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标题

刚来小黑盒一周,感谢各位盒友们的捧场,最近刚刚从MAX社区转来,人生地不熟,但依旧有很多的盒友们给我发私信,问了我很多问题,其中有问我读本科和专科上学混日子感觉快废掉该怎么办的,有专转本之后问该怎么选学校的,有大四准备考研怎么准备的,有本科快毕业想来德国申请硕士的,有问我如何申请国家留学基金的,有已经准备好出国留学的行李,问我需要带什么的,也有问我读海外博士的流程是怎么找导师的,甚至还有把我当成知心好大哥需要从我这里获得人生建议的(这最后一个我实话实说,是真的没资格)。

综上所述,我就把我之前在Max写过的一篇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给大家,之前混Max社区的好兄弟们或许有人看过,文章很长,里面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你们要的答案吧。我不是作家,我的语言水平也很弱,语文从小就是自己的弱项,如果作为读者的你有心情和耐心看下去,我会把我这前三十年走过的道路和自己探索的经验分享给社区的盒友们,希望对你们能有点帮助。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就有江湖,网络社区上也不例外。我真诚的希望社区里的某些喷子和键盘侠,请不要在我的帖子下面阴阳怪气或者引战抬杠刷存在感,如果不喜欢我的故事,你们大可选择退出离开。善言善语结善缘,可以求同存异,但没必要恶言相向。谢谢!

故事开始:

先简单的交代一下个人背景,江苏某三线城市出生,父母都是教育系统的工作者,独生子,父亲是大学教授、博导,母亲是重点高中数学老师、高级教师。年过三十,没钱没颜没身高没对象。目前在德国攻读化学博士,已经第三个年头了,论文也送审了,正在经历等待答辩的焦虑过程中,慌得很。

高中篇

高中之前的就没啥可写的了,和绝大多数的兄弟们差不多,小学初中都是按部就班的上学。父母工作都挺忙,父亲搞科研,母亲年年带毕业班,我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到初中,12年的时间都是在大学的附属学校度过的。05年那会,初中升高中,因为成绩一般(附属初中的孩子们个个都很牛逼,我在里面算是资质平庸的),勉强考上了本市的重点高中——XX中学的普通班(就是我妈工作的那个学校)。其实就算是重点高中,每一届的十几个班里面班级也分三六九等,最牛逼的是火箭班(文理各一个),整个班的学生都是为清华北大复旦浙大这样的学校培养人才的。班里学生都是末尾淘汰,竞争压力很大,但凡一次考试没考好,就会被下调去实验班。实验班优秀的前几名也会相应的上调至火箭班。实验班一共有6个(文理各三个),都是初中毕业入学后参加高中的分班考试学习成绩优秀者才能进去。本人是普通班,你们就能想象得到当时我的学习是多么的烂了。

都说书香门第家的孩子很文静很听话,但我却是一个怪胎,和上面的六个字完全不搭边。说老实话,整个高中三年是我最后悔的三年,在班上就是个刺头,真的是因为没有好好学习,天天想着上网打游戏打篮球踢足球,外加上青春期叛逆,很自负,就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老子最牛逼,完全没想到高中时间的浪费让我未来走了多少的冤枉路,后悔不已。和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拿来的压岁钱,偷偷摸摸去买了个索尼psp,天天上课偷摸睡觉,晚上晚自习躲在桌子底下玩小P。

作业是很少写,我都是选择性写作业,比如数学题,同一类型的题目我只做一道,其他的我从来不写,当时我就认为这是重复劳动浪费时间,有这个时间我还不如做点别的事情。隔三差五我的班主任还有任课老师就会跑去别的年级找我老妈告状,回家免不了就是一顿臭骂和挨打。但是骂归骂打归打,我只和父母还过嘴,从来没和家里人动过手,在我看来,动嘴不动手是君子坦荡,但对待外人有矛盾,别人先动手我再反击是很正常的,但是和家里长辈动手那真的是家教问题了。父母打了也好,骂了也罢,最多老实低调了一周,之后又恢复原样。

上课还很喜欢和同桌聊天,最后班主任恼羞成怒,直接把我的座位安排到了讲桌旁边,独自一个人坐,俗称的“门神位”,不知道XDM有没有人坐过那位置,这一坐就是两年半,上课看老师写黑板贼拉清楚。

其实高中老师们的也分人品,有品德高尚的也有很离谱的,比如我的班主任,简称他叫H吧。H是那种标准的巴结领导的势利眼老师,唯利是图。市教育局明令禁止老师带家教,这个家伙为了挣钱,把所有找他开小灶的学生们都安排到放学之后的教室里面,等班上其他同学们都走了,他就会把上他家教课的学生安排在我们班上补课。校长巡查看到了,他也会假惺惺的说这些都是差生,在给他们补课希望他们的成绩能提高上去,校长还表扬他对学生认真负责,真的是很不要脸。当然最后不知道是被哪个学生还是家长匿名举报了,得了处分,被罚钱降了待遇。这都是后话了,虽然我很恨他,但是我保证这事不是我做的。回头想想,当时那会我真的也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不懂事,自以为是,伤害了老师们的感情,我是得好好检讨自己。因为我老是和他杠,又不服管,不知道是不是我和他两个人性格上犯冲,但其他的任课老师和我的关系都很好。高中那三年我妈真的是受尽了这个人的各种白眼和言语上的奚落。后来回想,其实挺难过的,我妈那么好面子的人,被这个他指着鼻子批评,数落我的种种劣迹。都怪我当时太任性,让人抓了把柄。即便是这样,我妈回了家从来都不和我提这些,情绪稳定,依旧给我做饭洗衣服,但我真的很内疚。

说句题外话,一直到我读了大三,有一天我妈突然和我道歉,说我高中的时候因为她的原因被连累了,才和我说为啥那个H老师老是针对我,其实原因是因为我妈当年是市里的女工委员会的副主席,也是我那个高中的高中教工联盟的会长。本学校的老师想要评职称,都需要教工联盟的推荐,但是推荐都需要按规章制度来。那个H老师想走后门,按照推荐标准他根本排不上号。因为他觉得他是我的班主任,我在他手上读书,我妈肯定要卖他个面子,给他点好处,但是事实上我妈并没有这么做,所以他对我态度不好也就显而易见了。睚眦必报的小人是挺可恨的。

真正让我奋发是从高三开始。因为高二下学期遇到了个意外,我那一届是江苏高考改革的第一年,高二下学期就要参加全省规模的小高考,江苏省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我选的是物理和生物,所以文科类的学科都要在高二下学期小高考的时候全部考完。其实我的历史一直都还不错,从小喜欢看历史书,百科全书,所以我的历史成绩一直都排在全年级前五十名(整个年级18个班,1000多号人)。因为父母反对我学文科,外加上我的语文和英语不是很好,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学文。在小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我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考试期间给同学传答案,那个人历史不好,因为平常关系还不错,他就让我传答案给他,我脑子一热答应了,结果就被监考老师抓到了。由于我妈在中间周旋,最终学校也没有记过处分,给了我一个通报批评。又要说到那个恶心的班主任H,这会他幸灾乐祸就跟彩票中了头等奖一样抓住了把柄,把我父母还有我一起叫到办公室,当着其他老师的面破口大骂,甚至连你家孩子能考个专科就不错了,赶紧毕业学一门手艺混口饭吃别饿死这样的话都说了出来,我这辈子都记得我爸妈当时抿嘴皱眉的表情。都是我的错。那会我就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本科。

