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族的贡献—甘肃“黑虎赵”成吉思汗弟弟后裔,后人人才济济

   昨天很多网友看了《蒙古族的贡献——“锅片申”散落在晋冀的成吉思汗后裔》给我留言:我们也是成吉思汗后裔,住在甘肃省白银市,现在汉化姓赵。今天我们就捋捋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黑虎赵”的来由:

  在甘肃省靖远与会宁交界的黑虎岔一带,一直居住着近万户的赵姓人家,统称"黑虎赵".然而他们并非百家姓中"张王李赵"之"赵",而是元朝皇室的后裔.元末明初,他们随军转战陇上.元亡后,他们又流寓靖会,埋名改姓为赵,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赵"姓.数百年过去了,"黑虎赵"早已融入到普通的百姓家族。黑虎岔村是“黑虎赵”的聚居中心,其中黑虎岔村有 2000 多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

  此外,元末明初,其祖先就是以黑虎岔为最初据点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文化传承特征明显:在黑虎岔村仍保留有其祖先最初的定居地点,以及其后向农耕过渡的团庄遗址,有关反应其祖先生活的一些传说,也在黑虎岔村有遗址或遗迹来佐证。

《平川区志》记载:“黑虎赵姓乃列祖也速该之三子,成吉思汗之三弟哈赤温一族也。”也速该,蒙古乞颜部首领,以孛儿只斤乞颜为姓氏。其正妻月伦生四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搠只哈撒尔、哈赤温、铁木哥斡赤斤。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 年),追谥也速该为列祖。哈赤温早逝,哈赤温后代领有成吉思汗给其的分地。

那么“黑虎赵”始祖昴空是什么时候流落甘肃会宁的,我们了解一下:

大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 察罕帖木儿和信阳之罗山人李思齐在镇压红巾军中崛起于豫东。遂战河南, 平河北, 击关中; 又复汴梁, 平山东, 功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 , 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 陕河行台御史中丞。

至正二十二年(1362 年), 察罕帖木儿被山东降将田丰、王士诚刺死, 其养子扩廓帖木儿(汉名王保保)继之。至正二十七年(1367 年)明军攻下大都, 顺帝率后妃太子逃到上都, 元朝遂亡。明朝建国后,扩廓帖木儿则拥兵数十万, 据守太原, 对明军构成巨大威胁。洪武元年(1368年), 扩廓帖木儿被徐达、常遇春所败, 西奔甘肃。次年, 徐达又总大兵出西安, 捣定西, 取扩廓。扩廓帖木儿方围兰州, 又回兵定西,于沈儿峪与徐达屯兵会战。洪武三年四月, 扩廓兵败 , 明军擒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 1860 余人,将士 8.45 万余人,马、驼杂畜巨以万计。扩廓又挟妻子数人北渡黄河, 奔哈拉和林( 今蒙古国境内) 。扩廓兵败, 把大军及追随他们的朝臣都留在了甘肃。除被杀和被抓者外, 其余皆四散流落, 自行逃命, 黑虎赵的祖先就在这流落、逃命者之列。  

  1370 年,明将徐达、李文忠奉命征北,将元朝残余势力压缩在内蒙、甘肃一隅。当时在甘肃的一支元军中,三狼济王在明军的节节逼迫下,三狼济王与押粮官昴空等9 人逃到甘肃靖远,其中二人流落吴家窑。旋即三狼济王等 7 人逃至靖远红罗山河南营门儿,内一人隐居张家坪(今平川区小水村),娶张媪为妻,遂以“张”为姓;一姓吴,隐居吴,隐居黄草湾(今平川区大坝沿);一姓赵,隐居会宁县黑虎岔。

                                                                始祖昴空纪念堂

  据平川区《吴氏家谱》载:张、赵、吴本是一族之人,互不得通婚。根据这些记载,“黑虎赵”的祖先昴空是广义的“黄金家族”的后裔无疑,但是其中存在两个疑点:第一,除《平川区志》记载“黑虎赵”是哈赤温的一支外,尚未发现其他资料记载昴空与哈赤温的直接渊源关系,因此其真实性尚需考证。第二,根据“黑虎赵”家谱记载,昴空的祖籍在“镇番柳林湖”,即今天甘肃的民勤县。而根据史料记载,哈赤温后裔的世袭领地主要在兀鲁灰河等处(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其中原封地在济南路,故这一支的长者封为济南王。1235 年,窝阔台封次子阔端于西夏之地。据此,当时的民勤县应该为阔端的封地。

                                                                  昴空陵

从战败到避乱会宁,1370 年,在黑虎岔以东的上岔里的一场战斗中,“黑虎赵”始祖昴空的长子陀喊被明军射亡,其首级也被取走。痛失长子的昴空随解甲归牧,隐居于黑虎岔东侧的老庄沟(今塌窑沟),并在山头建马圈,以牧为生。

 目前,赵氏家谱现存乾隆三十年、光绪年、咸丰十年、民国年谱等。根据家谱记载,昴空有五子:陀喊、返都、孛罗、孛哪、元(第五子,后随其母入镇番省女未归,一度失名,“元”为近年赵氏后人考证所得)。隐居当初,昴空及其子都未改蒙古族制,名讳皆蒙古语。据村里所遗传下来的三本古《赵氏家谱》也记载了他们黑虎岔赵氏一族的来历,他们的始祖昴空,原为元室军中押粮官.元末明初时携家眷随三狼济王一路征战而来。后在黑虎岔的一场战役中,明将徐达一箭射中了昴空的长子陀喊并提走了陀喊的首级,昴空痛失长子,心肝欲裂,挥泪在上岔里东山下就地掩埋了长子的残躯,眼看元朝大势已去,遂无心恋战,解甲归隐黑虎岔东侧老庄沟(今塌窑沟)并在山头建起了盘营(遗址今仍在),过起了牧民生活.

