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小荣: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14)

地名背后的文化历史遗迹(14)

                 文/王小荣
 
南溪红岩景区位于仙临场镇之东、富顺县毛桥场之南的原石公乡(现属于仙临镇),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状似莲花,四周山岩壁立,拨地而起。
旧老传说,南溪县城有多少城门,这红岩山上就有多少道古寨门。除了东南西北四个大寨门外还有水东门、人和门()、引进门、吉安门、仙佛门。这里的人头山、赵家崖、太阳山、人和门、仙佛门、滴水崖、校场坝、玉尊殿(店)、水帘洞、观音崖、西门、大东门、天宝寨、梁家坡、方格山、睹佛寺、百佛寺都是出名的小地名,
也是有名的景点。解放前,红岩山上有大大小小的道庵佛寺好几十个,其中玉尊殿、红庙子是红岩山上规模最大的两座寺院。现在,这些道庵佛寺都被破坏毁尽。旧传,南宋抗元时,这里就是江南南宋抗元前哨的援助堡垒。1950年剿匪时,一股势力较大的土匪退到红岩古寨,解放军在山下用82炮猛轰才把这股土匪消灭。

           农村景色 

红岩山上还有一株腰围3.4米、树径1.1米、树高足约有26米、树龄300多年的被称为“梨树王”的梨树。现在这株梨树属于当地农民陈少清(),每年要结几百斤上千斤梨子,是陈家的一株摇钱树。
2010年我去红岩看梨花节时,就听到一个关于这株梨树王神乎其神的传说。说在2004年秋的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陈少清无法入睡,就开门看外面的情况。突然,一个闪电下一声巨雷过后,一团白烟笼罩着这株梨树。烟雾散后,发现这株梨树被雷辟开了很长的裂口。第二天,一个姓谢的农民去仙临赶场,天还没有全亮,走到途中见对面走来一个敝着衣服的白发老者,身上挂着一根树枝,还流着血,走路十分吃力。因为自己要忙着去买小猪也没有多想就走了。中午赶场回来看到梨树王周围了不少人,一问才知道树被雷击的事。姓谢的这才想起早上赶场路上见到的事,说自己可能就碰到的老者就是梨树王的化身。说起来奇怪,这株树被雷打后不但没有死,反而越来越茂盛,几年后被雷辟开的裂痕竟然愈合了。
 

          农村风光 

红岩新庙村的小地名叫红岩沟的沟里有一个岩腔,1958年大炼钢铁时因为砍了很多树来烧钢炭,这个岩腔就被发现了。还发现岩腔里有一个不知坐化多年了,尸体早已经风干老和尚。当时就有好事者用草缆捆住了他的骨架,加了一些紫泥和颜料把他塑成了一尊菩萨,这就成了肉身菩萨了,相应的这个原本无名的岩腔就被称为“仙人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很多人来到这里拜祭,传说有病的人来这里喝了崖前的水后,回家病就好了,有不生小孩的妇女来这里拜祭后,喝了崖前的水,回去后就怀上了。这一说法一传十十传百,仙人洞肉身菩萨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这尊难得的肉身菩萨,
3
 

             农村风光 

“宝元南”是宜宾“宝元通”在南溪开的分店,是南溪较大的商号之一。在1937年春宜宾的“宝元通”招收见习生,张守愚就前去报考,被录取后就被分配到其旗下的南溪的“宝元南”。1945年时张守愚是锦州游击队政委,国民政府锦州市警卫司令部发出“抓捕游击队政委王愚(张守愚化名),赏大洋2万元”的告示。1952年,张守愚出任宜宾行署专员的。
生意好,名声大,同时也受到当时南溪土匪的“特别关注”。民国25(1936)3月的一天下午,牟坪场口的马二娃率领四五十名匪徒,装扮成各色人物先先后后混进南溪县城。当晚9时,先有2名匪徒装扮成城里的官绅模样进了宝元南,说要买一批绸段之类的贵重物品急用。
之后进来几个装成下力的搬运工模样的匪徒。他们观察好情况后,就掏出手枪把宝元南店内的员工控制了起来,全关在一间屋子里。等街上人静时才开了店门,把外面的几十个匪徒放进店内。众匪徒把店内的贵重货物及现金收拾起来。半夜后离开了宝元南,分散逃离南溪县城。
4
            农村景色 
让这群土匪没有想到的是,马二娃被宝元南店内的一个员工认了出来。土匪撤出店子后,就立马去县上报告了。县上立即打电话给大观 (二区)的警察负责人陈春田,要他马上组织警力向新添、大坪、沙山等地追踪马二娃。陈春田不敢怠慢,就派出警力分三路追踪。其中由唐奎所领的小队向牟亭追踪。
到牟亭时天刚发白,在距离牟亭场口不到半里的地方就发现了前面一队抬着滑杆的可疑的人马,带头的官兵立马喝问,不见回答。唐奎就开了枪,把那个坐在滑杆里的人给打死了,还活捉了罗熙等小土匪。唐奎前去检查坐滑杆的人,当把这人头上的呢帽踢开后,认出这个死匪就是在他们本队担任教官的马仲言之弟弟马二娃。
想必这唐奎是看在马仲言面上,也有可能当时的警匪相沟通的原因,总之是心里有愧。说,“老弟,你该死!要是我先看清楚是你,就不会开枪了。我会让你们过去的”。
后来,他们把马二娃的脑壳砍了下来,送到县城里。县上把马二娃的脑壳挂在宝元南店子门前的一棵树上,示众3天。而马二娃的那个无头尸体也被放在大观街上示众3天。

