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敖 广:医者仁心,智者不争

     医者仁心,智者不争

        —记重庆名中医师陈世虞先生

 文/敖 广

重庆著名中医陈世虞先生,是我的姑父,祖籍巴县冷水场(今重庆九龙坡华岩镇),生于1899年,卒于1972年。姑父世虞先生幼年丧父,读私塾八年,拜叔父学中医,从中医的基本理论学起,《黄帝内经》《伤寒论》《频湖脉学》饱读百家之学说,加之天资聪慧,二十出头其医术已远近闻名,接诊不

后移居重庆主城石灰市和平路,自建一楼一底寓所,楼上居室,楼下诊室兼药房。药房名为“重庆大地春国药房”,上书注册中医师陈世虞诊所,匾额招牌为世虞先生自书楷体,黑底白字,很是醒目。

在民国时期,民间中医大部分都没有经过考试院备考。若要获得注册医师资格,经当地卫生部门推荐社会名流作保严格笔考合格才发给资格证书。陈世虞先生是民国以来笫一批民国政府考试院考试合格的注册中医师。其间整座重庆城里,获得资格不足五人也就是学术必须达到专家级才行。多数中医师西医师深知考题深奥,比考秀才举人还难大都望而却步,不敢应试。陈世虞先生因理论与实践功夫扎实,一考过关,可谓实至名归。

1952,新中国的中央卫生部承认民国时期对注册中医的资格认证要求执有旧证书的医师,将民国时期的注册证书上交,以旧证换新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新证如下图

陈世虞的中医师证书

这帧证书含金量高授证人姓名籍贯出生年月用毛笔小楷书写,字迹端庄隽秀一九五二年八月签发,盖有部长李德全副部长贺诚傅连璋签名印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大红方印鉴。证书距今七十年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

红木方凳

1930年代中期,陈世虞先生将家搬到和平路,自建寓所,由于其医术精湛、厚慈广济,深受社会各界好评。特别是中上层军政人物绅良商贾多上门求医门前经常停车马。药房请了三位先生打理日常若要请世虞先生出诊,备车轿接送,且诊费不

这是世虞先生人生收获最丰厚最辉煌的时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家中的一整套红木家是在上海订制的,几千册医书图书堆了二楼他特别喜爱收集古董字画从明至清许多名家字画皆有收藏,喜乾隆年间巴人龚晴皋的书画。

世虞先生是我姑父,他后来常对侄儿我讲,民间有一种说法“家无晴皋字,不算读书人。”又说:“宋瓷带了一点红,穷人见了都不穷。”可见其对晴皋人品书品的崇拜对宋瓷明清古玩的研究有独见解。

不长,抗战一爆发,这安闲富有的日子就被打破了。1938年2月18日,日倭对重庆主城进行大轰炸。姑父曾对我讲过,日本人初次轰炸重庆是中午时分,重庆市民不以为意,看见天上飞来的日本飞机感到好奇,多数过飞机,纷纷从家出来,端着碗,用筷子指点着数天上的飞机,一架、两、三架……直到炸弹在地面炸开,大家才如梦方醒,各自逃命。

1939的一天,日本飞机又窜临重庆市区,进行无差别轰炸防空警响起,陈世虞先生领着员工家人往近处防空洞跑他顺了一个方凳(下图)便在防空洞坐,不至于站腿软。

陈家的红木方凳实物照

解除,一家老小药房先生鱼贯出了防空洞,陈世虞先生提着里走一抬头却傻眼了大家全都瞪口呆有什么家?整栋楼全部炸塌,熊熊烈火还在燃烧,家什全部化成灰烬,什么都没有了。顿时,哭声喊声骂声响成一片。世虞先生紧紧抓住手里的红木方凳——唯一的家当,久久说不出话来。陈家是重庆大轰炸千家万户受害者之一红木方凳成为大轰炸的最直接见证

不久,大轰炸遗物红木凳,随着逃难人群来到了离市区远的南岸罗家坝,不料罗家坝又遭轰炸。在友人郭俊声先生的诚邀下,先生带方凳四公里广黔路72号,从此方凳在这里安下了家。

