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洛加:渝城旧事之 那年那月“三拖幺”

渝城旧事之  

    那年那月“三拖幺”

                    文/吴洛加

前几天与几个外地朋友闲聊,问他们有谁知道重庆火锅的“三拖幺”,都摇头一脸的懵逼,有人迟疑着回答:是不是指三个成人带一个小孩去吃火锅,小孩儿可以免单?我开玩笑似的用同样问题去试探常在一起结伴爬山的重庆人老杨,对方哈哈一笑:你给老子爬远点哟!连“三拖幺”都不晓得的话,我几十年的火锅就算白吃了。
“三拖幺”已成过去式,淡出江湖多年矣,留下的只是一言难尽的回忆。曾经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这仨字,伴随着重庆火锅走过了一段平凡而快乐的时光。它最先来源于火锅菜品价格,词性逐渐演变,最后成为平民化火锅的代名语。相信很多见证过这段历史的重庆吃货,对“三拖幺”曾经有过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
幺,在重庆话中使用频率较高,但所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其一,指称数字。打电话查号,“喂,114吗,请问xxx公司电话是多少?”重庆人跟全国人民一样,查号时把114念作幺幺四,发音虽异但意思相同。其二,形容细、微、小。坊间俚语“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幺”在这里被理解为“小”;“幺店子的黄粑,去不吃,回来也得吃”,何谓幺店子,路边不起眼的鸡毛小店也。其三,区别长幼。幺爸、幺婶、幺娃、幺妹……虽然辈份排序殿后,但因为有了“幺”,便平添了一份亲昵。