          农村景色 

民国时期,南溪县城的十字街口(由义街与上正街相交处)有一家明宣石印馆。2021516日我在区档案馆查学校历史档案材料时,发现当时县立初级中学(男中和女中)所用的学生成绩空白表册及一些其它纸质品就是由这家石印馆采用石印技术印制的。
解放后在很长的时间里,十字街口的百货公司大集体门市部,是县城几家大门市之一(川剧团门市、建设路大坝子门市),十字街口还有百货公司大集体的文化用品专门门面。当时百司大集体共有大大小小七家门面,是县城里门面最多营业最好的集体企业。该大集体的员工除了在县城里站门市外,各门市还坚持抽出员工挑着货物赶乡场,如到新添(长庆厂、罗龙场(红光厂)、大观、留宾场、江南场、马家场、大坪场,最远的还出了宜宾地界,到飞龙、石公的毛桥。
那时真正的是送货下乡、跨界营业,经常是一大挑货挑去,空着挑子回来。后来在改革大潮中,整体加入新成立的南溪商业联合公司,新公司坚持了不长的时间,也就彻底完成了使命,进入了破产程序,所有员工也就随着改革的大潮正式下岗成了下岗人员,溶入了自谋职业的大军。
民国时,南溪县城各行业都有自己的“行帮”,如“绸缎匹头帮”、“糟房帮”、“山货药材帮”、“盐茶帮”、“屠帮”等十大帮,还有餐厨、干鲜土杂、文具纸张、五金、理发、力行(在码头下苦力的挑夫)、轿行(抬滑杆、抬轿子)等几十个行业的中小行帮。这些帮中的业主,有钱的都招有拿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招有“打工者”。
这些打工的每天劳动强度大、收入低,每月工资收入低的只有一斗米,中等的二斗米,上等的三斗米。生了病没有保障,全是自己负责,年老体弱不能干活的都被正式解聘回家。
那年家住皇都街的屠宰工人严世清,他帮了城里十字口徐泰顺屠宰多年,在民国19年时因年老得病不能干活了,就被强行抬回家,抬的人把他放在家里的地上走了。严世清因无钱医治,也很快就死了。
清道光15年,南溪在文昌宫内开始设立花生交易市场,并征收花生市秤捐。民国32年,在县辖区的33个乡镇中有24个乡镇建立了农林初级市场。这些市场大都是以街或以寺庙空场地作为市场。
灵官殿街有一家铜匠铺子。这个铜匠铺子是南溪留宾乡人贾少卿,是南溪有名的贾铜匠。他还在老猪牙行侧开了一个小店。上世纪30年代初,他曾为傅姓人家在南溪十字街口设计点亮了沼气灯,包仲烈买回一台旧的电影机,在南溪开办永宜电影院才放映两次,第三天电影机的主轴就打断了,贾铜匠只用了3个小时就给他赶制了一根新轴,使电影正常放影。
1943年廖昂的57师驻南溪时,廖昂在贾铜匠的铺子里专门张贴了不准他修理枪支的布告。谁料廖部一个团的机枪打烂了,拿去找他修,他就指着布告坚决不修。
廖部只好把张贴在他家的那张布告撕了,他才修理。解放后他把店铺搬迁到由义街口的红苕市场,给人们配制和修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器械和用具。他还被城关镇选为一、二届县人民代表,曾出席了四川省手工业联社召开的铁木技术经验交流会。
原林丰乡白果村有一个地名叫古柳沱的地方,其周边由一列山峰形成的三十六个坳口、八条山沟、三条溪流最后都汇聚于此。沱边的石滩上有一块天生成的、被老百姓称为鲤鱼石的大石,它的鱼头正好对着上面长龙的嘴巴,水流冲刷下的鲤鱼石,就象往上游一样。这是一块风水宝地,清康熙年间,来自广西桂林荷塘的赵家三兄弟经过努力,在此建起了庄园,是为赵家大院。赵家人在古柳沱的入口鲤鱼震滩处修了一座“水口庙”。到民国时,赵家一门出了八大富豪和数十个中小财主。当时,整个蟠龙及周边毗邻地区都是他赵家的地皮。水口庙这坐庙宇直到大跃进和文革时才被彻底毁坏。

