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原创]•林 岱:夜合枝头别有春

夜合枝头别有春
·林 岱

五月端阳日,阳光明明然。那天清晨,独自走过小区广场,看到满树的合欢花又开了,抬头仰望,明明上天,灿然星陈,那高大的树冠,羽叶纷披,红白相间的序状花,不期然已是“春色不知人独自,庭前开遍合欢花”。人行花间树下,顿觉神清气爽,精神振悦。

合欢树别名甚多,比较有名的有夜合花、马缨花等。盖因其昼开夜合故名“夜合”,又以其花型酷似古代马头上的饰物“缨”,所以又名“马缨花”。合欢为观赏植物,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夏季开花,樱樱淡红,花开时节为夏天一盛景也。古人以之赠人,谓能去嫌合好。古人的这一习俗是有来历的。三国时的名士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合欢蠲忿,萱草忘忧。”“合欢蠲忿”意思是说若想帮助别人摆脱烦恼和怨忿,就把合欢送给他,种植在庭院中,可使身心愉悦。晋·崔豹 《古今注·草木》这样解析:“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辄身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嵇康种之舍前。”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家中就植的合欢,他有一首《望宅中树有所思》:“我家有庭树,秋叶正离离。上舞双栖鸟,中秀合欢枝。劳思复劳望,相见不相知。何当共攀折,歌笑此堂垂。”合欢的这种文化寓意,想来是源于那些古老凄美的传说亦无不可。相传虞舜南巡仓梧而死,其妃娥皇、女英遍寻湘江,终未寻见。二妃终日恸哭,泪尽滴血,血尽而死,逐为其神。她们的眼泪滴在竹子上,化为斑竹,这斑竹又叫湘妃竹。后来,人们发现她们的精灵与虞舜的精灵“合二为一”,变成了合欢树。合欢树叶,昼开夜合,相亲相爱。自此,人们常以合欢表示忠贞不渝的爱情。晚唐花间派韦庄以《合欢》一诗歌咏了这一传说:虞舜南巡去不归,二妃相誓死江湄。空留万古得魂在,结作双葩合一枝。”或许就因了这样的传说,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在宅第园池旁栽种合欢树的习俗,寓意夫妻和睦,家人团结,对邻居心平气和,友好相处。清人李渔说:“萱草解忧,合欢蠲忿,皆益人情性之物,无地不宜种之。……凡见此花者,无不解愠成欢,破涕为笑,是萱草可以不树,而合欢则不可不栽。”

合欢其叶昼开夜合,花清新秀丽,望之能解郁安神,有这样的美妙和神奇,难怪文人墨客们寄寓其丰富的情感,历代歌咏不绝。唐代陆龟蒙《庭前》诗曰:合欢能解恚,萱草信忘忧。尽向庭前种,萋萋特地愁。”这是唐人对嵇康之论的诗歌解析。南朝·梁简文帝有五言诗《听夜妓》,是一首典型的宫体艳情诗: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何如明月夜,流风拂舞腰。朱唇随吹尽,玉钏逐弦摇。留宾惜残弄,负态动馀娇。”开首两句以合欢、忘忧草的作用响应嵇康之说。三四两句转写作者参与的夜戏之乐,明月清风,轻拂着舞女的细腰。接下来写舞女的表演情态及现场感受,在曼妙的音乐声中,眼前的朱唇、玉钏搔首弄姿,歌舞翩翩,令观看表演的宾客沉醉其间,流连忘返。简文帝本名萧纲(503551),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梁代文学家,宫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相思》,也写到合欢:相思树上合欢枝,紫凤青鸾共羽仪。肠断秦台吹管客,日西春尽到来迟。”这是一首悼亡诗。暮春时节,诗人回到家中,而妻子王氏已逝,作者悲痛萦胸,以相思树、合欢枝写夫妻情深,如今天人两隔,不禁有秦台吹管断肠之叹。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春秋时秦穆公的爱女弄玉,她酷爱音乐,尤喜吹箫。一晚,她梦见一位英俊青年,善吹箫,愿同她结为夫妻。穆公按女儿梦中所见,派人寻至华山明星崖下,果遇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箫。此人名萧史。使者引至宫中,与弄玉成了亲。一夜两人在月下吹箫,引来了紫凤和赤龙,萧史告诉弄玉,他为上界仙人,与弄玉有殊缘,故以箫声作合。今龙凤来迎,可以去矣。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腾空而去。秦穆公派人追赶,直至华山中峰,也未见人影,便在明星崖下建祠纪念。李商隐诗,喜用典故,隐晦迷离,跳跃性大,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只有了解了李诗中的玄虚,才能理会这首爱情诗的缠绵悱恻。

盛唐诗人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多有交游,他有一首《题合欢》的五言诗,描写合欢的花叶形态,可谓绘影绘声绘色:“开花复卷叶,艳眼又惊心。蝶绕西枝露,风披东干阴。黄衫漂细蕊,时拂女郎砧。”在他的笔下,合欢姣艳开放,灿若云霞,羽叶昼开夜合,多么惊艳人心。那西边的花枝绽露,引来蝴蝶飞舞,而东边的枝干在微风吹拂下,花枝招展。轻风袭来,那黄色的花蕊阵阵飘落,时不时就飘落在姑娘的浣衣石上。这合欢树下,青年男女相对的情景,怎能不动人心弦?这首题合欢诗,表面在咏物,其实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爱情的画卷。

