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山赏水 浙江篇 "海天佛国“舟山行(三)

普陀山

(二)佛顶山(慧济寺)

离开普济寺,我们又乘上了2号线车前往“佛顶山”。这是普陀山的著名景点,有人说“不上佛顶山,等于没到过普陀山”。车来到“索道站”停下了。刚下车,就看到旁边山上矗立着一座宝塔,在蓝天白云地映衬下格外漂亮,整座山上一片葱绿。佛顶山索道在来回运转着,它始建于1997年5月,全长1050米,上下高差205米。

我们没有乘坐索道,而是步行前往。走了一会儿,便可以看到大海了,只见海面上有的地方泛着蓝色,起先我还以为这里的海水有了变化,不完全是浑的,看了一会儿才发现原来是白云的影子照在了海面上,这里的海水仍然是浑的。

沿着不高的台阶上去,只见一块大石上刻着“慧济寺”三个大红字,旁边有一门口,这里可能是慧济寺的后门吧。慧济禅寺就坐落在海拔299米的古树林中,又称佛顶山寺。原为一石亭,供佛其中,明代僧慧圆创慧济庵,至清乾隆五十八年始建圆通殿、玉泉殿、大悲楼等,扩庵为寺。光绪三十三年清得大藏经,由文正和尚鸠工增广,遂成巨刹,与普济寺、法雨寺鼎立,称为普陀山三大寺。

往前走着,我看到旁边有一块介绍木牌,上面介绍的是台湾蚊母树古树群。这个古树群以台湾蚊母树为主,占地面积4公顷,共有古树株数316株,其中台湾蚊母树205株,一级的1株,二级的有9株。平均树龄144年,最古老的一株有500年的树龄。台湾蚊母树为金缕梅科蚊母树属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此树种为濒危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

走不多远,又看到一块介绍牌,上面介绍的是浙江省极小种群——普陀鹅耳枥保护地。其实在普陀山上只有一棵野生母树,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棵,已有260年的树龄,就在慧济寺后门西侧,是“普陀三宝”之一。1932年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先生进山进行植物考察时发现,后经著名植物学家郑万均先生鉴定,定名为普陀鹅耳枥。因其稀有珍贵,1983年普陀山林场、舟山市林科所培育的小苗分别种植于佛顶山茶花园及南山坡等地,保护地达15亩,共有79株,已有40年的树龄。2014年以来,普陀山林场和舟山市林科所合作幼林回归项目,在佛顶山、清凉岗、六峤等地已种植树龄5~10年的幼树达2200株,面积约100亩。

顺台阶走上去是一个平台,前面立一大石,上刻“游普陀志奇”五个大红字,乃孙文手笔。民国五年,孙中山“因察看象山、舟山军港,顺道趣游普陀山”,在佛顶山看到了一种奇异景象,问同游诸人(“同行者为胡君汉民、邓君孟硕、周君佩箴、朱君卓文及浙江民政厅秘书陈君去病”),大家都说没有看见。回来后他写了一篇《游普陀志奇》,以记其事。文中这样描写他所见到的景象:“则见寺前恍矗立一伟丽之牌楼,仙葩组锦,宝幡舞风,而奇僧数十。窥厥状,似乎来迎客者。殊讶其仪观之盛,备举之捷。转行转近,益了然。见其中有一大圆轮,盘旋极速,莫识其成以何质,运以何力。方感想间,忽杳然无迹,则已过其处矣。”

平台上左边有一座铜雕塑,一个巨大的铜葫芦上刻着一个“福”字,葫芦前一个儿童用绳用力拉着葫芦,后面有两个儿童使劲推着葫芦,两侧各有一个儿童扶着葫芦,旁边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所有的都在祥云上面。这座雕塑叫“佛顶福禄”。

平台的右边有一座冲天式单间石牌坊,正中间悬题有“佛顶山”三字的牌匾,两侧石柱上刻有楹联:上联是“补袒洛迦徧山清净云勇独秀佛顶峰”,下联是“莲花海洋全面碧波光明洞彻琉璃界”。牌坊两侧各雄蹲一座石狮。

跨过牌坊,顺着走下去,但见地面铺砌的石板上雕有莲花、荷叶等的图案。右边有一块石碑,上刻“入三摩地”四个红色大字,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董其昌题写。此石碑左边还立有一块稍低一点的功德碑,上面刻的是修建这条莲花石板路的捐资人宁波的黄玉成居士和美国的陈天送居士,是一九八八年四月由慧济寺立的。据记载,一些文化名人、高僧都曾经由此道参禅礼佛。据《普陀山志》记载,明崇祯三年(1630)阳春,当时担任礼部尚书的大书法家董其昌,扬帆过海,履足普陀山,宿白华庵。他通禅理,善谈论,“吐纳终日无俗语”,且“精于品题”。到普陀山后,各寺住持纷趋求书。此时,恰逢庵内住持性珠法师筹资修筑这条五里长的莲花石板路——妙庄严路竣工,董其昌就为其撰写了千字路碑,赞颂性珠法师功德,并题刻“入三摩地”碑,立于路口。此四字笔法洗练,苍劲有力,极具艺术欣赏价值。“三摩地”乃梵语音译,是指人脑中“消除一切杂念归心如一”的精神境界。董其昌在普陀山长达三个月,书写的碑铭、桥名、路名和庵名多达十余处。只可惜后人保护不善,至今只有“入三摩地”“磐陀庵”和“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津”石刻对联三处存世,所以弥足珍贵。