1982年,将方凳带到重庆110中学教师宿舍1995年带到南坪嬴丹花园2000年带到南坪万寿华园2003年带到南坪万寿华庭寓所。方凳呵护有加,不能让它再受伤,那怕是一点磕碰都不行。因为它是历史见证物。

如今年事已高,决定将方凳交给姑父世虞先生的孙辈,也是现在家的唯一男丁——陈铁桥(铁桥二字是世虞先生为孙辈取的唯一名字)永久收藏它的最后去处,也许抗日民间纪念

四公里广黔路倒座厅

受友人之邀,陈世虞全家从罗家坝挪窝到四公里广黔路倒座厅。抗战前,这里只有两三家幺店子,岔路中修了一座草亭,方便路客歇脚遮太阳避风雨。草亭冠名倒座,亭通厅,故地名为“倒座厅”这里离市区较远,日少有侵扰,相对较为安全,抗战一爆发,这里大兴土木,形成一条有模有样的街道。

重庆纺织业巨头开明商贾郭俊声,拿出毕生积蓄,在重庆办了三所私立中学,其中之一的西南中学就选址在四公里广黔路倒座厅。郭俊声自任董事长,聘四川著名教育家雷成农任校长。郭与陈世虞是多年老友闻老友炸成了无产者,遂亲临罗家坝陈氏陋室请出山,聘为西南中学校医并承诺所有药房设施所需全部费用由郭俊声出,陈家不出分文。这解决全家人饭碗问题,又有较为安全的落脚点。

于是陈家搬到四公里广黔路72寓所兼药房。将和平路的招牌按原样复制,上部书“注册中医师陈世虞诊所,下部大字书大地春国药房”。药房位于街道的中部,一楼一底,仍然是楼下药房楼上住,有内阳台百叶窗,是全街最显眼最适中的楼房。

当时四公里已是初具规模的街道,所有房屋建公路旁,西南中学大门旁有新建的“川江旅”,规模宏大,外观与遵义会议楼房有几分相似。整条街道有茶三家,其中川黔茶社是国军团长重庆人氏杨所开,其余、谌二所开;有四家,其中张姓饭“划得来饭店”招牌就是陈世虞先生所书,河南人许先安开的饭店生意最好厚全的冷酒,专卖各种白,各种,酒客梓光开的早,卖豆浆油条、醪糟、块,打拥堂不少下江人外省人纷纷到此落脚避难谋生。

三公里(遵义段)公路下部,左边设救助伤兵医院五公里(现公路研究院)是中缅公路抗战军用物资仓库,为全国抗战物资总集散地。装运物资的道吉汽车排成一字长龙,叹为观止。

这里还设立了一个国际救助单位,叫“公义救护队”,周边的老百姓都到这里免费看病拿药。解放后,我经常与小玩伴到地玩耍,还捡到一把美国人用的不锈钢餐叉,叉柄上压印有USA字样。小玩伴收获不少洋玩意儿,钢盔帆布皮带等等。1950年1月,整个仓库物资被人民解放军接收,后改名为“西南物资局”,这是后话。

四公里倒座厅,由幺店子变成了闹市小商小贩生意异常火红,有多家油裁缝铺杂货铺,米油肉菜均有出售还有一家糖果铺,品种齐全,规模不小,店老板是山西人李朋洲一年四季都穿一身黄呢子戎装。他原是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副官,不知什么原因离开了阎锡山,来到四公里开糖果铺谋生他虽是北人,身材却不高,矮而胖,态有点电影平原游击队》里的松井。1950年他送自己的两个儿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一位牺牲了,成烈士。政府对他过去既往不咎,他一直没有离开四公里,经常到世虞先生药房寓所门,老生常谈,讲阎长官的往事。此公1954年去世

战时的四公里唯缺药铺大地春药房在此地重生,填补空白西南中学的教职工也得到了特约服务保证。原大地春国药房的三位先生陆续回到老东家新寓所,重操旧业。其中一位名叫李炳兴的药剂师,直到1951年末还在药房服务,他写得一手好字给我印象深刻。