或许合欢从字面上就有相思的意味吧,古人多以其来抒写相思闺怨的情词。如清代纳兰性德:“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唐代刘方平《相和歌辞·婕妤怨》:“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人幽在长信,萤出向昭阳。露浥红兰湿,秋凋碧树伤。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元代诗人元好问的《江城子·绣香奁曲》:“吐尖绒缕湿胭脂。淡红滋。艳金丝。画出春风,人面小桃枝。看做香奁元未尽,挥一首,断肠诗。仙家说有瑞云枝。瑞云枝。似琼儿。向道相思,无路莫相思。枉绣合欢花样子,何日是,合欢时。”以断肠诗尽写相思意。明代荪谷更有“瑶弦纤缕合欢床,暖压红钱小洞房。梦觉秦楼分翡翠,日沉湘浦断鸳鸯。”缱绻情词,也以合欢带出。难怪笠翁在《闲情偶寄》合欢篇中别有情趣地写道:栽之之法《花谱》不详,非不详也,以作谱之人,非真能合欢之人也……植之闺房者,合欢之花宜置合欢之地……灌勿肥水,常以男女同浴之水。隔一宿而浇其根,则花之芳妍,较常加倍。

明代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在《古荆篇》诗中也写到合欢:“东风香吐合欢花,落日乌啼相思树。王孙挟弹郢门西,少年借客章台路。”诗中以合欢花对相思树,王孙公子,少年风流,尽显楚都烟华。记得数年前,我专程拜望位于公安县梦溪的袁宏道故里,看见斜阳下袁公的荒冢墓茔,心中惆怅羽羽。遥思当年,袁氏三兄弟纵横明代文坛,他们与潜江名士初言等交往深厚,也曾履迹潜江,行诸于诗文。几百年之后,我慕名来访,与陪访的公安友人,只看到斜阳芳草,那一条历经岁月的梦溪,依然在静静流淌。再遥想楚国的千年往事,心中又怎能不泛起袁宏道式的思古之幽情:“年年三月飞桃花,楚王宫里斗繁华。云连蜀道三千里,柳拂江堤十万家。”

多少年来,心中喜欢合欢,不只因了古人的歌咏,更因为合欢树深深种进了我的生活,她与我不离不弃,从青春少年到老之将至。还记得,在老家的门前,堤上,那几株高大的合欢,如今还挺拔荫荫,每次从老家门前过往,总要停下脚步,静静看她们几眼,连同老屋的断垣,在我的视线中,涌动起无限的思忆。老家门前的河堤上,每到春天,合欢春叶舒展,浓荫扶地,母亲喜欢在两树间拉起一根绳子,晾晒衣物,而孩童们则聚集在树下玩耍,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曾读史铁生先生有篇文章叫《合欢树》,里面说他妈妈从路边挖回一棵含羞草,养着养着就变成了合欢树的趣事。犹忆小时候去给祖母上坟,行经的村道上,也依稀有一棵合欢,在端阳时节,总是鲜花怒放,伴随着我童年的记忆。几年前,孙子才刚刚两岁,我带着小柏彬到家居附近的小路上散步,看到那满树的合欢花晶亮耀眼,孙子欢快的呀呀有声:花!花!顺着孩子欢呼雀跃的眼神,那一片树冠上密密麻麻的花儿,仿佛就像孩子晶亮的眼睛一样啊!她们是在静静注视,并守护着我的生活吗?这些年,个人的际遇几经变幻,真有沧海桑田之感,但有一点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合欢,她时时照拂着我,在我上班的路上,在我办公室的门前,在我新居小区的广场上。她们好似亲人一样地陪伴着我,无论风雨阴晴,看着我一路起来,任年华老去。

想起了《甄嬛传》里关于合欢的台词。甄嬛:“一转眼秋天了,春禧殿里挪回来的合欢还是郁郁葱葱的。”槿汐:“本就长在这儿,热土难离呀。”

胡思乱想,不觉默念起明代李东阳的那首《夜合欢》来:

夜合枝头别有春,

坐含风露入清晨,

任他明月能相照,

敛尽芳心不向人。

往期回顾:[文学原创]·林 岱:杨柳寄情


作者简介:

林岱,本名杨代林,崇尚自由行走,独立写作。

    林岱原创散文作品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上图为家园平台小编正在编辑作者林岱发来的原创散文作品夜合枝头别有春任何抄袭和不经同意的转载都是可耻和卑劣的盗窃行为!本平台将诉诸法律!

    守望梦中的家园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守望梦中的家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欢花
古诗词 | 合欢: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
又见庭院合欢花开[五言]
合欢花,就是最美的夏日诗词
心静聆听诗词之美:合欢树合欢花
相思树上合欢枝,紫凤青鸾共羽仪,下一句.上一句.全诗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