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族的贡献—热播的《天下长河》孝庄在历史上的贡献

  在最近热播的《天下长河》是收视率较高的一部片子,罗晋也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康熙,在剧中爱新觉罗·玄烨的奶奶孝庄太皇太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康熙这个满蒙混血儿在奶奶的辅佐下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打沙俄,征噶尔丹,绥靖蒙古西藏,可谓居功甚伟,所以庙号“清圣祖”。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

   那么康熙奶奶孝庄的家世和她做了哪些贡献,让我们捋一捋:

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名叫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后金天命十年(1625)二月,十三虚岁的布木布泰由哥哥吴克善伴送至后金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三十四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生子福临,即顺治帝,一生经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死后谥号“孝庄”。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

  科尔沁蒙古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的后裔,较早就归附了后金,并与后金联姻,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关系,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后,布木布泰接连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1629)生皇四女,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天聪六年(1632)生皇五女,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次年,又生下皇七女,后来受封为固伦端献长公主。三位公主,成年后分别嫁与蒙古贵族弼尔塔哈尔、色布腾和铿吉尔格。

 她亲历清初三朝,全心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帝,在调和清宫内斗,确保入主中原,开创清初新新局面中,她的智慧、隐忍、无私、节俭的政治家风范得到了充分展示,受得到了朝廷上下、宫廷内外的一致好评。

   24岁的顺治帝患“天花”而早逝。生前母子在立储问题上发生分歧。由于顺治受尽了当小皇帝的苦,因此压根不想让8岁的玄烨继位,想立年长的福全,但福全却不想当皇帝。而孝庄想让玄烨继位,但她并没有硬来,而是采取了迂回策略,立即召回深受顺治尊重、叫他为老爷爷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让汤若望说服顺治,理由是康熙已得过天花,使犹豫不决的顺治坚定立玄烨的决心,确保了大清江山稳固。

 大清刚刚入关,立足未稳,百废待兴,孝庄审时度势,善纳群言,果断决策,听取了明朝降官洪承畴、范文程的建议,吸收采用明朝政权设置模式的优长,使用当时的文武将官,减轻农民税收,颁布了大清国摄政王旨,为大清在中原站稳脚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平定三藩时,只有20岁的康熙,在整体战略把控上,少了些沉稳和欠缺些决断,孝庄坚决支持康熙,确保了平定“三藩之乱”取得胜利。在内蒙古布尔尼趁机作乱的危机时刻,孝庄第一时间支持康熙任用图海扫平作乱,可见孝庄识人用人的眼光。

 她的隐忍表现在面对权臣弄权她沉着应对,能进能退,确保了皇权上。摆平了多尔衮。多尔衮随着战功多了、权势大了,开始独揽大权,结党营私,谋占皇位。31岁的孝庄再次施展谋略,对多尔衮软硬兼施,既笼络又控制。直至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同时采取封王晋爵、政治联姻等措施平衡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多方面矛盾,尽力保护顺治的地位不受威胁。支持康熙智除鳌拜。面对鳌拜独断专权对皇权的威胁,孝庄再次做起康熙的坚强后盾,支持康熙在1669年智擒鳌拜,开始正式亲政。

 她大公无私,从不计个人得失,为江山社稷默默奉献。据史料记载:“代善等奉上(福临)位,王、贝勒、大臣等共为誓书,昭告天地,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虽有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但实权在孝庄手中,当时最有条件垂帘听政,福临死后,安徽桐城秀才周南特地到北京“诣阙条奏十款”其中一款为“请垂帘,以勷盛治之隆”。孝庄却不愿“垂帘听政”,只愿连辅两代幼主,不愿公开听政,不过无论垂帘还是不垂帘都参与朝政。

坊间传孝庄曾下嫁给多尔衮,这是至今难辨真伪的舆论。不过据蒋氏《东华录》记载,顺治八年宣布多尔衮罪行时,其中有“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皂宫内院”等,若孝庄果真下嫁,更能说明她的无私与随机应变,更显政治手腕的高明。而且当时满族刚入关,不管是满族还是蒙古族,还有兄死弟娶嫂的旧俗,只是顺治帝学习了儒家文化,觉得有悖伦常,继而羞耻。

