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北新市记忆里的孩子趣事 (十四)

编者的话:

《浙北新市,记忆里的孩子趣事》是一个童年故事系列,将按笔者所经历的20世纪童年趣事活动进行四季分类,辑为若干期,有七十二项趣事活动,客观反映我们这一代人当年的生活现实。

冬天的故事(下)


14、打雪仗

深冬时,孩子们盼望下雪。那个年代,玩雪的方法也有时代感,“打仗”情结比较重,“打雪仗”是当年玩雪的首选项目。其实,“打雪仗”玩雪游戏,不仅仅是当年时代特色,还有简单与刺激的因素,场景也大,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大。双方先约好“做工事”,挖战壕与掩体,筑防护城堡。双方准备完毕之后,方可“宣战”。“战争”宣布开始,双方的“战士”蹲在战壕里,投掷雪球,双方拼命地将雪球投掷到对方,有几个力大勇敢的孩子,干脆站着身子,不顾对方的雪球飞来,接连不断向“敌人”投掷,打得“敌人”抬不起头来。有几个胆小的,就猫着身体,蹲伏在掩体中投雪球,这样的效果就很少命中“敌人”。当对方一边投掷,一边发出“同志们冲啊”的口号时,只见一方的“战士”个个像生龙活虎一般从战壕里跳出来,拿着雪球,一起冲向对方,一边冲一边投掷,打得对方没有还击之力,一直到对方捧着头颅不敢抬起为止,这样“战斗”就结束了,孩子们气喘吁吁,胜利一方欢呼雀跃,而失败一方只能灰溜溜地举着手走出战壕,孩子们弄得衣帽全是冰雪,而身体热得棉衣湿透,衣服被雪块砸湿,一个一个都像战场上的战士,衣冠不整却精神振奋。


15、做“雪娃娃”

  

除了“打雪仗”,做“雪菩萨”也是一件常玩的趣事,当年称“雪菩萨”为“雪娃娃”。冬天的新市,每年总要下一两场雪,而雪的大小也因年景而异。当地面的积雪达到十五公分以上,古镇白雪皑皑,所有的桥梁与河流、埠口,都是在大雪装饰下显出童话剧幕景的味道。这样的大雪,就会有大人陪着孩子出来玩做“雪娃娃”。在公园,在广场,在大路侧,在家门口,大人们拿着锹,孩子一边用手帮着,堆起雪,做起有大有小的“雪娃娃”来。胖胖的“雪娃娃”萌萌哒,一般都是当年动画片里的形象比较多,给它戴上帽,按上红鼻子,手上拿些工具等,有的做成各类动物形象。俏皮可爱。孩子们在大人的指导下非常用劲,常常做得汗流浃背,鼻子和小手红彤彤,心里很开心。镇上各路段做的“雪娃娃”,常常会受到行人路客们的评审,做得好看的,围观的人特别多,赞誉不绝。而做得不好的,没有人参观欣赏,这也让孩子们的心里,无形之中了解到对塑造“雪娃娃”的审美艺术鉴赏力的把握,也是一次美学的教育,每一次做“雪娃娃”,孩子们都会快乐无比。


16、拆“咸猪头”

 

近除夕了,新市人会忙着备年货,“咸猪头”是家家必备的年货,到临近除夕三四天的时候,新市百姓家家就会开灶烧“咸猪头”。别看这烧“咸猪头”,孩子们可非常兴奋,常常围着炉灶陪着大人们烧,烧呀烧,一直陪到烧好,然后精彩的内容就开始了,接下去,一般由奶奶来揭锅,检查“咸猪头”是否已经酥烂,煮酥的“咸猪头”要进行拆去骨头,将骨头与肉分开,这样,留下的肉就可以便于刀切装盆。当锅一揭开,烧透的“咸猪头”香气特别诱人,这对于当年日常很少有肉食吃的孩子们,“咸猪头”的香气无疑是有着强烈的吸引,气味扑来,可以把孩子们的魂卷了出来,这难于形容的鲜美,让孩子们都馋得团团转,期待能马上可以尝一尝“咸猪头”味道。然而,当年的“咸猪头”是过年最有价值份量的年货,是过年请客的“镇宝”之物,怎么能随便吃呢。这种情况下,那么 “咸猪头”那些骨头被拆下来,就可以让孩子们品尝,舔一舔上面的汁水,偶然能吃到骨头缝隙里藏匿的一些余肉。就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奶奶将拆下来的骨头也分了等级,将一些有余肉的“好骨头”一般给孙子吃,差一些的就给孙女吃,这样的分法,虽说有些不公平,但当年一般都特别宠爱男孩子。尽管孩子之间情绪也有不平,但也没办法,女孩子也很无奈,各自捧着“咸猪头”骨头,舔着与嚼着丝丝缕缕的余肉,心里的美真是像快活神仙一般的飘起来。散发着热气的“咸猪头”骨头,飞散出特别的香味,让邻家小伙伴们羡慕不已,这些小馋虫心里都在想,能吃到“咸猪头”骨头真是太幸福了呀。