所以之后的一年我放弃了混日子,每天睡觉最多5个小时,认真学习,最终在高考的时候超常发挥了一点,成绩比本二线高了15分。算不上特别优秀,至少对比我自己之前的状态,我应该算是努力了。就算是这样,那个恶心的H还是阴阳怪气的背后说我是个铁废物,就考了这么点分,父母还都是高知呢,真给自己的老爹老娘丢脸。

大学篇

说老实话,考到了本二的分数线,其实我自己不服气的,如果我能早一点努力,早一点明确目标,或许结果又不一样了。

过完了大学之前最后一个暑假,开始填报志愿了。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从来没有站在长辈的角度上把他们的想法强加在我的身上。会给我提供有效的建议,最终的选择权都在我自己。所以当选院校的时候,我就申请了相对来说好一点的本二院校,但是很不辛,我滑档了。没有本二以上的院校要我。当我再次选择填本三的志愿的时候,我只报了一所学校,后面的专科志愿我直接就没看。当时我和我爸是这么说的,如果本三上不了,那我就去复读。最终还是进了那所本三。

不得不说,本一本二本三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当然了,不同档次的学校都有学霸也有学渣,在我看来,只是比率的高低而已。全国前5是一个档次,985是一个档次,211是一个档次,普通本科一个档次,本三又是另一个档次。

再补充一句,当得知我上了本三,班主任H又跳出来了,在我妈的面前说,没有他的帮助我连本三都上不了之类巴拉巴拉的话,言外之意是不是要给他送点礼意思一下。我笑笑不发表意见,有一说一,换个角度看,没有他给我制造的困难,我还真考不上本科,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还得狠狠感谢他一波。

进入本三的学校后,因为分数还算高,所以我自由选择了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真的是大学环境会影响人的档次,当时我置身与学生会中办活动竞选部长,再到大二竞选会长,外加大二开始接触了dota1,接触了这款游戏后就被迷恋住了,加入了学校的电竞社团。说一句题外话,我上的本三院校是某本一院校的分校,当时学校的师资和教学生活资源是共享的,本部的老师也来给我们本三的上课,所以学生会的组织结构也是属于附属性质,所以电竞社也是本部和本三共同创建的。

当大二没有选上会长和副会长,我就辞掉了部长不干了,把精力都放在了电竞社团中。每天除了上课(我从来不逃课)以外,都会和学校的战队一起训练打比赛。从替补队员一步步打到主力,再到队长,等到我大四的时候,我带着我的队员们参加了2012年的浩方电竞平台的黄金联赛,拿到了全国业余组第六名。Dota电竞的故事在这里就不细说了,毕竟这里不是Max,小黑盒里面刀斯林只占了一小部分。

接着说学习的事。在这里我也要对自己做个检讨,大学期间是我第二后悔的时段,真的是游戏耽搁了我太多的精力,毕竟站在电竞金字塔尖的也就那么几十号人。游戏打的多,也就导致学习成绩只有勉勉强强,差一点就因为本科绩点的原因不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CSC,这都是后话了。由于我父亲就在这所学校的本部做老师,所以另外一个层面的烦恼事就接着来了。班上的同学们都知道我是教工子弟,每每到学期末要考试的时候,一个个的都来找我。目的很简单,都希望我去通过我老爹的关系搞点考试相关的真题和题目答案。每次到这个时候我都是拒绝的,因为我老爹真的是个特别正直的人,没人会想到他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会帮,不会随意动用他的资源来帮助我“作弊”。我了解他的为人,所以我也从来不和他开口寻求帮助。我都是自己复习,哪怕是挂科了,我谁也不怪,只怪自己不好好学。但是班上的同学们可不全都这么想。阴阳怪气的话层出不穷,如果我这门课考的很好,他们就会说,你看看,自己留着考试资料偷偷复习,考的这么高也不分享;如果我这门挂了科,他们就会说,你看看,找关系拿到了考试资料,考试都没考过,真垃圾。所以怎么说呢,当时真的是特别特别的难受,自己复习功课的时候永远不会被人看见,所有的努力在别人眼里都是因为我有那层关系。。。

再说说另一个神奇的事情,大学英语四六级。其实没有明文规定说只有过了四级才可以申请六级,但是很多学校都会要求学生过了四级再去考六级。由于我们学校的毕业要求不需要英语四级过线425,只需要过400就行,但是就算是这样,我大学四年考了8次四级,都没有过,其中两次考了424,尴尬到抠脚。本来英语基础就不好,还不好好学不好好准备,每次都是临时抱佛脚,都指望着能够人品大爆发猜对选项。现在奉劝各位在看我故事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好好学英语,考过四六级,毕竟来读大学就是一次很幸运的机会,不要让自己未来回想起来再后悔,大家都要加油啊!

大四下学期,班上的同学们找工作的工作,准备考研的考研,那会的我也很迷茫。本三的院校里面是有不少考上研究生的,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混日子的。我们系里面一共100号人,复习考试的有25个,参加考试的只有15个,有10个人就是属于那种嘴上努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最终连考研确认都没去。而最终考上研究生的只有8个人。我们专业8%的考研录取率在全校都算高的了,可想而知其他专业得差到什么样。我家里人让我去考研,毕竟本三的文凭实在是不咋的,进入社会不行,但是我自己也了解我自己的情况,不要说考研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dota上,大一大二学的基础课专业课都忘了差不多了,尤其是高等数学,完全就是一个迷糊。就这么只有半年的时间,应届考研实在是难度太大了,所以我选择了找工作,去了上海。当然去上海找工作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谈了恋爱了,初恋是个上海姑娘,自己当年年轻气盛,就会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愿意去上海漂泊奋斗,父母拉都拉不住。

工作篇

大四下学期的考研历程只经历了两个月,我就在图书馆学生们的背书声中和抢座位的情形下无奈放弃了。

回了家和父母商量我的未来,但是我谈恋爱的事情并没有和他们讲。按照我爸在学校的消息灵通程度,他估计也知道我谈了恋爱,但没有点破。父母建议我在家里蹲一年,好好准备考研,我妈说反正养你一年也问题不大,我们也养得起,只要考上研究生一切都好说。但是,当时的我是真的没有读书学习的动力了,就想着早点工作能挣钱。我父母拗不过我,我老爹给了我4500块就让我出了门。老实说,我爸妈没指望着我能在上海扎根下来,更何况4500块也只是我大学三个月的生活费,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啥都做不了,他们原本以为当我把钱花光之后就会老老实实的回家认怂,好好看书,但是我没有。我的脾气也是随了我妈,属于那种不吃馒头要争口气的类型,争强好胜。我咬着牙脚一蹬就去了上海,为了所谓的爱情,呵呵,现在看来真的好讽刺,讽刺并不是因为找工作,而是因为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徒耗精力。

