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乌克兰搭建“核保护伞”?战后欧洲安全的先例与可能性 | 国政学人

为乌克兰搭建“核保护伞”?战后欧洲安全的先例和可能性

作者:Matthew Evangelista,康奈尔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教授。

来源:Matthew Evangelista, “A 'Nuclear Umbrella’ for Ukraine? Precedents and Possibilities for Postwar European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48, No.3, 2024, pp.7–50.

引言

本文介绍了冷战期间和结束时出现的核威慑替代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分析如今的乌克兰局势。欧美和平研究人员提倡“共同安全”和非进攻性或非挑衅性防御的概念,以此作为减少对核武器依赖的方法。这些构想促成了冷战的和平结束和欧洲东西方的军事对抗。然而,伴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些替代性防御战略并未得到充分实施。北约国家认为它们是不必要的,而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认为它们是对车臣及其“近邻”国家和地区的军事行动障碍。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冷战后期的替代方法可以为战后欧洲和乌克兰的稳定防御提供基础。目标是在不依赖核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在被俄罗斯扩张威胁的欧洲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研究背景

无论俄乌战争结果如何,乌克兰都需要一项安全政策来捍卫其主权在未来免受威胁。这一选择对更广泛的欧洲安全也将具有深远影响。一些学者和政治家主张乌克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从而获得美国“核保护伞”的庇护。另一些人则怀疑“延伸核威慑”(Extended nuclear deterrence)的有效性——即美国威胁要对盟国领土上的攻击进行核报复,包括使用常规武装力量进行攻击。因此,当前摆在乌克兰与欧洲眼前的选择有二:一是将冷战时期的铁幕移至乌克兰东部边境,并重建北约的旧核态势,以此来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二是在冷战期间研究并倡导的核威慑替代方案进行新的考量。

传统理论范式仍将欧洲安全寄希望于扩大北约,并期望成员国可以使俄罗斯为其“战争行动”付出更多代价。这一想法或多或少依赖于延伸核威慑。其他关于乌克兰未来防御的提议主要为不考虑乌克兰加入北约议程,但承诺继续北约,特别是美国自2022年俄罗斯入侵以来一直提供的大量军事援助。但北约或许无法提供乌克兰防御所需的能力。

传统思维的问题在于,它没有充分解决未来乌克兰或欧洲的安全。因为它的核心是不变的:更多的钱和更多的成员国,而没有解决俄罗斯和北约陷入的安全困境。如果俄乌战争像大多数学者所预期的以某种领土妥协告终,那么双方无疑都会对解决方案感到不满。在政治上,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已经扮演了阿尔萨斯-洛林的角色,法国和德国在普法战争后都声称拥有阿尔萨斯-洛林,随后成为了世界大战的一大导火索。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安全安排让俄罗斯和乌克兰都相信对方不会试图以武力推翻和平解决方案。

延伸核威慑无法承担和平解决的重任,从长远来看,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保卫乌克兰并恢复欧洲安全。一个有希望的选择是采取非进攻性的领土防御战略,即所谓的“建立信任防御”,结合以平民为基础的非暴力抵抗,以阻止未来进攻。一些学者可能会提出质疑:援引“安全困境”的概念,并试图安抚一个已经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国家是否可行?但是,乌克兰和欧洲的长期、可靠的和平将需要解决乌克兰和后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合理安全考虑。威胁进行核报复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核威慑的理论基础

冷战期间学界发展了四个理论概念,有助于阐明欧洲核威慑的历史及其在今天的效用。

前两个理论概念均由杰维斯(Robert Jervis)提出,分别是“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和其对“螺旋模式”(spiral model)和“威慑模式”(deterrence model)的区分。安全困境适用于有意维持现状的国家。该理论关注这些国家是否能够在不威胁他人安全的情况下提供自身安全。如果两个维持现状的大国以牺牲对方为代价来追求安全,它们就代表了螺旋模式,并参与了构成战争风险的竞争性军备竞赛。如果一个或多个国家有意扩张而非维持现状,威慑模型提出两种可能:现状国家试图威慑扩张主义国家,或者两个扩张主义国家试图威慑对方。

第三个理论概念是应用于冷战的“稳定性-不稳定悖论”(Stability-instability paradox)。它表明:美国和苏联之间建立的核威慑关系,即双方都能够以核打击报复对方的核打击,会在较低级别的冲突中产生不稳定。因为在危机期间,双方都愿意冒险并且愿意相信,其对手对矛盾升级的恐惧会避免核战争。其中一种可能采取的行为被称为“香肠切片”或“香肠战术”(salami slicing),即一个国家会采取某种被计算为足够微小以不引发升级响应的侵犯行为,然后继续进行其他类似的侵犯,直到实现其扩张目标。根据定义,采取这种行为的国家不会对现状感到满意,并且很难被威慑。因此,与其冒险核升级,不如通过直接保卫受威胁领土和大规模民众抵抗的组合来使其征服成本提高,从而使得侵犯策略不可行。

