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宗教改革】真主之旨——历史时代的神圣“复魅” | 国政学人

作品简介 

作者:Monica M. Ringer是美国顶尖文理学院阿默斯特学院教授,研究兴趣为宗教史、现代性、文学以及跨越奥斯曼帝国、伊朗和整个伊斯兰世界的伊斯兰教。

编译:朱文菡(国政学人编译员,外交学院博士生)

来源:Ringer, M., 2020. Islamic modernism and the re-enchantment of the sacred in the age of histor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pp.172-186. 

归档:《国际关系前沿》2021年第8期,总第35期

内容提要 

什么是伊斯兰现代主义?它与其它十九世纪的知识分子运动有何区别?Monica M. Ringer的新著《伊斯兰现代主义与历史时代的神圣复魅》认为,伊斯兰现代主义不仅仅是十九世纪社会和政治改革的产物,也不仅仅是用伊斯兰语言来正当化这种改革的尝试。更确切地说,伊斯兰现代主义是一场实质性的神学改革运动,推动这场运动的是这样一种信念,即真主的意旨可以通过对过去的正确和符合语境地解读而得到恢复。因此,伊斯兰现代主义者不仅促进了对伊斯兰教的新理解,也促进了对历史的新理解。本文摘自该书的结论部分。

文章导读 

01

作为翻译的现代性

十九世纪的宗教现代主义者致力于将人置于宗教的中心。他们相信宗教本质一经确定,就可以从历史的碎片中恢复,并重新符合当下的语境。宗教现代主义曾是一项在历史时代下的神圣“复魅”(re-enchantment,也被译作“返魅”)工程。这些伊斯兰现代主义者曾试图通过复兴宗教来宣扬现代性。

现代主义者认为,宗教以其当代形式与实践而言,与历史主义者关于人类和历史概念以及新的科学真理和方法相去甚远。部分“世俗主义的”现代主义者('secular’ modernists)甚至认为历史主义展现了宗教的荒谬,宗教已经历了祛魅(disenchanted)而属于对世界的过时理解。然而,宗教现代主义者(religious modernists)则认为,宗教真理不应被简化为传统、教条或宗教制度,宗教改革既难以避免又令人向往。历史主义为从历史的碎片中找回宗教的真正本质提供了手段。这项宗教现代主义的工程要求识别宗教本质、去除传统糟粕、再重新嵌入当下。由此,祛魅作为一种语境化(contextualisation)手段以实现再语境化的复魅。

作者认为,伴随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主义,并不等同于现代性,而是培养现代性的土壤。现代性是历史主义的产物,宗教在历史主义的背景下实现再定义和再定位。宗教要想变得现代,需要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与传统决裂,这就要经历一个翻译(translation)的过程。

翻译有两种类型的原则,一种是纯粹文本上的翻译,一种是读者与译者共同完成的翻译。后者要求译者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决定翻译什么以及如何翻译,在译者的决策过程中始终有读者的参与。如果我们把宗教现代主义比作翻译,那么宗教现代主义者就是译者,他们通过历史主义将“传统”宗教翻译成了符合其受众需求和理解的“现代”宗教。这个比喻是为了强调宗教现代主义甚至更广义的现代化都必须考虑到受众。

此外,翻译的探索还必须延伸到对主体和客体的讨论。现代性必须是从本土的“传统”翻译到本土的“现代”,而不能是对欧洲模式的复制。确切地说,现代性是求同存异的产物,应当置于比较研究的视域来看待。宗教改革不是对欧洲模式的苍白复制,而是因地制宜的并行过程。除欧洲外,中东和南亚社会的其他宗教改革也贡献良多。世界各地都在进行宗教改革也表明,这些改革者们都认识到了适应语境和受众的广泛需求。这些改革者们,作为宗教现代化的翻译者,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创新。

02

现代性与差异

宗教现代主义并非巧合,而是历史主义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共同信奉。与此同时,在宗教现代主义过程中,保留宗教传统的差异尤为重要。语境化并不仅仅是标识宗教传统,更是要囊括多元的本土化因素。这不是一个属于与否的二元问题,而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

