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后氏的华夏本色——关于夏代青铜鼎之“三足”造型的本土来源

夏后氏的华夏本色——关于夏代青铜鼎之“三足”造型的本土来源

|黄饮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开馆视频中,有一个关于二里头之“鼎”的介绍,截图如下:

二里头介绍资料之截屏(牛肉好吃)

从上截图可以看到,这是二里头青铜器,前一排8个,是后一排9个,是鼎。这个排列就是九鼎八簋”,给人的震撼是巨大的,这种排列,就让人有很强烈的庄重感和厚重的秩序感,给与这组青铜器的,只能是“注目礼”。中国文化是以天地至尊,德圆为神,德方为智。九鼎八簋古代中国的独具风格。九鼎八簋是天子之礼,是中央政权的象征

鼎,最早是古代用于烹煮食物的器具在远古陶器中已经有了“陶鼎”。鼎也是古代礼器中的主要礼器,是各级贵族的专用品鼎还是古代礼治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鼎之威严来自大禹铸九鼎大禹铸九鼎天下一统、建立中央政权象征

g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上圆下方形,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

当然,对这里出现的有点疑问,因为以前认为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那么随着二里头出现”,自商代出现的观点就要改写了。

说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最早的都城或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都是错误的。二里头宣告了“夏朝西来说”的终结,证明了夏朝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华夏本土王朝。二里头本身是夏代中晚期都城。

本文要表达的观点,依然是针对“中华文明西来说”的。大家看二里头夏都之鼎的造型,是“三足”,与我们看到的殷商之“后母戊鼎”是不一样的,“后母戊鼎”是“四足”。夏都二里头之“三足鼎”的造型,是夏朝是本土朝代的最有力的证据。因为夏都二里头的“鼎三足”造型,是对前代“三足陶鼎”造型的继承。这个结论,我在2019726日星期五完稿的《庙底沟文化控制区域是女娲神农氏国联邦,即古夏王朝》一文中专门论述过。

鼎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质地为陶质,皆为三足,由于在发掘中鼎的发现往往伴随兽骨发现,由此可以推知鼎的最初用途炊器,用来煮肉。

所以鼎三足”的造型从新石器时代的陶鼎开始,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前,“鼎三足”造型一直到传承到商代早期的青铜鼎。夏代青铜鼎的造型是继承陶鼎的“三足”造型。在考古上,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青铜鼎就是三足两耳的青铜鼎。在商代中期才出现四足鼎,且形制较大。在商代晚期,鼎已经退出炊器行列,成为象征权利地位的礼器
目前四足鼎发现的数目远比三足鼎要少,要精致,这说明四足鼎出现的年代要晚于三足鼎三足鼎可以看作是夏代文化的代表,四足鼎可以看作是中晚商的创造。

一、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年到5000年)(包括庙底沟文化),三足鼎是流行的烹煮炊具。我把仰韶文化看作是古夏人创造的文化,所以“三足鼎”可以看作是古夏人文化的标志性器物之一。

仰韶文化流行三足鼎,有如下图例:

釜形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7000年)。新郑市博物馆藏。仰韶文化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和土地轮休的耕作方式,生产水平仍比较低下。家畜饲养业比新石器时代早期也有一定进步,饲养的家畜有猪、狗和羊,马的骨头也有少量发现。鸡骨发现较多,可能已经驯化为家禽了。资料来自网络

折腹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7000年)。新郑市博物馆藏。资料来自网络

红陶罐形鼎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7000年)。新郑市博物馆藏。资料来自网络

红陶夹砂罐形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7000年)。(图片版权均属新郑市博物馆所有)资料来自网络

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距今6000年到5400年)的三足鹰鼎:应该是憨态可掬的“咸(han)鸟”,咸鸟是古代巴人的祖鸟

1)庙底沟文化之鹰鼎应该改成咸鸟鼎,鹰实际是咸(han)鸟

咸鸟雕塑。仰韶文化晚期庙底沟类型遗物,于1958年在山西西华县泉护村出土于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是烹煮食物的器具——鼎。此物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资料来自网络

专家们说此器形是模仿动物鹰形,并形容该鸟是尖嘴,勾啄,两只外凸的双目,伫足而立,双腿粗大与尾羽巧妙地分为三个支点,成鼎足之势。未加饰纹,体积感特别但是就我看来,此鸟的造型除了尖嘴,勾啄”的特征能与“鹰”类比外,显然没有给人以鹰的凶猛感觉,其外凸的双目、张开的短翅、粗大而曲蹲的双足、下垂的尾羽组合在一起,给人以憨态可掬的幽默感,所以我认为这个鸟是传说中的“咸鸟”。

什么是“咸鸟”呢?在《汉(漢)与傩:汉文化的起源》一文中,我对“咸鸟”进行了论述咸鸟这个称呼实在让人费解,但是用湖北土语解释,就很明白了。在湖北土话读作han,所以咸鸟就是憨鸟,这样解释,就通畅了。

从这个咸鸟鼎来看,咸鸟鼎应该是图腾性质的器物。所以庙底沟氏国联邦中应该有咸鸟氏国。咸鸟氏族是古巴人的祖先。

说咸鸟是憨鸟,《寒号鸟》之寓言也是证明。因为憨而演变成懒,就成寒号鸟了。

此鼎上部成碗或锅状,显著特征是三足支撑

三、仰韶文化流行的三足鼎,是对仰韶文化以前的诸文化中三足造型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包括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大地湾文化以及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城头山古城)等的继承。

