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游(七)

再逛湖滨

第二次来到西湖,我仍然是从龙翔桥地铁口出来的,上次是往北转的,这回我要往南去转转。我一边欣赏着湖景一边往前走,湖边有一些游船正等待着游客,有的可以在湖中环游,有的可以送到小瀛洲,自己游玩,然后再坐船回来。我打算先逛湖滨,再乘游船到里面去游览。从一只游船上传来了美妙的音乐,原来是一位少女正坐在船尾处在弹奏着古筝,弹奏的是《千年等一回》,那清脆悦耳的声音真是美妙动听。

走不多远,在拐湾处的左边,地面上有一大块花岗岩石,上面刻着一幅地图,是浙江省城(杭州)图。这是2002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结合西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依据清光绪十八年(1892)浙江舆图局在用现代经纬仪测绘的基础上,以传统的计里画方法绘成的《浙江省城图》,按1:400的比例刻制而成的一份历史地图。绘图范围以省会杭州城内为主,兼及城河。全图详载杭州城的城墙、城门、河塘、桥梁、街道、里巷、官署、书院、寺观、庙宇、亭阁及部分山岭等的名称和位置,全面记录、反映了古都杭州城处在古代与近代之交时期的城市格局和街坊分布,供市民和游人寻访杭州城市古迹与文脉时作参考。

忽然,前面传来了乐器声,还有歌唱声,我紧走几步,看到在左侧林阴处有很多的人,原来这里是一处娱乐场所,那些爱好唱歌的、跳舞的、吹拉弹奏的,都在这里活动,好不热闹。你瞧,有的还穿着漂亮的服装在进行表演呢,观众也还不少呢,大多是上了年岁的人。在这美丽的西子湖畔,自娱自乐,或者听听优美的歌曲,看看美妙的舞姿,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也是一种极好的享受。

湖中生长着一片荷花,还不是很浓密,荷叶有的铺在水面上,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刚冒出来还卷着角没有伸展开,多姿多态。里面有一座采莲女的雕塑,一位少女坐在木盆样的小舟里,背上和头项上还落了一对鸳鸯,一只金鸡独立,另一只在精心地梳理着羽毛,充满自然之趣。

不远处一座重檐六角凉亭伸到湖中一大段,上悬“集贤亭”牌匾,正面两根柱上悬挂着对联“众说林亭美湖城绮陌容啸傲,天成云水乡景胜新妆亦经纶”。史裁,出涌金门,沿湖而北,稍折而西,水流弯曲。旧有黑亭子,故称亭子湾。沿湖数百步,平沙浅草,可容骑射。清雍正四年(1726)李卫(1686—1738年,字又玠,江苏铜山人)迁任浙江总督,于亭子湾重建较射亭,在此检阅驻防营八旗子弟肆武。当是时,铁骑屯云,弓刀竞响,而鱼鸟不惊,花柳争放,为清西湖十八景之一:亭湾骑射。后城墙、亭子俱毁,民国期间,此处辟为民众体育场和民众教育馆;建国后又辟建为湖滨一公园部分。2002年抗州市园林文物局重建此亭。李卫任浙江总督期间曾修浚西湖,挖淤泥浅葑滩三千余亩,筑沙提六十三丈;又修桥建廊。栽花种树,为今日的西湖美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站在此亭中,可近看水光潋滟,游船来往,远眺群山连绵,绿树翠廊,尽情饱览西湖美景。

与集贤亭相对的在路左侧还有一座六角石凉亭,外型看上去有点别致,上悬“晚香亭”牌匾,两侧柱上对联是“风月无边信是湖山著意,园林有幸只缘翰墨多情”。其左置一块横卧石碑,上刻“晚节留香”四个大字。再往左,还立着一块石碑,上有雕刻二龙戏珠的碑帽,四面刻有诗句,其中正面刻的是“旭丽惠风轻,广场试阅兵。百年偃虽可,一日备须明。气励熊罴旅,勇轩组练晶。诘戎伊古训,讵敢诩升平”,为清代乾隆帝弘历的《阅武》诗。这里铺砌的地面上还镶嵌着骑射的圆形图案。

