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感生活(2022.2.2):也来说说那远去的年味

我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距离市区近60公里、不通公路、不通电的小山村里。在我的记忆中,过年是幼时最为期盼的节日了,当然除了过年,那时候也所知道的也就是端午、中秋、七月半等几个节日,因为有粽子、月饼、千层糕(我们那里的糕只有两层的,但做的材料应该与千层糕类似,我不知道普通话怎么表述这种糕),过年更是了,有什锦糖、有冻米糖、有肉圆、有红馃、有麻花(不是现在常见的这种,是面粉切成小长条状,直接油炸,如果条件好点加点芝麻,我也不知道普通话中应该叫啥,姑且按麻花叫吧)。小时候过节的记忆绝大多数都是与有零食吃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一年到头,平时哪有什么零食吃呢?米饭都吃不饱,我们那里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两年的收成是接不到的,往往要有段时间要番薯、玉米糊等过度。整年能有现金收入的基本只靠年猪卖点肉,一年的现金花销基本都在这里头,平时哪有钱买东西,如果给1分钱买一粒薄荷糖,那已经足以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的了。小时候到镇上亲戚家,发现居然有整盒的糖果,真恨不得都往口袋里装,但显然那是不合适的;自己家过年的冻米糖是炒米的,外婆家有爆米花的,感觉那个味道好很多,但外婆家太远,离我们家70多里,过年期间车子还经常坐不上,去一趟也不容易,而且外甥多,小时候也就过年去下,并不敢恃无忌惮的吃,但至少也是期盼着的。所以,过年是我们小的时候对零食、对能吃饱肚子以外吃点其他美味零食的终极期盼。但现在,就怕肚子吃不下,什么时候想吃什么,全年都有买,小孩子的玩具、零食更是要什么有什么,幼时那种对零食的期盼已对淡然无存,没有了盼头的过年当然少了许多年味。

其实与小孩子对零食期盼类似的,过年也是全年当中难得能稍微放开肚子吃肉、吃菜、吃鸡等的唯一时间段。平时只有家里有请师傅干活,炒一盘肉,偶尔能吃一块而已,因为这碗肉要从师傅来家时干活一直放到他离开到其他家去做,我们才能吃。当然师傅也是不能随便多吃的,最多只是每餐象征性的吃块吧,不然下一餐就没有肉好放桌上了。平时最主要的菜品就是腌菜,加上自家地里种的蔬菜,有时能加点腌肉。可到了过年,因为杀了年猪,一般猪头肉是放自家吃的,还有猪肠、猪肚之类的,而且过年到亲戚家,也是有豆腐、有肉能吃一些,所以过年是小时候一年中,真正能有好菜吃的季节,这同样是年味、是期盼、是美好的时光。但现在,吃多了要胖,想方设法减肥,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过年期间还经常胃部不适--吃得稍微多些,就肚子胀。何来期盼过年有肉吃?

过年也是一家团聚的日子,当然那时候谁家的儿子多在家里,女儿也多嫁在邻近的村子,所以一家过年,路上都是走亲访友的人,大家提着礼品,拿着篮子,早期是几个馒头、几个红馃,盖个毛巾,你拎给我,我过天又拎给你;后来改为糕点,但也是这家拎来,换着拎到那家,真正可以让小孩子吃上糕点的是两种情况:一是到亲戚家,可以适当拿一两样吃,二是正月末尾不需要再走亲戚了,剩下的糕点可以吃。最让人回味无穷的是鸡蛋糕,现在想来都流口水,但现在再买,也吃不出那时的味道了。所以年味除了儿时对零食的期盼,还有正月这段时间是姑妈、姨妈、舅舅、外婆等亲戚相聚的机会,我们那边一般过年都是去亲戚家要住一晚上的,晚饭后围坐一块,吃着零食、说说家里长短,既增进感情,也促进理解,拉近心灵的距离。表兄妹之间也是关系融洽,很能玩到一块的。年味是亲情的延伸、心与心的交流碰撞!