刚到上海(2012年那会),我第一件事就想着先租个房子。因为钱不多,一开始对自己的房屋需求就是六人间的高低铺,一个月也就800多,好一点的带窗户的要1000。安顿好了住所,第三天我就去人才市场投简历。去了之后才知道,找工作学历太低真的太难了,就连最简单的电话销售都要求本科毕业,我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这个,每天给我三页纸的电话簿,我就一个个的按照上面的号码打电话,每天说到嘴巴干,喉咙痛,心情down到底点,下了班连多一句废话都不愿意讲,心情特别特别差。大家平常也会接到骚扰电话,当你们接到这些销售的电话的时候,本能的就会很反感,情绪和态度也不会好多少。情绪是会感染对方的,所以当时遇到太多太多态度粗鲁恶劣的客户的时候,我也只能忍着,还要冲着电话的那头说谢谢。每天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和女朋友煲电话粥,当她问我做了什么工作的时候,我都隐瞒着,我想着等我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我再告诉她给她个惊喜。

干了一个月之后我辞职了,后来才知道这个公司是个皮包公司,不正规,还克扣了我一半的工资,我拿到手只有1500块。实在是没法干下去了。来到上海的第一个月,房租800,押金1500,然后吃饭交通电话费,花了2000,我手上只有不到2000块了。第二个月开始又去找新的工作。很不幸,第二个月并没有找到工作,口袋里快没钱了,即便是这样我也嘴硬,没有和家里人伸手要钱。住了两个月的房子退了,当口袋里还剩1000块的时候,我想好了,如果只剩下回家的路费的时候,我就认输,老老实实回去考研。第三个月的前两周,我每天晚上选择去网吧包夜睡觉,因为便宜,包夜只要15元。白天就正常找工作。在第三个月的第三周,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份工作放在了我的面前,是在仪器公司做销售。这个仪器公司规模虽然不大,整个公司也就30个人不到,但是刚好他们需要招新的员工,我又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也算是专业对口,我就直接去了。工资待遇也还行,基本工资2500,外加销售提成1%,完成业绩还有奖金。

没想到的是,这份工作我一干就是将近两年,从一开始的销售小白,到后来的区域经理,工资年薪也从第一年的12万涨到了第二年的20万。销售确实辛苦,社会地位低,但是好歹也算是个体面的工作,我对这份工作很感恩,没有它可能我就饿死在上海街头了,所以我努力的工作努力的挣钱,两年的工作时间,我总共的休息时间只有春节的那一周,两年总共休息了14天。跑客户签业务,陪吃饭陪喝酒,进过医院两次,喝到吐,要去洗胃。陪客户去过酒吧,但是我发誓我没有约过任何一个酒吧妹,没有过一夜情之类的荒唐事,只是为了陪客户而陪。最夸张的甚至是为了见客户,半夜三点起床,打的去浦东机场。因为客户在浦东转机,他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和我约谈,我又住在浦西,所以我打的来回花了4个小时只谈了三十分钟,这么做只是为了证明我的诚意。两年的工作经历,在交通工具上的时间比走路的时间还要多得多,走路的时间比在办公室吹空调的时间还要多很多。当我把业绩做到了公司前二的时候,我和老板提出了升职加薪,但是老板很明确的拒绝了我,说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我的学历制约了我的升职,以我现在的文凭,他给我的工资待遇已经是最高的了,虽然我的能力他看在眼里,但是为了稳定公司内部的员工工资结构和团结凝聚力,不能因为我的要求就打破规矩。在那一瞬间,我才明白,23、4岁的我可以透支身体努力工作,一年挣20万30万,等到了50岁,我还是只能挣这么多钱,但我是不可能再有年轻的身体去支撑我那样强度的工作,就算干了一辈子销售,我也不可能在上海买得起房子。

女朋友也知道了我的工作,而她在她父母安排的朋友的公司里面做了一个悠闲的文员。但我因为忙,能够陪伴她的时间很少。我不是带有地域歧视或者别的什么,但上海的丈母娘真的很难伺候,她的父母因为我是外地人,对我提出了很多苛刻的条件,全款买房,买车等等,我实在是无法做到,就算是赔上我父母的全部家当,也是不可能的。我不怪她,我也不怪她的父母,他们只是为了让我知难而退不要再骚扰她闺女罢了。最后我们分手了,在我工作的第18个月,我们彻底分开不联系了。

事业发展的不顺利外加感情上的不顺利,工作的这两年时间,也见识到了作为一个社畜的可悲,接触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各种类型的都有,其中的冷暖只有自知。当接受了社会的毒打之后,我才意识到,读书拿文凭才是提升竞争力的敲门砖。所以当我和家里人沟通之后,明确表示我要考研的时候,我爸妈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并且支持我的决定的。

在2014年的6月份,我向公司递交了辞职信。老板也很爽快,因为我在公司的突出表现他一直看在眼里,他把最后三个月的工资外加奖金全部给了我,并且也祝福我能够考上硕士。在我离开之前,他送了我一句话,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说我根本就不是一个屈尊于做销售的料,好好去进修,努力做个人上人,有空再来上海的话,记得来公司看看他,到时候咱们就不再是上下级,而是朋友了。

考研篇

辞职之后的第二天我就回到了老家,前一天公司的同事们请我吃饭,为我送行,大家都喝多了喝high了,我也喝高兴了醉了,好在没有错过第二天的火车。到了家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大学四年的课程书本,尤其是高等数学上下两册,马列主义,包括专业课(电路原理,数电模电,C++编程,VB编程,CAD等等),好好坐下来和父母讨论了一下我考研的下一步规划。

幸好我父亲就是高校教师,所以他能够及时的仔细的有逻辑性的给我提出了很多很多的建议。一方面因为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社会阅历变得成熟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父亲的急性子变慢了,性格变得更稳定了。以前爷俩的脾气不和,动不动就要吵架的那种感觉一瞬间就消失了,这一次出奇的和谐。

整整商量了两天,我强烈的意愿提出既然要考研,要不不考,要考就考好点的学校。吃苦我吃的起,在上海那么困难的日子都扛过来了,考研复习看书给我的压力相比来说真的不值一提。

最后决定试一把南京大学,选准了南京大学的工程管理学院的光学工程专业。

因为我老爹的研究方向就是光学检测,一方面他也希望我能继承他的衣钵吧,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在上海工作期间接触了大量的光学仪器,两年的销售经历也积累了不少仪器方面的知识,再次研究光学检测方向对我来说上手更加容易一点,最主要我也对这个专业挺感兴趣。而且万一没有考上南大,我还可以调剂去一类地区的普通高校或者去二类地区。

