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锦花园——讲述胡同的传奇故事(三)

今天带各位欣赏的这条胡同,位于元大都“经”线之一,明、清北京内城重要的南北通衢(崇文门至雍和宫),东四北大街路西的锦花园胡同。

什锦花园胡同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大佛寺东街,与小细管胡同、南吉祥胡同、南阳胡同、道湾胡同、南剪子巷胡同、刚擦胡同相通。它曲折、幽静、深邃,构成一幅别致的胡同画卷。

什锦花园胡同是一条古老的胡同,也是一条曲径通幽的胡同。更是一条富有传奇故事的胡同。

吉祥胡同小学

这里是什锦花园胡同唯一的“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北侧称南吉祥胡同(清光绪《顺天府志》称黄土坑),通往魏家胡同;南侧称南阳胡同(清光绪《顺天府志》称扁担胡同),通往育群胡同(清光绪《顺天府志》称马大人胡同);这个十字路口南北方向不是正对着,而是错开一条胡同的宽度。南吉祥胡同看不到南阳胡同,反之,南阳胡同也看不到南吉祥胡同。

从南阳胡同看南吉祥胡同

从南吉祥胡同看南阳胡同

十字路口西北角有一个公用电话,金同学的家就负责公用电话的传呼工作,查询天气预报和时间是免费的,金同学可以准确的把握上学的时间。

吉祥胡同小学是我的母校,在南吉祥胡同南口路东的一条死胡同内(老门牌南吉祥胡同6号)。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母校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成立,初名八旗左翼第三小学堂,校址在魏家胡同路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移至现址。{《北京市志稿》“市立吉祥胡同小学校,初名八旗右翼第三初等小学堂”。右翼有误。清初满洲八旗全部住在内城,左翼:镶黄旗(安定门内)正白旗(东直门内)镶白旗(朝阳门内)正蓝旗(崇文门内)。右翼:正黄旗(德胜门内)正红旗(西直门内)镶红旗(阜成门内)镶蓝旗(宣武门内)。母校的位置应为左翼。例如:市立东直门小学,校址在东直门内,成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左翼八旗第四初等小学堂}。民国元年归京市学务局接办,改称京师公立第十二初等小学堂,民国四年(1915年)改为京师公立第十一高等小学校。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称北平特别市公立第十一小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北平社会局按教育部的规程变更市立小学校名,北平市市立第十一小学校变更为北平市立吉祥胡同小学。

《都市教育》16年1卷11期:公立第十一高等小学校,校长冀良秀,教员1人,班级1个,学生30人。《都市教育》1916年14期:校长还是冀良秀,教员增加到7人,有6个班,学生217人。《京师教育周报》1927年1卷6、7合刊:校长张景巡,有八个班。

王豫复别号子元,毕业于北京师范,曾任公立第十一小学校

校长。李荫福别号厚生,北平师范毕业,曾任市立吉祥胡同小学校长。

《北京市市立、私立小学概况表(1937年12月统计)》吉祥胡同小学校长:张玉贵;班级编制:初级六班、高级二班;教员:11人,7男4女。学生:男生177人、女生129人,合计306人。

张玉贵校长,河北满城人,北平师范学校毕业,曾在西观音寺小学任教员三年。

《北京入学指南》通俗教育研究会1917年公布的国立、公立、私立高等小学一览表中显示,公立第十一高等小学校,现有学生二班80人,学费每月铜元二十枚,书服杂界自备或由校代购,无论何人皆可做保证人。当时公立第一、二、三、四、五、六、八、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十七高等小学,学费都是每月铜元二十枚。公立第十一高等小学校对保证人不设门槛,可谓是一所非常“亲民”的小学校。

南吉祥胡同南口路东至进入学校死胡同的路南没有门,高大的山墙是吴佩孚公馆的西房和北房,学校大门朝西开,传达室是一间小西房,南侧还是吴公馆的山墙,北侧是教室后檐墙,教室虽然是南房但开有后窗户增加采光,东面的墙壁上有毛主席画像。

向北拐进入第二个院落,东、西、南、北都是教室,东房教室的后面是第三个院落,南、北两侧为教室,东面是魏家胡同44号马辉堂花园的院墙,这里是学校的操场。借着围墙用砖砌成有一个约80公分高,20几平米的土台子,称“忠字台”,用于文艺演出表演节目。

