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用经方中的厚朴

《神农本草经》

厚朴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生交趾山谷。

《名医别录》

厚朴大温。无毒。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一名厚皮。一名赤朴。其树名榛。子名逐杨。治鼠瘘。明目。益气。生交趾宛朐。三月九月十月采皮。阴干。(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消石。)

【性味归经】

苦、辛,温。

【功效主治】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治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现代药理研究

1.对胃肠活动的作用。

2.抗菌、抗病毒。

3.抑制中枢。

4.其他.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保护心肌、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金匮要略原文】

伤寒论方-含“厚朴”凡6方:

大承气汤(半斤2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半斤3服),栀子厚朴汤(四两2服),小承气汤(二两2服),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二两3服),麻子仁丸(一尺100服)

金匮要略方-含“厚朴”凡11方:

大承气汤(半斤2服),厚朴三物汤(八两3服),厚朴大黄汤(一尺2服),厚朴麻黄汤(五两3服),厚朴七物汤(半斤5服),枳实薤白桂枝汤(四两3服),小承气汤(二两2服),半夏厚朴汤(三两4服),麻子仁丸(一尺100服),鳖甲煎丸(三分50服),王不留行散(二分60服)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玉函云。与小承气汤。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怫郁)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47、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金匮要略2 痉湿暍

13、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4 疟病

2、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金匮要略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8、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9 胸痹心痛短气

5、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宋本、俞本、赵本痞气作痞留。

金匮要略10 腹满寒疝宿食

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21、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22、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3、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11 五脏风寒积聚

15、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26、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17 呕吐哕下利

3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8、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9、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40、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4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千金翼》小承气汤 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

金匮要略18 疮痈肠痈浸淫

6、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金匮要略21 妇人产后病

3、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7、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金匮要略22 妇人杂病

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心裁(29)大承气汤
十五章承气汤七方整理
伤寒论阳明病20210303
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
伤寒论 (3)
下利合并谵语的治疗-《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35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