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原创•《季节的歌吟》(散文)作者 雪 鹰

季节的歌吟

□雪 鹰

每个季节都有本季节特有的小动物的歌吟。春天,当然应该是青蛙;夏天,应当是蝉;秋天是蟋蟀;冬天呢,万物蛰伏,好像除了北风的吼叫,就还是北风的吼叫,而北风毕竟不是动物呀。看来,冬天——在得出结论之前我得好好想想,以免落下一个观察不实的罪名。可能有人会说冬天有鸟叫啊,但我要说鸟叫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因此算不上是这个季节里特有的了。
 
我十分清楚的是每年的惊蛰节前是没有什么具有本季节特征的生物的叫声的。而惊蛰节后,最明显的就是能听到青蛙的叫声,起初虽是零星的,但渐渐地,随着气温升高,青蛙的叫声也就汇成了一片。有许多个夜晚我一觉醒来,都听到了这春意蓬勃的合唱。因此,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赞美的诗句。最著名的当属“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了。对这首诗的作者,现今颇有争议,但诗中喷射出的霸气,的确让人震惊,让人振奋。青蛙虽小,但其所被赋予的精神,无不让人肃然,让人敬佩。当然,惊蛰最先发声的可能并非仅只青蛙,但声音最宏亮的的确只有青蛙。这是毫无争议的。关于咏蛙的诗,也许有人会提到宋朝的赵师秀。这位先生白天与友人约好夜晚下棋,可是因为下雨,友人迟迟未至,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便随之诞生了:“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好一个“青草池塘处处蛙”!可是,这首诗并非是写春天的蛙声,而是写夏天的。因为黄梅时节是农历的五月,如果换成公历,则应是六月。虽然如此,但我仍然要说蛙鸣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声音。如果三月或四月的夜晚,你有幸走在幽深的乡路上,你一定会被满耳的蛙声吸引,它不是一两声,也不是单纯的一声接一声,而是一片,你根本分不清哪声是这只蛙叫的,哪声是那只蛙叫的,它们是叫声压着叫声,叫声叠着叫声,完全是一场盛大的交响乐,一片声的海洋。而随后的五月六月里,虽然宁静的夜晚偶尔也可以听到一声声布谷鸟的叫声,但比起一阵阵青蛙的叫声来,不知要逊色多少,难怪古人词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按二十四节气来说,五月六月应当属于夏天了,但在北方,五月依然属于春天。如此看来,以蛙鸣来作为春天的代表性的声音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我曾经在麦收之后犁地,一种土黄色的蛙纷纷地在泥块间蹦跳。它们个头比教科书里介绍的青蛙要小得多,且不会游泳,我们那儿称它为土客蚂。如果此时乌云低沉、暴雨将临,这铺满田垄的土客蚂就会在广阔的原野上发出一片接连不断的咕咕咕的叫声,气势恢弘,真有点沙场点兵的味道。
 
蝉声的出现多半是在七月,在夏至日后。蝉的叫声在每天的两个时段最为疯狂,一个是中午,一个是傍晚。烈日炎炎,庄稼都快被晒得打蔫,田野里看不到一个人影,大家都躲在树阴下乘凉。只有蝉,一个劲地叫着,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小时候,我同伙伴,就是在这时刻来到树林的,站立树下,望着它黑黢黢的身影,希望能逮到一只或者更多。但是它很机灵,我们还没接近,它就息声振翼,或者尖叫一声,飞向了高枝。而我们为了接近它,屏声敛息,那神情真有一点“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了。我们悄悄地、轻轻地沿着树干一步一步往上爬,腿脚在树干上擦破皮是经常的,更倒霉的是如果不小心碰上了蛘辣子被它蜇一下,手臂或腿脚上便顿时红肿起一块,说不清的痛直往心里钻。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词语,也就更谈不上能理会其中的深意了。现在看来,蝉是动物中最弱小的一种,它除了餐风啜露,就只剩下被其它动物捕食的份了。同时,又因为它仅仅啜露,而不食那污秽的或带有血腥的东西,而被古人视为高洁的象征。由此看来,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柔弱的东西往往也有它不可替代功用。否则,骆宾王也就不会写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了。而有时候,我对蝉声又有些厌恶,尤其是在傍晚时分。因为这一时刻,身上的痱子炸得令人难受,因而总希望有一丝轻风,有些许的安宁,可是偏偏不但没风,而蝉叫得更让人心烦,烦得让人恨不得把那檐前屋后的树统统砍掉。但这到底是做不到的,也只好听之任之,由它叫好了。后来我从相关书本上了解到,蝉并非餐风啜露,而是用它那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的营养汁液,致使植物受害部分轻者褪色、变黄,造成营养不良,重者根、茎或整个植株枯黄而死,因此它属重要害虫之一。如果说蝉对人类还有点儿益处的话,是蝉壳可以入药治病。
 
蝉的叫声在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在江汉平原,可延续到深秋时节。蝉的种类应该是有多种的,但我常见到的只是其中的两种,一种是薄翼蝉,一种是草蝉。薄翼蝉身体较大,呈黑色,叫声响亮;它一般只在七八月间出现。我小时候所要捕捉的就是它。草蝉身体较小,呈灰色,叫声尖细,多在傍晚鸣叫,我们叫它夜呜子。这种蝉即便是到了农历九月,菊花开时,也能听到它尖细的呜鸣。因此,噤若寒蝉这个词科学地说并不准确。
 
