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市古镇“江南运河大码头”,是如何叫响的?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违权者请告知删除)

新市古镇,一直被老百姓称为“江南运河大码头”,方圆百里之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人对新市的了解,都是开始于“码头”这个概念,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与运河的关系可谓是亲密无间。可以说,新市古镇“大码头”爱称,是“江南运河”赐予的。
 


但新市古镇“运河大码头”又是如何叫响的呢?关于这个课题,笔者认为,主要还是要从客观情况加以分析,作为新市,从运河的历史角度看,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有:
 
从古代的军事布防形势看,新市在“江南运河”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公元610年,隋朝皇帝下令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古道,它让我国京杭大运河进入了江南,历史上习惯称为:“江南运河”。这一条运河,分东、中、西三线,北接长江,南接钱塘江,三条线呈扇面展开,就像一片美丽河蚌。而地处“江南运河”中线要道的新市古镇,则胜如“美丽河蚌”的珍珠,在“江南运河”中线战略重要位置上,熠熠生辉。
 


新市古镇扼喉于“江南运河”中线,对周边几十里方圆的村庄,有着物流的控制力。“江南运河”又是朝廷的主要漕运航运线,而新市是运河中线的必经之地。由此,北宋朝廷将新市列为浙北重要的军事防守基地,并设立了“新市镇”这一地方行政等级,这是有战备眼光的。新市成为了“江南运河”的“大码头”,也是朝廷出于战略考虑的一个重要步骤。

 
从浙北经济发展角度看,新市在这个地区所发挥的物流作用是巨大而不容忽视的。从“江南运河”的码头布局看,运河中线从塘栖,经过到乌镇,几乎是一百到五十华里内,东西走向有四、五十华里。这样的大区域内,当年人口与物质的流动基本是通过内河航行,交通条件的限定,作为区位优势独特的新市,势必承担起这一地区的客流与物流的交通,新市码头的启动,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明清以后人们物质条件的进步与改变,人们的生活资料也变得丰富,民间的物质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因此,新市的码头功能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这一带地区是江南重要的产粮区、桑蚕区和各类农特产的重点产区。人口也非常稠密,生活富裕的地区就更需要有庞大的物质流通和客流量,这势必对当地码头的吞吐量有着更大的需求。在此情况下,“江南运河”新市的“大码头”功能,便随着时代应运而生。这在著名学者陈学文在一篇题为《明清时期的新市社会经济结构》一文中阐述得非常清楚。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新市成为南宋时期的京畿市镇,又是杭城的卫星镇,贵族生活圈的形成,为新市古镇毋庸置疑地发挥着重大的文化驱动意义。从北宋南移开始,“江南运河”便担任了一个角色,让新市与大宋朝廷的官宦达人紧密连在一起。南宋朝廷中无论是元帅大将,还是王公卿相,很多名人都青睐新市美景,游赏、寓寄,甚至在此永久居住,像南宋名臣张俊、杨沂中、赵汝愚、刘光祖、吴柔胜、游似等,有的客居一段时间便衍生子孙而永居于此,

 
新市自南宋开始,贵族生活圈的逐步形成,让新市的风俗、美食、街景、教育、治安、甚至人们的行为举止诸方面,都有极大的改观,久而久之,新市文化受到深刻的影响,形成了“江南运河”独特的文化。这里寺院成林,庙宇恢宏,一条“西河口”穿连了运河与苕溪,小桥流水人家。特别是南宋丞相赵汝愚在新市建立“赵侍郎园”之后,他给新市带来的文化名人效应,是深远而又巨大的。刘光祖、吴柔胜(他的两位儿子:吴渊与吴潜)、游仲鸿(他的儿子游似)等,都是赵的影响。
 
对于新市的“大码头”称呼,叫响在百姓心目之中,其主要原因是在于新市在南宋时期开始,这里已经事实上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江南运河大码头”:

 
一是军事码头。从北宋开始,新市已经被朝廷批准为派兵镇守的一个军事据点,“镇”的建立,双管齐下,既有规模相当的兵勇驻防,又有专门的官员派驻,用于加强河防力量,维护漕运秩序的正常运行。
 


二是漕运码头。区域范围内的征税监库,是朝廷漕运工作的物资备货基础工作。新市地处江南腹地,民富物庶,重点产粮区和产苎区,又是桑蚕产区,这里的特产非常繁多,是皇家贡品的重点征募地,所以,新市码头是漕运物资的重点备货集散之地。
 


三是物流码头。新市承担着方圆几十里地的人们生产与生活资料的交换、消费量的物资流动。这里的人口密集,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量的农业产品,像粮食、蚕茧、湖羊、水产品等需要出埠,运载到外地。而人们所需要的本地缺乏的生活资料,需要通过新市埠口从外地载入。这一地区的物流,靠的就是新市码头。
 


四是客流码头。新市古镇在”江南运河“沿线扼喉而立,除南到塘栖,北到乌镇以外,中间就再也没有比较大的码头。所以,新市的客流量多,是以它特别优势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近代新市内河航班繁华,便见证了这一道理。而新市与上海的通航,更是比周边古镇提早了很多年。新中国成立后,德清最大的客货两用码头也是建在新市古镇。
 
正缘于新市古镇在地理上占有重要位置,在军事、经济、文化、百姓生活上,有它历史上周边任何古镇都无法替代的作用,久而以往,新市古镇“运河大码头”,便在方圆百里的百姓心目之中叫响了。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乾隆南巡必经之处 常州老桥的那些事儿(上)
泊头与运河
大运河上的那些古镇啊(三)
张家湾:消失的漕运古镇
追寻运河——淮安运河
行走丨南阳古镇,半阕尘半阕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