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 文 :​建国初长寿县地主家搜出一张朱德写的借据

建国初长寿县地主家搜出一张

朱德写的借据

/胡 文

1950年的冬天,川东地区针对于地主的“减租退押”工作,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一天,长寿县新市乡工作队进驻到黎家岩一户叫傅德辉老地主家里,在例行检查的过程中搜到了一沓借据。而令在场所有人震惊不已的是,其中一张借据上面的落款名字居然是“朱德”!

      现在的重庆市长寿区新市街道黎家岩崖洞群

于是工作队厉声问道:“这个朱德,是什么人?”
“就是北京的朱总司令!”这个地主并不慌张,反而平静地说道!
“朱总司令怎么会向你借钱?”在场所有人显然并不相信这个说辞。
“那是在德国留学的事了!”这个地主好似陷入了遥远的回忆中。
尽管地主的说法看起来有理有据,可工作队的人仍旧不敢相信!不禁心想: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么远在北京的朱总司令怎么会向这个地主老财借钱呢?
 
借据震惊中央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工作队能够解决的了。于是,工作队抓紧时间将事情原委上报县区,县区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也不敢擅自做决定,再次上报,最后将这个消息呈送到了中央。
那么,能够凭借一张借据就惊动中央的“地主”,究竟是什么来头呢?原来,此人名叫傅德辉,祖辈世居四川,逐渐积累下了一些家业,到了傅德辉这一代,已经颇具资产,算得上是远近闻名的财主了!

旧军阀时期的朱老总

而傅德辉此人,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守财奴”,也不是骨子里只知道剥削贫苦老百姓的恶霸地主。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1919年的时候,傅德辉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当时的国家积贫积弱,尽管大批的有志之士投身救国事业,但于真正的救国而言,收效甚微。国家贫穷的面貌没有改变,受欺压的现实也依然存在。傅德辉看清了现实,认为国家受欺负的原因在于实业落后,如此多的列强把持着中国的实业命脉,即便中国真的是一头雄狮,如果无法在实业方面实现自我“造血”,在经济领域还要受制于人,那么这头雄狮何谈苏醒呢?

留学时期的朱老总

于是,在傅德辉学成之后,就回到了家乡四川,与人合伙在西山下兴办了一座水泥工厂。但是不久之后,由于傅德辉的经营理念与合伙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苦劝不听之下,傅德辉愤而撤股退出。苦闷至极地回到了老家,从此再也不打算出门创业了。
本来凭借家中的积攒,傅德辉足可以做个富贵闲人。但是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铲除掉一切封建残留,于是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傅德辉也遭到了波及,这才发生了工作队搜查出借据的一幕!
而这个消息传到北京之后,朱总司令拿起借据看了看,表示这张借据是真的。而且,放下借据后,朱德还马上提笔给当地政府写了一封信。
既然劳动朱总司令亲自回复,那么这张借据的真实性已经不再有疑问。可是堂堂朱总司令,为什么会向这个“地主”借钱呢?当时的朱总司令又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老总亲自回复,揭开昔日往事
 
其实,当朱德总司令亲眼看见这张借据的时候,种种的往事就涌上了他的心头。因为这张借据不仅是真的,而且还是一段真挚情谊的见证者。
朱德小时候家中格外贫穷,所以5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帮助家人减轻负担。可是即便如此,家里的日子依旧没有什么起色。到了上学的年纪,更是开始为学费发愁。最后由全族出资,这才给朱德凑足了学费。而朱德拿着这些钱,终于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1908年,学成之后的朱德再次回乡,想要凭借自己的学识,给家乡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教育。于是几经辗转,与人筹办了高等小学。可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不仅在国际上接连地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将国家利益弃之不顾;在国内更是横征暴敛,置民众于水火之中。
此时的朱德清醒地意识到,清政府已经行将就木了,统治者为了继续偏安享乐,只会一味地退让。面对列强的侵略,只有依靠武装对抗,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
于是,在朱德任教一年后果断弃教从戎,考入了讲武堂的步兵科,成为了一名军人。
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间,朱德在各种战争的磨炼下,逐渐地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军人。即便是在当时混战的军阀中,也是人尽皆知。但是朱德作为一个想要寻求真理和救国之道的志士,在军阀的部队里,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更何况,当时的军阀之间乌烟瘴气,常常为了争夺地盘展开厮杀。与这一帮心中只有利益没有家国的人为伍,朱德根本看不到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十月革命”的成功,马克思主义的兴起,让朱德眼前一亮。他开始意识到,中国的的未来,或许还可以走另外一条路。于是朱德逐渐地萌发出了到国外寻找救亡图存之计的想法,但是由于当时滇军和川军大战,朱德作为将领无法脱身,计划只能不断地往后推迟。
1922年,当年兵败逃亡云南的唐继尧趁北伐的时机潜逃回昆明,纠集了当地的一些军阀势力和土匪,再次夺取了云南的控制权。