确定了目标就是开始干。首先查阅了南大的招生目录对应专业的考试范围,分别是:政治,英语一,数学一,专业课。

每天6点起床,吃完早饭之后,我就开着家里的小破车,带着老爹一起去学校,他去上班我去图书馆。7点半到图书馆,然后占个座位,倒杯咖啡开始学习。早上学到12点然后去食堂拿着老爹的饭卡混饭吃。午休之后,下午1点开始继续学习,下午6点开车回家,老妈做好了晚饭。吃过晚饭7点半左右继续学习,晚上学习科目不一定,一直到晚上12点休息。各位正在准备考研的盒友们不用学我的日程安排,毕竟每个人的学习有效时间段不同,精力储备不同,各自找到各自的最适合的节奏就好。

我个人的建议是,国庆节之前,不要动政治书。因为政治这个东西越早背越到后期越容易忘。前阶段先主攻专业课,数学和英文阅读。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我是习惯按照考研的时间安排来看书,简单的说就是政治数学是上午考,我就上午看这两门,英语专业课下午考,我就下午看。当然了,10月份之前,我个人建议上午看数学做题,下午看专业课做英语阅读但不用改错分析,晚上吃过饭之后可以背背单词改错英语阅读的答案和分析。10月份之后,专业课应该复习的比较好了,数学也应该复习完第一轮了。之后就可以减少专业课的复习量。上午开始刷政治的选择题,背知识点,下午开始第二轮的数学,开始大量做数学题。当然了,每天下午一定要拿出1个小时时间做三篇英文阅读,这是习惯,养成了习惯对考试当天的状态特别重要。之后吃过饭还是老规矩,分析英文阅读题,背单词,另外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再练练英语作文。

关于考研需要的参考书,我提几个建议,大家自主选择。政治:黄皮书选择题一千题+风中劲草背诵版+肖八肖四(讲真,肖秀荣的押题是真的牛逼,真的很担心肖秀荣这么大年纪万一哪一天走了,以后的考研学子们咋办),数学:李永乐红宝石书一套(知识点讲解+习题集+现代+概率论),英语:大部分人建议用黄皮书真题集,但是我推荐郭庆民的考研英语阅读200篇。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阅读难度更大一点,如果这本书你做完之后正确率能保证很高的话,考试当天的英语的阅读绝对没问题,考试真题当你拿到手上开始做的时候会变得简单不少。

我也查阅了一下南大光学工程专业的分数线,基本上要进入复试至少要考到340分以上,再加上本人基础真的差,高数也好专业课也好都相当于是重新自学,英语更是个难啃的骨头,所以只能说加倍努力吧。

经历了10月初的网上预报名,10月下旬的网上确认报名,11月中旬的现场确认,时间过的很快,12月底圣诞节前就到了。大家到时候别忘了考试前自行上考研网打印你的准考证,多背几份以防万一。

考试总算结束了,半年的时间回头看看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是很欣慰的。成绩过了一个多月也出来了,政治68,英语58,数学117,专业课105,总分348,勉强达标,开开心心的去南大参加复试了。

结果去了南大复试之后我才知道,第一学历是多么的重要。南大的复试流程包括专业笔试和面试。面试里面又包括了专业知识问答,英文自我介绍,英文提问回答,以及个人学习生涯规划。认真准备了笔试,自我感觉考的还不错,但最终我也只是去参加了笔试。面试的时候,老师直接看到我四级都没过,又是本三的文凭,就善意的和我说了抱歉,我的学位没有竞争力。这是对我的第三次打击,感叹到想要混高校想要有机会搞科研,第一学历出身不好真的会跟随一个人一辈子啊。

面对现实的残酷,我最后只能选择调剂。不幸中的万幸,老爹的高校还有名额,于是我赶紧申请调剂回了母校。当时自我安慰想着,自己从本三跨到本部去读研,也算是一个突破了吧。

调剂参加母校的第二次复试也是曲折的很,母校没有光学工程这个专业,只有测控专业和无损检测专业。因为我爸是测控专业出身,但是现在在无损检测专业和测控专业都带学生。他的意见是测控专业没什么前途,推荐我去无损检测。最终在家里人的建议下我还是选择了后者。

为了避嫌,我爸全程都没有参加2015年的研究生复试面试。最终一切都很顺利,我考上了,导师也没有选择自己的父亲,而是选了老爹的同事。一直到5月底6月初,一切才尘埃落定,从辞职到拿到通知书,整整一年的时间。只能说天道酬勤吧,努力总算是有了回报。

对于考研的过程我想送给大家几句话。1:考研其实不难,难的是坚持下去的恒心和动力。2:考好学校是真的有点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3: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大多数普通高校(只针对工科,文科商科医学等等的我不清楚录取的难度,所以我不做评论)的分数线也就比国家线高一点或者和国家线齐平,所以在选择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目标,不要怕。你要知道全国这么多人参加考研,一大半的人放弃都是因为没有静下心好好去学,和智商的高低真的没多大关系(前提是大家都是正常人,弱智除外)。4:游戏可以适当的玩一玩,但是不能沉迷,一旦沉迷进去,放纵自己,三天大鱼两天晒网,那我劝你还是别考了,怕就怕那种自律性不高的,懒散惯了,就算是自己努力了一点点,都以为自己在拼命,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硕士篇

2015年7月份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根据导师的要求,开始收集和查找与专业相关的文献。9月份顺利入学,直到这个时候,才算是彻底松了一口气。

说真的,辞掉年薪20万的工作,全心全意去准备考研,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学习本身带给我的压力倒还好,主要是周边同学啊亲朋好友带来的心里压力更多,尤其是本科班上的同学,很多人都是带着看笑话的心态在看着我备考,群里聊天中表面上是在关心我复习的怎么样,实际上说出来的很多话都是话里有话,比如学习无用论,金钱至上观等等,说我傻,20万不要选择去考研,讥笑嘲讽,比比皆是。或许是那段时间我太过于敏感吧,但是一个人对我是不是真心的祝福,我还是能感受的到的。包括我父母他们感受到的压力也很大,虽然表面上他俩装的若无其事,也一直在给我减压说什么努力考就完事了,考不取就再来一年,或者也有别的出路可以选之类的话。但是作为他们的儿子,也能够想象得到如果我没什么出息,他俩在他们的社会圈子里也很没面子的。

不成功便成仁,好在结果都是好的,我赌对了。不建议大家学我这样,因为风险真的很大,破釜沉舟的行为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道路千千万,条条通罗马,选择自己最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

从大学开始就想着离开这个城市去去其他地方读书,兜兜转转,一直到读研还是没有离开老家半步。头上顶着的教工子弟的头环一直也没放下来过。或许别人看着我这样,心里会羡慕和嫉妒,觉得在高校里有个关系和靠山,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里就和游戏里的金手指一样可以把游戏难度降低,其实我是真的很不喜欢这样很不愿意成为大家的焦点。本科时候带来的阴影还历历在目,所以读研之后我比谁都努力拼搏,为了就是不让同学和其他老师觉得我是一个“靠关系”的人。