在伊斯兰现代主义者范畴内探索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伊斯兰传统远不是一套统一的信仰、实践和神学讨论,而是一套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思想、方法、问题、解答或表述——它们既在特定的时空下运作,也会随着时空的推移而演变。总之,伊斯兰传统是一栋有很多房间的房子,伊斯兰现代主义者就在其重叠部分利用其共性和张力工作。他们利用古典教法学家哈米德·加扎利(Hamid al-Ghazzali)关于伊斯兰传统中理性主义长期处于中心的地位的学说,来论证伊斯兰教强大的民族主义传统的存在以及伊斯兰教具有整合不同内部流派的能力,从而为其翻译过程提供了一个本土谱系。

十九世纪宗教现代主义的兴起也与宗教原教旨主义存在共同的知识渊源。二者都建立在历史主义的基础上,都将现代性视为时间的断层;二者都呼吁将真理定位为拒绝传统并“回到《古兰经》”,将“打开教法学者的伊智提哈德(ijtihad,意为创制、独立判断)之门”作为“识别和重拾伊斯兰真理”及其再语境化的手段。原教旨主义者也许不像伊斯兰现代主义者那样看重“现代价值观”,但他们也必须被视为历史主义的产物。

03

现代性与欧洲的复杂关系

一方面,伊斯兰现代主义者并不认为其宗教改革是对欧洲模式的复制;另一方面,其与欧洲的关系又确实受到政治和知识不对称的影响。伊斯兰现代主义被视为现代性的前提,宗教改革的目的就是产生现代性。通过现代宗教产生现代价值观,进而产生科学和政治经济进步,是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的主题。

确定欧洲实力的秘诀是找出现代性先决条件的应有之义:什么是关键?什么不是关键?人们普遍认为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官僚与行政理性化、金融与商业正规化、教育与法律世俗化以及公民共治的发展。欧洲模式既是一种典范,也是一种威胁。并非所有现代主义者都将宗教改革视为现代化的关键,一些人认为伊斯兰教本身对现代化是有害的,一些人认为伊斯兰教的形式阻碍了进步。

在知识领域,伊斯兰现代主义也受制于欧洲业已形成的知识框架。区分宗教文明“先进”和“原始”的标准诞生于新教背景下,用以证明新教的宗教和文明优越性。欧洲学者将现代性视为欧洲基督教的排他性产物。伊斯兰现代主义者虽然拒绝这一主张,但仍面临宗教现代主义与新教之间的关系问题。新教是其它所有现代宗教的典范吗?其它宗教现代主义本质上是新教的复制品吗?作者认为,这个问题难以回答。宗教现代主义者虽然被迫在历史主义的环境下航行,但他们会走出自己的道路。坚持将现代宗教等同于新教就意味着忽视了现代宗教的多样性,也忽视了新教自身向现代转化的漫长与艰辛。宗教启蒙运动并不局限于新教,我们需要一部比较的宗教史,在尊重持久差异的同时,强调共同的发展。不同宗教的现代化过程也不尽相同。比如,拜火教(Zoroastrianism)现代主义者放弃了教法,伊斯兰现代主义者却主张保留教法,认为信仰的内化与教法的中心地位之间的关系并非不可调和。

04

翻译——宗教的再定义和再定位

宗教现代主义者认为宗教改革分为再定义和再定位两步。第一步是在历史语境中识别和检索宗教本质;第二步是使本质适应现代语境的再语境化。伊斯兰现代主义者将这个祛魅和复魅的过程视为对伊斯兰教本质的恢复。

伊斯兰现代主义者运用历史主义方法,坚持真理不在传统之中,认为伊斯兰教是有弹性的,教法必须不断地更新表达和再语境化。先知正是在真主的指引下理解真主的意旨,并将其转化为适应所处环境的实践。只有当宗教实践体现真主之旨时才是有意义的。由此,外在的遵守被内在的主体性所取代。