放鞭炮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也是过年最具特色的活动,但那时候哪有什么烟花,农村只是小的鞭炮,点着引线就响一下的,小火炮可放在雪里、水里、麻雀洞里,甚至泥浆里,点着后炸开积雪、泥巴都是开心无比的事。大的炮仗是不敢放的,那是大人们除夕夜里,初一凌晨开门时放的。记得年三十煤油灯点到天亮,后来是电灯开到天亮,孩子们守岁厉害的能熬到天亮,差点的熬到12点之后,到鞭炮声此起彼伏响过后,才入睡。还记得腊月二十五和年三十是要洗脚的(平时不常洗😂),说一次是洗健康、一次是洗财运。大概用的水都要到塘里挑回来,烧水的柴火都是冬天之前山上砍的,花费太多力气,所以不管用水,还是烧水都得省着点,本来大人干农活已经非常疲惫了的。另外吃年夜饭时,我们家是要把太公太婆的画像挂在厅堂上,先上过香、磕过头、烧过纸钱,请他们先吃,然后按长幼落座开吃,爷爷奶奶坐上首,爸爸妈妈坐两边,我与姐姐坐下首。吃饭前点亮家里所有的灯,关好所有的门。过年前写对联与贴对联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我小的时候是请村里的会计写对联,我读初中后是自己写,我读大学后是全村几十户人家请我写。红红的对联写上黑黑的祝福语,红纸黑字是绝配,贴在柱子上、大门上,年的味道马上就出来了。所以年的味道还在于满满的仪式感。在节奏太快的现在,一切从简,便失去了浓浓的年味。其实世间事,许多有仪式感就有了庄重与意味,结婚纪念、生日、生娃、入职,何事不是如此,要从简,都不必走什么流程,要有仪式,可以弄的极复杂,但凡花了心血、花了时间精力,又叫了亲朋好友见证,便有了满满的意味。

儿时的过年,每户亲戚家拜年起码要1整天,要住一晚上,所以从年初二拜到近正月十五。那时候到了亲戚家,吃点点心,一般是汤圆,然后正餐时吃饭,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大人或小大人打牌聊天,小孩放鞭炮、捉迷藏。因为一般人家都是只有一间房,二张床,所以客人多时柜子上面可当床用,楼板上铺上晒稻谷用的大篾席,下面垫稻草就是临时的床,许多人打通铺,睡了后仍卧谈不止,直到沉沉睡去。那时候,亲戚间亲情更浓、关系更密。现在家家有车,区域内再远也是驾车一、二小时就到,当天来回,近距离的更是半天能走好多家,只坐几分钟喝几口茶就起身离开,与往时比,少了深入交流、心灵碰撞,交往便浅了许多。科技发展与物质生活的丰富,拉近了空间的距离,但拉大了心灵的距离。当然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巨大、社会服务化全面(许多事情不需要亲戚帮忙)都促进了这种变化。

年味的变淡与物质生活的丰富、现代生活节奏太快、独生子女亲戚减少、交通的发展缩短了空间距离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我想最主要的一是日常物质生活水平高,缺乏了像传统时仅过年能改观的物质生活的期盼;二是生活节奏加快压缩了亲戚朋友间能够从容相聚摆龙门阵的时间。以前正月初八之内街上没有店开门的,东西都要年前囤起来,而现在年三十或初一都有超市开门,街边店更是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单位上班也是就放三天,少了能够“慢慢来”的时间。对于我们70后,是亲身经历社会巨大变革的一代,也是对农村的没落、年味的变淡等显著改变最有切身体会,而且会心情失落的一代,但如果让我们回到过去,仍是交通不便、物质匮乏、时间充裕,虽年味更浓,但有谁会愿意呢?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除了跟谁时代的脚步被裹挟着往前,还能如何?情感的失落其实也只是一缕轻烟从心中飘过而已,真正期盼的仍是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便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我们开始怀念记忆中的年味,恐怕已留不下年味中的记忆
20年前的春节才叫过年,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假!
重温逝去的80年代“年味”,网友:公认最有年味的!再也回不去了
【锦溪心语 · 回味年味】(三)怀念儿时的年味
【三湘文艺】李辉 逝去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怀念儿时的新年,也怀念那些过年的美好时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