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时期的大学 穷人家的孩子上不起

高考分数出来了,志愿填报也已经开始,对于心仪的大学、心仪的专业或许您早已经心里有数,只等着名单的公布就可以准备上学了。但是在民国时期要上大学可不容易。首先要有高中的毕业证书,其次当时也没有全国性质统一的考试,要考取大学必须带着高中毕业证明和成绩等材料去报名参加该所大学的入学考试。考试通过方能入学。

除了入学要通过考试,民国时期上大学的花费一般工薪阶层劳动家庭也负担不起。公立大学一年学费大约几十块大洋,私立大学中最贵的教会学校要一、二百块大洋。当然也不是说就不能上大学了,穷人家的孩子一般都会选择师范大学。因为师范大学是不收学费的,有的还免费为学生提供食宿,还有的会发放津贴,折合下来还能有结余。这期就来详细说说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大学收费情况。

报名费

上面说到民国时候上大学要交报名费,这里的报名费一般是3块大洋,1930年北大招生就要3块大洋,也有的资料显示1931年入学新生报名费只收了1块大洋的。而在20年代的北京,“四口之家,每月12元伙食费,足以维持小康水平”,另据《1918~1980年北京社会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20年代初一个四五口人的劳动家庭,父母加两三个孩子或老少三代人,每年的伙食费132.4元,也就是每月11元就可以维持生活了。两厢对照,基本吻合。而小小的报名费,按高的来说,竟然要花掉每月生活费的四分之一!

再加上当时的入学考试时间都是学校自己规定,时间跨度也比较大,为了增加录取率,学生们一般都会同时报考多个学校,这样算下来,只报名费一项花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了。且不说奔波各个大学还要花费不少的差旅费和临时租房的房租或旅馆的房费。

公立大学的花费

据1912年9月29日颁布的《教育部公布学校征收学费规程》规定了公立学校的学费:

高等专门学校学费,每月2—2.5元。

大学每月3元。

师范学校及高等师范学校免征学费,但入学时征收最多10元的保证金,毕业日原数发还。

  • 大学

国立北京大学1938年制定并公布的《学则》记载了学生每学期入学需要缴纳的费用:

学费10元

体育费2元

制服费12元(可自备)

赔偿费5元(学期末结算,有余发还,不足补缴)

保证金10元(新生入学时缴纳,毕业时发还)

宿费(由设有宿舍的学院酌情定之)

这样算下来,除入学时要多缴一份10元的保证金,每学期至少都要缴17元,每年就是34元的费用。

教育部立外国语学校1938年制定的《学则》记录了该校学生每学期应该缴纳的费用:

学费10元

体育费2元

制服费暂定12元

入学必须缴纳保证金10元

教育部立中等教育师资讲肄馆

每月津贴5元,所有各科讲义除免费的以外,图书文具都由学生自备。

因故中途退学或休学的学生,学校会根据个人情况追缴其所领津贴。

  • 高等专门(专科)学校

《北平学术机关指南》有记载:陆军兽医学校完全官费,只在入学时本科学生缴纳保证金60元,蹄铁科(学制只有一年)学生缴纳保证金10元,毕业后发还;警官高等学校每学期学生需交费25元。

  • 师范及高等师范学校

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不收学费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学校1938年8月开始实行的《组织大纲》中提到,学校要求学生寄宿,并且学、宿费一律免缴。邓云乡的《文化古城旧事》记录,当时的北师大(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学、杂、住宿等费用一概免除,还管饭,伙食也不坏,故而北师大又有“吃饭大学”的绰号。

1926年1月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师生合影

总的来说,公立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每学期学费一般为10元,几乎所有学校都要缴纳体育费,少数学校设有宿舍,需要缴纳宿费(包括水、电、炉费用等),还有的学校要缴纳12元制服费。此外,入学时都要缴纳保证金,一般为10元,毕业时会发还,有的学校每学期还要缴纳赔偿金,会在学期末结算发还。

在30年代北大最普通的包月伙食费是6元,据说“每月6元可以吃得不错;若涨到7元,标准就很高了。”