朱老总办公

由于此前朱德曾经联合滇军其他各部逼迫唐继尧离开云南,此时唐一掌权,立刻就对朱德发起了全城通缉。
面对这种困境,朱德当机立断决定出国,几经周转后踏上了前往德国的轮船,从此开启了他的国外求学之旅!
然而,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朱德在当年离滇北上的途中曾经到过上海和北京。当时的朱德十分仰慕凭借马克思主义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苏联。
在得知国内的工人运动都是由刚刚成立的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的时候,朱德认为共产党或许可以救中国,于是迫切地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如此急切的朱德在面对共产党的时候,却碰了一鼻子灰。
当时陈独秀作为共产党的主要负责人,得知朱德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消息后,心中顾虑重重!在他看来,朱德作为当时的旧军阀,不可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革命者。
于是对朱德说道:“如果你要参加共产党的话,就必须以工人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并且准备为它献出生命。同时,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
陈独秀的这番话,明显是对朱德的入党决心、动机和诚意都产生了怀疑。对于朱德而言,这就是再明显不过地拒绝了。这次入党被拒的经历,直至十多年后,朱德还曾痛苦地回忆道:“那些日子真难过,我感到绝望、混乱。我的一只脚还站在旧秩序中,另一只脚却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
但是朱德想要入党的决心并没有因此次的被拒而有所改变。在与孙炳文乘船抵达法国马赛后,听说在巴黎有一个由欧洲留学青年组成的共产党团体,负责人正是周恩来。于是朱德等人便赶往巴黎,赶到之后得知周恩来已经到了德国柏林,朱德等人又马不停蹄地奔向柏林。
而到达柏林之后,朱德与孙炳文还不确定,周恩来究竟会不会见他们这两个不速之客。但无论如何,入党心思愈发强烈的朱德决定不放过这个机会。出乎意料的是,周恩来不仅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认真地听取了朱德对于自身经历的叙述。
周恩来在了解了朱德和孙炳文的经历之后,认为他们的心愿是真诚的,于是同意了朱德的入党申请。
1923年的11月,经周恩来和张申府的介绍,朱德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但是鉴于当时工作的保密性,朱德共产党员的身份不宜过早公开,因此对于外界,仍旧以老国民党员自居。
而初到德国,由于语言不通,朱德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可是朱德面对困难并没有退缩,而是想尽了办法提高自己的德语水平!后来的朱德如此回忆这段经历:“我硬是走路,学德文也学得快,认识街道也快。几个月后,我的德文程度就可以买东西,旅行,出街,坐车了。”
即便有诸多困难,但朱德的表现仍旧十分积极。虽然在当时的欧洲留学青年中,37岁的朱德已算得上大龄。但是与那些20多岁的青年人相比,朱德的革命热情却毫不逊色。
他们每周三参加党小组会,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布哈林等人的著作拿来进行热烈地讨论,尽管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具体的经验而产生十分幼稚的想法与观点,但是大家依旧能够畅所欲言。朱德更是在这种热烈的讨论中,知晓了很多,政治眼界也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尽管这一群青年人都怀揣着理想远渡重洋,希望能够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寻找到救国之道,但是现实的斗争却远比理想残酷得多。
1925年5月,由于当时上海的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了工人领袖顾正红,由此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愤怒。30日,英国军警对于组成游行队伍进行抗议的工人和学生进行了屠杀,酿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当消息传来,位于德国的朱德等人义愤填膺。6月18日,朱德更是带领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参加了由德共组织的声援国内“五卅惨案”的动员大会。
但不幸的是,就在集会将要结束之时,会场突然冲进了大量的德国警察。他们逮捕了包括朱德在内的35个外国人。
这一举动引起了德国社会各界的反对。柏林的《红旗报》更是发文强烈地谴责了警方的这一行为。
最后在德共领导人和德国红色救济会代表的努力之下,柏林警局迫于压力,将朱德等人释放。但是出狱后的朱德才知道,由于参加德共组织的声援大会,他在事后被德国方面查到了其共产党员的真实身份,而得知此事的中方驻德代表,不愿出面为其保释。
所以,尽管朱德出狱了,但是护照却被德国警方给扣留了。
斗争往往就是这样,面对眼前的一时胜利,常常是还没有来得及庆祝,就发现下一个困难已经在向你招手了。护照被扣留只是第一步,紧接着朱德就被通知,他即将被德国方面驱逐出境。
面对困境,中共旅莫斯科支部批准朱德前往苏联。可是,当时的朱德虽然在德国留学,但是所有的收入加起来也都是仅够温饱而已。如今更是连护照都被暂扣,就连正常的行动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再去找工作慢慢地赚取足够的钱。
虽然在红色救济会的帮助下,朱德获得了前往苏联的护照和船票,然而此去苏联,又何止千里万里?而且到达苏联之后,自己的生计也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眼看着登船赴苏的日期越来越近,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措到足够的“盘缠”呢?就在朱德一筹莫展的时刻,一个“救星”从天而降,他就是傅德辉。
傅德晖当年从北大毕业之后,深感实业救国之必要,因此前往德国留学并继续深造。由于傅德辉家资颇厚,再加上他经常外出授课和翻译各种书籍,因此收入稳定,有所积累。
而且傅德辉虽然是富家子弟,但是身上并无那些骄奢淫逸之陋习,且加之为人仗义、厚道,所以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人缘很好。
平日里,面对留学生朋友的钱款暂借和资金周转,傅德辉都愿意慷慨解囊,至于借据,都是借款人主动写下的。傅德辉虽然保留着这些借据,但是从没有要求谁主动还钱。之所以还留着这些借据,只当是同学朋友间在患难之时友谊的见证罢了!
而朱德本身就是四川人,在异国他乡,同样的乡音更容易让人倾心相交。所以傅德辉也与朱德早就相识。
朱德刚到德国的时候,由于语言障碍,生活和学习都很不方便。因此傅德辉还经常帮助朱德翻译一些德文书籍,给了朱德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此次朱德再次面临困境,傅德辉又一次伸出援手,借给了朱德100块大洋。而朱德执意要写下借据,并且署上了自己的大名,这就是本文一开始被工作队搜出来的那张借据。
在这之后,朱德又跨海越洋、几经辗转地抵达了苏联的列宁格勒。苏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朱德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相关的军事理论学习。也正是在苏联的那段时间,朱德强烈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力量,更加坚信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在国之危亡的艰难时刻力挽狂澜,带领旧中国冲破迷瘴,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
在苏联的学习一直持续到了1926年的北伐前夕,由于中共中央决定召朱德回国参加具体工作,朱德才奉命再次返回了祖国。至此,朱德也彻底与傅德辉失去了所有的联系……
朱德再次看到了这张久违的借据,当年的情形又一次浮现在了自己的眼前。回想起故人曾经的慷慨相帮,想要再见曾经恩人的念头变得越发的强烈,于是提笔回信。
那么这这封亲笔信中,朱总司令是如何回复当地政府的呢?“地主”傅德辉的生活又会迎来什么样的转机呢?
 
