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节怀念母亲

余亚文/文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早上6点20分,母亲89年的心跳停止了。那天,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守候在母亲病床前。儿女的呼唤终究未能留住母亲,她老人家平静地走上天堂的不归路。

时间过去一年了,母亲的音容频频回现,往事历历在目……

含辛茹苦的母亲

1925年9月20日,母亲出生在重庆市长寿湖畔大坪岛一个农民家庭。母亲16岁到了父亲家。解放的第二年,父亲到外地教书,母亲一人在家拖儿带女养育我们兄弟姐妹。

 白天,装卸、挑担、背抬,什么活都干;深夜,人们已进入梦乡,母亲还在洗衣服做家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特别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饥荒时期粮食不够吃,母亲就捡些红苕菜皮充饥。。一次,母亲吃了变质的饭菜,上吐下泄,不成人样,邻居急叫人抬到医院,输了一天液,母亲就出院了。邻居大婆说你不顾惜自己,如有个三长两短,这一大堆孩子怎么办。

母亲深爱着她的孩子。数九寒天早上5点多钟就起来为我们做早餐吃了上学,傍晚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劳作后回家,看到手、脚、耳朵已冻得溃烂的我,倦在门槛,叫唤“妈啊,我冷,我饿,我痛”,已是泣不成声,不住地抚摸“儿啊,莫哭,开春就好了”。我巴望春天,可春天总是姗姗来迟。有人见母亲实在艰难就安慰她,母亲含泪说,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拉大。“把孩子拉大”,是母亲唯一的信念,也是她仅有的精神支柱。

生活的煎熬,使母亲过早地染上了疾病。母亲50来岁,背已佝偻变形,清瘦的面容皱纹密布,写满了艰辛和苦难。

忍辱负重的母亲

父亲因工作长期不在家,背负着生活、精神多重压迫。母亲成了永动机,很多人看到母亲日夜操劳,还要孝顺我的爷爷奶奶,母亲一生清白,可也常常蒙冤受屈。母亲体力较差,在大跃进合作社时代,母亲只能做些一般体力的活,得一位好心干部关照,看见我母亲一个人还要带4个孩子,十分艰苦,于是给予关照,母亲被安排到了蔬菜组,有时送一点剩的蔬菜,也有人在背后指指戳戳说我们家不晓得给了人家什么好处。母亲忍受了多少委屈啊,遭遇了多少欺辱。一次,从货架下货,板凳很高,母亲从来胆子就小,母亲一阵眩晕,连人带货掉进了沟里,结果大病了一场。

泪往肚里流,自解心头恨。母亲就这样,坚忍地默默把我们五兄妹拉扯长大。

节俭朴素的母亲

母亲勤俭节约的秉性从未改变。

记得改革开放以前,母亲没吃过像样的东西,没穿过像样的衣服。每年过年添置新衣服母亲总是给我们弟兄姐妹,自己总是将大姐的旧衣服缝洗干净,缝缝补补就穿在身上。一个家庭除4张床、两个个柜子、一张桌子和几根板凳,再没有值钱的东西。废纸、旧瓶子、破铜烂铁,只要能回收的,母亲都当宝贝捡回来,卖了贴补家用。母亲从不舍得花钱,夏天赶集哪怕是两分钱的老荫茶,四分钱的冰糕,八分钱的小面母亲都舍不得吃。下力饿了、渴了,就在豆花馆讨窖水喝。母亲常讲,不怕穿得烂,只要缝补好、洗干净。过年这天,我们穿的虽是旧衣服衣服,但洗得干干净净。几姊妹生日到了,母亲会悄悄煮个鸡蛋塞给我们,说鸡蛋是圆的,滚得快,吃了快些长大。我一直想快快长大,长大后再也不让我可怜的母亲吃苦受累。

母亲对家人好,对外人也很好,大家都对她十分尊敬”。邻居所有孩子与母亲特别亲近,常常依偎在母亲怀里。那些年,家境贫寒,但母亲对人总是掏心掏肺。每当那家有困难,比如邻里有人生病,生孩子,尽管我们是以粗茶淡饭,但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一两个鸡蛋也会送人。对于弱者,给予了深深同情。远房有个堂姐只有五岁父母双亡,在她叔伯兄长过,常受嫂子虐待。每到春节,母亲就悄悄叫来家里,煮几个汤圆。母亲总想做得更多更好,自责“手长衣袖短,想得到做不到”。对母亲的善良慈祥仁爱,邻居们很有感触。在方圆几公里都知道我母亲是个大好人。母亲离世那天,邻居们都来瞻仰,有的甚至从几百公里外赶来,说起这些往事,无不动容落泪。

深明大义的母亲

母亲说得最多的话,是“穷要穷得硬肘,饿要饿得新鲜”,不要做对不起人的事,也不能让人看不起。我还记得,母亲常说要夹起尾巴做人,自高自大要遭失败。她老人家没有豪言壮语,只是这朴实真情实话。

母亲从不会因为家事影响儿女工作,总是想方设法解除我们的后顾之忧。兄弟姊妹都读书、大姐出嫁、大哥当兵,母亲几乎承担了所有家务。我工作后一直在单位做领导工作,母亲常常对我说,你走到今天不容易,一定要走正道,做好人。最近几年母亲行动不变住大姐家,都希望我们节假日去看她,就盼着儿女团聚。有时不能去看望,母亲很失落,但只要是因为工作,她老人家就不再多说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啊,在您老人家生前,我们未能尽好孝心,成了终生遗憾,叫我悔恨不已、心痛不已。母亲啊,母亲,您老人家永活在我们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恩父母征文精选篇
母亲
母亲节特刊 || 高转屏:跪别老母亲
(散文百家)程 滟/祭 母
党氏好家风 | 母亲一生留下八个字
乡下小院里,那渐行渐远的槐花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