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集」邓小平和刘伯承元帅的30张合照,是战友,是搭档,是亲人

刘伯承、邓小平的合影。

在中国解放军军史上,一共有五对黄金搭档,朱德和毛泽东、彭德怀和左权、陈毅和粟裕、林彪和罗荣桓,还有就是今天的主角刘伯承和邓小平,他们互相尊敬、互相信任、默契配合,都为创立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今天,笔者用一组图片再来讲讲“刘邓大军”的灵魂人物刘伯承、邓小平的故事。刘伯承是开县人、邓小平是广安人,两人是四川老乡,并且都属龙,只是刘伯承大了整整12岁,这算是一种冥冥中的天意,注定会因缘际会。

一、大革命时期相识,共同反“围剿”、历经长征、参加遵义会议

刘伯承入党前,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等,是赫赫有名的“川中名将”,而邓小平正远渡重洋勤工俭学,都是为了同一个理想而奋斗。1927年,南昌起义后,刘伯承按照组织的安排,去苏联学习,并于1930年回国。而邓小平结束学业回到国内,先在上海工作,后来到组织安排到广西组织武装活动,先后发动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两人都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做出重大贡献。

1931年,邓小平率领广西红军辗转抵达井冈山,和中央红军汇合,自己转入地方工作。1932年,刘伯承也来到江西中央苏区,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的校长兼政委,两位四川老乡才第一次见面,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随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思想泛滥,刘伯承、邓小平都持反对态度,先后遭受到打击迫害,彼此的遭遇差不多。

1938年1月,在山西辽县桐峪镇的合影。

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期间,刘伯承跟随红五军团前行,冲锋在第一线,留下和小叶丹歃血为盟等佳话。邓小平则是和“红星”纵队出发,并担任《红星》报主编。1935年,党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邓小平作会议记录,刘伯承以军团负责人身份参加,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态度。

遵义会议至关重要,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也是刘伯承、邓小平共同参加的第一个关系着党和军队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议,为以后两人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太行上上。

二、抗日战争时期,二人亲密合作,“刘邓大军”威震天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洛川会议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为总指挥,邓小平任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邓小平告别八路军总部的朱德等人,根据中央军委安排,前往山西辽县担任129师政治委员委员,这也是刘伯承的推荐。之后,刘伯承和邓小平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两人前后共事长达13年。

在八年抗战中,刘伯承和邓小平配合默契,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和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领导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正太榆辽等系列战役战斗,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一边坚决维护抗日统一战线,一边打击日本鬼子,在艰苦条件下,牢牢把紧太行山这道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刘伯承和邓小平还领导根据地军民实行生产自给,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共同度过了艰难岁月。

在商量军情中。

在合作期间,刘伯承和邓小平从来没有过相互埋怨、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始终亲密无间、密切信任、配合默契。据在129师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刘伯承的口头禅是“按邓政委说的办”,邓小平也常说,“按刘师长的意思办。”刘邓大军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主要是因为邓小平和刘伯承能相互支持、互相维护对方的权威。

比刘伯承小的邓小平,在很多方面都把刘伯承当作自己的“师长”。抗战时期,条件简陋,部队指挥所经常是黑漆漆的,而那时候,刘伯承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视力也微弱。在商量战略部署,查看地图的时候,通常是邓小平举着蜡烛,将刘伯承手指的地方念出来,一起商量和谋划,而邓小平尽可能把杂事揽在自己身上,大事才让刘伯承决策,只为了让刘伯承能够多休息调养,让人感警卫人员都感动不已。正是由于两人的和衷共济,默契配合,情同手足,刘邓大军才一往无前,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刘邓”大军也闻名天下。

在解放战争时期。

三、解放战争时期,千里挺进大别山,率军南下解放全中国

内战全面爆发后,面对国民党军队的挑衅,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部队先后取得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豫北等系列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敌人的战略进攻,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1947年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成立,由邓小平担任第一书记,刘伯承担任第二书记,邓子恢担任第三书记,解放战争拉开序幕。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发起鲁西南战役,正式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艰苦条件下,杀出一条血路,直捣国民党统治腹心,在大别山站稳脚跟,开辟扩大了中原解放区,扭转了全国战局。毛泽东把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起点的战略进攻称作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在大别山,由于斗争需要,刘邓分成两个指挥部,但在刘伯承和邓小平上报下发的电报中,一切电报仍是签署“刘邓”二字。