一条小河上并排架着两座小石拱桥,中间是平板桥,跨过后,见路旁立有一块牌子,绿底上有“白公渡”和“湖滨一公园”白体字,下面还有一幅图并列举着“九里”和“三渡”。在西湖湖滨有“九里”,分别是:泗水里、将军里、东坡里、仁和里、龙翔里、劝业里、学士里、长生里、鱼塘里。湖滨一带老建筑很多,粉墙黛瓦,高高的青石板石库门,窄窄的里弄,在新湖滨改造中,这里被划成了九个区块,统一以“里”命名,簇拥成一个新的文化地标——“湖滨九里”。三渡是西湖上新增的三个渡口,由此处可乘船去对岸,它们是:白公渡、苏公渡和杨公渡。这里是一公园,西湖东岸边共有六处公园。民国初年,在浙江省民政厅长褚辅成主持下,拆除城垣,修筑湖滨,在沿湖东岸一线,建起了公众运动场、民众教育馆和由南而北的五大块绿地,以“公园”之称逐一编号,加上1929年前后辟建了地处最北的第六块绿地即六公园,统称为湖滨公园。从一公园至六公园仅有一千多米长,人们漫步全程也只要十来分钟。可这小小的公园群因紧挨西湖,每天都是游人不绝,摩肩擦踵,热热闹闹。公园内还筑有花架和廊台楼亭等,清新、整齐、洁净、明朗,供游人品茗休息。

往里走,一棵老樟树旁四周堆叠着石块,许多的游人坐在石上休息纳凉。树旁有一组雕塑,两人坐在长凳上好像在对弈,另一人右手托着鸟笼站在旁边看。现在游人有的坐在了长凳上,有的靠在树上,和雕塑掺和在了一起,不细看还分不出来呢。小河从边上流过,石砌水池中的水从高一层流到小河里去,水流潺潺。

沿路往前走,出现一座建筑,称作“澄庐”。此庐临湖而筑,始建于民国年间,是我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恩颐的别墅,后来成为蒋介石来杭州的行辕。建筑面积约有250平方米。登庐眺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完婚,蜜月旅行的第一站就是西湖澄庐。“西安事变”后,住此地疗养。1937年3月,蒋介石与中共代表周恩来、潘汉年在此秘密会晤。现在这座建筑保存完好,主体为一幢三层别墅建筑。室内入口大厅楼梯为双抱式,铺设白色大理石。楼上装修精致细腻,用材讲究。2000年7月被列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面又有一条从西湖中引出来的小河,沿小河有一些建筑。过小桥右转,踏上湖中长长的曲桥,尽情地饱览西湖的全景。走了十多分钟,跨过又一座石拱桥,只见沿河边开着一片红花,植株软、矮,开着唇样的花朵,上唇直立,宽大,两半裂,下唇三浅裂,在中部向上唇隆起,看上去很有特点。这种花大概叫金鱼草。

沿湖边小道前行,来到了呈半环形的花架处,藤萝爬满了花架。走到另一侧回头一看,见上悬“问水亭”牌匾,匾左侧有一段说明:明万历间孙东瀛建长亭于涌金门外高柳下楼船画舫会合亭前朝则解维暮则收缆山阴张宗子梦寻亦语及之,最后有“壬午秋月集蔡襄自书诗字”。问水亭原在涌金门外,到清代,此亭被拆除,原址上建造了关帝庙,但是在西湖泛舟者仍然将关帝庙称为“问水亭”。《西湖志》卷九载:“在涌金门外柳洲二贤祠之左,明万历间司礼孙隆建,为舣舟解维之所,今为关帝庙而舟人犹称问水亭焉。”后关帝庙亦毁,亭、庙、祠等成为传说。现问水亭为重建,十二柱四方单檐攒尖顶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向临湖,南北两翼各接长廊。柱上所悬对联“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是张杰《柳洲亭》诗的颔联(全诗是:谁为鸿濛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今古有诗难绝唱,乾坤无地可争奇。溶溶漾漾年年绿,销尽黄金总不知。),现在用来作新问水亭的楹联,算是一种特别的纪念。清代诗人黄景仁曾写有《问水亭》:剩有狂奴占寂寥,烟中舟子自相招。放舟今夜谁边宿?只向水香多处摇。