陈家逐渐在四公里站稳了脚跟,虽然诊病的对象有些变化,以中下层市民为主,但生计还过得去。当时全民抗战如火有力出力,有钱出钱陈世虞先生也投入其中,在药房大门前挂出标语“陈世虞医师抗日义诊处”进行了三个月义诊活动,将全部收入交给抗日募捐总会,投入全民抗战,以表热血男儿爱国之心。此义举得到民国政府肯定。郭沫若亲自给陈世虞先生写信,对此义举给予表彰遗憾的是原件遗失

 起:前排作者的姑父陈世虞、姑母敖庆慈;二排陈世虞的女儿陈润芬、二儿子陈亷

大地春国药房

1949年12月至1953年这段时期,大地春国药房经营困难,入不敷出三位药房先生先后离去。无论经营生活如何艰难,世虞先生都有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每月底三位先生的薪水必须足额支付,并且用银元不用纸币,这样使他们家庭的生活不因时局变化而受影响。李炳兴先生是最后一位走的。离开陈家后,他每年都要抽时间回四公里看望老东家。

家中的生活药房的生意打点配方抓药进货炮制,全由姑母敖庆慈操。她没有读过一天书,全靠自学,却能通顺读懂纸,看懂中药处方笺上写的药名传统计量写法从来没有弄错过,对中药的识别中药十八反汤头歌诀更是牢记于心,配分毫差错。别是中药炮制不得法,没到出问首乌,其生药有毒,必进行九段制,费费工马前子,必经过七七四十九天人中白浸泡沙炒。各种药物制不加入的辅行经络脉也不,治病原理也异。

随着年龄增长,我对中医中药也渐渐有点心得。世虞先生首先叫我读《医学三字经》这是一本线装书,由清人陈修园所著以《黄帝内经》《伤寒论》为根本,言简意赅,读之朗朗上口。我今年七十有七,仍能背诵全书并为之受几十年来,在姑身边,耳闻目染自己生病,大多自己解决。1990年代末,我患急性阑尾炎,近年又患过阻,本应去医院救冶,但是自已购,药到病除,花费很这些良方,都去姑父所授赐。

我常协助姑母做家务,每天早晚上下店堂的门板全由我完成少量的进药有时由我去做。我背着小背篼,拿着购药单,到奇门中药批发市场进药定点店是民民药房。我进店不讲话或少讲话,将进货单夹着的钱一并递给药房先生,然后立在一旁等候。民民药房的先生认识我,所以几乎是眼神交流。那时药房内部的布置摆设与现在不同盛药用大木箱,由高至低阶梯式摆放,每层都有木板搁置,可以方便上下走动民民药房信誉极好,童叟无欺。房先生为我备好货算好账,把单子余钱交给我,我向他们点头致意,礼貌地离开。

大地春国药房除经营中药外,还经营少量西药,并办有专营手续,悬挂店堂显著位置。以磺胺系列为主,宝塔糖板桥化风丹仁丹肥儿粉斑马头痛粉云南白药(当时不叫这个名字)八宝珍珠丹等几十种成药,均有出售。同时店里也做一些秘制成药,自己秘制的特效药有专治“蛇缠腰”中耳炎滴剂胃药粉等,药效显著。只要病人求药,如蛇缠腰(带状疱疹)中耳炎疾病,不收分文,免费送患者物。

大地春国药房具有商业属性,它每月必须纳税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姑母敖庆慈经常与其工商户集中接受审查,地点海棠溪有无偷漏税?有无以次充好?必须户户坦白交待。这一全国性的运动持续了半年陈家全身而退。陈家坚守一个原则不赚黑心钱。税务部门人员常常扮成顾客,拿出处方装着买药,先叫算价,把价钱写在处方上,然后悄然离开如此这般多次“钓鱼”。世虞先生的算价毛利偏低,税务人员多次暗访比较,因而从未受过警告罚款。

