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联盟的制度根源:全球气候谈判中的政党集团和立场相似性|国政学人

国际联盟的制度根源:全球气候谈判中的政党集团和立场相似性

作者:Federica Genovese,埃塞克斯大学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组织和国际政治经济学;Richard J. McAlexander,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Johannes Urpelaine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可持续能源政策倡议(ISEP)创始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政策、环境政策和全球环境政治。

来源:Genovese, F., McAlexander, R.J. & Urpelainen, J. Institutional roots of international alliances: Party groupings and position similarity at global climate negotiations. Rev Int Organ (2022). https://doi.org/10.1007/s11558-022-09470-4

导读

古典理论认为,各国基于相似的结构特点组成联盟,以解决对全球无政府秩序的共同关切。例如,经济概况相似的国家因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水平方面的关注点相似而组成联盟,以提出类似的问题或观点并保持共同的经济目标。然而,最近的一些实证研究认为,联盟可能会为截然不同的国家提供推动别类政治议程的机会。

出于两点考量,本文选择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简称“《公约》”)的大背景下调查上述不同论点的有效性:第一,《公约》官方团体数量较多,且已出现特定的、将旧联盟划分为子集并聚焦新关注点的组群。第二,对各国在《公约》谈判中的立场进行分析正逐渐成为研究趋势。在接下来的部分里,首先,作者从国际组织中国家立场的制度根源和《公约》的划分、政党集团及其对全球气候谈判中立场相似性的影响阐述了本文的理论背景,提出了两个假说和两重论点。接着,作者以《公约》成员国发布的声明为数据,以声明相似性作为结果变量,分析了谈判群体的构成与各国立场的相似性的影响,以及一定条件下气候脆弱性对谈判团体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与论点一致,揭示了正式联盟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引言

大量国际关系方面的文献探讨了国际组织中国家立场的国内起源,而作者认为应同样关注国际组织的制度根源,具体到本文,即国际组织的内部构成,以及围绕谈判团体形成的联盟对国家立场的影响。作者以《公约》为例,界定“联盟”“拥有一定相似偏好且因此自愿联合,以便在多边谈判中增进利益的国家集团”,并提出了两个假说:第一,经济上同质的组织成员国比异质的更可能保持长期、共同的聚焦点,并有更多相似的国家声明;第二,在经济结构上有一定程度的同质性,且重视气候脆弱性(即受气候变化和与气候有关的事件破坏的倾向)的国家团体也可能提出相对类似的说法。

其次,作者运用新的“文本作为数据”的方法,实证评估了2010年至2016年各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上的声明之间的关联,以反映各国之间的立场相似性。数据证实,一方面,《公约》的“附件一”国家(即被列在《公约》附件一中的各工业化国家)和“非附件一”国家讨论的主题不同,且发达国家团体的发言往往较“非附件一”的国家而言更加相似,另一方面,在高气候脆弱性国家中,只有小型发展中国家联盟提出了更为一致的国家声明,发达国家联盟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混合联盟的国家声明相似度相比之下较低,由此尚不能佐证南北国家结盟的团体会发表一致的立场声明。

研究结果证实了南北政治在全球谈判中的持续相关性以及经济概况不同的国家联盟在寻求一致的声音方面存在难,提供了新的见解给规模更小、更一致的集团,表明了学者们需要将南北差异视为严重制约国际合作的制度缺陷。

理论背景

对于国际组织的内部联盟如何影响国家立场,学者们仍争论未休。其中一派认为,正式分组往往使全球秩序分化,给强大的国家带来优势,而令其他各方分散和不协调。本文的理论框架便建立在这种分配观点的基础上,具体说来,即正式谈判组织的成员身份决定了各国在国际组织中的立场,但联盟组织对所有成员国的影响并不平等,影响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接着,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两重论点:其一,与古典观点一致,本文认为国际谈判的分配政治倾向于那些根据共同结构特征,特别是以类似经济概况来组织的国家。例如《公约》附件一对工业化和非工业化国家形成了二元划分,非工业化国家经常反对做出承诺,而工业化国家可能通过模糊排放目标条款形成自己的“特权俱乐部”。此外,根据第一个假说,作者预计谈判团体的成员在经济上越同质,该团体面对共同问题就越有凝聚力。其二,异质的谈判小组可能仍然有意义,可以使发展相距甚远的国家达成共同政策。例如自21世纪初以来,有些地理概况相似或处于同一地区的国家联合为联盟,而联盟对其成员立场相似性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本文还特别聚焦了气候脆弱性——它也可能是一个在经济利益和一致性方面看起来不一致的团体立场会聚的原因。根据第二个假说,作者预计,虽然由结构上(经济上)相似的国家组成的《公约》小组更可能采取一致的国家性立场,但相似的环境脆弱性水平反映了共同的关切和责任,如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海平面上升和土壤问题在一些《公约》小组中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并可能导致气候政治中相同的论调。

最后,作者通过上述分析整合,猜想《公约》非附件一成员(在此被自然而然地认为气候适应性最差)同质化程度越高,就越会中精力应对共同的气候脆弱性挑战,并在气候问题上形成趋同的立场

研究设计

首先,作者以2010年到2016年每年缔约方大会(COP)上和发布在《公约》网站上的169个国家的959个高级别声明为样本,采用定量的“文本作为数据”的“词嵌入”方法,算法生成从附件一划分到更精细、具有不同特征的正式分组的成员的二元相似度得分,映射各国声明的相对立场。不同国家的文本差异较大,但不同时间的文本差异不大。因此,作者对所有年度系列演讲进行分解和横向观察。

