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过》卦精解
userphoto

2023.05.12 广东

关注

卦辞:“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飞鸟”,生命之象也。生命之本性,渴望自由,如鸟之高飞,庄子之逍遥游,但现实人生,于形下世界无自由,只是面对人世框架所许可之有限空间,我们称之为“自由”。西哲谎言“人生而自由”,其准确表达应为“人生而'渴望’自由”,故而求之。
“遗之音”,生命之附属,生命之产物,故“遗之”。
“不宜上”,不能上也。生命之附属,多则为赘疣,为负累,再多的外在之物,也无法使生命上达,无法使生命真正自由。
“宜下”,下达也。生命之附属,加重生命之负累,只能使生命“下达”,更加无法解脱。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又说“下学而上达”,佛说“求不得,放不下,皆苦也”。
“大吉”,大者吉也。
“飞鸟遗之音”,求高飞之志,舍“音”于下;生命求形而上之道,舍形而下之器,求生命之“大事”,舍外求之“小事”,合于道故“吉”也。
《彖》释以:“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生生之谓易”,前一“生”,顺中之生,天道自然也;后一“生”,逆中之生,人道修炼也。故“上逆”,逆中之生也,上达于道也;“下顺”,顺中之生也,下达于器也。故“君子上达”,逆修性命,“我命在我不在天”也;“小人下达”,顺行天命,死生不由己也。故君子求“大”而“吉”,小人求“小”而“过”。

卦辞:“可小事,不可大事。”
何为“小事”?何为“大事”?于人之为主体性存在而言,一切客体皆因主体而有其意义,无主体,则客体无意义。故此世界于我之存在而言本无意义,是我存在之后方赋予此世界以意义,方使其成为一意义世界。故何为“大事”?我之生命存在为天下第一“大事”,与之相比,此世界所发生之一切客观性事件皆为“小事”。故佛家言“生死事大”,除了生死,什么都是“小事”。故此“小事”“大事”实乃哲学语言,非有形之“小大”之辨也。
何以“小过”只可以“小事”,不可以“大事”呢?因此世界有形,“形而下者谓之器”也,在此形而下之有形世界中,一切皆是偶然,一切皆是偶遇,得乃侥幸,失乃天命,一切本无绝对对错,只有事后检讨,方知怎样是最佳选择,故于此形而下之世界,只能求“小过”,不能求“完美”。因形下世界本无完美,时空永在乱序,万物永在变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所谓的“完美”只是瞬间的“如意”,无论如何珍惜,也会瞬间转换成“缺憾”而“不如意”。“缺憾”是人生的永恒,“完美”只是人生偶尔擦亮的火花。故于形下世界求完美,愚蠢之至也,唯求“小过”方是对待此人生“小事”之大智慧。尽量让错误减少、变小,但不要奢望不犯错误,否则上帝也不会原谅你,因为只有上帝不犯错。
可以“小事”,为何不可“大事”呢?因为“生死事大”,对生命“大事”不可犯错,“小过”亦是伤生害性,生命伤一分就减一分,虽小却是无法挽回,永失我生、永丧我命,不犯错,此生命尚在消损之中,犯错则是助其消损,自斨性命也。故虽“小过”亦不可以犯于生命之“大事”也。

《大象》言:“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恭行、哀丧、俭用”,为儒家之生存智慧,与老子之生存智慧——“吾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实乃相通。“恭”之本即“谦让、退却”,与老子之“不敢为天下先”同根。“哀”之本即“同情、怜悯”,与老子之“慈”同根。而儒之“俭”与老子之“俭”更无不同,故可知孔子与老子、儒家与道家,虽有不同之人生面目,却有共同之生存智慧,是以儒道同源非妄语也!

《小过》之初六:“飞鸟以凶。”
“飞鸟”,生命之象也。飞鸟之自由翱翔,需一种内外互动之恰当平衡,任何过与不及都会失衡而坠,虽有“小过”亦“凶”。对人之生命而言,亦需一种内外互动之平衡,庄子言“凡外重者内拙”,因对外物之贪恋而使生命下坠,为世人之常情也。故对于生命自身而言,任何一点“小过”,都是生命之“凶”也。故《大学》讲“君子慎独”,曾子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孝经》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皆为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之义也。然初爻为阳位外用,人生于外在世界,不能无过,此世界本身即为生命自由之局限,故于此世界中唯求“小过”,以减损此外在世界对生命之伤害,再以内修之道增益生命本身(初爻用六,利永贞),即为《易》之《损》《益》二卦之生命哲学宗旨。故《小象》言:“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知生命之损益,不想“小过”,可又能如何呢?必须先承认生命之局限,方能以自觉之修为而突破之。故“小过”,生命退而求其次之无奈之举,虽卦辞言“享利贞”,却非其中本有享通之道也,而是知性命之情者自觉修为,虽有“小过”而不伤生害性,“利贞”于性命之正,方得“享”通。

