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梨花落后清明

原创|梨花落后清明

文/欢爸

时间/2019-04-05 21:18

【引言】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正文】原创|梨花落后清明

日前写《砀山梨花又开放》,不过是借了歌名做题目,聊聊梨花,附庸风雅一番。

而今再说歌名,却是因为今天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清明节。

借用晏殊一句词: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破阵子·春景》宋·晏殊)

意思是说: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

梨花落去后便是清明之日。

这一天里,我们扫墓、踏青,温故、知新,清明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对先人的祭奠,也是对我们来路的追思

清明思亲、花语动心,无意间在央视三套《回声嘹亮》里看到林萍版的《梨花又开放》,其母去世不久,思念之情,潸然泪下,声音哽噎,不禁为之动容,遂提笔将自己关于清明的感受记录一二。

在离世的亲人里,外公和爷爷离世太久、太久了,从小就没在一起生活过,记忆里能记得的也就见过一两面,印象极其模糊,外公应该比爷爷走的还早些。奶奶和外婆印象较深,祖辈里还有一个印象深的算是北海奶奶(上海话,北边奶奶的意思),是爷爷的妹妹。

父母一辈里,已经不在的有:大伯、大伯母、二伯母、姑姑、姑父、二姨和舅舅。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故事太长,只能留在心底慢慢回味了。走掉的人都可以用含辛茹苦来形容,没享太多的福,毕竟他们生活和经历的年代都不富裕,节俭是他们最大的标志了。

值得欣慰的是爸妈尚在,身体也还行,平时还能偶尔去蹭下饭。

二伯年纪大老爸几岁,总说记性不好了,很多事情搞不清、也记不住,我倒是没觉得他记性很不好,说话还是很有条理,只不过嘎讪胡(上海话, 聊天儿)的内容多半是上个世纪的内容。

外婆在世的时候,跟着老姨过,三姨离得近,也会常去看看,只是老妈离得远,隔好几年才会去一趟。如今的三姨、老姨和两个姨夫,都忙着照顾各自的孙辈。

思念故去的亲人,悲伤是难免的。因为从小就随父母在流动单位生活的缘故,隔几年就会搬一次家,所以土著化的清明仪式性活动参加的并不多,主要是看同学、同事家里扫墓、修坟、祭祖,自己更多地会把思亲的情感放在回忆里,每逢清明、冬至,把陈年往事像放电影一样过几遍,再放回心底去。

偶尔也会睹物思人,用文字来纪念一下亲人。

奶奶是个典型的浦东土著小个子老太太,是我在读大一的时候去世的。她活着的时候,整天家里、地里忙活,似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印象里她总是笑嘻嘻的,从来没有动气的时候。

我也就时寒暑假才会回老家住上几天,奶奶逢人便会跟人家介绍:滴个是宝宝啦大儿子,玉平啦兄弟。宅上的人便会附和着夸我几句,慢慢地跟老宅的人也熟悉了不少,我的上海话,也是那个时候深一句、浅一句地学会的。

原创|老锅铲

文/欢爸

时间/2010-08-11

偶帮老妈来洗碗,

刷锅看见老锅铲。

此物说来辰光久,

曾伴阿奶几十年。

睹物思人绪万千,

酸甜苦辣五味全。

佳肴美味待远孙,

此景仿佛在昨天。

乡下老屋已动迁,

旧时景物早不见。

阿奶所留仅此物,

珍贵记忆印心田。

洗净沥干收盒龛,

待将往事告阿欢。

祖上人勤家风厚,

吾辈更应德馨添。

老宅用的是图中的这种老式锅铲,配木柄,木柄用久了会断掉,老爸就把剩下的部分削尖些重新装上,直到木柄很短了,还在用。对于奶奶用过的东西,老爸最是看重,倍加珍惜。

原创|我的老外婆还是走了......

文/欢爸

时间/2014-04-10

之一

穿针引线度一生,

缝衣裁裤起五更。

九十六年淡如水,

换得子孙泪无声。

之二

一生执针缝衣裤,

百家布头拼被褥。

保得儿孙三冬暖,

羡煞朋邻心中妒。

之三

骨灰风中撒, 

嫩江闪泪花。 

神仙老裁缝, 

天上绣彩霞。

外婆一辈子除了闷头缝衣服,从来不操心别的事儿,家里的事儿多半是作为长女的老妈分担。外婆不善言辞,却心里有数,总是把对儿女的爱,缝进衣服、被褥里,穿在身上、铺盖在床上。小时候,外婆把剩下的布头拼接成被面,或者纳成鞋底,经常惹得周围的人羡慕不已。

《梨花又开放》有好多的版本,黎明姐说还是原厂好听,林萍的版本是昨天央视节目里第一次播出的。无论哪个版本,演唱者因当时的心境不同,会有各种解读,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唱的感受也会不同。林萍与我同龄,体会更相近些。

中文里,梨通离,有离开、分别的意思。

梨花落后清明,无论是梨花落,还是清明的节令,都会让人徒增感怀、思念之情,为故去的亲人祈祷,为在世的亲人祝福。

昨日傍晚,应景地滴了一会儿雨、刮了一阵凉风,让己亥的清明节多少有了几分悲戚。

今日艳阳高照,小长假出游踏青的爆棚。

这一切都配合的那么恰如其分...


【文末特产推介】聊梨花自然就不能不提到珊珊果园,自家出产砀山梨、苹果、黄桃,还有手工山芋粉丝等特产,果园、家园中辛劳换来收获,欢迎品味和分享,大家可与珊珊直接联系哟(杨莉18133219186)。

作者相关文章:

原创|濉溪老街惊魂记

原创|优秀志愿者、质朴淮北人

原创|再上“之巅”访拥军

原创|上海之巅访拥军

原创|龙城宿将、皖北名家

资源持续更新中......

【欢言趣语期待您的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梨花雪,清明至
清明,在外婆家,感觉和母亲离得最近……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董爱玲作品丨三姨和她的孩子们
外婆的锅铲
No.1338 厨房的那些事--安纺后卫门轶事(20)
《多瑙河原创》宝贝外孙百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