另据赵氏族人口传资料,到第三世,明朝清查户籍时,当地官员盘问昴空等人姓什么时,因只听说汉族有百家姓,但不知具体内容,慌乱中搪塞说是“百家姓第一姓”,当地官员遂以“赵”姓为其登记造册。赵氏咸丰十年家谱记载:“赵氏一族会北望族也……自元末明初时始祖昴空迁于会邑之北乡黑虎岔……陀喊因乱御贼,被贼射死于上岔东山下,有坟墓存焉。”其中的“贼”指明将徐达、李文忠带领的军队,“被贼射死”,指昴空在上岔里与明军的战斗中,陀喊被明军射亡,语意隐晦。

语言是人类用以表达思想和相互交流的工具 ,民族(或族群)的融合和同化 ,往往首先从语言的同化开始。从“黑虎赵”的家谱来看,黑虎赵的始祖与其儿子都是蒙古名,即始祖昴空、长子陀喊、次子返都、三子孛罗、四子孛哪、五子哪喊(民国十二年谱记载,其余版本家谱以失名记录)。但是从第三世开始,名字皆为汉名,如返都的儿子,即第三世在黑虎赵乾隆三十年家谱中的记载为“返都生子五人:长子名海,住腰井;次子名江,住上岔里;三失名,系今坪上家祖;四少亡,无后;五名泉,住芦茨沟羊家坪。海生二人:长名宾;次名建。”

随着年代的推移与当地汉族的通婚及生产生活交流日益频繁,逐渐使用汉语作为日常生活用语,在黑虎岔上岔里与扎子塬之间,有个“野里玛”的地名,从汉语的角度无法解释其意思,但用蒙古语解释,“野里玛”则有地势开阔之意,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由此可见“野里玛”一词来自蒙古语。对于赵氏族人先祖昴空及其儿子的蒙古名的意义,昴空有“坏人”或“坏蛋”之意,虽然其意让人难以接受,但按照蒙古人取名传统,取语意不好的名字的人不在少数。昴空长子“陀喊”名字之意是“历史”,三子“孛罗”名字之意是“泉水”,四子“孛哪”名字之意是“福分”。

                                                  传承人赵俊武指导排演“黑虎古调”

  黑虎岔村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清康照年间,昴空十世孙赵三广在芦塘打游击期间,英勇善战,在平乱吴三桂为代表的叛乱中功绩卓著,被康熙皇帝诰封为昭勇将军,并擢升参将。昂空第十一世孙赵鸣翠以参将身份率军镇守四川樊川,为国效力,造福巴山蜀水。当今更是人才济济。赵琦跻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之列,赵有健走进清华执教,赵永平走出国门,进入联合国任职,赵有雄、赵有健、赵壮壮、赵秉国等四人先后考入清华北大,使黑虎岔成为全省产生清华北大最多的村落之一

黑虎岔村文化灿烂,歌唱艺术独树一帜。2014年黑虎古调已成功申报为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多次参演过省、市、县举办的文化活动;2016年黑虎古调被中央四套《远方的家》栏目组录制并播放。

《黑虎古调》起源于明朝初年,元亡后,流落于黑虎岔村的元朝皇室,能歌善舞,他们起初唱长调后来与汉族的融合中,长调越来越多地融进了汉族唱腔的元素,渐渐变成短调,形成了独具蒙汉民族融合特色唱腔的黑虎古调!

金城兰州杨氏其祖先亦是如此。金城杨氏祖先为“大元御世三不花公之先”。原来,金城杨氏祖先是元晋王甘麻剌曾孙。而甘麻剌系大元开国皇帝乃孛儿只斤氏忽必烈长孙,裕宗真金皇帝长子,原为梁王,后改封为晋王,长期镇守北边。到元顺帝至正年间,其后裔中有三兄弟,武艺高超,能征善战,分别叫飞也不花、楚也不花、库也不花,即三不花。他们分任大元觉罗并居台吉之职,协隶于扩廓帖木儿(王保保)麾下。后王保保兵败,三不花散居在金城近郊,一居出库虎喇(青白石),一居铁觉虎喇(后名为定火城、水阜河),一居石空虎喇(石空寺),他们弃兵为农,以耕种放牧为生。

明天我们在捋捋甘肃金城兰州的蒙古族后裔,敬请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室皇裔“黑虎赵”姓考
虎年说虎之五:白银黑虎赵,成吉思汗弟弟后裔乱世隐居的传奇
此余姓家族坚称为铁木真后裔,省史学会遂成立“铁改余姓蒙研会”
“一代霸主”成吉思汗后裔竟在林州这个小村庄隐居600余年!
您能想得到吗?在湖北一大山深处,竟然生活着八百多成吉思汗后裔
惊人!梁平发现成吉思汗直系后裔2000多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