1953年春季的一天,四公里突然来了一队解放军骑兵。我头回看见这么多的军马每匹马的右屁股处都有四位阿拉伯数字的烙印。

天,一位解放军司务长来到大地春,我也在,司务长讲马匹北方来到潮湿的南方,气候不适,许多马都病倒了希望开出兽药处方并购药。世虞先生对他说,好办,尽其所能。司务长又提出一个要求:在原总药价的基础上再加三成,开入发票中。在当时生意极度惨淡的情况下,此笔兽药总价不,多数商家见此情况都会应允。但世虞先生断然拒绝

司务长没有达到个人目的,另外寻了街口开的李家药。李家药房规模小,只药不行医。李家药房店主叫李伯良,口答应,照办不误。不久不知哪个细节出了问题,此事东窗事发,由于钱款数额大,惊动当地有关部门立案调查李家为此受到警告罚款,司务长受到严肃处理。

先生行医五十余载,从未发生过医患矛盾和医疗事故。病人与医生关系融洽,视同朋友。他常说:“医不是先知,病不能开。”那种包治百病的医生不可信,多是江湖郎中信口开河。对于药物,他也有独诠释“药物没有贵贱之分。人参医死人无过,大黄治好人无功”其言极具哲理。各种药物各行经脉不同,君使,各司其职,只有主次,没有贵贱。

世虞医师,医者仁心现在医院流行一种疗程治病法,中医从来没有某病要治多少疗程一说。世虞医师给你开一剂药可以治好你的病,绝不给你服二剂,即使病人要求再服药也不行,这是他的行医操守。

1954年夏季,我还在读小学,一天中午放学,我家大门前围了许多看热闹的街坊老少。后才知道,是中央卫生部有关人员在市卫生局领导的陪同下,拜访陈世虞先生其中有一位外国模样的人,后来才知道是卫生部顾问马海德交谈的具体内容我不清楚。

后来才知道,当时南方农村流行血吸病,俗称大肚子病,重庆农村也不例外。面对流行了两千多年的血吸虫病,医生们没有太多好办法。世虞先生对治疗血吸虫病却有独到秘方,南岸区农村患病者,服药即愈。此情况由区医生科上市卫生局,市卫生局上中央卫生部,所才有这次拜访。到1956年全国农村的血吸虫病已经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了。

姑父的爱好与交友

1953年初至1955年底,这短短的是中国农村城市经济恢复最快的年。农民分到了土地,城市工商户得到了拓展空间市场供需得到了平衡,大地春国药房的生意得到了发展。我家的阳台上挂了腊肉,在市中区米花街定制的米花糖苕丝糖糕点多得吃不完,在海棠溪河边买的广柑、橘柑常常是用背篼去背。这是老百姓最风光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我常常陪着姑父去看京剧川剧。中国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除梅兰芳的剧没看过外,其余三大名旦都看过周信芳先生的经典戏《萧何月下追韩信》《徐策跑城》,世虞先生观后赞叹不已。我从小陪着他看戏,对于重庆成都的戏剧界魁首,至今仍能一个不漏地背出来。

姑父不仅爱好京剧川剧,闲睱时还打着节拍自唱。在1960年代灾荒年间,他唱京剧《打渔杀家》老生腔,唱道:“昨夜晚,吃酒醉,合衣而卧。架上鸡惊醒了梦里南柯我本当不打鱼在家闲坐怎奈我家贫穷无计奈何”唱罢发出感慨,“萧恩有酒喝,我们无酒喝,奈何?”我听久久无语。

我对戏剧没有任何心得,只是多少受一点感染而已。由于老先生爱戏剧,我在1950年代给他装了一台十分简陋的矿石收音机,这也许是收音机的鼻祖吧花钱不超过5元,自绕线圈,只买可变电容器分线器,所需矿石硫化铜,也叫自然铜,药房有的是药房其煅烧置白酒中,用作跌打损伤药物配伍。矿石收音机装好后,接上天地线即大功告成,可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台重庆台,老先生只听戏剧节目我读到初中,专门给他装了一台三灯音机他高兴得很,当收听到袁世海李少春杜近芳谭元寿的节目时,十分兴奋。