研一就是上课,整个一学年的基础课专业课,我都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认真复习,所以整个硕士生涯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全院前15名。学分的平均分保持在85分以上,这也为我之后博士的申请打下了好的基础。

最有趣的莫过于上着自己父亲教的课程,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很奇妙,很多人都没有体会过吧应该。从小对老爹喜欢搞科研,喜欢给大学生上那些专业课就没有什么概念,一直觉得高校老师给学生上课就是我认为你懂你就懂,我想让你听不懂你永远也听不懂的那种感觉。直到我自己亲身感受,我才知道原来作为一个教授,肚子里海量的知识储备那才是一个老师真正的才华。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的?上知天文能炼瓦,下知地理会掏沟。开个玩笑。

另外得说一下硕士三年的学费。读硕士的学费每年是一万,学校有提供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一等,一万五一年,推免生和保研的有资格拿;二等,一万一年,985,211院校第一志愿报考的和考研成绩全院前百分之四十可以拿(两个条件满足其一即可);三等,六千一年,剩余考取的硕士研究生都有。我符合二等奖学金的要求,每年的奖学金刚好负担了学费。生活费也没有和家里要钱,我父母想给我生活费但是我拒绝了。当一个人经济独立之后,再和家里人要钱花可能就有点不太好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毕竟未来娶媳妇结婚买房可能还需要父母的支持,现在能少麻烦父母还是少麻烦一点是一点。自己在上海工作的两年也积攒下来一些钱,有个小十五六万吧,负担自己三年的生活费完全没有问题。

研一一整年就在充实的上课中度过了,期间又重新玩起了dota2,感慨颇多,自己变得菜了不少,只能在低分鱼塘捕捕鱼。

研二开始搞科研了,为了证明自己的上进和搞好科研的决心,每天我都是早上八点第一个到工作室报道,开门开窗,晚上十一点最后一个离开回寝室。认真做实验,分析数据,和博士师兄师姐交流经验,学习写作。保持在一学期一篇文章的频率,到了研三毕业前,手上一共有两篇SCI英文期刊,一篇一区,一篇三区,两篇EI中文期刊,一篇专利。

如果有在看我文章读研的小伙伴纠结于写文章的事情,可以给我留言提问。我觉得写文章其实不难,任何的文章都是有套路在里面的,不管是中文期刊还是英文期刊,都一样。万事开头难,只要自己亲自动笔写出第一篇的文章出来,后面再写就顺风顺水了。不要怕错误多,不要怕导师看了你的文章有意见,大多数的导师还是谦逊的,不要怕麻烦导师,大部分导师还是愿意去帮助自己的学生的。

当我有了这些成绩之后,只能说勉强能够在学院直起了一点腰板,但是流言蜚语依旧有,不过比本科的时候声音小了很多。我想可能也跟周边同学的素质不一样有关系吧,大家都是硕士,人品和素质也和本科有明显的不同。真的印证了一句话,读书读的不是学问,读书读的是接触高层次圈子的机遇。

在研二上学期,我恋爱了。我们俩是同院同年级不同班不同专业,我是学硕她是专硕,我是无损检测,她是微生物。简称她叫Y吧。Y是我生平最佩服的第二个人。第一个人是我老爹。简单说下我老爹的奋斗史,我老爹是应届参加了77年高考。当年的高考有多难,xdm可以回去问问自己的父母或者查查百度,77那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当年的大学生可是真金白银实打实拼实力考出来的。当年能够考上大学的比率就差不多相当于现在能够考上清华北大复旦浙大南大这样的学校。我父亲当年在市里的普通高中读书,整个高中全年级10个班,700多号人就考取了他一个大学生。我爷爷和奶奶也都是教师,他们对我父亲的教导很重要。我老爹有一次喝醉酒和我吹牛皮,说到当年他考上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胸口戴着大红花,被好朋友和同学们抬着轿子在街道上“游街示众”。哎,对比一下我老爹,我就是个废柴,他这样的高度我怕是一辈子都达不到了。

Y也是很牛X,真的很优秀。她是河南省某专科学院的专科生,然后经历了专转本,本考硕,硕考博,现在在浙江大学博士在读的第三年。说老实话,全国有几个专科生能逆天改命,从专科的泥潭里逆袭读博,凤凰涅槃?可能1万专科生里面都未必会有一个吧,况且还是去了浙江大学这样牛逼的高校里面读书。但是我俩最终在去年分开了,原因是异国恋。她读她的博士,我毕了业出了国,两个人聚少离多,地域和时差的隔阂,两人科研的忙碌,都是最终分开的必然因素吧。只能说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彼此吧,很可惜也很无奈。我也祝她未来的人生道路能够一路顺利,一定要幸福。

提醒各位XDM,如果两个人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没有坚实的感情基础,不要随便尝试异地恋,真的很痛苦很痛苦。

研三上学期我就开始读博士的准备了,国内读博选择了浙江大学(想要和Y在一起,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国外读博还在联系。要老命的还是英语,四级考了八次没过,读研之后直接考六级,又考了四次没过。因为六级不过硕士没学位啊,所以咬了咬牙,拼了老命,总算在研三上学期把六级过了,考了528分。

浙大没去成,但老天并没有关上我读博的大门,我给好几个国外导师写的邮件总算有人回复了,就是现在的这个德国老爷子,他对我的科研成果和能力还蛮看重的,邀请我读他的博士,我很开心,之后就是申博篇了。

申博篇

其实从研一入学的那一天,我就做好了打算,一定要去读博士,至于出国读还是在国内选择名牌大学读,这都无所谓。

由于国外导师回复了我的邮件,并且邀请我读博,所以从研三上学期就开始准备了。任何学校申请博士,重中之重就是联系导师,大部分国家的高校,读博期间都是师徒制,导师的权力很大,他能够完全操控你的文凭。

所以对于社区想要读博的xdm,尤其是想要出国读博的,首先你要做好出国的打算,如果你只是模棱两可的状态,或者只是看别人出去而产生的羡慕,或者是无聊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相信你一定会被各种复杂的繁琐的手续逼疯的。(你懂的,国内要去敲个章啥的,多痛苦啊……)

当你有坚定的出国信念,然后又不想家人掏钱(或者是家里根本就没钱的),又没有拿到国外的奖学金或者别的留学途径的话。这时候,国家留学基金委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1,他比较专业,据说留基委有很大的一个专家库(具体多大我忘了),不用担心自己的研究不被理解。2,他很公平公正,据说所有的审核过程都是匿名的,你不知道你的材料将会被哪些专家审,专家也不知道审的是谁的材料。3,最重要的是给的钱还不少,除非你在纽约,LA,巴黎这种房租贵到离谱的地方,只要房租不贵,基本上可以活的很潇洒。(eg.我一个月1600,房租包括水电网不到700,一个月自己做饭加上偶尔出去吃大概在300-400,剩下的500,可以考虑出去浪去旅游充ti本子等等。ps:刚来由于要交各种fee,买生活用品可能前几个月没有富余的钱出去浪,但是等稳定后肯定是有一点点富余的。)4,走CSC途径,算是有个组织吧,到国外后向大使馆报道的,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大使馆的。

