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成耀:读余亚文长篇纪实小说《长寿湖往事》杂感有三

 读余亚文长篇纪实小说
《长寿湖往事》杂感有三

                    文/边成耀

  首先说人性,人性是人类最本质的东西,人亦动物,有着鲜明而永不可去除的“原罪”与“原恶”。当然也同样存在“原善”与“原美”。“人之初性本善”仅是一种善意的理想,理想的达成只能一笑置之。读罢余亚文的长篇纪实小说《长寿湖往事》,觉得在剖析人性这点上作者刀刀入骨,笔笔犀利。人生与人性是文学的永恒题材,也是胆大妄为的题材,那是无情的开肠破肚,冷静地看哪儿长出了肿瘤。

长寿湖三台岛寨门


       人们呼唤真善美,而作品中表面看去更多的却是某些人的虚假和丑陋,在长寿湖那个封闭或者半封闭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不同的时期,有着各种各样的心态,作品尽情的展示了这些人的多面人生,复杂的人性。作家的责任就是奋力挥舞起一把无形的刀,把癌变的病灶划拉开并展示于社会。当然文人的手术刀只能起到一个划拉的作用,而想去除整个社会的沉疴那是不可能的。由文字化成的刀片太小了,力量太薄弱了。可悲的文人们只会写几个字,也就只能用文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充其量把一个巨大的躯体划开几道白口,露出几道血痕,割掉几点不太重要的息肉。而对文人自己来说,却已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和本分,直至筋疲力尽,然而,细细品味,这部作品给读者的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历史画面,在深度剖析人性的同时,更多的是渲染和呼唤“真、善、美”,同时鞭笞和抨击了“假、丑、恶”。
其次,我佩服《长寿湖往事》的作者对民风民俗的谙熟令人惊叹,方言土语用得得心应手。那些方言土语是由当地人千年万代锤炼而成的,所以最具表现力,而非任何华丽词藻所能替代。作者这样熟知地方文化令人称奇。像我等在各个阶层都混过的人在使用语言时,尚得去想一想寻一寻,偶尔发现一两个稀有而独到的词儿都如获致宝。《长寿湖往事》的成功很得力于这种语言的应用和对人物的把握,才惟妙惟肖恰到好处的把人物表现了出来,用语十分准确,例如:第四章描写赶集的那段:“街上一只只狗紧跟在主人后面,对过往的行人毫无惧怕。街边小树上拴着耕牛,偶尔看见几个村民端一个硕大的土碗,盛得满满的包谷和大米参合的饭,再在碗上面添一瓢南瓜,蹲在自家门槛上津津有味地吃着,不时与邻居或赶场的熟人闲扯几句。开得玩笑的男女偶尔丢下一句玩笑话:“这哈才在屙鲜血呀(骂人吃饭的地方语)。吃饭人此时站起来,抓上旁边一个扫帚或者吆喝鸡猪用的竹制“响搞”向开玩笑的人砸过去,于是开玩笑的人迅速跑开。”
“在后面的男人,见着前面熟悉的妇女,只要能开得玩笑,就会用扇子或者烟袋等去撮女人的屁股,惹得妇女一阵惊叫大骂,跟着一同赶场的妇女就会过来帮忙,把“肇事”的男人按倒在地上,然后七手八脚把他那拴着布带子的幺二三裤子扯开,从地上抓起几把泥沙往裤档里不停地灌,她们一边灌泥沙,一边不停地叫骂:“看你狗日的还熬不熬(淘气的意思),信不信老娘们把你的鸡鸡扯出来不是。”此时躺在地上的男人不断的求饶。妇女们得到满足后,传来铜铃般的笑声,男人惊慌失措地从地上爬起来,双手提着裤子,尴尬地钻进小巷深处,抖掉裤裆里的沙粒,然后拴上裤腰带,红着脸赶场去了。”
       “铁匠铺叮当的打铁声、补锅匠升火的风箱声、割猪匠骟仔猪的惨叫声、被捆绑着翅膀或脚等待出售的鸡鸭鹅发出的哀鸣声,以及男女的叫卖声和玩笑声等混杂在一起,透露出山乡的繁荣丰足和人们愉悦的心情。”这些句子更准确更形象,也只有农村人身上才会有这样的影子。这样形象生动又带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在文中比比皆是。我不知作者出身于何等阶层,但能如此掌握并运用地方语言,估计是对农家生活了如指掌的人。
  我不多感受小说这样跳动飞跃着写,同一部文字中运用多种手法,如一弩十箭,如万花筒,看似无章,细细读来却又尽知端的。如看新一代科技表演,有张有弛新奇而有序。对比起来不禁甚是惭愧,我写了大半辈子书,却从没研究过流派和写法,特别是近些年,书也看得不多了,与世隔绝一般,不知今夕何夕更不知秦汉。写东西还是依照一贯的习惯,从没想过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只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原始性的自然表现。怪不得人们说我们是古董,看看人家的写法,自己的写法确实陈旧。想起几年前就发现戏剧表演更换了形式,老式的一桌二椅换成了无桌无椅,四龙套二丫环成了八兵八卒八女八男,确实显得充实而富有表现空间。那么小说呢?写小说的竟然没有研究过小说,而只是研究要写什么和如何把他们写出来,如冷兵器时代的大刀长矛。我想我大概真的不知如何写小说了,跟不上时代脚步了。