           农村景色

刘家乡、大观乡的“沙子地”一带,由于坡陡沟深,每年暴雨季节冲下来大量的泥沙,使山下溪河沉积几十厘米厚,沿下冲到观音桥水库,使水库淤积。上世纪90年代中,刘家镇红庙子沙子地的白豌豆,粒大色鲜味道好,年产1吨以上,供不应求。太平村与大池村交界处的火烧坝李子、龙滩村一社的雪梨都是南溪知名的农产品。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就从合众烂田窝翻过漏风哑山口,过沙子地到大观,发现沙子地山坡上种的苞谷杆等作物都是矮瘦矮瘦的,所背的苞谷很小。在太阳底下,种的红苕藤藤是要死不活,想必也没有多大的收成。只有豌豆还可以。
长江南溪段历来就有淘沙金的产业,还有着如金鸭儿滩滩有金窝窝的民间传说。上世纪70年代,南溪县工业局造了摇金船,支援沿长江无淘金工具的采沙金的社队。而且,当时银行也提高了沙金交售价格,还奖给交售1两沙金奖售化肥50公斤、布票1.67米、贸易粮50公斤的政策。到1977年,南溪产沙金573.46克。80年代后,没有奖售政策,但每多交售1两沙金另给奖金15元。有一年,地区工业局还奖励产沙金超过2500克的志诚乡一台14吋黑白电视机。
上世纪80年代中,为配合攀钢二基地选址工作,南溪县完成了罗龙坝、谢家坝和江南坝工业用地的专项论证调查和绘图工作。在2000年,坊间还有攀钢二基地落户南溪的传言,但最终攀钢二基地不是没有落户南溪。虽然如此,当年的那些基础工作,也为今天的罗龙工业区打下了坚强的基础。
1958年县政府发动全县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城关居民和桂溪乡的农民,在桂溪乡大柏树兴建拦河坝。用竹篓装卵石沿长江堆砌成一条3.71万立方米的防洪大坝。后因工程浩大而停工。这些曾经做过的大工程,随着时间的流逝,多数都不见踪影了。


            农村风光 

1965年,根据省人委“关于大力防治螟虫,保证水稻高产”和永川治螟会议精神,由当时的县委范书记亲自掌握、参与讨论形成决议,在全县开展了一个防治水稻第三代螟虫的大会战。
在这一场运动式的防虫大战中,李庄区在区级机关抽调5人与县上工作组2人组成区级治螟工作组,分赴各公社。牟坪区抽出区、社机关干部和县上共20244个工作组,分到全区44个大队。火箭公社一次就动员30多人,分成10个小组,分别包干10个大队的治虫任务。
长兴区市管会的梁祖才,在治虫那天,天刚亮就到了生产队,发现队上还没有买药,就立即召开干部会进行动员,立即买回农药40斤,把应治虫的24挑田全部治完后才回家。长兴区市管会和税务所,把原来安排召开的紧急会都停了下来,参加治虫防虫,晚上才补开白天的会。长兴公社还组织了参加人代会的280个代表到红德八队参观晚稻上的螟卵密度和孵化为害的情况。留宾公社和平大队把七架桶打谷子的人全部抽出来参加治虫防虫。
全县的这场会战,用了6%的六六六粉4万多斤,对全县22442亩单、双季晚稻和迟中稻,普遍防治了三遍,把螟虫压缩到最低限度。
牟坪乡观音寺村子头,是胡明鑫的出生地。1928年南溪农民暴动南岸负责人之一。在他的领导下,暴动的农民抄了某大地主的家,收缴了地主的几支手枪及弹药数百发数百个银元。
后因弹尽无支援,受伤被国民党邵营长部被捕,邵营长先把他抓到高县祭天坝涂家院子受审,无任何进展,就押到牟坪游街后枪杀于牟坪。
南溪农暴失败后,张质夫从留宾夫人老家来到自流井,住在他的好友郭羹梅(曾任南溪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家里。由于工作的需要,不久转到了重庆,继续负责秘密宣传工作。年底又转到成都。19296月又同印刷工人梁国良(梁栋臣)调往重庆,租住在大溪沟龙家湾陈姓人家的房子。在重庆,张质夫梁国良由时任二十一军军部报馆担任经理的田卓之(南溪人,曾出任南溪县初级中学校长)介绍到该报担任编辑,以掩护其共产党员的身份。