我是1968年在吉祥胡同小学读小学,我背的是母亲缝制的书包,为了我上学,母亲特意买的类似帆布的白布(结实、耐用),自己染成绿色(邮局绿)再裁剪、缝制。大概用了两天的时间才做好,新书包装着新课本伴我走进了学校。由于1967年没有招生,是两拨适龄的孩子一块入学,一年级新生按大、小班排序,教室不足分上、下午上课。学校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解决教室问题,在汪芝麻胡同中间路北找到一个院子,部分班级在这里上课

校门口毛主席的画像前,在阎建华老师的带领下,手举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向毛主席早请示:并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

阎老师是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教算术课。大约四十岁左右,个子不高既严厉又和蔼可亲。我记忆最深刻的事情:我们班有一个叫翟小平的同学住小细管胡同大庙(旧门牌9号),他妈妈病了,阎老师见到翟同学总是询问他妈妈的病情好了没有!什锦花园胡同有个同学叫李艳珠(音),阎老师给她改名叫李竹青,当时并太懂新名字的意思,(今天揣测大概取竹子的挺拔和青春之意)但这两个字还是记住了。记得有一个住在什锦花园胡同西口,叫柴红旗的同学是班干部,不久转学走了,据说在新学校与老师一起学习《毛著》,很是让同学们羡慕。阎老师家住东四五条,二十几年前曾见过阎老师一次,已是白发苍苍。

三年级的班主任是教语文课的王老师,家就住在南吉祥胡同杜近芳家的前院。有一段时间没有给我们上课,王老师到教育局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的编篡工作了。

四年级在汪芝麻胡同上课,班主任是沈老师。这是个男老师,三十来岁个头不高,黑黄的皮肤,长期吸烟牙齿都熏黄了。丁同学说:沈老师说话有京东的口音,家应该是顺义、平谷人。由于沈老师家在农村,学校安排沈老师在汪芝麻胡同校园里住宿,他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给我们几个男生理发,老师手持亮闪闪的手动推子,贴着头皮,推子凉凉的,然后慢慢的离开了头皮。“咔嚓咔嚓”剪几下扬一下手臂,一团头发无声的落下。最后老师还要退后一步,左右描一描,再找补两下,一个“王八盖”的发型出炉了。虽然对这样的“造型”不是很满意,但毕竟将头发剪短了。沈老师牺牲休息时间,义务为学生理发的事情已经过去近50年了,我还能嗅到沈老师身上散发着特有的烟草气息;感觉到铁推子贴在头皮上的丝丝凉意;耳畔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

五年级时的班主任是姚宝玲老师,她也是语文课的老师,家在现在的景山办事处旁边住。1949年前马市大街有一家“桃园”的汽车行,有两部汽车用于运营,老板也姓姚。

母校旧址今为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吉祥分园,北京早期的小学校之一,有着百年历史的吉祥胡同小学,正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

母校旧址今为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吉祥分园

高大的山墙是吴佩孚公馆的西房和北房

慧仙女工学校碑

慧仙女工学校碑原立于南吉祥胡同21号。慧仙是蒙古额哲特氏。其夫承厚,为蒙古布鲁特氏,在朝廷任工部郎中,1905年冬去世,慧仙过于悲痛未过百日便随夫而去。慧仙是个视野开阔、思想进步的女子,受杭州惠兴女学堂的影响,临终前对母亲说:“国风俗向以家产遗子孙,无捐产以举公众事业、造社会幸福者。有之,请自慧仙始。我死,以我家遗产兴女工。”其母将家产交慧仙夫妇好友邓诚璋筹办学校,1907年3月7日正式开学,称“私立慧仙女工学校”,光绪帝赐“育才兴学”匾。

1912年曹锟第三镇兵变,北京钱庄商铺遭重创损失巨大,慧仙女校存在钱庄的资产被洗劫一空,停止办学。邓诚璋给慧仙立祠,并且立碑纪念。在南吉祥胡同北口路西一个洼地大院,(也许这就是“黄土坑”名称的由来)我看到过院里有座石碑。

慧仙女工学校碑现收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有慧仙女工学校碑帖展陈图片来自网络

私立慧仙女工学校校址在南锣鼓巷的净土寺,慧仙女工学校碑为什么出现在南吉祥胡同,还待考证。

什锦花园胡同33号:梅兰芳先生的得意弟子,杜派创始人杜近芳先生住宅。

我的中学同学“生子”的回忆:“景山派出所是从隆福医院对面景山办事处迁到这里,这个院是“吴裕泰”吴家的后门,前门在南吉祥胡同。从后门进去迎面是一排带地下室的高大南房,南房前面有院,院子的北面是一座,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中西合璧的小洋楼,木地板非常漂亮,曾经在此取景拍摄电影。小洋楼的北面还有花园、假山和其他院落。杜近芳先生是吴家的媳妇,“文革”中杜近芳先生受到迫害被抄家,连带着唱戏的行头和家居被抄走了好几车。”