姑父还给我讲过谭鑫培的故事,不知他是从哪里听来的,我至今没有找到故事的出处。

他讲道:老佛爷十分欣赏谭鑫培的演技演毕,全体演出人员老佛爷跪安老佛爷起身,移步至谭鑫培跪处,亲自手将扶起。是老佛爷对梨园老板超常规礼数,开天地第一次。谭鑫培诚惶诚恐,回到家中思忖良久决定慈禧扶过的左手刺一条龙。此后,谭鑫培在京城或外地剧院演出,每当演到高潮时,将左手刺龙露出来下面观众无论平头百姓还是官吏,都齐刷刷一下子跪安,仿佛见到老佛爷一般,如不跪就被会视为大不敬。这是传说或真有其事?无从考查。

姑父人缘好,富朋友穷朋友都有,只合缘就是朋友。其中有一位杨佐陶老先生,是一贫如洗的穷秀才,我在1950年代认识他时,已经八十多人高而清瘦,戴一高度近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一身长衫洗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现在回忆起来,与相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形似又神似。杨老先生饱读诗书,学问渊博单身一人没有家室,住在江北相国寺,解放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靠政府每月5元钱救济度日生活十分窘迫。

我姑父佐陶先生非亲非故,只是一般朋友而已,姑父家中不富裕,但他乐于帮助朋友,每年都要寄钱给杨老先生以困窘,年关必写信请他到四公里家中过年,待以礼以诚。晚上我与杨老先生同床抵足而眠,听他讲史记中的故事,晏子使楚飞将军李广,二十四孝……杨老先生每年必来我家同度春节,达五六年之久直到他去世。

 四公里老街一隅,作者摄于1980年

四公里中西医联合诊所

1955年至1956年是我国对私改造的步年。农村要走得早一些,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一步一步地,农民在土改时分得的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全国大小城镇的私营企业小商小贩,也亦步亦趋进行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样大背景下,陈世虞中医诊所大地春国药房何去何从?姑父的人生由此转折

1955年上半年,由南岸区政府卫生科张浩文科长亲自挂帅,动员陈世虞走集体化道路,不准单干。张科长是部队转业到地方任职的,人矮胖,说话生硬,用命令式的口气与我姑父谈“聊斋”。姑父不吃他那一套。张科长碰了几次,没有啃下这块硬骨头随后换卫生科副科长余耀中出马。

余副科长东北人,身材高大,说话婉转斯文。他来我姑父时,首先自家门。原来是张学良副官跟随张学良多年;如今投入人民怀抱,南下转入地方职。余副科长对世虞先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讲革命洪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花去不少时间,终于把我姑父的思想工作作通,提前完成了攻坚任务。

不久由区卫生科批准,成立了“重庆南岸区四公里联合诊所筹备小组”余耀中任组长,陈世虞任副组长其吊牌挂于广黔路72号大门前。经研究决定1955年上半年四公里联合诊所筹备阶段,下半正式成立。

要成立中西医诊所,单靠广黔路72号场地是不够的。于是,姑父拿出自家省吃用的积蓄200元,买下隔壁广黔路73号的一楼一底楼房并请原西南中学泥瓦工王树林,将楼房翻新改造楼上职工宿舍,楼下一分为二间作西药房作多功能会议室。72号楼房,则里面为中药房外面为中西医诊室。购置各式办公桌条椅。

筹备期间一切用度,包括购医疗设备中西药等,全部是由世虞先生支付的

区卫生科推荐,联合诊所接纳了如下医生职员

1西医李棠伯,60岁,原是亚细亚火油公司医务室西医兼翻译

2西医曾顶昭,50多岁,是国军某部军医

3中医张晓初,中医针灸医师

4护士王明智35岁

5护士卢文超22岁

6计秦启仁,原聚兴诚银行会计

以上为新进人员,加上陈世虞敖庆慈夫妇俩,8人。

大概是1955年10月,重庆南岸四公里中西医联合诊所正式成立了。余耀中副科长题写匾额,白底红字行楷书,将原招牌大地春国药房”的字迹覆盖了。

从此,“大地春国药房”消失了,“四公里中西医联合诊所”诞生了。

为了开好成立大会,临时包下了河南人许先安开的饭店,请来重庆著名厨师张森荣掌厨,他带徒弟帮手,共办十桌,各种菜品应有尽有;还在冠生园做大包子250个,每桌有两瓶茅台。在当时算是豪宴