17、玩火药类炮仗


过年了,当年新市孩子的风俗不外乎是玩火药类炮仗游戏。一般有:拍纸火药,摔摔炮,火药枪,小爆竹等等。这类游戏一般适合男孩子玩,虽然很危险,但当年的孩子个个都玩,大人们不会阻拦。尽管那时代也经常发生玩爆竹不慎,造成火药炸伤肢体或者五官创伤,但还是一直玩,人们的生命保护意识不是很强,所以这些有刺激的炮仗玩戏是停不下来的。玩火药类炮仗方法简便,声响剌激,与当年倡导的“英雄主义”宣传气氛还是比较协调的。拍纸火药可以放在砖块下,用脚一踩就发出“啪”的一声,也可以用专门制作的“掼炮”玩,这种“掼炮”制作是用极粗镙丝杆和镙帽形成的一个组件,把纸火药夹放在里面,将“掼炮”摔出去就有爆炸声音,玩这炮仗感觉很威武,工具先进,小伙伴们都很羡慕。还有就是玩火药枪了,将纸火药放在枪端一个口子上,扳动枪的手形开关,就会发出“啪”的声音,孩子们举枪扳机的英姿自己都觉得很骄傲。除外,有一种小爆竹,微型的,可以一个个放,也可以串起来引放,点燃引火线扔出去后,就会像鞭炮连续发出啪啪声。有的孩子喜欢变着法子玩,把小爆竹捆绑在小动物身上,像青蛙,癞蛤蟆等,然后点燃引火线,放在地上,几秒钟后就发出爆炸声,小动物就会炸得血肉横飞。


18、过年


上世纪中叶的过年,孩子们是在贫困中寻找快乐。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每至过年,父母总得千方百计为每个孩子准备新衣新鞋,而这是一笔大开支。当年孩子过年时也很少都有新衣新袜穿,有的只是买了衣服就不买鞋子,买了外面就不买里面,毕竟经济非常拮据,大人们自己穿着可以将就着,但孩子们尽可能穿新衣,让孩子们快乐。过年的食物改善主要是依靠政府发放一些食物票证,廉价供应一些日常很少见的食物,例如:大鱼,粒糖和其他副食品。所以过年的时候,孩子们会忙着帮大人们去排队凭票购买供应的食物。像年底时买鱼就需要排着长长的队,每户是一条白鲢和一条花鲢鱼,而去指定副食品商店,赁票供应的山核桃是以粒为单位的,寸金糖也是以条为单位的,带壳花生也是以两为单位,等等。不管如何,在那个多子女时代,这些计划配购的食物在孩子间分配少得可怜,也很难公平。除夕年夜饭的桌上,会有明显比平时改善的菜肴,但“大菜”是以“摆样”为主,不能随意直接吃,例如鱼、蛋、鸡、咸肉之类,因为这些“大菜”,正月十五前,家里邀客时需用,吃了“大菜”,邀客的菜肴又该怎么办呢。所以大人们会交代孩子不能吃这些“大菜”,只能观赏,一直到正月邀客活动全部结束,父母才会宣布可以吃掉这些“大菜”。可怜的孩子也只能忍着,但也有实在忍不住的小馋虫,免不了在夜里潜身厨房偷吃。年夜饭吃完,一些溺宠孩子的家庭,长辈会给自己孩子红包,当年红包钱都是以角、元计,少得可怜,正因为当年贫困的经济背景,有很多家庭父母并没有给孩子红包的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音画欣赏】2016“迎六一“儿歌《童年趣事》
春节民俗探源之爆竹声声
鞭炮一响,金猴登场
逝去的上海‘’味道‘’〔原创美文〕(之六)
记忆中的正月十五元宵节
新年忆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