《小过》之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过其祖”,过度也。儒释道皆以中道为人道之准则,“过其祖”,行己过中,即孔子评弟子之“师也过”。
“遇其妣”,虽行有过度,但不为太过,仍有所得。
“不及其君”,用力不足,未达中道,即孔子评弟子之“商也不及”。
“遇其臣”,虽未及中道,但离之不远,仍有所得。
“无咎”,人生之无奈,“中庸不可能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虽或过中、或不及中,但能有所得,亦可“无咎”矣!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故《小象》言:“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人生于世,不可贪求,不可执着,虽不能得其“君”,则退而求其次,不失其“臣”,亦为有得也,故“无咎”。六二阳位内用,用六利永贞,纯然内修之道也。此为可求在己,求而必得,即孟子言“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而对外在世界而言,则所求在外,求而不必得,故“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即孟子言“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故对外在世界,没有必得,只求有得,求而不得,转求其次,不可执着,方可“无咎”。此为世界之局限,亦为生命之有限。

《小过》之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弗过,防之”,人世奔波,难在“知止”,先设防之,做任何事皆不可过度,此为易知而难行之智慧。《诗》曰:“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从”,纵也。
“从或戕之,凶”,不知适度,放纵无止,则“凶”。九三阳位外用,用九刚键,外用不已,过犹不及,必被反噬,故《小象》言:“从或戕之,凶如何也!”不知适可而止,物极必反,不“凶”又会如何呢?故三爻,警戒之语也。

《小过》之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无咎”,易道生生,合于生命之道,则“无咎”。
“弗过”,适当,和中。
“遇之”,适于生命。“认识你自己”,则知所求,得所遇,善恶皆自招。
“往厉必戒”,离于生命而往,则失性命之性,故“必戒”之。
“勿用”,内修于己,潜龙勿用,积累能量,以待时也。
“永贞”,贞固于内,修己无已。
九四阴位内用,修身炼己为终生之事业,要“永贞”于生命根本,“勿用”于无益之事。外而用九,刚键有为,寻找适于己之生命位置(弗过遇之),凡离生命而行之事皆当戒之(往厉必戒)。《小象》言:“弗过遇之,位不当也。”“位不当”则有“过”,故当寻找适于己之位置(弗过遇之)。《小象》言:“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离开生命之本而外求,纵有所得也与生命无关,“终不可长久”,外之所得,终必失去,故当“必戒”之。

《小过》之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密云不雨”,含而不露,被褐怀玉,见素抱朴,内修之道。
“自我西郊”,西方兑位,悦也。修性命之道,而有无尽法喜也。
“公弋取彼在穴”,知性命之情者只得其所当得,取其所当取,故如穴中取物,不须强求。庄子言:'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六五阳位天道外用,合于中道,取舍自如(取彼在穴),其之所以如此,因有内圣修身之本源(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故《小象》言:“密云不雨,已上也。”君子上达,内修性命,脱形下之桎梏,而达于“形而上者谓之道”之谓也。

《小过》之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弗遇”,不与世接,以为人间不值得。
“过之”,高蹈而去,不理尘世。
“飞鸟离之”,生命高飞远走,去其所也。
“凶”,初爻至五爻,皆在警醒对于外在世界不可过于贪求,但上爻则警以现实世界亦不可舍,凌空蹈虚,同样不合于生命之道,故“凶”。
“是谓灾眚”,此之谓生命之灾难,即现代医学所称之精神疾病、心理问题。《小象》言:“弗遇过之,已亢也。”亦如《坤》之上六“亢龙有悔”,“一阴一阳之谓道”,与世隔绝,有阴无阳,则不能生生不息矣!故“凶”而称“灾”。
上六阴位内用,用六利永贞,内修之道也,然过而失中正,知有己而不知有人,深山老林,穴居岩处,亦非生命之正,儒家之道,“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佛老之徒,儒者不取,故谓之“灾眚”而有“凶”,因其非人伦可长可久之恒道也!故“仁者爱人”,真儒者必爱此世界,同情众生,而不会只见世界之黑暗,以痛骂为能事也!许多所谓自以为清醒者之社会批判,不过其内心阴暗之自然外放而已,真儒者是一道光,点亮自身,照见家国天下,纵所照不远,亦是为命之所限,不失其儒者情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宋)程颐《周易程氏传》|第六十二卦_小过
《周易悬象》卷六 雷山小过
白话易经:第62卦雷山小过_免费算命 - 周公解梦
孔子著《易经正释》【小过卦】
易经第六十二卦雷山小过
易经第六十二卦雷山小过(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