               农村风光 

1928年南溪农民暴动失败后,张云龙又聚集到十多人,重新组成了一个战斗小组,但一直没有联系上党组织。他们卖了一把手枪作为日常开支费用,带领徐子清、张树青、王云武、颜汉卿、王安廷、彭玉安等十几个人,转移到云南边界的古蛮铺。
以后又来了川南特委特派员廖维明(内江人),转移到汉王山与当地绿林人士王逸涛合作,建立根据地,把农暴失败后散失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又拉起了有二、三百人的部队。
1929年正月初六,张云龙、廖维明、张树青、王云武等人,在长宁县夏场(下场)活动,探听南溪消息。他们的行动,不幸被该地一个地下赌场里的赌痞罗成云出卖,领来了长宁的梅家场大地主民团大队的樊宗纶,在下场街上茶房里抓捕了张云龙和廖维明。
在抓捕捆绑中,因廖维明力大,他两手一挣,就把捆他的绳子全部挣断了,这让前来抓他们的人惊吓不小。他们怕出异外,就直接把廖维明枪杀于下场场口上,只把张云龙一人捆绑送到南溪,向南溪县政府索取了悬赏张云龙的300元就回长宁。
南溪县政府县长乐九成把张云龙关在大牢里,二十多天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地下党的口供,就在19292月初五日这一天,把张云龙押到县城中大街什(十)字口砍了头。
1949年腊月,在县女中“论秀堂”举行的第一届各界人士代表会议上,参会代表一致提议推荐张云龙为革命烈士,他的老家宋家乡骑龙坳,也被改为“崇烈村”。 
民国28年,根据国民政府“国民精神总动员会”的“……全国定于五月一日下午七时一律举行第二期抗战第二次宣传周”的电令精神,南溪县“国民精神总动员会南溪执行委员会”由县党部书记肖昌礼主持,县长尹克任、秘书万杰亲自参加,于当年51日在县城的广场举行了“国民月会”。
根据上面的要求,先在广场设八角形中心火炬坛一座,安排出了党、政、军、农、工、商、学、妇女八个代表的队列位置,各界别代表站在相应队列之首,并指定八个队列的代表分别推出3人手持火炬,就中心火炬坛点燃后在指定位置站立,等动员会结束后举行大型的火炬游行。学界代表是县立初级中学的文宗狱()
195059日,王玉堂匪部200余人,抢劫李庄宜宾师范校,掳去学生30多人(次日放回)。事后,宜宾各中学师生送钱送衣以资救济和慰问。暑假,县文教科抽调20余名教师,组成南溪县文工团,到农村巡回演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据《宜宾史志》1988年总第1314()冯宗贵《宜宾地区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一文记载,原国民党72军起义后,有一部分官兵仍然有反叛之心。原7234师副参谋长宋敏文和原72军警卫团副团长欧阳光大就拉出一些人成立一个“新72军”,并分别担任军长和副军长,以珙县洛亥乡为害新生的人民政府。
这股土匪投靠了田动云匪部,被编为第3纵队,欧阳光大为纵队司令,武装了8个大队5000余匪众。这股土匪在他们控制的区域里开办游击训练班,组织儿童团、妇女团、青年团、观察团之类的土匪组织,还建立了土匪政府。他们封锁交通,断绝行人,不准群众与解放军接触,否则就以通共论处,轻者抄家,重者杀头。

          仙临石公殷家滩 

南溪的王玉堂也是较大的土匪。在宜宾的缫匪中,19503月,由当时的宜宾军分区副司令员卢彦山率领的821营歼灭了盘踞在南溪与富顺交界的兜山(兜子山)唐章甫匪部,活捉了该匪部的副师长罗熙以下60多名土匪。
4月下旬,823营和团教导队与831营联合行动,对盘踞在南溪与富顺交界的邱场和蟠龙等地的土匪进行合围,给这里的赵登云、赵云九、刘端文等土匪部以沉重的打击,活捉了川南人民反共自卫军第1纵队总指挥赵全新以下200多名土匪。
83团在132144团的配合下,在长宁江安梅硐、万岭、连天山等地,将溃逃的土匪陈超、欧阳光大全部围歼,这一仗活捉了陈超、欧阳光大、杨晤农、王玉堂等首匪。值得一提的是,欧阳光大这个大土匪就是在连天山农民主动给部队报告并带路的情况下活捉的。
 
作者近照及简介:

王小荣,四川宜宾南溪区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物理系,中学高级教师。爱好读书、游山玩水、集邮,收集地名邮戳、各类文史材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宜宾南溪长江大桥
“十六字电文”——李庄故事由此开始
南溪豆腐干:长江流域美食文化的“精灵
【记忆】回忆宜宾江南镇第一条公路建设历程 ‖ 王满堂
第一代门球人的奉献精神——四川南溪(上)
宜宾:南溪县城老城门老城墙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