海底,也发现了非常厚的蒸发岩。比如像美国的墨西哥湾,欧洲的地中海,阿拉伯国家的红海,还有就是南美和非洲西部,与大西洋底下也有非常厚的蒸发岩。

具体来说,地中海的蒸发岩有两千多米厚,面积有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十个北京市这么大,一千层楼那么高。红海这块的蒸发岩体量更是巨大,达到了五千米厚。南美洲巴西的东部,还有西非刚果,临近的南大西洋下面的蒸发岩,也是达到三千多米厚,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我们北京市才1.6万平方公里,大家可以在脑子里有个形象的对比。在美国的墨西哥湾,蒸发岩有四千多米厚,非常庞大都在海底。

我的工作一直是与蒸发岩打交道的,特别想研究清楚这些岩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尤其是新发现这些海底巨厚的蒸发岩怎么形成的,难道它们也是像盐湖里的蒸发岩一样,被太阳蒸发晒出来的吗?

目前关于这些海底蒸发岩的成因,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就拿地中海来说,学者研究当今地中海,如果把水全部蒸干以后,只能形成二十六米厚的岩。但是在五百多万年前,短时间内,地中海就沉积形成了两千多米厚的岩,从厚度上来说是当今的一百多倍,体量来说也是有二十多倍。

学者研究认为形成这么厚的岩,当时地中海肯定是干涸了,难道地中海曾经被蒸干过二十多次吗?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认为,地中海当时并没有干涸,而且水深还非常深,那么这么多岩是怎么形成的呢?另外还有一个疑问,地中海现今的年净蒸发量,是有三十多亿吨的水,但是在五百多万年前,形成那么大的蒸发岩,每年的净蒸发量需要达到一百二十多亿吨的水,相当于现在的四倍差不多,当时的环境有这么极端吗?古生物最新的成果研究,当时地中海与现在的气候是差不多的,地中海的蒸发岩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太阳蒸发在地中海蒸发岩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带着这个巨大的疑问,我就开始思考蒸发岩形成的一个本质。我们传统上来说,蒸发岩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个就是构造,还有一个物源,还有一个气候。构造,大家可以想象,需要一个盆地,物源就是需要一些水体,在这个盆地里面留存着,那么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它就会逐渐地达到盐类析出,形成蒸发岩。就如我们所见的盐湖,大家可以去青海能看得到。但这只是它的一个基本条件,并不是唯一的条件。

达到蒸发岩形成有个目标,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水体逐渐咸化,能够达到盐类矿物析出饱和度,自然能够形成盐类矿物结晶出来,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其他的途径。比如说加入高密度的,高盐度的卤水,像我开头一开始展示的四川自贡井盐,卤水盐度非常高。或者是我不用太阳蒸发,由别的热源来导致,水体逐渐咸化,也是一种方法,一种途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把一锅水放到太阳下面,它可以蒸干,你给它加一个火苗,在家里面它照样可以蒸干。因此我就在怀疑,海底这些巨厚的蒸发岩,是不是有其他新的成因机制,而不需要太阳蒸发,比如说有地热,给它新的一种热源导致它成岩呢?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就开始收集相关的证据,首先是地质方面的一个证据,我们就发现这些岩,主要是形成在两种构造环境中,一种就是裂谷环境,还有一种就是俯冲环境,而且这些蒸发岩都是在这种环境形成之后,它们才形成的,或者是和这种环境同时形成的。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有地核、地幔,还有最外面是地壳,我们就生活在地壳上,由这三层来组成的。地壳有一些水平和垂直的运动,地壳水平运动的时候,在拉张的环境下就会形成裂谷,比如像东非的大裂谷。还有的地壳碰撞以后,由于密度的差异,一个地壳板块会向另一个下面俯冲,像在南美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就是这种情况。

在这两种构造环境中,会由于地壳地质作用,有很多的岩浆侵入或者火山喷发等,与地热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地热非常发育。我们也对全球蒸发岩的地质构造环境,进行一个统计,发现了将近80%多的蒸发岩,都是在这两种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我们就认为地热与蒸发岩的形成,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另外进一步我们就收集了,地球5.4亿年至今,蒸发岩形成的一些数据,还有大火成岩省的数据,大家可以通俗这么理解,大火成岩省就是火山集中喷发的时期,发现它们两个时期时间对应的非常好,非常吻合。但是反映气候的一些指标,像全球海表温度,还有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这些指标与我们的蒸发岩形成的时期并不是完全吻合,有时候甚至呈现一个相反或者矛盾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地热对我们蒸发岩的形成,关系可能是比较密切的。

我们还做了一个工作,就是对蒸发岩形成时候的古地理,进行一个重建,发现海底这些蒸发岩形成的时候,与当时火山喷发等等岩浆事件,在空间上时间上吻合的非常好,再次侧面验证了,我们觉得地热是一个主要原因的一种机理。

还有的学者就是做了一些蛇纹石化的一些实验,蛇纹石化在海底下面非常普遍,海底有坚硬的岩石,我们通常称之为洋壳,在洋壳下面有地幔有岩浆活动。岩浆这种地热与洋壳发生反应,蛇纹石化能形成蛇纹石。