贾湖文化三足钵。距今9000年到7500资料来自网络

洛阳伊川大莘发现的距今8000年的红陶三足钵。资料来自网络

裴李岗文化三足钵。(距今 8500~ 7000资料来自网络

大地湾文化三足彩陶钵。(距今8170—7370年前)

12厘米,口径27.3厘米。敞口、弧壁、圜底,三锥足,夹砂红陶。口沿外绘红色宽带纹,内绘一圈红色窄线纹,下腹饰交错绳纹。资料来自网络

郑州大河村文化三足鼎。郑州大河村文化遗址博物馆。距今6800--3500

大汶口文化三足壶(距今6300年到4500年)。资料来自网络

大溪文化城头山三足鼎(距今6300年到4800年)资料来自网络

四、夏代继承了上古中国的“三足陶鼎”文化,发展成“三足青铜鼎”文化

“鼎三足”文化一直流传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二里头三足青铜鼎和三足青铜爵就是证据,也是夏代继承了上古中国的“三足陶鼎”文化,发展成夏代特色的“三足青铜鼎”文化。实际上到商代早期,三足鼎依然是主流造型,到商代中期才逐渐被四足鼎所替代。所以三足青铜鼎是夏代的标志性青铜器之一,是夏朝存在的证据之一。但是“鼎三足”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二里头三足青铜鼎(夏代后期)资料来自网络

二里头三足青铜爵(夏代后期)资料来自网络

1、从“三足鼎”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流传到夏代和商代早期之事实可以看到,夏朝的确是在继承上古中国西部、中部文化,兼容并蓄东部文化之后建立的本土王朝。

2、夏和商并非没有联系,而是一脉相承。商代早期,同样是“三足鼎”,到商朝中期和晚期,才创造出四足鼎。

所以可以把“三足青铜鼎”视作是夏朝文化的特质之一。殷商继承了夏朝的“三足青铜鼎”,在中晚期发展出了商代特色的“四足青铜鼎”文化。

五、中国的彩陶文化西来说也被终结: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距今9000年的彩陶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是迄今所知东亚大陆最早最完整的环壕聚落,属于上山文化。2000年发现的浦江上山遗址,将浙江新石器历史上溯到了一万年以前

1、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墓葬,墓主人身边的彩陶距今9000

墓主人身高一米七三,壮年,也就是大约三四十岁,侧身屈肢埋葬,这具人骨目前的测年结果是距今8000多年。

除了墓葬,还发现了距今9000年前的彩陶

桥头遗址墓葬与墓主人身边的彩陶

比如一件陶器,造型完全可以和唐宋时期的瓷器媲美,口沿圆润、光滑。

彩陶上的符号

2、与贾湖人一样,距今9000年的桥头遗址居民会酿酒

一只陶壶送到了斯坦福大学去做检测研究,专家在陶壶里的残余物中发现了一种加热产生的糊化淀粉,与低温发酵的损伤特征相符”——这个专业术语,你可以理解为和酿酒的一种方法相符。

这上面的符号,疑似“豫卦”

9000年前,桥头人已经酿酒了,这只陶壶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酒器。

3太阳纹彩陶和中心土台在桥头遗址出现了

桥头遗址出土的彩陶具备了跨湖桥文化彩陶的基本特质。跨湖桥文化彩陶分乳白色的厚彩和红色的薄彩两种,桥头遗址的彩陶的多样性虽不及跨湖桥文化,但已经具备了两种类型的彩陶特征,桥头遗址的太阳纹图案也与跨湖桥遗址中的太阳纹图案一脉相承,充分说明上山文化是跨湖桥文化的重要源头。

在论证会上,蒋乐平的PPT放到这件太阳纹彩陶时,打出了一句话——“最早的彩陶,后面加了一个问号。

我打了一个问号,意思是,到底是中国最早,还是世界最早?起码它是上山文化的,9000年的彩陶已经出现了。彩陶大量出现,我想跟中心土台的功能有一定的关系。

太阳纹彩陶

【以上引用自《他沉睡了8000多年!义乌发现"最早的浙江人"》的网络文章,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马黎 文/摄 通讯员 郭楠,文章地址:

https://www.thehour.cn/news/298077.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以上彩陶符号中,有一个符号与八卦符号很雷同,对于这个符号考古专家们没有作解释。其实由两根断线(上,阴爻)+一根整线(中,阳爻)+三根断线(下,阴爻)组成,是六爻组合,而不是三爻组合,与六十四卦中的“豫”卦雷同。这个发现的意义,就太震撼了!

六十四卦

从目前看,桥头遗址出土的彩陶是最早的彩陶,这就为上古中国区域内的彩陶文化进一步找到了本土起源的根。那些认为中国仰韶文化之彩陶来自西亚的观点,就更加站不住脚了,而且以陶器制作的时间最早来看,文明起源于中国理所当然。

中心土台,与湖南彭头山遗址的高台建筑的性质是一样的,作用是“祭台”,就是祭祀用的高台。

黄饮冰20191027日星期日。本文根据黄饮冰2019726日星期五完稿的《庙底沟文化控制区域是女娲神农氏国联邦,即古夏王朝》一文关于鼎三足重新编辑补充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彩陶知识6_ 彩陶文化价值
黄河流域的历史文明 10个400字以内1
国色初光,来国家博物馆看甘肃彩陶艺术展
文明的曙光(3)——新石器时代
从彩陶之乡到彩陶之路——甘肃彩陶与早期文化交流
李皓:4000年前,河湟谷地文明曙光映照中亚(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