词嵌入算法把每个国家的折叠文本以数字形式表示在一个长向量中。模型通过最大化文本中预测单词的可能性来找到文档对应的向量,通过捕获每对国家向量之间的余弦相似度计算相似性。图一中,红色表示比较相似的声明,白色表示声明不相似,L形线划定了附件一和非附件一成员之间的边界。附件一和非附件一国家的配对在左上角的正方形中,并且显示较低的相似分数。右上角的三角形显示了两国都在附件一中的组合得分,左下角的三角形显示了两国都不在附件一中的两对组合的得分。

图一

接着,作者在回归框架中分析成对国家组合相似度得分,评估联盟的组成对立场相似性的影响。表一列出了在本文时间窗口内出席《公约》的主要政党团体。为说明团体在经济上的相对同质性,作者聚焦了拥有附件一和非附件一成员的群体,以及世界银行人均国民总收入衡量下的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但避免了使用区域集团、跨界非正式团体以及本身即为缔约方的欧盟。作者采用了二进制指标,即如果一个二分体中的两个国家都是这些特定《公约》团体的一部分,则值为1,否则值为0。作者使用气候风险指数(Climate Risk Index, CRI))追踪气候风险和脆弱性的(条件)影响并计算了跨数据集的、标准化后在-1到3之间CRI差。同样,作者也考虑到现任政府之间意识形态的相似性、各国地理位置距离和国家安全利益衡量,并将其相似性度量和差异得分标准化包括在模型中。最后,作者控制了两组中两个国家是否使用不同的语言,因为相似性分数可能驱动这些差异。

表一

结果

就谈判团体的构成对各国立场相似性的影响而言,作者首先将附件一/非附件一成员的虚拟变量与相似度分数联系,表二内的结果支持了第一个假说,模型(1)显示属于同一组的两个国家明显更有可能涵盖更多相似的话题,模型(2)显示附件一的国家之间似乎比非附件一的国家更相似。表三展示了其他更精细的党派组织对各国在《公约》中国家声明相似性的影响,而同质性较强的群体(只包括附件一/高收入国家或非附件一/低收入国家)的缔约方的陈述更一致。混合团体如AOSIS及OPEC的相似度变化并不能被准确捕捉。如果将附件一、非附件一国家虚拟变量和其他协变量包括在内,其结果非常稳定。定量结果也被对国家声明的定性审查所证实。例如,“混合团体”伞形集团中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所选时间窗内系统地提出类似的立场,尽管两国发言与同为伞形集团成员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相比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表二

表三

就一定条件下气候脆弱性对谈判集团效应的影响而言,作者令成对国家组合间的CRI差与指示是否包括两个附件一国家或两个非附件一国家的虚拟变量相互作用,进行检验。如表四所示,模型(1)显示两个富裕国家的立场并没有提供更多类似的声明来衡量它们是否具有更相似的气候脆弱性水平,但模型(2)显示,当二分体中的国家都不是附件一国家时,CRI差对相似性得分的影响在统计上更小,至少在10%的统计水平上。这表明,气候变化脆弱性只推动了非附件一两成员的立场声明的相似性,对附件一的国家没有影响。这可能是因为非附件一中的脆弱国家更倾向于谈论“恢复力”和“灾难”。如果制度团体的同质构成的确重要,由非附件一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更同质的团体应有更多相似发言,特别是在气候脆弱性差异较低的情况下。作者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共同的脆弱性将一些国家的声明联系在一起,但它们大多是经济概况相同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发现与高层声明的定性分析相匹配。

表四

结论

预测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协议不仅需要对国家政党的国内政治有深入的了解。与对国际机构的古典观点一致,作者认为团体构成对于解释为何其成员可能拥有共同的利益并表现出相似的立场也至关重要。作者使用新的“文本作为数据”的方法,提出了新指标以反映各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在《公约》立场的相似性。数据揭示南北分离似乎继续影响着参加《公约》的国家选择和讨论议题的方式,自下而上(往往更同质化和专注)的集团可以促进更多合作、协调立场,并可能因此弥合一些国际组织的分歧。

对于气候文献,本研究表明过去的跨国冲突将继续产生影响,但组织内部变化可能会在不同方向引领国际气候合作的未来。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创新形式将不得不面对甚至利用这种变化,以便制定有效的脱碳政策。就国际组织文献而言,本文揭示了国家立场的制度根源的深度,并强化了关于政党分组长期影响的旧论点。通过将国内条件变化和国际联盟行为联系起来,学者未来可以对复杂而相关的国内-国际互动做出新的解释。

词汇积累

缔约方大会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假说

hypothesis

成对组合,对子

dyad

译者:胡馨月,国政学人编译员,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兴趣领域为气候政治、能源政策和全球治理

校对 | 陈熙芮 阮淦昌

审核 | 施榕

排版 | 沈䶮 王佳怡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革世界遗产申报、除名机制应对气候变化,这些方案可行吗?
报告系列|IUCN:基于生态系统气候变化适应的治理
转载:VFR能下到MSA以下吗?之二 ICAO公约附件的效力问题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简介
最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粮食不安全风险
《气候变化与社会适应:基于内蒙古草原牧区的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