袁静明《相敬相亲几多情——记杜近芳、吴葆桢夫妇》:“提起梅(兰芳)派传人杜近芳的名字,在戏曲艺术界和国内外京剧爱好者当中,可谓家喻户晓,但谈到闻名于全国的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吴葆桢,读者可能会感到陌生。他就是杜近芳在艺术事业上的坚强支持者,几十年情深似海、恩爱如初的生活伴侣。”

吴葆桢先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著名妇产科肿瘤专家。祖籍安徽歙县,生于北京,京城“茶叶吴”后人,身材高大、儒雅倜傥、风度翩翩。

万希润大夫《忆吴葆桢》文:“上个世纪80年代的某日清晨,在车棚,吴葆(桢)从哈雷摩托上翩然而下,花格衬衫束在毛边牛仔短裤内,手持头盔,面带微笑——这是我对先师最为清晰的印象。”

吴先生酷爱京剧,会拉京胡,因此与杜近芳相识。在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关怀下,吴葆桢、杜近芳在协和礼堂举行婚礼。

他的导师林巧稚教授对吴葆桢的专业水平有很高的评价,吴先生1955年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到沈阳军区总医院工作,林巧稚教授亲自出面协调,调他回北京协和医院工作。

1978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我国首批赴美留学的访问学者离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柳百成为国家首批公派赴美学者总领队,赴美学者共计52人,只有两名医学专家,吴葆桢先生是两名医学专家之一。航班抵达纽约时是当地时间深夜,但机场犹如白昼,几十家媒体的摄像机、镁光灯将柳百成和大家团团围住,柳百成和四位领队在飞机上准备好的声明,由留美学者中英语最好的吴葆祯医生一字一句的宣读。这一幕成了很多美国媒体第二天的头条新闻。

1992年3月3日吴葆桢先生英年早逝,年仅62岁,令人扼腕叹息。

景山派出所

什锦花园胡同25号:工商富贾乐家老铺的工厂

十字路口向西,路南有道湾胡同(陈宗蕃《燕都丛考》称八道湾),通往育群胡同。

道湾二号,是北京中药二厂,其前身是北京宏仁堂制药厂。1930年乐家后代乐笃周、乐佑申、乐益卿等人在什锦花园25号(今43号)创建宏仁堂制药厂。

北京档案馆藏有,欧美同学会1947年2月9日召开大会,修改章程,选举理事会的档案,欧美同学会通讯录记载:乐笃周、乐佑申籍贯:北平;年岁分别为:57、54岁;留学法国,学商科;职业:乐笃周南京同仁堂经理;住址:东四什锦花园廿五号。乐佑申北京宏仁堂经理;住址:前外新开路9号。

张炳鑫《同仁堂乐家老铺》的文章中披露:“1928年国民党政府南迁,乐老五(笃周)借此机会在南京开了一个同仁堂,从而打破了多年来同仁堂不设分号的禁例。”

解放后工商业公私合营,宏仁堂制药厂改称北京中药二厂,是北京中药行业专门承担生产中成药水丸的厂家。

中药二厂生产的“西瓜膏”给附近的街坊邻居带来福利,西瓜霜的原料是西瓜皮,京郊的瓜农赶着马车给中药二厂送西瓜,为尽快取得原料西瓜皮,中药二厂招呼街坊邻居免费吃西瓜,唯一的要求是将西瓜皮留下,这可真的是白吃。

浓浓的中草药味弥漫在空中,沁染着半条胡同达六十年之久,我在165中学上课,一阵阵的异味不时地飘进教室,同学戏称是在“炒土鳖”。

什锦花园胡同25号(今43号)先后挂有:北京市中药贸易中心、北京市中药贸易公司、北京药材公司北城批发部、北京东华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永安复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牌子。

宏仁堂制药厂是解放前什锦花园胡同唯一的工厂。

什锦花园胡同43号

挂牌单位

著名集邮家

什锦花园胡同到了这里似乎再没有什么亮点了,其实不然,路南的北京165中学,正门在育群胡同,后门开在什锦花园胡同,这也是一所百年老校,故事满满,本文暂不赘述。

什锦花园旧门牌31、32号还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在上个世纪初叶活跃在政坛和邮票领域的著名集邮家和著名的邮商,他们是北京邮票交换会首批会员陈允中、王晋斋。