学者开展了蛇纹石化模拟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石盐、还有杂卤石、石膏、硬石膏,这些都是蒸发岩的一些矿物。在现实社会中,学者研究也在地中海发现了,这种蛇纹石化的迹象,比如在图中A、E 、G2,这三个粉色点的地方,下面就有十到二十公里,蛇纹石化的痕迹,上面就是蒸发岩。并理论计算了十几万立方公里蛇纹石化,就能形成七百多立方公里石盐,这种蒸发岩的矿物。

另外有学者做了一些就是高温的模拟实验。他修建了一个近五十平米,三米高的一个池子,用海水来做实验,在其中加入了一个能调温的设备,把这个温度调到一百多摄氏度,让它沸腾了十一天的时候就析出了,像我们右图展示的这种蒸发岩的矿物,主要是石膏,石盐,还有硬石膏的一些东西,这些与我们太阳蒸发是没有太大联系的,这是一个相图的。

还有通过理论模拟,最后得出海底高温形成蒸发岩,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海水两千多米的时候,然后温度有400℃,压力达到30个兆帕,海水就会呈现超临界的一种状态,海水超临界的时候就会析出石盐,而且对析出的石盐不会发生溶解。

最近,我国学者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教授,他也提出一个新的假说,叫“地球大龟裂”。他认为,地球是一个冷热波动的,可以自身调节温度的一个星球。比如说它热的时候,就通过岩浆喷发,来释放热量,然后就会冷却,进入下一个热积累的阶段。而且在地质历史上,四十六亿年地球形成至今,确实也发现了好几次冷热波动的现象。他认为地球是一个热演化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对我们地表很多事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像我们通常所听到的生物大灭绝,还有大洋红层,雪球事件,整个冰雪覆盖不仅是现在的南极北极,而是到赤道,这些事件等,都会产生很重大的影响。

这是一个新的假说,这个假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基于上述一些研究收集的证据,还有我们对地球作为一个热演化系统初步的认识,我们跟唐老师共同合作,对海底巨厚的蒸发岩,提出了一种新的成因机制,我们认为,它主要是由地热来驱动的。

这项工作从2019年开始着手,历时有四年多,我们写成的文章成果投稿被拒了有十多次,有一些直接没给我们任何评审的机会,有一些认为我们的证据收集的不够充分,让我们再补充数据,还有一些认为我们需要更详细的理论计算,但是对我们思想上的一些闪光点,一点不在乎。我们修改的版本有四五十个,从最初的一万多字,删减到最后只剩下一千多字,在这个修改的过程中,大家会争论得非常激烈面红耳赤的。修改完以后,有时候感觉非常的失落,甚至有放弃的那种念头,但是我们平静一段时间以后,又会认真地思考我们这个假说,我们这个理论是否成立。我们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讨论,认为我们这个思想,它值得而且应该传播出去。

直到2023年六月份,我们的文章终于被接收,就是由我们中国青年科学家,也就是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他们创办的期刊《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论文发表以后,引起了我们同行的热议,他们认为我们,提出了一种蒸发岩形成的新机制,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而且我们也非常感谢这个期刊,对我们提出质疑的科研精神的包容态度,让我们能够坚持科研的本心,继续认真地做科研。

当然我们这个假说和理论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数据收集方面,还有一些算法方面,尤其是地质学我们讲究有现实的地质证据,来证明我们这个理论,这些方面我们正在通过大数据,还有联系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共同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通过以上的一些工作,给了我比较大的一个触动,第一点我感觉科研工作,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但是它更需要质疑的态度,这也是科研科学精神的一个本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一些认识,可能也只是在现有认知,或者是现有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我们需要去打破常规,我们不能完全跟风,这会让我们迷失。

第二点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还了解的非常非常少,尤其是地球内部这种地热。地球作为一个热演化系统,地热运动的规律,以及它对我们地表产生的影响等等,我们了解的还非常的浅薄。

比如时下最热门的全球变暖事件来说,本身是一个气候方面,气候领域的一个科学问题,大家很多都会关注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甚至认为是人类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就拿南极冰盖来说,学者认为南极冰雪融化,主要是二氧化碳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是最新的研究,最新的科研调查发现,在南极的西部有很多冰盖下面,有很多火山和岩浆事件,有很多热的异常,这个是与二氧化碳没有关系的,它造成的南极冰盖融化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而且以前是被忽视的。

因此我个人的观点,在我们关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全球变暖,极端气候等这些事件的时候,我们在考虑,在研究二氧化碳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忽视地球本身的作用。地球本身作为一个热演化系统,自己发热,自己调节温度,以及它对地表产生的一个影响。只有将地球本身作为一个内因,二氧化碳等外因,两者结合起来,去研究我们的地球,才可以更加客观地把这个自然规律给揭示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天下】冰火两重天并存,这是哪个国家
地热能
马里亚纳海沟到底通向哪里?科学家那里发现生命痕迹,彻底颠覆人类认知!
地理还有这些未解之谜,你知道吗?
马尔代夫群岛成因之谜
最新大陆漂移模型:实力证明大陆漂移的动力并不是海底扩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