接下来是申请过程中的一些个人经历。

最先准备的国外导师的offer,怎么联系国外导师,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咯。网上有很多套磁的方法,无非就是多拜读对方最新的文章,对他的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想想在对方科研基础上,怎么样去提高和改进,只有引起对方的兴趣,对方才会对你有兴趣。国外导师的信息可以直接在学校官网里找到,根据你的专业和研究方向,选择一个与你专业和研究方向较为接近的导师,最好把他近几年的paper找出来读读,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主要研究问题,然后根据这个老师的研究内容和你自己的研究内容结合起来,写一份简单的proposal,这个proposal不是必须,但是如果有的话,竞争力会骤然增加,这说明你已经对这个老师的研究领域做过细致研究,且对双方合作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想法(其实后面申请的时候也要写proposal,所以现在写好,后面准备申请材料的时候也会省很多事)。然后就是给老师发邮件了,俗称套磁。邮件里简单对自己的个人情况做一个基本介绍,姓名,本硕博学校,国内导师,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所获奖项,爱好等,反正宗旨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说不准哪一点就被老师看上了呢,万一外导喜欢打羽毛球,而你恰好羽毛球得过奖,那么外导回复你的几率就超级高(开个玩笑)。附件附上自己的个人简历、成绩单、发表的论文、研究计划即proposal,还有外语水平证明,除了简历外,其余附件有的话附上,没有的话可以不附。

当然在申请的时候要广撒网,但是也要注意避免同一个院系里给所有老师都发,他们没事会经常交流的,而且老外也不喜欢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所以尽可能的多找学校,每个学校先找一位老师套磁,如果收到了拒信(有的老师会给你回邮件,告诉你他没有名额或者不接收联合培养,有的老师就干脆不回复,所以这个也要视情况而定),就可以在这个院系再找个其他老师写信了。Proposal可以大方向不变,根据不同老师的研究方向做小的改变。

自己联系基本就是这样了,很磨人的过程,最好自己列个list,发了哪些学校的哪些老师,现在是什么状态,一目了然。

其实现在大多数的联合培养博士生都是通过导师的合作渠道得来的,因为博士生导师一般会有几个固定的合作的国外导师,关系比较不错的,可以直接让他们帮忙推荐到对方导师那里去联合培养,这个渠道就省事很多了,就只需要确认是否有名额就可以了,一般这些工作都是你导师帮你问好的,你只需要告诉导师什么时间需要什么材料就好了。另外如果自己导师没有合适的外导推荐,也可以问问院系里其他老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导师,他们一般也有海外联合培养的经历,可以让他们帮忙推荐。这个就靠自己去争取~

Tips: 联系导师的时候一定要用学校edu后缀的邮箱,一是显得正式,二是老师不需要再去核实你的学生身份。

不管是自己联系还是导师推荐,最后会确定一位接收你的supervisor,等双方意向确定后,就可以问对方导师要邀请信、签名版cv(走联合培养博士还需要提供签过字的联合培养计划),csc对邀请信的内容有明确要求,如姓名、生日等信息一定要有,所以要提前跟外导说好,免得开完邀请信不合格,还要再麻烦导师。等拿到邀请信后基本联系学校和导师这一工作就结束了,之后就是准备csc的材料了。

拿到邀请信,恭喜你已经很棒了,CSC的申请之路开了好头。

csc申请的语言成绩要求为雅思6.5+,托福95+,在申请时需要拿到合格的外语水平成绩单,所以需要提前准备语言,一般是在9-12月这段时间内考出语言成绩。如果实在考不到,可以让外方导师给出具一份语言证明,证明个人英语水平能够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当然最好还是考出语言成绩。

其实语言应该算最先准备,从你决定出国那一刻起就应该好好准备。对于我这种6级最后一刻才考过的人,我更要花大精力学习英语,准备雅思的考试,前前后后准备了差不多4,5个月吧。最终考试成绩是6.5。去德国读博士是不需要会德语的,也不需要接受APS的审核,只要你的导师会说英语,你们之间可以交流就行了,当然了如果你会德语,也考了德语语言类考试,当然更好不过。语言准备没有太多的tips,就是努力刷题。语言很重要,因为出来后真的会用上,我这垃圾英语简直是让我受够了,开组会困难,跟别人讨论实验困难,学习各种东西起来就比较慢。记得最清楚,第一次坐在阿联酋航空的飞机上,空姐问我要吃啥喝啥,硬是不知道咋说,然后说了中国人最爱的“this one and that one”。语言有几种途径可以解决,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能力强的就去刷托福,雅思。跟外导关系好的就去开语言证明。实在不行乖乖花钱培训吧。现在不吃的苦,等以后肯定会吃回来的!

等到报名日期临近了,貌似可以先在CSC官网上填资料,一大堆信息需要填写,主要集中在自己的科研成绩一块,要总结自己发表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国内外导师的介绍,自己科研计划的中文介绍。这几项我觉得都超级重要,国外导师决定了你未来的水平,两个申请者,如果只有一个名额,一个外导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就是普通教授,谁的几率大?所以在外导的能力和职位都需要在介绍里写出来。同理国内导师也一样。中文的科研计划,我觉得不是英文科研计划的简单翻译,还是需要好好整理的。非常有可能专家会很认真的看中文,因为英文是纸质版,中文是在需要在网上填的,现在人的阅读习惯,我觉得更多会看中文的。ps:填写时候貌似必须隔二十分钟保存一下,不然就白做了。或者你可以在word上打出来,然后贴上去。我当时一脑子闷头的打,打了一大段,等我去保存,结果全没了,蛋疼的一逼。

在准备网上填资料的同时,可以准备些需要敲章的材料,导师推荐信,学校推荐信,成绩单啥的(本科和硕士的都要准备)。不在本校的成绩单(本科或者硕士,博士不在一个学校)需要找人打,还需要邮寄,所以一定要空出来一段时间处理这事。每个学校敲章都应该跟我们学校一样,很麻烦的。貌似整个中国的企事业单位都这样吧。所以一定要提前调查好那些时间段可以敲章,给自己留出充沛的时间。小建议:最好每次找同一个老师,对他很好,让他对你有印象,然后熟人办事就稍微那啥一点啊。绝大多数老师人都是很nice的。所以不要怕麻烦别人。我为了敲一个章,把我们辅导员麻烦的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貌似只有这些材料吧,还有一个外导的签名的个人简历,这个找外导要就行了。不需要自己做。这些东西都需要扫描,传到网上的。现在手机这么屌,直接用手机装个软件扫一下就好了。

重点来了,按照网上要求的材料顺序装订成册,一定要按网上的顺序放,毕竟专家没义务也没时间在一堆材料中找自己需要的,予人方便就是予己好运。材料一定要全,千万别想着打擦边球。还有装订的时候,最好自己做一个简单美观封面,这样专家拿到材料也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啊,心情好了后面自然就好办了。装订,我觉得用文件夹比较好,方便专家拆开传阅,也方便自己检查和改正。我不知道985,211的材料是怎么交的,我的是需要自己送到留基委上海的一个办事处,这个很简单,地图上百度好位置,然后穿上一身帅气的西装,将头发捯饬好,就去交材料吧(仅仅是心里暗示作用)。 交材料日期应该是3月20号-4月5号。不要拖得太迟,以免错过最后时间。材料交完,该干嘛干嘛去!