前面有一座黄色影壁,中间嵌一石匾,上镌“佛顶顶佛”四个黑色大字。据说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此地最高的佛顶山游览,看见寺内供着至高无上的佛祖如来佛,顿时诗兴大发,当即出了一个上联“佛顶山顶佛”,把地名佛名连到一起,左读右读相同,要求所对的下联也是联系本地的景物。郭的秘书出“天一阁一天”,郭以为不佳。当地的一名郭姓公社干部对出“云扶石扶云”,郭沫若颇为赞赏。“云扶石”为另一景点,石头托着白云,白云扶着石头。这两句成了一副绝对!激动之余,郭老一时兴起,当即要来文房四宝,飞笔疾书,写下了“大海有真能容之度,明月以不常满为心”的感悟。


我们来到了慧济寺的前门,山门很简朴,比较窄,上悬题有“慧济禅寺”的牌匾。顺着夹道往里走,前面拐角处有一石碑,上刻“同登彼岸”四个大字。转过弯,沿着台阶走下去,便进入了慧济禅寺院内。先是天王殿,傍山而建,门口两侧悬楹联“内秘菩萨心行以天王身作如来使,外现声闻色相示布袋形镇圆道场”。接着又来到了主殿“大雄宝殿”。殿顶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琉璃瓦覆盖,阳光下映出万道彩红,形成“佛光普照”的绮丽景观。正门上方悬有“大雄宝殿”牌匾,两侧还各有两块牌匾,右边是“万德圆彰”和“慈航普渡”,左边一块是“寻飞救苦”,另一块上前三个字是“九界同”,最后一个字是把“去”和“来”写成了一块,不知怎么念。正门两侧柱上有对联“妙相庄严同瞻仰,法身应现广无边”,两侧还有两副对联,一副是“教演偏圆统摄九界齐济度,德全福慧高超十地独称尊”,为行书;另一副是“佛寺庄严香云供养,宝殿灿烂植福因缘”,为隶书。殿内供奉的是释加牟尼佛像,两边侍立阿难与迦叶。大殿两厢各塑有十尊塑像,是佛教传说中的“二十诸天”,后两侧供观音及千手观音木雕像。寺内现存御印三枚,其中清乾隆六十年(1795)赐金印一枚,印文是“敕建南海普陀名山观音宝印”;嘉庆元年(1796)赐翠玉印一枚,印文是“南海普陀佛顶观音大士宝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赐铜印一枚,印文为“敕建南海普陀禅寺观音宝印”。

通过拱形的“不二法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门口正上方是“观音宝殿”牌匾,两侧还有“有求必应”和“悲心济物”牌匾。门口两侧柱上楹联是“救苦寻声磁吸铁,现身说法月印池”;门前方柱上楹联是“说法度生竖穷三际,寻声救苦横遍十方”。里面供奉的自然是观音菩萨了。观音殿建成于1989年,四壁镶嵌着123尊石刻观音像,它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画家所绘的观音宝像石刻。

走出慧济寺不远,看见在一棵歪斜的古树下,石板铺砌的平整地面上有一座铜雕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著名诗人陆游和小庵高禅师的坐像。开禧三年(1207)秋,八十三岁高龄的陆游再游普陀山,时好友小庵高禅师住持宝陀寺(今普济寺),二人连袂游山,登顶望海,参禅问道,相互砥砺,陆游诗兴飞扬,赋有《海山》《好事近》等多首诗词。在陆游背后的“石上”雕有其《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词: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诗最为突出,他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一生写了一万首诗,留传下来的有九千三百多首。他的诗平易流畅、章法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不远处有一个观光平台,我们便走了过去。平台周围石护栏的栏板上雕刻着莲花图案,很精美。站在平台上,遥观风景,心旷神怡。只见海水荡漾,蔚蓝的天上漂着朵朵白云,海面上映着斑驳的云影,远近大大小小众多的岛屿散落在东海里,星罗棋布,宛如一串串翡翠般的珍珠,共同组成了舟山群岛。舟山群岛由1390个岛屿组成,分布海域面积220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371平方公里,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58个,占该群岛总面积的96.9%。主要岛屿有舟山岛、岱山岛、朱家尖岛、六横岛、金塘岛等,其中舟山岛最大,面积为502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岛。舟山群岛是中国沿海最大的群岛,是中国惟一的地级“千岛城市”,素以“中国渔都” “贡盐之乡”“海天佛国”闻名于世,古称海中洲。

离开平台刚走了一会儿,忽然看到不高处有一块大石,这块大石从中间一分为二,像是用刀劈开的一样,因此被称作“刀劈石”。其实它不是用刀劈开的,而是自然裂开的,刀是不可能劈开石头的,因为组成花岗岩的矿物80%以上硬度等于或大于6,而刀口的硬度只有5.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舟山普陀,一场与佛教与信仰的接触
普陀山旅游全攻略:海天佛国,世外梵音
海天佛国话观音
【国内旅游景区】海天佛国 圣境普陀
普陀山:第一人间清静地
浙江65|舟山——普陀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