长寿湖大坝


 再次,作者在后记中说“小民百姓,芸芸众生的经历,不用文字记录下来,历史就不成为完整的历史。每一个人来到人世间,路过虽然只有一瞬,无论是深是浅,总会留下一点足迹,这足迹所经过的地方,有喜、有悲、有甘、有苦、有泪、有血。无论选取哪一部分,只要你留心,都会是一段动人的故事。”   
“我从千百个长寿湖拓荒人中摘取的一丁点人和事,看似平民百姓的人生故事,透过他们,其实更应是深深浅浅,真真切切的时代轨迹。每个人抑或每家人的生活都象一条小溪,无数条小溪汇聚拢来,便成了风云激荡、波澜壮阔、涛声震天、鲜活生动的大江大河。大江大河,再汇集到一起就是一片海,也就是一部厚重无比的历史。在充满坎坷与斑斓色彩的旅途上,这些星星点点同样能够打动人心,正是无数寻常百姓的个体和家庭,在时代洪流中感受到的跌宕起伏,沧桑巨变,才是应该大书大写的历史和故事。” 
“时势造英雄。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特殊的人物,特殊的人物必定有特殊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肯定是生动的。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离不开时代这个大背景。无论英雄还是平民,都有孕育在他们的土壤里。其实,每一场较量,无论大小人物,背后都代表一个阶级或者一个利益集团,没有任何人和事是孤立的。”
不只是经历了《长寿湖往事》中那个刻心蚀骨几十年的人才读得懂这部作品。细心的读者只要你真正去领会,这一点,有时会比真实发生的还要深刻。而写这类作品首先痛苦并最痛苦的是作者自己,所以才那么激动,那么情真意切。它像疮疙瘩一样憋在作者心里,一旦暴发,不如井喷又能如何!。
写作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完成身负的使命,是对社会对人类的担当。一部作品的初衷可能很简单,只是希望这个社会更美好一些,希望那些尚存些许良知的人悟到人活一世,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但文学的功能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无论大小,都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有职业道德的作家只肯这样做,也只能这样做。不想违背自己良心的人,便只能这样写下去。这便是一种高尚的人性,扒去自己的衣服,让人看清遍体的伤痕。而那些伤痕,至今还在流血,从心中流出的血是无法彻底止住的。当然,并非乞求怜悯,而是表现内在力量的强大。有信念,有担当,悲而不哀,苦而雄壮,坦诚直率,返璞归真。
《长寿湖往事》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才成就了这样一部作品。
 
        作者简介边成耀,编辑家、文学评论家,1952年生于湖北荆州,下乡当过知青,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写作》杂志任过编辑,后入深圳、香港等大学教中国文学史,教授职称。已退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秦文学】丁天:【隆隆的历史回声 滚滚的江河情怀——品《伎陵城》】
这部纪实小说让读者欲罢不能!
【连载】韩光长篇纪实连载:牤牛河
一歌两调:十字街头去赶场(龙金花演唱)|有声绥宁苗族巫水青坡山歌
【精品阅读】土地的味道——为故乡文学合集所写的序言/沈晓密
赶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