人生最幸福最刺激的其实是等待,他给我们无限的可能,但又不给你肯定答案,关键连给答案的时间也没有。期间CSC会组织一些出国的讲座啥的,收到邮件不代表你录取了,没收到也不用的担心,主办方主要是考虑座位而随机发的邮件。我当时讲座邮件就收到一次,别人都参加了n多讲座。个人觉得讲座还蛮有意思,有时间可以去听一听。

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登入CSC官网,进去是一片红色,那么恭喜你!你基本上99%是可以出国了。然后去办护照,跟外导联系,签证需要外方的材料。另一方便留基委会给你寄些材料(包括:协议书,中英文资格证书,这些都非常重要。千万别弄丢)。德签的过程,这里就不讲了,有xdm需要的话,可以给我留言。协议书的公证很简单,看清楚上面的要求,反正很细的,我当时在老家政府机关办的,人家工作人员都很懂,所以放心的去任何一个公证处办吧。公证完后的材料按要求寄回去,交给学校,自己留着。然后去交保证金,直接去银行打钱,打完打电话到CSC确认一下就好了。然后到网上把自己的那些点的“提交”按钮点一下就OK。

等签证,保证金,协议书啥的都弄好了,那就去CSC官网上传签证照片,让他们买机票(不要考虑价格,只管选个你喜欢的日期就好了,剩下的交给他们,他们很专业的,起飞时间,转机时间,到达时间都会给你安排的特别完美。),然后就去指定地方拿前三个月的生活费吧。拿到钱,得瑟一下,该请谁吃饭心里该有数的

另外补充一句,担心CSC申请不了的小伙伴有的已经自费出国读书的,在出国读书8个月以上一年以下,还是可以继续申请CSC的。

如果有小伙伴想问我如何准备雅思的,可以给我留言,我补充开一条帖子再介绍一下。

博士篇

向往德国的初心来自德国足球队的帅气英姿,抱着对欧洲风情的fantasy,以及自我感觉性格太散漫需要学习日耳曼民族的一丝不苟,再加上2017年10月因硕士研究生课题的需要与师兄一同赴德国多特蒙德科技工业区的某个仪器公司进行短期培训留下的德国印象,经过一系列的申请、联系和完成出国手续,推着三个箱子独自一人来到了德意志。 多一句嘴,圣诞节的时候在老家超市撞见了高中的班主任H。由于他丢掉了中级教师的职称,三年前被迫从重点高中调职去了职高。我主动和他打了个招呼,他一开始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等他看清我是谁之后,搭理我的第一句话我就猜到他要说什么。“哟,这不是小陈吗?现在在哪工作呢啊?本三文凭拿到了没?现在本三文凭不行的啊,工作不太好找吧,月薪有多少啊?”我微微一笑,回答到:“H老师,我现在没工作啊,之前找了个销售工作干了两年太累了,也没挣什么钱,现在天天在家待着,爸妈'供着’呢。”“哎哟,现在还啃老呢啊?年纪也不小了吧,快三十了吧,再这么下去可不行啊,你爸妈还是挺要面子的啊。”我掏出手机,打开录取通知书,递给他看。“H老师,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啊,我刚拿到德国读博的邀请函,年前就要去德国了,高中那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我跟您说声对不起啊。”说完我拿回手机,和他挥了挥手潇洒回头走人,H愣在原地半晌,他做梦可能都没想到,这五年我的变化会如此之大,这感觉真的蛮爽的。

言归正传,从拿到教授给的邀请函开始,经过了半年多的准备,终于在今年1月15日拿到了留学生签证。没有任何的犹豫,放弃了在国内过春节的机会,与2019年1月22日前就出发飞往德国开始我的留学生涯。出了飞机舱门迎面袭来的是凛冽刺骨的寒风,尽管阳光明媚,刚刚下过雪的城市里还是有一丝寒冬的气息,那柔和中带着少许刺眼的阳光并没有给我送来一丝丝的温暖,我赶紧把6斤重的羽绒服穿在了身上。我骨子里就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圈,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也问过我自己为什么,不管读博也好,找工作也好,还不是为了好好生活,幸福快乐吗?后来想明白了,我的理想其实也很俗,就是想让自己更轻松的吃吃喝喝过日子罢了。推着三个沉重的箱子出了机场,在这里没有一个朋友一个亲人,一切都得靠自己了。

这还不是麻烦的地方,由于我的电话卡认证流程特别慢,所以开始的两天根本就没有网,当我单独(只能是单独)出行的时候,迷路好像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问路的时候,德国的大叔、爷爷奶奶尽管热心,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即使他们想尽办法帮我找到要去的地方,结果总是不尽人意。有时会碰上懂英语的年轻德国人,我还可以用着蹩脚的英语外加身体语言稍微了解了一下周边的基础设施大概的情况。

刚到的第一个月,样样都是新鲜好奇:干净的空气、西德古典的欧式建筑、安静不喧嚣的街道、准点干净的地铁火车、大片大片的绿化、永远不用担心堵车、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以及缓慢的生活节奏……

一个月后慢慢就发现了:老外遵守红绿灯是胡扯,市中心火车站出口街道的红绿灯永远是摆设;司机让行人是不错,但并非自愿而是法律规定,经常也会伴随不耐烦的喇叭声; 小别墅家家户户都会有个漂亮的小花园是不错,不过那是政府规定的,会有专人定期检查花园草木修建情况,谁家花园杂草丛生就等着被罚钱吧。 在我看来,德国人的“严谨”大多是迫于德国法律约束;地铁上看书而不是看手机是因为地铁没信号;开会晚到十分钟很正常。谁说德国人非常守时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至此我发现,人的本性或许都是一样的,不分国籍,只不过西方文化更注重在外表现良好,中式教育相对忽略了这一点。举个例子,外国人喜欢早上起来洗头洗澡风光出门,中国人更喜欢晚上回家洗澡舒舒服服睡觉,这就是文化导致的个人习惯差异,上面这些应该是我作为游客到学生眼中对德国印象的转变吧。游客眼中的德国整洁有序,友好待人,风景优雅,夏日的啤酒花园。作为学生,更多的是高昂的交通费用,难以毕业的大学,漫长的冬天,罕见的阳光。