第四个理论概念是由卡罗尔·科恩(Carol Cohn)提出的“技术战略语言”(technostrategic language)。她解释说,有时核战略家采用的术语本身就完全掩盖了国家意图的问题。如果一方的武器在技术意义上容易受到先发制人的打击,那么战略家们就会认为另一方想要进攻,而不管该国政治或人文背景如何。同样地,如果双方各自维持“安全的反击能力”,并且在战略层面上保持稳定,那么他们就会被诱使,在较低级别上采取入侵或者“香肠战术”——同样不考虑政治风险。

建立信任防御(confidence-building defense)以替代核威慑风险

普京可能会称北约在虚张声势并暴露核威慑的脆弱性,而这本应该促使欧洲重新考虑对此战略的依赖。然而,一些分析人士,或许包括国家领导人在内,反而加强了他们对核武器的承诺。他们似乎接受了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和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观点,即几乎每个国家都可以通过核武器来实现安全。他们以乌克兰为例:如果乌克兰保留其苏联时代的武器库,那么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入侵。但是,如果乌克兰保留了苏联的核武器,那么考虑到其技术配置和瞄准能力,乌克兰专家将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这些武器并使其适合用于攻击俄罗斯。因此,乌克兰坚持保留苏联的核武器一举并不会有效地产生即时威慑力。这更有可能导致长期的不稳定和与俄罗斯的冲突,即使在叶利钦政府的领导下,也可能导致其“流氓地位”,成为一个拒绝普遍的反核扩散规范的国家。

俄乌战争爆发后,一些美国和欧洲专家正在重新审视上世纪80年代和平研究人员超越核威慑作为安全来源的想法。这些提议旨在抑制俄罗斯和北约的危险漩涡,并将其动态转向常规威慑模式。为了提供防御并降低核升级的风险,他们提出了“建立信任防御”——由位于前线的后方机动部队支持的当地防御性部队组成。

这一理论建立在历史概括的基础上,即防御需要的力量比进攻少,但它也考虑了部队态势的影响——使用更轻、更分散的部队的好处,而不是容易受到远程精确打击的大规模行动,甚至是非核行动。此外,建立信任的防卫在两个方面促进稳定。首先,它“很少或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或突然的跨境攻击”。其次,它“提供很少(如果有的话)高价值和易受攻击的目标,以招致进攻者的攻击。”

据推测,即使没有加入北约,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也将继续支持战后的乌克兰,包括提供武器和培训。但是,正如加迪指出:“这一举措可能会引发俄罗斯军事行动的进一步升级,同时让乌克兰不确定在发生战争时它将获得的确切军事支持。”此外,不确定对乌克兰的外部支持是否会继续保持在目前的水平,更不用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是战斗结束后特别令人关切的问题。其他国家可能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冷战威胁不如热战。经济问题可能会迫使支持者限制对乌克兰的资助。西欧国家和美国迟早会重新评估它们在乌克兰的利益,让乌克兰在面对任何新的俄罗斯威胁时,提供有限的支持。

建立信任防御使乌克兰能够依靠自身资源,并整合其他国家提供的任何支持,只要它不激怒俄罗斯再次激化冲突。建立信任防御的重点是切断乌克兰的防御与可能升级为核战争之间的联系。如果乌克兰仍然置身于北约和美国的核保护伞之外,或者如果北约(无论乌克兰是否为成员国)都倾向于在整个联盟范围内转向常规防御和威慑,而不是核威慑,那么这种情况就会发生。这种转变是可以想象的,因为一些新老联盟成员(如芬兰、挪威、瑞典)对核武器持怀疑态度。冷战结束时,欧洲接近完全无核化。这个错失的机会应该被重新纳入考量。

总结

没有人知道战后的乌克兰需要保卫什么边界,也不知道东部的邻国会呈现出多大程度的敌意。在早期的不稳定时期,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领导人试图限制核武器的作用和数量,并大幅削减和重组常规武装力量。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的欧洲安全现在比当时更加危险。核军备控制制度一团糟,使得将欧洲的防御押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上毫无意义。

北约的扩张是否实现了俄乌冲突的自我实现预言,还是预料到了不可避免的争端,将继续争论。但来自俄罗斯的安全威胁是无可争辩的,如何应对它需要学者日益关注。重申核武器的作用以试图加强延伸威慑将是一个危险的错误。一个更好的选择是恢复冷战后期关于非进攻性防御系统的有希望的提议,该系统既不为核攻击提供合适的目标,也不为俄乌冲突提供依据。

词汇积累

Extended nuclear deterrence

延伸核威慑

Security dilemma

安全困境

译者:曲弘毅,国政学人编译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硕士

校对 | 潘天祥 袁歆

审核 | 施榕

排版 | 韩欣洁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约军国主义猖獗 威胁世界安全
美防长:不寻求与俄发生冲突但会继续支持乌克兰
为了克里米亚不惜使用核武器!俄罗斯要打核大战?
俄报:北约强化东线军力 重新瞄准俄罗斯?
芬兰、瑞典倒向北约,战略缓冲丧失,俄罗斯只剩最后一条路可走
乌克兰撂下狠话,绝不会成为中立国家,北约秘书长:大门仍然敞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