成立会开得很成功。余副科长宣读批文陈世虞任主任,工资享受正科级待遇,月薪75元其余医生月薪50元,护士药剂师月薪35元。每个宾单位一面锦旗。

我作为家属也参加了宴会小学生的我不知茅台酒的厉害,拿起杯子就喝,也不喝了多少,觉得头有点晕,就回家睡觉,第二天早晨才醒。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与茅台亲密接触喝的台与现在喝的外包装不,现在是白,那时是黑釉瓶,黑瓶管期,一瓶盖香。

联合诊所,以现在人的观点看,不就草台班子“四公里中西医联合诊所”却不然。四公里联合诊所前期来的位西医,都有西医大学本科文凭,开处方全用拉丁文,无一汉字。他们的英文水平也不低。两位护士同样看得懂拉丁文,无需任何暗示。中西医诊病各有一套。中医增加了针灸推拿各种伤口的消毒缝合中规中矩,一律按照章程办事。

到了1956年底,诊所收支平衡,有结余,年终发大红包。随后又补充了几位医务人员。诊所越办越好,陈世虞先生也感觉心中亮堂,员工和谐,事业有奔头,似乎集体化的道路走对了。

 作者(中)与姑父姑母摄于1957年元旦

1957全国性的“反右派”斗争开始了。

为了统一管理,南岸区卫生科将分散铜元局海棠溪四公里三处的联合诊所合并一个单位名叫“重庆南岸海棠溪联合医院”,原先的诊所改叫分部或分院,任命了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党员干部成海担任院长。

在反右运动中,区卫生科副科长余耀中,莫名其妙被划成右派分子。一他拉着板车,架中杠,左右有位同类帮扶,路过广黔路联合诊所,被我姑父陈世虞窥见陈老先生心中五味杂陈,半天回不过神来。

陈世虞先生事实上取消了主任职务。院长吴成海上任伊始,从不抓业务,只对漂亮的女护士感兴趣。他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每次从海棠溪本部窜到四公里分部,都要找女护士卢某超谈心。

卢某超,大大的眼晴,乌黑的头发,肤如凝脂,白里透红,特别是滴的笑声把院长得神魂颠倒,难。一来二去,干柴遇烈火1958年下半年就出了状况。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卢某超的丈夫是军干部,得奸情,气得雷。当年下半年,成海以破坏军婚罪领刑五年是后话。

1958历史平凡的钢铁全年主旋律1080万吨钢铁必须完成既定指标。海棠溪联合医院,单位虽小上级了硬指年春成立成海为首的钢班海棠溪铜元四公里三个分部的八十的医人员抽调来,赴黄桷垭安营扎寨。公里留下了两位医中医陈世,既看病抓药,身兼西医廖继伦,样身兼职,既诊病针拿药母敖庆被编大军之列。

人员炼钢,谈何这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在上级技术人员的挥下,一钢新名词现了鸡窝炉”。字既古老又新鲜,说它古老,我们老祖宗炼青铜就用此法分之十以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

岸1958钢队系统单位,海溪联医院独立单位,其“鸡窝建在黄桷垭公路旁的开阔地,地取用石头黄泥巴垒了一村乡场匠炉模样相仿的炉买了一风箱农民的合下,“鸡窝炉”总诞生了。医务喝拉撒全在新成的楠竹窝完成。负责捶焦

要炼必须要有原,就是铁矿时重庆重庆钢铁公司有綦江铁矿石供应,其他单位要想得到铁矿石天还。更不了石,“鸡窝炉能炼废为炼铁量身打要找废铁资源办,各各户都

,院成海给每位医务人员下达硬性指标家必须交足20废铁多交,不准欠只得从黄桷垭下回四公里中,找出囗破锅一堆铁物件,但不够20,最后把目光落在了自的黄铜火盆这个盆硕大,放在,专门用于寒冬火。每年冬季,在黄铜火盆里上木炭,可供四五人烤火。现在了完成硬只好割爱了。火盆有十多斤,加上破铁锅星铁物件,30笫二天,用背背着行到营地交差。自家铜烂铁交地集中处置。

