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传》的主要内容及形成年代
userphoto

2023.05.29 广东

关注
开开生命的玩笑
《易传》,战国以来系统地解释《易经》的著作。
《易传》,一共有七种、十篇,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这十篇也被称为「十翼」(「翼」有辅助之意)
 1.
「彖」,汉注一般训为「断」,即断定一卦之义。
《彖》,随经文分上、下篇,解说六十四卦卦象、卦名和卦辞(不及爻辞)。《彖》中用语(比如「刚柔」)同老、庄有一致之处。
《彖》的思想内容,除了受到道家的影响外,同儒家——尤其是孟子的学说——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中,表现格外明显的有三:
其一,《彖》解释筮法一条重要原则为「时中」。
一卦六爻,二、五爻分处内、外卦之中位。《彖》以「中」为吉,比如在解释大有卦时就说「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关于时,《彖》认为,吉凶因时而变,应当因时而行。正因此,释艮卦时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彖》看到,「中」同「时」是相联系的,从而把「时中」(因时而行中道)视为行为准则。比如,释蒙卦说「蒙亨,以亨行时中」。
时中说是儒家的学说。儒家推崇中道,始于孔子。不过,孔子没有提出「时」的观念。推崇「时」,始于孟子(《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因为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孟子·公孙丑上》),意谓因时而行,所以为圣人。与此同时,孟子亦推崇中道,他讲:「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孟子·尽心下》)。瞧,正是孟子将「时」同「中」给结合起来了,作为理想的人格标准。
在这,不难发现,《彖》解释艮卦「时止而止,时行而行」,同孟子评价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并无多大差别,对不?
其二,《彖》认为,顺天应人是天人关系的关键。
比如,释革卦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这种观点,即所谓的「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孟子》中并不少见。比如,在《孟子· 梁惠王下》中,就要不要攻打燕国,孟子讲:「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在孟子看来,政权的得失就取决于——顺天应人。
其三,《彖》提倡「尚贤」,同时主张「养贤」。
比如,释大畜卦时说「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释颐卦时说「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释鼎卦时说「大亨以养圣贤」。
孔、孟都提倡尚贤。于尚贤之外,孟子又提出了养贤说。他讲了,「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孟子·万章下》)
孟子本人,传食于诸候之间,自以为得其——养!
以上三条,说明《彖》同孟子学说,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术语、概念以及命题上,都存在继承关系。似乎,《彖》的观点源于孟子。
据此,《彖》的形成年代可以定于战国中期以后。
 2.
《象》,在解释卦、爻时主取象说,便由此得名。
《象》,也随经文也分上、下篇,解释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其中,解释卦象、卦名和卦义的称《大象》,每卦一条(共六十四条);解释爻象、爻位和爻辞的称《小象》,每爻一条(共三百八十六条)
问题是,为什么《大象》只解卦象、卦名和卦义而不及卦辞?高享认为,那是因为《彖》已经解释卦辞了。由此,高亨断定《象》出于《彖》之后。此外,《小象》补以爻辞、采爻位说,也是《象》较晚出的证据。
就文句来看,《象》的许多地方是对《彖》的发挥与解释。比如,解乾卦时,《彖》说「万物资始,乃统天」,《大象》则说「天行健」;解坤卦时,《彖》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大象》则说「地势坤」。
看来,《象》的下限当在秦汉之际,即战国后期。
 3.
《系辞》通论《易经》和筮法,又称《易大传》。
说到《系辞》,李镜池评价它「毫无系统,东说说,西谈谈,说过了又说,谈过了又谈,拖沓重复,繁杂矛盾,好一味驰名古今的杂拌儿」,很有意思。确实,《系辞》有些章节上下文之间并无联系,可能有错简。
就内容说,主要是论述占筮原则和《易经》性质。
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占筮原则的论述,《系辞》是以《彖》《象》的观点为蓝本的,是对《彖》《象》观点的解释或总结。
据此,可以断定《系辞》出于《彖》《象》之后。
《系辞》在解释《易经》性质时,提出若干概念、范畴和命题,其中有些同战国后期的思潮相适应,比如《系辞》说「易有太极」。
在先秦文献中「太极」仅见于《庄子·大宗师》。
总之,《系辞》应该是战国后期陆续形成的著述。
 4.
《文言》,是经师讲解乾、坤两卦卦爻辞的记录。
准确地讲,《文言》就是对经师讲课要点的记录,可能非出自一人之手。就内容来看,当中对乾卦卦辞(「元亨利贞」)的解释抄录于《左传·襄公九年》穆姜的说法,其他解释多引《彖》《象》文意并加以发挥。
比如,《小象》说「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文言》说「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可以说,像这样相似、雷同的观点,俯拾即是。
以上,得出结论,即《文言》在《彖》《象》后。
注意,《文言》中的「子曰」乃假托,非孔子语。
 5.
《说卦》,主要记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经卦所象之事物。简单说,前半部分讲形成和性质,后半部分讲卦象和卦义。
留意一下,不难发现,文中有将「道德」(「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性命」(「顺性命之理」)连称,亦是战国后期的作品。
此外,其八卦方位说受战国后期阴阳五行说影响。
 6.
《序卦》是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所作的理论解释。
其中,除对乾、坤两卦主取象说外,对卦名的解释大多主取义说。比如,以屯为盈,以蒙为稚,以需为饮食之道,以讼为争,等等。
《序卦》认为,从乾卦到未济卦是一因果的系列。
至于成书年代,可以确定的是,汉初就已经有了。
 7.
《杂卦》,取卦名相反之义,说明六十四卦乃三十二个对立面。比如,说乾刚坤柔、比乐师忧、革故鼎新、咸速恒久、剥烂复返……
一般认为,《杂卦》很有可能出自汉代经师之手。
从心所欲地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殿卿:《易经》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孔子熟读周易是为了其中的占筮道理么?
周易(三)
《易经》中的成语
《易经》基础概念及六十四卦详解(四)
闻道国学:说说《易经》的彖、象与文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