在淮海战役期间。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任书记,统一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人,大大地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4月至5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指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及苏、皖、浙、赣、闽等省广大地区。1949年10月至1950年2年,刘伯承与邓小平率部进军西南,解放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和西康省大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割据西南、伺机反攻的企图,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战役中,有时候,一些指挥员不了解整体局势,不理解刘伯承的一些战役决定,思想上一时间难以转过弯来。每当这时,邓小平总是积极给指导员们做思想工作,直到大家思想统一为止。刘伯承是决策者,负责下命令,而邓小平则负责政治动员,以确保决策能够顺利贯彻执行。两人缺一不可。在他们合作的13年间,就是这样默契配合的。很多人说,刘邓之间,就连一个顿号都放不下。邓小平自己也曾说过:“人们习惯把“刘邓”连在一起,在我们两人心里,也觉得彼此难以分开。同伯承一起共事,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在西南“三龙际会”。

四、新中国建立后,各自遭遇不幸,在患难中始终互帮互助

1950年,新中国建立了,仗也打完了,携手13年的老搭档为了建设新中国,不得不分手投入到新征程中。当时,刘伯承要去南京筹办军事学院、邓小平则继续留在西南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临别前,刘伯承把自己的珍藏许久的,22岁照的照片送给了邓小平,邓小平对这张照片视若珍宝,珍藏了一辈子。

后来,随着国内政治局势的恶化,刘伯承和邓小平都经受了不少磨难。后来,中央拨乱反正,邓小平重新成为领导核心,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战友,常常来到刘伯承病榻前。那时候,刘伯承已经卧床不起,连生活自理能力都丧失了。邓小平经常独自一个人坐在那里,陷入深深的回忆中去。1982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中共十一届全会通过了《给刘伯承同志的致敬信》,向刘伯承同志致以崇高的问候和敬意。随着身体越来越差,刘伯承留下遗嘱:“我死后必须让邓小平同志为我主持追悼会,如果不行,我决不进八宝山......”。

两家人在河北武安县留影。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与世长辞,邓小平第一个来到刘伯承灵堂,还带来了夫人卓琳和子女孙辈们,至于最高的礼节。10月16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主持了刘伯承的追悼大会。后来,邓小平含泪写下了《悼伯承》一文用朴实无华的悼文感叹当年并肩作战现已以阴阳相隔。,而刘伯承死后也并未葬在八宝山,而是将尸骨洒在了太行山上,墓碑立在129部旧址处,借以缅怀当年刘邓大军在太行山上的辉煌革命历史。

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情谊,是在枪林弹雨中、风暴打击中结下的。两人虽然都已作古,可“刘邓”二字,却不惧时光流逝,依然留存在人们心间。今天笔者就用这一组照片,再次向两位伟大的共和国缔造者致敬!

最后向两位共和国的缔造者致敬!请继续看图(还有22张)——

在晋东南某次阅兵上。

在山西辽县桐峪镇八路军总部。

八路军129师主要领导合影。

在抗战时期的合影。

在“百团大战”总结会上。

在延安机场的合影。

在邯郸战役后释放战俘时合影。

在解放战争时期。

在解放战争时期。

在开国大典上。

在北京颐年堂的合影。

在徐州车站。

在进军大西南中。

在进军大西南中。

在研究作战部署。

在汉口合影。

在商议进军西康事宜。

在成都的合影。

在重庆相会时合影。

在北京颐和园的合影。

在北京机场。

邓小平在刘伯承追悼会上。

整理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放战争——挺进大别山
解放」解放战争中二野最惨烈的一场败仗,兵力损失过半,对手实在太难缠
1947年,一封三A级绝密电报,牵制住了一半国军,改变解放战争格局
黎明前的决战:序篇,义无反顾的前进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
晋冀鲁豫大军挺进大别山仅数月,为何就被迫分兵,看看对手的手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