的焦炭还得用钱,有专人用车运来,一手交钱手交货。母在营地20多天在专门技术人指导往“鸡窝炉上足够多和废后点燃火由人风箱不停供氧,人员分班夜班,人休炉不休。也不知经过多少时,烂铁变成了水,流到地变成”。此刻,医务人员个个疲惫堪,每人的都变成了大花猫心里还是暖暖的,何怨气怨

海棠溪联医院地与它系统的地一样,了奇奇怪怪的铁疙瘩,由上到位于公里地方——岸炼铁厂回炉冶铁疙的生产成本出的人力物力代价无法用金钱海棠成了任务。如果完不成任务,第二批到陈世虞廖继伦位老医师上火线了。

1958全国要完成的钢铁指标任务是1080万吨。到年底在全国人同努,提前12天超额完成了任务,体数目是1108万吨,其中否包了海棠溪医院的那一堆疙瘩还有我家的

1958年我还是一位带领下也参了大炼动,参找破铜烂铁记得一天,老师带领我们进入长江电工厂,在一小山包旁挖。听老师讲小山包物已经有一多年了,未动过里面有许多“宝”。

我们了大半天,挖出了不少马子壳(废黄子弹壳),前梁(头),还,堆了--小堆但不能走,所有权归长江电工厂,我们只是出工出力有些失落,但还是挺为我们这些小学生,,为“五年过英年赶”也了一份力因为我们在最幸福的时代,帝国义统治下介石盘踞的台湾,儿童们生火热中,劳苦大众在皮鞭下煎熬,我们去解放他们。课时老给我们讲,我们深信不

于原院进了局子,过后不久上级委任了新海棠溪联合医院院长。新院长高月修,高高的个,一西话部队转业到地方。他参加解放争,在务工作者,转联合医院,干起了老行,领导兼医生,诊病;他人和善,没有一点架子,世虞老先生十分尊重,也深得院职工拥护。

三年困难时期

1959年末至1962年,人祸天交织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都凭票定量供应,各种购物票证多达十多种。票证的重要性超过金丢失了粮票就买不到粮食是会死人的

棠溪联合医院四公里分部医师因营养不良身体出现了浮肿西医李棠伯孙孝培先后离世。我姑母敖庆慈,上脚下,一按一个坑。

1960年暑假,我回到家中,一天上午,姑父陈世虞突然脱,我和姑母吓慌了手脚护士罗惠芳赶紧取出一支葡萄糖针剂敲开,往姑父嘴里灌。良久,姑父来。

家中没有任何营养品,万般无奈之下,我硬着头皮,到房屋背后的农家求助。农户张树荣女儿天天给我家担水,我家每月支付力资5元。我对张树荣伯伯讲了姑父饿昏虚脱的情况,希望卖点鸡蛋给我。张家与千千万万农家一样,生活极其困难,好在家中养了只老母鸡。张树荣听罢,卖了10枚鸡蛋给我,我支付了13元钱。当时13元钱相当于一般工人半个月的工资。这10枚鸡蛋,把我姑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市中区十八梯回水沟的刘月成(解放前经纪人)曾患重病,是世虞先生将治好的。他感恩,此期间将从马尔康带回来的酥油、青稞烘干的耗牛心肺五六斤,送给了世虞先生我生平一次吃到酥油青稞面,很香很香。邻居广东客家人东友,也把其父亲从马来西亚寄来的奶油,送了一些给我家。这都是雪中送炭啊!

