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柏石曼清末中国行(31)1908年的普陀山老照片

前言

1902年至1904年,德国建筑学家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以东亚地区驻防旅建筑监察员的身份,被德国政府派遣到中国,对中国古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6年8月,时年33岁的柏石曼成为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官方科学顾问,耗时三年对中国进行全面考察,走遍晚清中国的十二个行省,行程万里,拍摄了大量的中国古建筑与景观,此后他撰写多部相关著作,@图游华夏网以其原版照片,按照拍摄地域与时间进行归集解读,与喜爱历史的读者朋友们共同研究。

第30篇行程

柏石曼将其三年的行程在当时的中国地图上逐一标明,从1906年秋到1909年,沿着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几乎走遍了中国。

本篇为1907年12月31日至1908年1月17日,柏石曼在普陀山期间所拍摄的照片(部分为其搜集),上图为1905年的江苏省地图(蓝线为柏石曼的行程路线)。

一、初到普陀山

1、柏石曼离开宁波乘船前往普陀山,这是他抵达沈家门渔港拍摄的照片,码头旁的渔船停靠,桅杆林立,当地百姓们正围观着原道而来的外国人。

2、柏石曼从沈家门继续乘船来到了普陀山,他上岸之后,拍摄了岸边的一处灯塔。

3、普陀山的码头旁,有一座新建不久的寺庙。

4、一座新寺庙的院门。

5、柏石曼在一座新庙内,发现了窗户安装上了玻璃。

6、码头处新寺庙的另一面。

7、一棵大树生长在寺前,树干如盖,一群僧人正站在门前的台阶上。

8、寺庙的后院,一位男子叉着腰站立着,左边的空地上堆满了做饭用的柴火。

9、山道上,一位僧人走在前方,他的身后有几位信众在路旁休息。

10、普陀山上的指路石碑,分别刻着“金粟巷”、“兜率院”、“鹤鸣禅院”的字样。

11、照片中的石碑刻着“禅那庵进香”的字样。

二、俯瞰普陀

12、柏石曼登上普陀山的高处,左侧山谷可见一处寺庙,远处的群岛在海中隐现。

13、普陀山的西北部远眺,山上并未见树木森林,脚下多是青草生长。

14、柏石曼拍摄的普陀山海岸,岸边的坡地上有几座庙宇。

15、这张照片与前图是同一张,天空中阳光灿烂,白云阵阵,大海无垠,左侧的山峰屹立着一座寺庙。

16、柏石曼在前两图的位置拍摄了一张全景照片。

17、在普陀山的东端高处俯拍的一张寺庙风光。

18、普陀山的海港,大小船只停泊其中。

三、法雨寺

柏石曼亲绘的法雨寺平面图与剖面图。

19、法雨寺前的石桥。

20、另一个角度的法雨寺石桥。

21、法雨寺内石栏杆上的石雕栏面。

22、法雨寺内石栏杆上的石雕栏面。

23、法雨寺内石栏杆上的石雕栏面。

24、法雨寺内石栏杆上的石雕栏面

25、法雨寺石桥上的石栏。

26、法雨寺内的照壁,右侧的古树挺拔虬劲。

27、柏石曼在前图位置换了一个视角,高达的牌坊掩映在古树之中。

28、从牌坊的正门往里望去,远处的佛殿是法雨寺的天王殿。

29、法雨寺的天王殿。

30、柏石曼来到天王殿后院,前方的院门通往玉佛殿。

31、通往玉佛殿的院门,屋檐上雕刻着两只凤凰。

32、法雨寺内的景观,中间的大殿为玉佛殿,寺庙建于明万历八年的公元1580年,初名为海潮庵,此后陆续改称为海潮寺、护国镇海禅寺,清康熙年间大修更名为法雨寺。

33、玉佛殿前,一位僧人手插在僧袍里,看着拍照中的柏石曼,栏杆上铺晒着被子。

34、玉佛殿的正门。

35、法雨寺内供奉的白玉观音像,不过柏石曼并未注明此雕像具体供奉位置。

36、法雨寺内一景,后方的山高高屹立。

37、法雨寺内的一处佛殿,阳光普照,左侧可见僧人晾晒的僧袍。

38、法雨寺内香楼前的香炉,柏石曼在注释中提到此处为香楼,不知是否为香炉之误。

39、前图的同一位置,一位僧人穿着厚厚的棉袍站在殿前。

40、柏石曼在一处佛殿所拍摄的穹顶,上面是九龙戏珠的木雕。

41、法雨寺内的大殿。

42、法雨寺大殿的正门。