 她一生节俭。孝庄一生比较节约,从不铺张。从顺治的遗诏中得知,“国用造繁,兵饷不足,而金花钱粮,尽给宫中之费,未尝节约发施。”孝庄站在国家高度,凡事都以国是为重,不讲享受讲奉献,确实难能可贵。孝庄一生不修造园林,能省即省。

她的智慧体现重大事件的决断上。皇太极突然驾崩,因皇位之争而可能产生内乱的情况下,以其聪明才智和宠贵地位,利用叔侄之争势均力敌、势不两立的矛盾,左右周旋,巧妙说服,既避免了因内权纷争而导致分裂,又成功地把6岁的儿子福临扶上了皇位。对于入关前夜的大清朝来说至关重要。

 孝庄文皇后一生经历清初三朝,正是由乱到治的关键历史时期。她全力辅佐皇帝,对调和清宫内部矛盾和斗争,稳定清初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称之为“清代国母”。皇太极猝死,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视神器。皇太极长子豪格,弟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均紧张地四处活动,不惜兵戎相见。在这关键时刻,孝庄凭着自己的姑姑是皇太极的正宫皇后以及自己的宠贵地位和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尤其是关键人物多尔衮和代善。代善虽然当时年事已高,对皇帝位置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但是他地位尊贵,对清朝初期王爷们的言行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而多尔衮年轻,军功卓著,掌握两白旗的兵权。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建立很多军功,是两黄旗的拥护者,也是皇位的有利竞争者。孝庄在这三人中,利用了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唯一的儿子福临登上皇位。

  康熙8岁丧父,同一年又丧母,幼年由孝庄抚养成长,又赖孝庄辅政。孝庄不过多出面参政,然而康熙处理国家大事,必先征求她的同意而后决。康熙十一年,孝庄有病去赤城洗温泉,《清圣祖实录》中详细记载了一路之上,康熙对祖母扶前围后,体贴入微。在外期间,京师来报,康熙皇二子、4岁的承佑得急病死,康熙强忍悲痛不让孝庄知道。康熙在外狩猎,曾派快马将新鲜瓜果等送进宫,让祖母尝鲜,在给祖母的信中都称呼自己为臣。对祖母的孝敬可见一斑。

  75岁的孝庄病重,从当时记录康熙言行的《康熙起居注》和《清圣祖实录》中,可以看到康熙这一段时间对祖母孝敬之心,真可谓千古罕见。起居注和实录中记载康熙为了祖母,曾步行到天坛祈福;陪伴祖母于慈宁宫,席地而坐,在慈宁宫处理军国大事;每次进药,康熙必先亲尝后,再为祖母奉上……孝庄75岁崩于慈宁宫,留遗诏,写自己盛年丧夫,中年丧子之哀情,全靠康熙一片孝心。康熙帝多次悲痛的哭昏过去。纵观孝庄文皇后一生,康熙有赞语可作为略评:“昔奉我皇祖太宗文皇帝赞宣内政,诞我皇考世祖章皇帝,顾复劬劳,受无疆休,大一统业。暨朕践祚在冲龄,仰荷我圣祖母训诲恩勤,以至成立”,“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敦有今日成立”

所以,孝庄去世后,康熙悲痛欲绝,《天下长河》说康熙两个月在灵堂不理朝政,是有可能的。

  让我们为这位蒙古族的伟大女子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孝庄去世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不将祖母下葬?不是不想,实在不敢
孝庄皇太后病逝后,抬棺途中发生一件怪事,导致尸体被停放37年
UC头条
孝庄临死前的一句遗言,康熙至死无解,38年后雍正上任轻松破解!
孝庄临死提出一要求,康熙一辈子都不敢下决断,雍正登基后才解决
不一样的历史!康熙擒鳌拜是先斩后奏,孝庄和鳌拜曾关系密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