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帝陵那些事,第十四回:顺治皇帝与他的孝陵

孝陵位于清东陵中心,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与他两位皇后的陵寝。清世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孝陵是清东陵最早的建筑,也是东陵的主体建筑,规模最大,体系最为完整。

孝陵筑于昌瑞山主峰南麓,两侧有康熙、乾隆等帝、后陵寝。南为开阔平原,前有天台、烟墩两山对峙,入兴隆口为巨大的石坊,进了陵区门户的大红门,依次为圣德神功碑楼、石象生、龙凤门、神道石桥、神道碑楼、东西朝房、东西值房、隆恩门、隆恩殿、东西配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直至宝城宝顶,一系列大大小小几十座建筑物,由一条砖石铺面、宽十一米、长十一华里的神道贯串,形成一条陵区的中轴线,实为雄伟壮观。

孝陵 石牌坊

谁选的风水宝地?

四周群山环绕,正南留有天然山口,中间一片近五十平方公里的原野,坦荡开阔。山高而不穷,峰青岭翠;水阔而不恶,波碧流缓。是谁选中这块作为皇家陵寝的风水宝地呢?

孝陵 全景

据说是顺治皇帝亲自相中御定的。

一天顺治皇帝由众多侍卫大臣和八旗健儿簇拥着出外狩猎,他们纵马扬鞭,搭弓佩剑,直赴京东的燕山山脉,跃上了凤台岭之巅。顺治皇帝登临送目,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霭飘渺;风吹海树,碧影森叠;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顺治皇帝瞭前眺后,环左顾右,发出由衷的赞叹。他翻身下马,在凤台岭上选择了一块向阳之地,十分虔诚地向着苍天祷告,随后相度了一块风水相宜的地势,将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的白玉扳指轻轻取下,小心翼翼地扔下山坡。静默片刻,他庄重地向身旁敛声屏气的群臣宣示:“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须臾又说:“鞢(die)落处定为穴”。群臣遵旨,顺着那扳指滚跳下去的方向寻觅,终于在草丛中找到了,于是在扳指停落的地方打桩做记。后来,当真在这里建立了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即顺治皇帝的孝陵。

还有一种说法:凤台岭上曾遍布长城,明朝驻蓟州的镇远将军戚继光曾在这里戍边。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巡视到此,为这里的山川所动。他认为昌平的祖陵已无“佳穴”,陵址应该选迁,这是直接影响到社稷兴衰的大事。崇祯皇帝在凤台岭觅得了这块避风避水的宝地,十分满意,可是“天子寿宫”尚未来得及在此破土兴工,李自成率领起义兵马已打进紫禁城。仓皇出逃的崇祯皇帝朱由俭走投无路,竟吊死在煤山(今北京景山)脚下一株古槐之上。明代变更,山河依旧,明王朝亡国之君未能如愿以偿的“万年吉地”却被清王朝开国之主相中占用了。

清东陵的选址设计,从地质、水文上都经过周密的勘测,布局结构也很讲究,殿宇、陵墓高低有差,主次分明,既体现了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又有严谨的科学性与审美艺术性。这一切始于何人之手呢?在康熙年间,由于处理一桩冤情案,才牵扯出清东陵的选址人。

康熙四年三月十六日,江南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呈进二篇“摘谬论”。一篇摘汤若望“新法十谬”;又一篇摘汤若望选择荣亲王安葬日期误用“洪范五行”(《尚书》篇名,宣扬“天人感应”,五行为金、木、水、火、土)。皇帝命令议政王等共理此事,逐条逐款鞠问。杨光先、汤若望各言己是,历法深微,五行玄妙,难以分辨是非。最后竟做出这样的定论:“天佑皇上历祚无止进二百年历,俱大不合。其选择荣亲王葬期,汤若望等不用正五行,反用洪范五行,山向、年月俱犯忌杀。事犯重大,拟钦天监正汤若望、刻漏科杜如预、五品挈(qie)壶正杨宏量、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中官正刘有泰等皆凌迟处死。已故刘有庆子刘必远、贾良琦子贾文郁、宋可成子宋哲、李祖白子李实、汤若望义子潘进孝等俱斩,立决。得旨,汤若望系掌印之官,于选择事情不加详慎,辄尔准行,本当依拟处死,但念专司天文,选择非其所习;且效力多年,又复衰老,著免死。杜如预、杨宏量本当依拟处死,但念永陵、福陵、昭陵、孝陵风水皆伊等看定,曾经效力,亦著免死。”在《九朝东华录》记载的这件事里,透露出杜如预、杨宏量等计时官,不仅勘测过孝陵,而且对入关前的列祖三陵也进行了相看风水,他们以才华和功绩免受了千刀万剐的极刑。由此可以推定,是杜、杨等人选荐了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至于那位靠诬陷他人起家的杨光先,竟因在康熙七年推算出两个闰月,使得立法错乱而获罪,险些掉了脑袋。既然杨某对历法五行如此醉心,也算是“成也萧何败也何”了。

“死后两年才挖穴”吗?

