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友】《乐传太极与行功》读书释疑

《乐传太极与行功》自出版后引起众多太极拳爱好者和专业拳家的关注,一方面对乐传太极诸位先贤的经典拳论深表赞叹,另一方面也仍然存在不少疑问。在书友群中也曾有不少交流和探讨,现将大家所关注且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逐一作些此释疑、探讨和交流。

关于练拳中如何不伤膝盖的讨论

练太极拳会伤及膝盖,是不少人心存的疑虑。特别是看到练乐传太极中的八势,打拳下桩下得这么低,故纷纷问,这样不会伤膝盖吗?也有不少人讲,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练太极拳把膝盖练坏了,而且有很多还都是名家。

笔者以自身习拳授拳的体会和经验来看,膝盖出问题和练不练拳没有必然联系,与是否练太极拳也没有必然联系,与是否是名家更是毫不相干。膝盖只与是日常生活和练拳中否具有正确的动作习惯有关。乐匋先生年近八旬依然可以轻灵飘逸的打拳下桩。

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膝盖的动作姿势,特别是走路,上下楼,上下坡时的动作习惯不正确均有可能伤及膝盖。

其实,练拳是一个帮助身体养成正确的动作姿势习惯的最好方法和训练过程。练拳的过程就是要训练自己要做到周身合理无碍。

膝盖问题,正是周身是否合理的典型案例。乐匋先生在其《人体之阴阳相济》一文中对如何做到周身合理,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简而言之,有“中爻常收,上下常开”的说法。身体的中爻,即指:掌中、肘、肩胛、命门(腰)、臀夹、膝盖、脚背。因此,作为中爻的膝盖是要收紧的,而相邻的上下爻胯、踝关节则要松开。可见膝盖不是一个独立的动作姿势,而是需要周身协调配合的。

具体动作姿势而言,本文以书中搂膝拗步一式的八势为例,说明膝盖在整个动作中的位置要领和变化。(详见二维码小视频中的说明)

“擎”势的口诀要领“目出指粘”,前脚趾是实的。

“拢”势的口诀要领“腹拥手拢”,肘、膝是松的。身体重心似乎落于前腿,实则是“前虚后实”。前膝尖与前脚无名趾相对。

“粘”势的口诀要领“口转手研”。

“引”势的口诀要领“头带全身”。

“松”势的口诀要领“竖耳下桩”。要挺腰开胯,膝盖外撑,前脚趾抓地,胫肌突起,前膝尖与前脚无名趾相对,膝盖切勿向内塌陷。

“开”势的口诀要领“手扫身开”。身体接下桩的“松”势弹起,重心移至后腿,实则是“后虚前实”,前脚尖脚趾抓地,切忌在整个过程中膝盖向内瘪。

“发”势的口诀要领“足发身静”。

“放”势的口诀要领“股送臂出”。身体重心前移,实则“前虚后实”。前腿膝盖不可过足尖,足尖内扣,膝尖与无名趾相对;后腿开胯,后膝向外撑开。

以上仅以搂膝拗步中膝盖运动位置为例,对要领做一说明。其他均可以此类推。

其中,八势的“松”势环节是一个下桩的过程,也是大家感觉最容易出状况的环节。因此,也是重点要注意的。

其关键点:

1.膝盖不能瘪,不可向内塌陷,脚背(中爻)收紧,前脚脚趾立起,脚掌心是空的。胫肌自然腾起,将胫骨包住。

2.下桩的过程,要开胯,给身体腾开地方,身体是飘下去的,而不是压下去的。身体飘落,随即弹起,一到即走,不可留恋。

膝盖并非是仅在练拳运动中容易受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劳动和各类运动都需要注意保护好膝盖,使其处于一个合理的状态和位置。其实是要让腰、胯、膝、踝、趾均处于一个合理的协调状态。戳脚翻子拳拳经中称,“外六合者:背与肩合,肩与肘合,肘与手合,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正是此意。

“肘、膝”作人身四肢的“中爻”是需要与“上下爻”的“肩、腕;胯、踝”配合处于“收敛”的状态,要随时做到“松而有力”,富有弹性。经过长期合理的训练,会使腿部的肌肉群变得非常强健,可以随时作出反应,有效地保护膝盖和身体的各个重要部位。其理同样适用于腰和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太极拳会损伤膝盖吗?如何避免?
太极拳功夫既要机缘巧合,还要天赋异禀,这些理念更要好好把握
太极球第一套
练拳前必看:准备工作、注意事项及重要原则
如何把握太极拳练习要领?这四张图不要错过!
太极“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