伊斯兰现代主义者认为,个人是现代伊斯兰教的中心,是进步和文明的主体和客体。现代伊斯兰教是建立在个人对神圣的意识之上的。伦理的内在化拒绝仪式的服从,强调所有行为都承认和接受真主的意旨是进步和文明。对真主的服从从仪式实践的遵守转变为伦理的内化和对现代虔诚个人的性情的培养。

作为公民,现代虔诚的个人能够维护和支持知识、政治和社会改革的目标,十九世纪的现代化改革者——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都强调将现代个人的塑造作为构建公民和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个人既是改革的主体又是客体。真主意旨的实现不再是规范性的仪式表现,而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内在伦理。宗教现代主义带来的不是宗教的边缘化,恰恰相反,它将所有的生命完全包裹在上帝意旨的神圣律法之中。当虔诚的表现从公共领域转移到私人领域,虔诚本身被进一步推动。

然而,伊斯兰现代主义者不是先知。先知有能力把握真主的意旨,并在适当的语境中阐明。伊斯兰现代主义者主张现代价值观是伊斯兰教的本质,但现代性本身却不是一个稳定的范畴。

05

祛魅与反思

最后,让我们重新回到韦伯,他坚持认为现代性需要祛魅,拥抱科学真理。然而,伊斯兰现代主义者未能调和他们对历史主义和复魅的承诺。理性批判摧毁的除了迷信,还有所有的确定性和对真理的主张,只留下各种可能的事实。宗教现代主义者们最终不得不负于其方法论的不可能性。

历史主义是一个可以摧毁对明确真理和传统的主张的有用工具,但在识别和复原宗教本质上无能为力。历史主义的效用仅仅在于它的破坏性:它能质疑确定性,却无法重塑它。

译者评述 

面对西方殖民者的精神入侵,不同于以瓦哈比主义为代表的保守派,伊斯兰现代主义者通过宗教改革来重建伊斯兰教,以适应社会发展。然而,伊斯兰教的宗教改革不同于新教改革。韦伯描述的新教改革是先有教义的转变,再对俗世的生产方式产生影响;而伊斯兰现代主义者们则是因应西方殖民带来的意识形态挑战,可以说是出于西方社会所谓宗教改革能够带来现代化的主观意愿。作者指出了伊斯兰现代主义者在方法上的不可行,即宗教学者无法像先知那样把握并阐明真主的意旨,错误地将现代价值观给作为伊斯兰教的本质。事实上,所谓宗教改革能够带来现代化的观念本身就是不完全的,忽视了欧洲的现代化进程得益于对被殖民地区残酷剥削的事实。在历史上,伊斯兰现代主义者逐渐被更世俗化的凯末尔主义、纳赛尔主义以及各种阿拉伯或伊斯兰社会主义所取代。

但时至今日,伊斯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仍在继续。即使曾经与伊斯兰现代主义分庭抗礼的瓦哈比主义,其主导下的沙特也设置了宗教法诠释委员会并扩大了王室法令的管辖范围;而同样倡导保守的现代伊斯兰主义旗下的伊朗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革新。重生的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也正在经历这种保守与现代拉扯的政体设计。与此同时,继承伊斯兰现代主义精神遗产的更为世俗化的国家如土耳其和埃及则正面临着伊斯兰教在社会层面的复魅。伊斯兰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早已式微,但它曾试图解答的问题却并不陈旧。

词汇整理

Re-enchantment 复魅;返魅

Disenchantment 祛魅

Theological reform 神学改革

Modernity 现代性

Secular 世俗主义的

责编 | 丁伟航 孟晓宇 池佳曈

排版 | 韩柯 杜丛竹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本平台评译分享的文章均出于专业学习之用, 不以任何盈利为目的,内容主要呈现对原文的介绍,原文内容请通过各高校购买的数据库自行下载。

好好学习,天天“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性的“吊诡”:由韦伯学说到现代性悖论思考
布赖恩 • 特纳||尼采和马克思
《世界宗教源流史》伊斯兰教之三十七:泛伊斯兰主义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世界各国宗教之间有什么区别?
印尼如何从分散的岛国,变成统一的国家?真相:跟荷兰殖民者有关
印度尼西亚为何许多人信伊斯兰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