孝陵始建于哪年?通常都说是康熙二年(1663 年)。根据宫中所藏手抄本书上记载,《宫中杂件·礼仪类·丧葬祭祀》云:“康熙二年工部题永建孝陵,二月十五日开工。”《昌瑞山万年统志》云:世祖章皇帝陵在昌瑞山之阳,曰孝陵,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建“。这两个出处建陵年、月一致,日期略不同。

孝陵 圣德神功碑楼

顺治皇帝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 年)正月初七,他生前已为自己选好墓地,怎么可能在他死了两年多之后才兴土动工呢?寻常人家尚有为活人备寿材之习,帝王更是提前多少年操办此事,有的甚至一登极便着手设建“寝宫“。如此看来,那些官书中藏书,只是记载了孝陵工程中的片断,并非始建年代。

孝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 年)。《九朝东华录》载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谕户部:“前因世祖章皇帝山陵大工及滇闽用兵钱粮不足,不得已于直隶各省田赋照明末时练饷例,每亩暂扣一分,以济军需。今思各省水旱盗贼,民生未获苏息,正赋之外复有加征,小民困苦,朕心殊为不忍。若不急停,以舒民困,必致所失。除顺治十八年已派外,康熙元年通行停止。尔部作速刊示,遍行晓喻,使小民咸知。”这里所说的“朕”,是指年仅七岁的康熙皇帝,时顺治皇帝已死了逾三百天,以庙号尊谥称“世祖章皇帝”。从这部减轻赋征并说明其原因的谕旨中,可以看出顺治皇帝死后当年建陵的,大概是生前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急于万年之举;或因基业方定,战火频仍,顾及后事可以暂缓吧。

皇帝陵寝,历来是先建陵,后定陵名,所以顺治十八年谕户部中,称“世祖章皇帝山陵”,尚无名称。康熙元年(1662 年)三月初一日,尊世祖章皇帝陵曰孝陵,康熙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孝陵工成,这在《九朝东华录》中,均有明文记载。

孝陵风水如何?

风水也叫“堪舆”。根据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的形势,能招致居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故风水也指相宅、相墓之法。晋朝郭璞《葬书》曰:“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孝陵,背靠昌瑞山主峰,左右两翼为天然砂山,整座山陵北高南低,节奏鲜明,气势宏伟。所选中的陵址,从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等方面看确实是一块避风避水的宝地。孝陵北依昌瑞山主峰,有了天然的屏障,可以避风;墓穴又在整个陵园的最高处,可以避水。修建时强化了风水,为防止汛期山洪倾泻时冲毁陵基,不仅加固了基础,而且修建了整套的排水线。在所有的主体建筑物的地下,都密集地打下柏木桩,长的丈五,短的七尺,集合这“立柱顶千斤”的柏木桩和柏木钉,建筑的基础则固若金汤。几百年来,陵区建筑经受了多次地震的考验,很少有断裂塌陷的情况。同时在地下,有大小纵横的水道沟通,地上则利用了天然的地势倾斜,使雨水排泄通畅。在地表铺设着北高南低的海墁青砖,使大面积明水顺势向南流淌。三重院落,从里到外逐级迭落,后院最高,借地势设明沟;中院为缓冲地带,以沟道排水;前院地势落差大,用大面积海墁流淌明水。这三道院墙下,都嵌有石洞为出水孔,不管大雨滂沱或细流涓涓,从不堵塞水路。为使建筑基础不遭浸蚀,凡单体建筑、连同周垣红墙内外,道路左右,均用青砖砌作“散水”,即里高外地的斜坡砖墁地。

孝陵 后寝门

明楼及宝城的排水设施,颇具匠心,最为别致。在明楼两侧,顺着马道,安置了许多长长的探出宝城的青白石水流子,叫做“水簸箕”。每当暴雨倾盆,水多流急,便汇集宝顶、宇墙、马道上的积水,沿石水槽,淌到水簸箕,那水柱就如山泉瀑布,飞流直泻,似群龙张口,悬空而下,异常壮观。水簸箕探出宝城五尺多,为避免落水冲毁墙基,凡陵区内有落差的流水口,地面上都铺有巨大的厚石,以承受经年累月雨水的冲刷。至于宝顶下面的地宫,为防万一雨水漏浸,另有一套设计巧妙的暗沟,疏通地下的积水。孝陵三面环山,一面望野,孝陵之水通过明渠暗沟,全部汇集于隆恩门外的神鹿桥下,再由两旁水道,顺北高南低的地势排泻出去。孝陵的风水,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帝陵讲坛 | 清代帝王陵选址及东陵西陵之由来(连载1)
王气葱郁 清东陵由来之谜
真相大白天下:揭开清东陵扑朔迷离的八大谜团
雾锁昌瑞,顺治入彀归东陵
陈益峰:谈清东陵风水往事
清东陵(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