接下来谈一谈一位来自中国留学生眼中的德国人的衣食住行。

衣:德国人不讲究衣着,老人往往穿着高档十分讲究,但是大多数人都很随便,但不至于破烂。德国人生活很节俭,中国人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买旧衣服穿”,在德国十分正常,而且每周1次的跳蚤市场上从内衣到床单被套都能买到,处于卫生考虑,还是不要买为好。在德国买衣买鞋也很便宜,尤其是每年两次的“打折季”,通常几十欧元就可以买到合适的衣服穿。

食:“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德国可是完全不对,德国人不讲就吃,在他们的印象里,吃饭就是为了填饱肚子,猪肘、烤肠、面包、黄油、牛奶、蛋糕、巧克力、啤酒构成了德国的饮食文化。德国的饮食很便宜,只要不下馆子,自己做饭1个月400欧元差不多了。但是如果去饭馆那1顿饭按4个人标准算差不多就是半个月的生活费。中国人在德国吃饭绝对是大问题,不仅蔬菜种类少,就是肉也无滋无味。新鲜水果常见的只有苹果、梨、橙子、香蕉和葡萄,好在价格不算贵。当然了,在大型超市比如Kaufland或者Edeka居然可以买到猪蹄、猪耳、猪肝、鸡胗、鸡心等神奇的食物,价格及其便宜,会做饭的小伙伴们可以买来自己动手。如果大家想改善伙食,必须要去亚超,在德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亚超,豆腐、韭菜、青菜、酱油醋、味精、花椒大料、腐乳、粉条、绿豆红豆都可以买到。至于米,在德国本地超市就可以买到,价格也不贵。

住:留学德国的人每月开销最大的是租房费用,各地情况不同,房价也不同,能否租上价廉物美的房子只能靠运气。通常,学生宿舍价格是400欧元1个月(全包),如果住出租房价格通常略高,地区差异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东德便宜,200欧元就可以找到好房子,大城市中如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斯图加特至少要500欧元才能找到房子,至于条件那就很难说了。当然也有及便宜的只需要250欧元1个月,但是住在那里的都是难民和穷人,住宿条件和周边环境那是极其差,个人建议不要考虑。非常感谢教授给我的帮助,在我来德国之前就已经帮我找好了非常棒的房子,非常棒的房东,除了住的位置比较偏僻以外,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

行:在德国出行十分方便,公交车、有轨电车、城郊火车、区域火车、以及城市列车构成了整个德国的交通网络。区域火车是大城市通往附近中小城市的便利交通工具。在城市里它没站都停,出了市区之后只停靠大站,一般是附近小城市的中心车站。有轨电车是市内交通最快捷的工具。因为不受红灯和堵车的影响,电车还算是准时,是赶时间的乘客最可靠的交通工具。它的路线分的比较细,停的站数也多。公交车行驶的区域就更广了,一般在居民区内也有车站。坐电车和公共汽车的时候如果到了站要停车,请事先按一下《Stop》这个按钮,以便司机在到站后停车。千万别忘了自觉买车票和打车票卡,虽然德国交通没有固定的售票员,但是一旦被查到逃票,罚款可以相当的严厉。

德国城市中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尤其在德国西部更是基本上做到四通八达的程度。以每个大中城市为中心,公交车辆的线路像网络一样铺开,通到各个小城市和村庄。

最后谈一谈关于德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首先是大学注册的问题。德国大学注册的问题非常繁琐,需要办理很多手续,对于申请材料的要求也颇为严格。好在我的导师是一个非常nice的人,事无巨细,手把手帮助我和学校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沟通,一点一点的帮助我整理材料,带着我完成了所有的手续。包括了学校的注册,房屋的注册,外管局的延签,以及新学期的选修课目。

既然选择了来德国读书,那么融入当地的文化习俗尤为重要,德语的学习更是重中之重。为了让自己的德语在母语的环境中更快地成长,我第1学年报了A1和A2的课,准备在第2学年报A2和B1甚至是一些B2的课,只是想着能尽快多学一些。尤其感谢我的德语老师Edesa Paheshti,她知道我的德语并没有达到上课的等级水平,但是她却老是给机会让我发言,然后帮助我纠正错误,没有她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在一帮用德语叽里呱啦的同学们中开口讲话。确实她是对的,光记笔记而没有口语练习是不会有进步的。

不过学习之余最开心的还是和其他国家还有德国本国的博士硕士留学生们,以及中国小伙伴们一起聊天一起玩。放学后在学校操场一起打个篮球踢一场足球;或者在老桥上,喝个啤酒或者吃个雪糕,聊聊天看个夕阳;或者相约一起做个饭、跳个zumba、看一部电影,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我得走出中国人抱团的舒适圈,融入留学生的交流圈,那时我才发现生活不只有一种活法,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就看你敢不敢迈出那一步。

德国的教学模式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对课程与考试的安排。在开学前的选课阶段,对于学生可选的课程种类和院系没有任何的限制,自由度很高。到临近期末的时候会有新一轮的选择,这一次是选择要不要注册你所上课程的考试。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正在上的课程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完全可以选择不注册考试,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兴趣类课程自如地上课而没有考试的压力。除此之外,德国还有一种名为“封闭课程”的课,真正上课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周,但是上课时间很集中,比如连续几个星期的周末都要上课,并且上课时间是从早上九点上到下午六点。除了上课之外,每周还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报告,结课时需要进行课程展示与提交论文,课业十分繁重。

不过好在读博士没有那么多的必修课程,学业方面的压力不是很大,专注于科研和试验才是读博期间最重要的事情。留德三年,又发表了两篇SCI,还有一篇正准备发表。另外,由于我在科研和学术方面的努力,也获得了学校董事会颁发的校长奖学金(奖学金不多,才640欧,我把钱都捐了去帮助在我们学校读书的中东难民)。读博期间科研正常开搞,但糟心的是个人的感情方面依旧很挣扎,三段恋爱没有一段是修成正果的

德国读博对我来说,是我目前人生道路上最大的一个挑战。都说德国的博士不好读,愿这一次的别离和泪花,以及在国外读书的辛苦孤独寂寞和努力,真的可以换来回国之后的凯旋,毕业临近,给自己加个油!

写在最后:

这是我的故事,到此为止全部讲完了。故事太冗长,总共两万一千五百个字,辛苦各位看官了。不管怎么说,希望通过我一个人摸爬滚打的人生经历,能给社区有需要的盒友们带来些许的帮助。

目前回国当然第一选择是去高校做老师,地域范围还是在江浙。名校是肯定进不去的,自身实力不允许,找个双非院校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大家也不要问到底去哪是学校,因为我自己都没定完全下来,等回国之后再考虑这个问题。找的几所高校给我的待遇都还行,接下来工作就要靠自己了。

我不是天赋最高的那个,我也不是最努力的那个,我更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但只要你想,你愿意,有信心有魄力,你也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盒友们都给我冲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关于考研院校选择的小建议(二)
考研党:只需三步轻松搞定专业课
要调剂的考生如何应对疫情下研究生调剂工作暂停
跨校跨区跨专业的北京大学考研经历
新闻传播学考研的108条忠告
(专科考研注意事项)一个已经硕士毕业的专科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