43、法雨寺大雄宝殿内的供桌。

44、柏石曼拍摄的法雨寺大雄宝殿供奉的观音菩萨像。

45、法雨寺内的法堂。

46、法雨寺法堂内,廊柱上的匾额分别是:“慈云慧雨”、“慈云普护”、“普渡众生”的内容。

47、法雨寺法堂内的菩萨像。

柏石曼亲绘法雨寺法堂的结构图。

48、法雨寺法堂内的供桌与菩萨像。

49、法雨寺法堂内的韦陀神像。

50、法雨寺法堂内的关公神像。

51、柏石曼来到法雨寺的念佛堂,他在廊道上拍下了主持的照片。

52、柏石曼在念佛堂另一个方向拍摄的照片,一名僧人匆匆走来。

53、法雨寺念佛堂内的景观,左侧可见一位僧人坐着椅子上。

53、念佛堂内的大厅,应该是方丈会客的场所。

54、念佛堂内,方丈和另外一人对坐在桌子两侧。

55、一位信众捐给法雨寺的宁波床。

56、法雨寺某处佛殿内的神龛。

57、位于法雨寺的一处僧人圆寂焚化场所。

58、法雨寺后的历代僧人墓葬丛林。

四、普济寺

59、被称为普陀山前寺的普济寺,五代后梁时期在此建寺,此后的宋代、明代多有扩建,清康熙时期改名为普济禅寺。

60、普济寺前的石拱桥。

61、普济寺前的放生池,名为海印池,池中的湖心亭为定香亭,照片左侧的桥为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万寿桥。

62、湖心亭为八角造型,由一座石桥连通两岸。

63、柏石曼站在桥中,往南方拍摄的御碑亭,此亭建于清雍正年间,亭中有雍正皇帝手书的碑文。

64、柏石曼站在桥中往北拍摄,照片中的建筑是普济寺的正山门,御碑殿即在其中。

65、柏石曼在普济寺内将此处注释为云水堂。

66、普济寺大殿内的景观。

67、普济寺法堂内供奉的观音像。

68、位于普济寺海印池东南端的多宝塔,俗称太子塔,始建于元代,是普陀山目前历史最悠久的建筑。

69、太子塔的细节照片。

五、佛顶山与佛顶寺

70、柏石曼在前往佛顶山上途中拍摄的照片,一条步道蜿蜒山中,道旁杂草丛生。

71、柏石曼来到了普陀山的最高峰佛顶山,照片中的建筑是一座灯塔。

72、佛顶山上的石阶,上方有两位男子靠在栏杆上休息。

73、上方的建筑为慧济寺,也被称为佛顶寺,左下方的山崖上,镌刻着“澄波浴曙”四个大字。

74、佛顶寺的院内,阳光灿烂,空地上的晾衣杆上,挂满了僧人的衣袍,有两位僧人在殿门前张望。

75、佛顶寺的大雄宝殿,寺庙始建于明朝,初期为庵堂,清乾隆年间改建为寺。

76、柏石曼来到高处拍摄的佛顶寺佛殿,照片前方佛殿的右侧墙壁写有一个很大的“福”字。

77、佛顶寺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像。

78、佛顶寺大殿的屋顶与梁柱。

79、清光绪年间的1907年,佛顶寺重建,柏石曼来普陀山之时刚刚修好,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佛殿的结构和装饰极为精美,可惜佛顶寺的大部分建筑和佛像都毁于五十年多年前,如今皆为新建。

80、佛顶寺大殿内的四大天王塑像,左边的为增长天王,右边的是持国天王。

81、佛顶寺旁的两位僧人正在对话,坐在瓦砾上的僧人是居住在户外的苦行僧。

82、佛顶山上,柏石曼在高处拍摄下方的风光,不同于山坡的贫瘠,山顶上还可见一片片的树林。

83、柏石曼在佛顶山上看到一座僧人的坟茔,前方的石栏板上写着“幻化空身”四字,两侧的对联分别是:白云归碧岫,皓月印清波。

84、此处石碑为建造者的身份,依稀可辨为:苏州常熟县草圣祠法徒清本的字样。

85、柏石曼拍摄的此墓另一侧。

86、柏石曼来到这座僧人墓的后侧,此刻,阳光洒下,东海泛波,茫茫一片,山岛浮在水中,景色极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陀山珍稀老照片!1908年的海天佛国,珍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 天童寺
一席一叩圆通殿 谨言慎行幻缘间(下)
国内建筑规格最高的寺院——法雨寺
缘记普陀山,两天一夜朝拜之旅,有种信仰叫佛在心间!(附详细攻略)
寺庙布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