借据背后的重情重义
 
朱德对于傅德辉其实是非常了解的,这种了解不仅仅是同为四川老乡之间的熟络,更是对于傅德辉的能力和为人的认可。所以,朱德在信中认真地叮嘱了川东行署,说傅德辉是搞科学的,人才难得,不要难为他。而且因为知晓他曾经在化学方面有过建树,还特意邀请其赴京进行深造,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傅德辉在收到来自北京的消息之后,很快赴京。在朱德的安排下,在北京学习了3个月时间。这期间,傅德辉不仅接受了来自专业方面的正规培训,业务能力得以再次提高,而且在思想上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学习期满后傅德辉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四川,由于其曾经专门从事过化学工业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具有相关经验,所以在川东行署的安排下,先后在工业厅化验室和西南工业部与综合勘察院西南分院等相关单位工作,直至66岁退休。
人生的际遇变幻无常,傅德辉如何会想到,当年的举手之劳,在多年之后居然会变成“地主”与“元帅”之间感情联络的纽带。而这张薄薄借据的背后,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二人从青年结下的、历经数十年而不变的深情厚谊!
 (部分史料采集于四川省涪陵专区党史资料)

作者简介:胡文,重庆市涪陵人,原四川省涪陵地委党史研究室干部,后调四川省地方志编篡办公室,研究员职称,川东地区地方史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50年四川地主家搜出一张借据,竟惊动了中央,开国元帅都亲自过问
1950年,在一地主家搜出一张欠条,落款是朱德,朱德:让他来北京
【图文】地主家搜出一张借条,引起中央注意,开国元帅:你让他到北京来
四川:1950年一地主家搜出张欠条,借款人是朱总,结果会如何处理
1950年,地主家搜出一张借据,惊动了中央,连开国元帅都亲自过问
1950年,在一地主家搜出借据,惊动了中央,连开国元帅都亲自过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