在蝉挣扎着延续它声音的时候,我们已经能听到蟋蟀的歌吟了。明月在窗,蟋蟀织锦,自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多少闺中怨妇,无不为之动容,蟋蟀也就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诗经》里就有通过蟋蟀劝人勤勉的诗。诗云:“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大意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次两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是针对这两句而发的,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但是,在后来的诗人笔下,蟋蟀又成了悲秋伤感的意象。“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古诗十九首》)。“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对蟋蟀的吟咏,当代诗人,也时有佳作。著名诗人叶延滨前几年写过一首《唐朝的秋蝉和宋朝的蟋蟀》,其中写蟋蟀的几句我至今都还依稀记得:“难怪躲进墙根的蟋蟀也要唱/小声小气/长一句再短一句/虽是声轻气弱/却让闺中人和守空房的美人/失眠,然后在蟋蟀的抚慰里/长出美女作家,凄凄切切烈烈!”
 
在我的生活中,每到秋夜,蟋蟀就在屋里屋外叫个不停。即使是住在楼房里,只要楼层不太高,如果你的哪扇窗没关好,蟋蟀都可能飞进去,伏在你房间的某个角落为你拨动琴弦。有时它又显得极不安分,展开薄薄的翼在灯下飞来飞去,弄得你睡不安枕,不得不想法把它赶出去。这样的经历我有过多次,偶尔因为失手,致使这可爱的小东西一命归天而懊悔不已。
 
关于蟋蟀,有许多传奇,最著名的我认为当属蒲松龄的《促织》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让读者深感辛酸和悲凉的故事,在此不赘言也罢。但有一点我必须啰嗦一下,据说养蟋蟀本是唐开元、天宝年间宫女们的发明,每到秋天,她们捉来蟋蟀养在小金笼里,晚上放于枕边,听着虫声,打发漫漫长夜。然而养蟋蟀的风气传到宫禁外面后,终于演变成斗蟋蟀。南宋时,一只善斗的蟋蟀能卖到二三十万钱。南宋丞相贾似道与侍妾在半闲堂大斗蟋蟀,还写了一部《促织经》。由此看来,养蟋蟀和斗蟋蟀,都是有闲阶级闲极无聊而取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对整天忙碌于田间地头和急匆匆赶班车或地铁的人来说,是很难有这样的雅好的。
 
其实,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华美的笼子,不管是蟋蟀、蝉,还是青蛙和其它能吟唱的小动物,它们都欢聚在这个笼子里为我们歌唱。一年四季,我们有大多数时间生活在这些小生命的歌声里,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喜悦还是烦恼、忧伤,我们最终都应该感到快乐。因为有了它们,我们的夜才不再寂寞,我们人生的步履也不再单调、低沉,而是旋律飞扬、异彩纷呈。

作者简介:

雪鹰,本名汪孝雄,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潮》《21世纪中国诗歌精选》《2011年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当代民间诗歌地理》等国内外刊物和选本。著有诗集《平原志》、长篇小说《蜂窝堡》。
往期精彩回顾

守望梦中的家园公众平台文章征集活动

一、平台主旨:

以文会友,传承中华文化,歌颂美好,寄托相思,守望心灵的家园。

二、主要栏目:

文学原创、文学欣赏、作品朗诵、平台K歌、戏曲演唱、美食原创等(可根据情况随时增加和调整栏目)。

三、约稿:

1.文学原创:作品须本人原创,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2.文学欣赏:推送省内外名家名作,旧作原创均可,但需经作者本人授权,但旧作(在其他媒体刊登、推送过)无打赏。

3.作品朗诵:要求与“文学欣赏”栏目要求相同。

4.平台K歌:推送市内外歌唱爱好者歌曲。

5.戏曲演唱:推送市内外戏曲爱好者演唱、名家名段。

6.美食原创:推送网友自制菜谱。

四、其他事项:

1.来稿请于正文后附作者、朗诵者、演唱者、演唱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2.读者赞赏金额的60%作为作者、朗诵者、演唱(奏)者、原创者稿酬,40%用于本平台运行维护费用,原则上7天后发放作品打赏费用,7天后打赏留作平台维护费用;同题诗和诗歌以及其他各类比赛打赏、3元以下打赏,不发放作者个人,留作平台维护费用。

3.投稿作者敬请关注本平台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文章到朋友圈以及所在的微信群,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4.投稿邮箱:907557420@qq.com

投稿微信:zzy18972193058

五、平台顾问:

总顾问:黄明山

小说顾问:郭啸文

现代诗顾问:郭红云

古体诗顾问:砚  浓

散文顾问:王  宇

音乐顾问:吴汉高

六、平台编委:

主任:晓岸瘦风 

编委会副主任:杜德武

责任编辑:青牛

成员:胡蝶、修远、晴空、萍聚、神仙自在、李勇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守望梦中的家园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守望梦中的家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秋字为何写成“秌”?把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称为“秋”,又因为什么?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实录
听秋
章中林:蟋蟀声里秋味浓
季节碎片
听叫声什么样蟋蟀最能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