合算下来,每年每个学生的学费和伙食就已经快要100元了。加之有的学校还不提供宿舍,还要自己租房。

资料显示,1930年调查的2300家北京工薪阶层,每家每月平均收入16元,减去日常开支,每年多了也只有三四十元,很难养的起大学生。

至于师范和高等师范学校不收学费,有的还免费提供食宿。所以很多家里条件比较困难的一般都选择上师范学校。

私立大学的花费

民国时期有很多私立大学。1925年,全国经教育部批准立案的私立大学有13所,经教育部同意试办的有14所,未经批准而自办的为数更多。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的北京,只《北京志稿·文教志上》一书,记录在案的私立大学和私立专科学校就有十余所。

私立大学的学费一般比公立学校高,但所有的私立大学学费没有统一标准,其中教学条件最好、收费最高的是教会大学,并且其收费项目也多。所谓教会大学,即清末和民国期间由基督教或天主教教会在中国创办的大学。北京最有名的教会大学就数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了。

  • 燕京大学

1937年通过的《燕京大学本科教务通则》第三章,详细记载了每学期入学需缴纳的费用:

正式学生及幼稚师范专修科学生的学费都是55元,制革专修科学费为60元,特别生、复习生学费按学分收费,每学分5元,最低15元,最高60元

宿舍费(电、炉、水等)20元

医术费(药费另计)2元

体育费2元

杂费2元

实验费及音乐费按所习科目规定之。

其中,特别生、复习生按学分缴费,当时燕京大学本科学生每学期平均要修约17学分,若修满学分核算下来每学期要缴60元 。

这么算来,普通学生每学期最少也要缴81元,每年至少162元,这还不算实验费、音乐费等等。

  • 私立北平辅仁大学

《私立北平辅仁大学学则》第十三章第五十六条明确记载了本科学生入学每学期应该缴纳的费用:

学费35元

宿费及灯炉费20元

杂费、卫生费、运动费6元

化学、物理、生物、心理每门课实习费5元

社会经济学系实地调查费5元

预偿费每位学生2元

在此基础上每习一科加5元,只要不损坏校内物品就可退还。

每个普通学生每学期不算实习费和每科目的预偿费也要要缴纳63元,每年也要126元

总的来说教会大学每年收费高达一百多块,是公立学校的数倍,甚至有的教会大学在抗战期间只学费就高达200多块。当然教会大学学费高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其教学条件、食宿条件都比公立学校要好许多。

首先是住宿条件好。在北洋政府时期,北大的学生六个人一间宿舍,宿舍楼里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冬天没有热水供应,学生冻得发抖;而身为教会大学的燕京大学,两个人一间宿舍,每间宿舍都配备了浴缸、电话、饮水器和洗衣设备,学校不间断供应热水,每个楼层还都有一个小厨房,嫌大伙房饭菜不合口味的学生还可以在小厨房里自己做饭吃。

其次,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是一流的,大多数教科书都用英文编写,任课教师也多为外籍教授。如上海浸会大学,全校五十名教授,其中二十二个是美国人,老师用英语讲课,学生用英语交流,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口语水平高得吓人,只学一两年,就能跟外国人正常交流。

通篇介绍下来,按当时普通工薪阶层每年的收入,只能让孩子上不收学费的师范大学,其他收费的学校,即使是每年几十块的普通国立学校也是供不起的。就算咬着牙供孩子上了学,也会因为后续收入状况,导致孩子被迫退学。

所以说我们要珍惜当下和平稳定的环境和努力就有收获的时代,也祝每位考生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学心仪的专业!

如果文中有需要指正的地方欢迎不吝赐教,在评论区留下年的高见,您也可以写下您上大学时的学费、宿舍费、伙食费等和当时的美好回忆。如果认为我们写得不错,也欢迎您点赞打赏!

本文参考:

《北京志稿·文教志上》

《民国初期各阶层的收入水平与生活状况》杨兴隆 《经济社会史评论》2015年第3期

《民国时期上大学要花多少钱》李开周 北京青年报

《流年碎影》张中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留学各类型院校收费标准介绍
专家提醒:出国留学谨慎选择私立学校
全莆田最贵的私立小学?上一个多月的课,学费交了1.1万元
“高考教”狂热背后的民国幽灵
留学美国:人数与费用“齐飞”
【美研申请】留学费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