过一个圆门,紧挨着的有一个商店,是杭州丝绸总汇,喜欢丝绸服装的可以进去瞧瞧。近处湖中立有三根红白色相间的标志杆,上面各自站着一只鸟,叫不出是什么名字,中间一只脖子和腿特别细长,两边的脖粗腿短,它们也在悠闲地欣赏着美景。宽广平静的湖水,垂下来的柳枝,三只自在的鸟儿,加上远处重叠的山峦,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一会儿,来到了“涌金楼”前,好几棵石榴树正开着火红的花。旁边立有一石碑,上刻“黄元秀放庐旧址记”。涌金楼因濒临涌金池而得名,其遗址可上溯到北宋政和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原为北宋时期翰林学士领受庆宴之地,南宋曾被重建,至清代则为三雅园茶楼,盛极一时。1925年成为辛亥革命元老黄元秀的宅院“放庐。取名“放庐”一是为了应和西湖放生池的用途,二是希望“放庐”门户大开,成为湖上文人雅士开放思想、交流技艺的场所。

第二年,黄元秀因病离开部队,归隐西湖,“放庐”立马热闹起来,金石大师吴昌硕、西藏活佛贡嘎、太极高手杨澄甫、武林名家刘百川等纷至沓来,吴昌硕还亲自为“放庐”题了字。1929年“放庐”又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在放庐,张大千每日潜心作画,完成后便邀请黄元秀一起欣赏,交流技艺。一日,两人闲谈间,张大千拿出一些画对黄元秀说道:“四哥(黄元秀排行老四),这些都是我的画,你看看喜欢哪幅,我给你题上字。”黄元秀打趣道:“老弟,不瞒你说,今日我来正是想向你讨画。不知你可不可以给我画一幅呢?”大千笑道:“不知四哥要的是什么样的画?”黄元秀答道:“我就是想请你照自己的容貌画一张钟馗图,给我留个纪念,不知老弟能否答应?”张大千哈哈大笑:“不难,不难,妙极,妙极。”过后几日,张大千便日日对着镜子“写生”,终于画出了黄元秀心目中的“钟馗”。画毕大千意犹未尽,又在画上题了一首打油诗:“小儿见之而笑,小鬼见之而逃;不作钟馗画像,聊同进士拿妖。”

1937年日军进攻杭州,杭州城沦陷,汪精卫想请黄元秀出山,借他的名望稳定形势。黄元秀收到邀请后,鄙夷地回应:“杀死我也不会当汉奸。”汪精卫闻言大怒,随即派人大肆追捕黄元秀,黄元秀被迫过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他先是从杭州潜入上海,四处躲避,举债度日。后实在无法,只得忍痛将西湖边的地和一部分收藏的画作低价出售,还了债后只身乔装逃往香港。国民政府从南京迁至重庆后,许多当年参加辛亥革命的老将纷纷出山,来到重庆指挥抗战。黄元秀也在故友的安排下从香港回到了重庆参与抗战,曾出任国府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才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放庐”。1964年离世,享年整八十岁。

1965年改建为涌金茶室,并保留了原先的木质屋顶和园林风格,为三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2002年西湖南线整治工程中,为充实南线景区中的历史文化内涵,采纳市民的建议,将“放庐”改建为涌金楼,立碑纪念。现在的涌金楼四周嵌上了大而光洁的玻璃窗,站在楼内,放眼望去,西湖美景和四周的庭院园林尽收眼底,建筑与自然完美地融合为一体。在近650平方米的空间里,古典装饰与现代材质相结合,既有古风古韵,又有现代气派,成为游人用餐赏景的好地方。

在涌金楼右侧院中帐篷里面,有一人正在给一个儿童进行现场艺术画像,这个儿童真是够活泼的,盘腿坐在那里一点儿也不老实,动来动去的,扭扭身子,摇摇脑袋,有时还做出鬼脸,让人发笑,这给画像的人增加了些难度。

穿过一个圆门,继续前行,站在斜跨水中的桥上,看到左边水中有一头牛的雕塑,金黄的颜色,半卧在水中,头向上仰着,惟妙惟肖,跟真的一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色西湖》--家庭影集里的西湖--(1)
老照片|上世纪20年代的西湖风景
绝版照片--最后集贤亭
(1)涌金公园——西湖东岸第六湖滨公园
湖滨晴雨(杭州2007年评新西湖十景之四)
原来以前去的浙江杭州是假的,这才是最推荐的三天吃喝玩乐攻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