在日常生活中,本埠很多人习惯把123读成“幺二三”,为的是避免将1误听为7。同理,0读“洞”,7念“拐”的也大有人在。说到幺二三,这句话在五十多年前的重庆还有另一层意思,不过含有贬义。那时看电影,见北方农村大爷将宽大如同灯笼的裤子左右折叠上下翻卷后扎束于腰间,有尖酸刻薄的重庆人便以“幺二三”为这种裤子命名。我同学四娃子很不幸也因此蒙羞。那年头很多人家娃儿众多,往往一条裤子老大穿旧了,老二与老三接班再穿。记得四娃子小学毕业前一直穿的是他大哥穿过的裤子。兄弟倆相差6岁,对四娃子来说,哥的裤实在又肥又长。平时都是他妈修改后再穿,妈那几天忙来不及改,四娃子只好参照电影中北方大爷的方法,穿着这条裤子走进学校,不料上厕所时穿裤子的过程被同学发现,那厮飞跑进教室报料,说四娃子穿的是“幺二三”裤儿!四娃子羞恼得险些跟对方拳头相向,回家跟妈妈哭诉,打死不肯再穿那条裤子。与“幺二三”这句话具有同等杀伤力的还有“八搭二”,最先是村酿白酒私下交易方式的简称,说着说着变了味,异化为社会某部分人士的蔑称。时过境迁,现在幺二三、八搭二之类已经遁于无形,一去永不复返。阿弥陀佛。
话归正传。幺即一,三拖幺与三拖一同义。那年月重庆坊间说三拖幺的远比说三拖一的多,在性格张扬、语言幽默的重庆人眼中,“幺”的味道远比“一”丰富多彩。
三拖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诞生于重庆火锅界。熟悉本埠火锅发展史的人晓得,毛肚火锅发轫于两江码头的船工,属于地地道道的草根饮食。由于做法新奇口感刺激,被脑瓜灵活的贩子们发现了商机。将价贱如土少人问津的牛杂碎洗净煮熟切片,以大号铜盆装了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木格在盆内隔断出若干空间,用担子挑着沿街叫卖。下力的朋友们闻香而至,围着担子,各自认定一格,且烫且吃,老板按其所食计费,惠而实在。后来有人将火锅高尚化,游走担子变成了坐店经营,历经风雨,最后成为重庆最具人气和特色的餐饮名片。如果再留意重庆火锅的百年发展史,自然会发现“三拖幺”曾经的风光无限。
饮食是国家经济与国民生活的晴雨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中国经济终于从长期低迷徘徊的沼泽中挣扎了出来,百姓的一日三餐自此有了明显变化,餐饮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以适应腰包渐鼓的市民对美食井喷似的追求。那时我在市中区饮食服务公司谋差,单位旗下拥有重庆著名的几家火锅馆,每天开门之前顾客就排着长队。尽管经营品种不及今天的三分之一,但生意爆棚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九十年代以前,重庆火锅馆通行“先买后吃”的经营模式,顾客先在收银台(那时叫“柜台”)点菜付钱,然后凭票到窗口自取,如果中途需要添加,还得再次排队付钱开票,真是不胜其烦。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为“三拖幺”的横空出世搭建了舞台。私营个体火锅馆星火燎原般席卷渝城,成为餐饮业主力军。他们与市场接轨的经营理念和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对国有企业传统的经营格局形成了巨大冲击,正是他们率先推行的“三拖幺”亲民价格和先吃后算的服务方式,在火锅江湖纵横捭阖,闯出了一方崭新天地,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时间上溯三十年,遍布重庆的火锅馆普遍小而简陋,许多店子甚至在路边搭个石棉瓦棚房,砌个水泥台子,安上锅灶便开张。很多店摊连字号都没有,门口挂个黑板牌牌,粉笔写上经营品种和价格,将“荤菜”写成“晕菜”的不胜枚举。正是这些硬件上不得档次的火锅馆首创了“三拖幺”的经营模式,所供菜品,荤菜标价3元,素菜则1元封顶。老板在店堂醒目地大书“三拖幺”字样,有的生意做大后干脆就以“三拖幺”作了店名,斗大的仨字隔着两条街都望得见。
用今天的价格尺度评判,一盘荤菜区区3元,价格低廉得让人怀疑自己的眼睛。然而必须指出,在平均月薪400元的上世纪九十年代,钱真是值钱的呀,那时100元可以买20斤猪肉呢。用这把尺子衡量,一顿“三拖幺”的花销其实并不低。正是因为这个道理,那年月向朋友们发出吃“三拖幺”的邀请,主与客都觉得并不掉面子。“三拖幺”火锅正是靠了价格亲民作杀手锏,加上经营灵活,因而大发利市,生意曾经火爆得一塌糊涂。本市有诸多火锅大佬,当年就是因为“三拖幺”攒下了第一桶金。
有消费者以为“便宜无好货”,其实不尽然。三拖幺之所以便宜,在于商家把费用压到最低,追求薄利多销聚沙成塔。我住家那条街上有两家火锅馆,约好似的都是“三拖幺”,一大早老板骑着摩托去当时重庆规模最大的五一路水产品批发市场采购,品质新鲜得到了保障。荤菜装在同等规格的不锈钢盘子中,既不用菜叶垫底,也不讲究盘饰;素菜则盛于碗口大的竹编筲箕,真材实料一目了然。食客在店里吃完,连账单都不用审阅,只需清点桌上的盘子和筲箕就OK。
“三拖幺”最不缺少的就是热闹甚至喧嚣的氛围。那年头空调尚未在火锅馆普及(有空调的也不会“三拖幺”),盛夏三伏屋子里再也坐不住,于是伙计们就将锅盘碗盏桌子板凳通通搬到室外露天坝。地面用清水退了凉,电线在头顶凌空飞过,十几盏大灯泡亮如白昼,东南西北四把大风扇劲风横扫,红汤沸腾,香雾飘飞。在这种环境下围炉烫煮,你可以不管不顾旁人的眼光和感受,任性敞开襟怀甚至脱成个“光巴胴”。啤酒不再杯斟碗装,流行的是抓起一瓶大嘴对小嘴咕噜噜吹喇叭。卖鲜花的小女孩在桌间巡弋,弹响吉他的流浪歌手近前递上歌单:“大哥,点几首嘛,最流行的哟”。那一边,七八个划拳的早已摩拳擦掌吵翻了天,彼此最先还礼让三分“哥俩好啊好得不得了啊”,一箱啤酒见底后斯文全无,脚踩凳子手叉腰,怒目圆瞪皆发飙,虎啸狮吼,声震屋瓦,终于惹恼了楼上住户,黑洞洞的某个窗口兀地泼下半瓢凉水……夜阑更深,满场杯盘狼藉,扶归几多醉人。
记不清从哪一天开始,“三拖幺”(包括后来的五拖幺、六拖二)火锅一个个悄无声息离开了公众视野,连辞行的招呼都没有一个。张三评论:这是好事,社会进步了嘛,经济发展了嘛,百姓包包鼓起来了嘛。李四总结:现代人对饮食健康的极致追求,淘汰低价低质的饮食势在必然。我邻居老王则追根溯源,认为前些年媒体穷追猛打屡屡曝光的不良商家“地沟油”、“防腐剂”,才是压倒“三拖幺”火锅的最后一根稻草。
爱也罢,恨也罢,“三拖幺”终究还是走了,走得断然决绝和有些无奈,但它曾经给艰苦跋涉的重庆人带来过美好的生活体验,为这座山水之城瑰丽的火锅长卷留下了惊鸿一瞥。尽管现在重庆火锅越来越高大上,很多人仍然对“三拖幺”念念不忘,其实人们怀念的岂止是那几盘菜呢。
前几天听到一则消息,某老板放言,打算开办火锅连锁让“三拖幺”重出江湖。我朋友老杨“嘁”了一声:而今眼目下,一盘精品毛肚已经卖到一百多块钱了,“三拖幺”还有啥子好戏可唱么?
 
作者近照及简介

吴洛加,重庆市杂文学会理事、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美食文化研究会大师级研究员、南岸区作协会员。从事写作四十余年,著述与发表文章逾130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重庆菜色里永远的“霸王”!山城人特有的态度和情怀——火锅!
重庆火锅的特色吃法标准与配料
四川火锅店的室内装修,往往精致讲究
川渝火锅的好基友——贡菜
只听说过3拖1 重庆还有8拖3火锅?
重庆“加辣加辣”6元荤菜老火锅,母女二人实惠经营4张小桌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