《北京邮票交换会会志》1926年9月20日印行第2期《会员录》,公布首批会员57人,其中5月1日登记者33人,余均为6月1日登记入会。

金问涛先生在《北京邮票交换会首批会员事略考(二)》中介绍:“9号陈允中(本京东四什锦花园31号,注:与王晋斋相邻)

陈允中(1875-?),字权均,一度更名陈中,江苏金坛人。游学日本,归国后任师范学校校长及省议会议员,曾参加武昌起义,民初当选为众议院议员。

22号王晋斋,干事员(本京东四什锦花园32号)

王晋斋(1882-1940年),本名锡善,上海嘉定人。为松江育材学塾的首批学生,其父王柳生系南洋公学创办人。毕业于山海关铁路学堂,1912年前进入清华学校,担任校医院管理员,1917年因病辞职,自后成为专业邮商。”

1916年9月间陈允中先生以众议院议员的身份质问张勋,督军同盟的问题,张勋等发表排斥国会的通电。张勋1917年6月进京,解散国会复辟帝制。

金问涛先生《不能不提的王晋斋》文中说:王晋斋,本名王锡善,生于1882年,祖籍山西太原,上海嘉定人,南翔走马塘“王信义”后裔。……1917-1921年曾寓居京城北剪子巷白米仓17号。

1926年王晋斋加入了辽宁海城的蓂朗邮票会和北京邮票交换会,填写会员地址为:北平什锦花园三十二号。

什锦花园三十二号位于什锦花园胡同(横巷),紧邻南剪子巷(竖巷)。

图片右侧为空场再向北为刚察胡同

51、53号为如意门

《1919年京师总商会众号一览表》中有三家铺号注册地址位于什锦花园。陆陈行商会:通兴公,执事:赵瑞生;天兴公,执事:王玉山。钟表行商会:翠珍斋,执事:高志堂。

陆陈行:是中国旧商业的一种行业,主要是代客买卖粮食,从中收取佣金。拥有资金多的陆陈行,除代客买卖外,还自购自销,每年夏秋季节,低价大量收进,囤积居奇,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垄断市场,哄抬物价,高利出售。

《老北京实用指南》中记载:什锦花园18号住着安徽籍的律师随步廷(培一);什锦花园还有寓医冀恺轩;还有产婆姜李氏。和顺班的影戏班子也在什锦花园。

什锦花园胡同不仅有延寿寺,另外还有几处庙宇。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记载:

关帝庙,坐落内三区什锦花园七号,建于顺治年,属私建家庙。本庙面积东西一丈,南北一丈,房屋半间。管理和使用状况为庙主管理,并信仰。庙内法物有泥像三尊,泥马一匹,铁磬一个,漆五供一堂,供桌一张。(推测在民航总局木工房17号)

五圣神祠,坐落内三区什锦花园三十五号,建于明,属私建。本庙面积东西七尺五寸,南北一丈三尺五寸,房屋一间。管理和使用状况为祖遗家庙,庙内法物有泥像七尊,泥香炉一个。(推测在什锦花园西口路北)

三圣祠,坐落内三区什锦花园四十号,建于清咸丰元年,属私建家庙。本庙面积东西二丈八尺五寸,南北八尺二寸,灰房一间。管理和使用状况为自行管理使用。庙内法物有泥像十尊,木像两尊,铜像一尊,木香炉一个,洋铁香炉两个。(推测在北平市立职业学校附近)

从明朝的“适景园”到“文革”前的500余年,什锦花园用当下的词汇叫做作“高档社区”。这里的住户既贵且富,将老北京“东富西贵”的民谚融为一体。

这里有明朝公爵的花园,也有清朝蒙古王爷的府邸;有北洋大帅的行辕,也有国粹翘楚的公馆;有中药富贾的工厂,也有新中国机关的办公地;有著名集邮家的宅邸,也有新中国领导干部的寓所;有管理教育的衙署,也有北京首家职业学校;有草原牧民温暖的家,也有寻常百姓的居所。什锦花园是一幅浓缩的北京史画卷。

曾经的什锦花园胡同,幽静而闲适,深邃而安逸。

什锦花园 —— 讲述胡同的传奇故事(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什锦花园
021-东四什锦花园胡同~(老阿带您胡同游之二十一)
北京胡同(32)魏家胡同
戴笠在北京的公馆是怎么来的---三不老丈量北京胡同记(第四季-8)
美丽的乡村小学校 - 玫瑰花园
崇文门内一所百年小学校溯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