我已经记不清从哪一年开始,地方政府根据上级指示,将专家教授纳入救助人员名单。世虞先生也名列其中,每天奶场派人来的1磅鲜牛奶每月供应3斤黄豆。生活因之有改善,度过了三年“自然害”。

1964年至1965年,政府对农民自产的蔬菜家禽少许农副产品松了绑,允许自行出售,四公里夜间农副产品拦截站也辙了。于是,不用票证也能买到一些蔬菜了。国营商店的柜台里出现了“高级糖果”“高级饼饼”,无票也能买,只是价格高得吓人,是一般糖果糕点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为了保命,什么都顾不,我们家的存几乎被“高级”食品消耗完了。

1965由上海内迁的重庆长江橡胶厂,新建的中国科学院重庆公路研究所重庆财贸学校等,都坐落在四公里。这些单位医务室无中医科,更重要的原因是,海棠溪联合医院四公里分部,有著名的陈世虞医师坐诊,这些单位都主动成了“签约单位

于是,四公里分部的业务出奇的好世虞先生每天接诊病人达40号以上。长橡厂的上海人每天排队找世虞先生诊病。上海著名民族资本家严天生,也随厂迁到四公里,经常找陈世虞先生诊病,不久就将多年的顽疾治好了一来二去,两成了朋友。

天生经常回上海的家,返渝叫家厨师傅做高级海鲜菜品,盛于保温盒内,乘飞机携带抵渝,将还有余的菜盒送到陈老先生面前,请他品尝。医患情深,传为美谈。

世虞先生医好的上海籍病人不少,如长橡厂的家荣等每次回上海,要带上海特色的商品回渝送先生。

1965年科分院公路研究所不少职工小孩突然患上不明肝炎经世虞先生诊断,开了两剂药服下,全部治愈,没有留下任何后遗

    1979年6月海棠溪卫生院首批医职人员退休留影(平均退休年龄超过80岁)前排右起:刘独清、敖庆慈、王婆婆、罗善祥、第7杨朋生,第8徐自章。(2006年海棠溪卫生院并入南岸中医院)

最后的归宿

进入1970年代,找世虞先生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限号也看不完。他没有休息,没有任何假节日,自然也没有加班费一说。老先生终于累倒了。

1971年我放暑假回渝,姑父自感时日不多,对我交待后事坟地选在何处,刻内容……要我亲他办理

二塘六公里农民陈代华闻之,到我家自愿将自留地赠之坟地。陈代华在青年时患严重风湿病,瘫痪在床多年是世虞先生祖传秘方根除其疾今以坟地报恩。我与外侄聂佳到现场查看果然是块好地,前有照后有靠。回家向姑父报,姑父欣慰不已。

1972年12月的一天,我在南桐矿区收到姑母电报:“姑父病故。我如雷轰顶,天旋地转。家时,姑父已经下葬。墓地不是在六公里陈代华自留地处,而是在四公里公墓右边上行约800米处的青年林。

陈世虞老先生逝世,惊动了南坪公社书记水清。书记四公里人氏,解放初就是农村积极分子,共产党员。当地农户几乎都找陈医师治过病,吴水清一家也不例外世虞先生去世时,正值贫下中农进驻联合医院进行管理,四公里分部是由当地生产队队长王洪明领员进驻。从某种意义上讲,世虞先生是南坪公社名义上的社员。故吴书记亲自批准,陈世虞先生享受社员待遇,在青年林安葬。

 陈氏家族第四代子孙拜祭于世虞公墓前

世虞公离世已经50,他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医者仁心,智者不争”将永泽润后代庇佑子孙。每年清明春节,陈氏子孙都要次第上山凭吊陈公寄予哀思之情。

衣欲湿清明雨,

拂面不寒南山风。

长江后浪推前浪,

大地春回忆慈翁。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学方症。不知天地人,不可言医。姑父陈公世虞先生,博学济世救人行医五十余载大德大智不争于世,言传身教遗爱后人。侄儿我姑父左右二十余载,朝夕聆听教诲,获益匪浅不是亲父胜似亲父。每思此,不觉老泪纵横。特谨记于愿姑父名永传于后世。

2022年5月15日于重庆南岸万寿华庭寓所

作者近照及简介:

敖广,本名敖学周,重庆第39中学退休教师。业余作者,爱好广泛,尤喜书画旅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300 观复博藏明代长方凳一组
315晚会曝光药店「执业药师挂证」,更严监管来了!
敖都
文升吟笺:敖 夏
夢-你 敖都
说它是中国最具设计感的中医诊所,你服不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