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名家刘淑度(三)

(接上文)

1927年春末的一天,我正式拜师了。在老师家,仪式很简单,除李苦禅外,还有两个人(现已想不起姓名)。我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了拜师礼,随后,把写好的门生帖呈给老师。老师接过后,对我说了几句勉励的话。李苦禅讲了几句祝贺的话,拜师礼就结束了。随后我又去拜见了师母。

我正式拜师后的第一年,始终都是我拿去作品请老师阅批。老师对我的每件作品,每个字都是认真地批改,写下简明扼要的批语,如:“弱了”、“细了”、“平了”等,并向我讲解哪刀好,哪刀不好,哪笔的弯直和粗细应该怎样掌握,指导得很具体。但是,我每次去老师家都看老师在作画,始终没看过老师实际篆刻的刀法。因为老师篆刻多在早晚,上、下午均作画。我早就听说齐家的刀法是单刀偏锋,但一直未能亲眼见到。一次,我鼓起勇气对老师说:“老师,请您给我刻方章吧,让我看看您怎样刻。”老师欣然同意了。

1928年初春的一天下午,我把早就准备好的两方寿山石带给老师,老师拿起石头,不打样,也不用印床,左手拿着石头,右手握刻刀,边刻边讲:“刀法有几十种,总起来有十六种,但我的刀法,就是单刀偏锋一面下刀。”我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下刀,只见老师神态自若,动作熟练,约有十几分钟,“白石弟子”四个白文字就刻出来了。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好像是昨天的一样。这方有纪念意义的名章,至今我还珍藏着。另一方老师后来刻了“淑度长年”四个白文字,印拓收在老师后来出的印谱中。还有一次,一个南纸店的学徒,来老师家取一方名章。他临走时发现,名章的边款忘刻了。于是老师拿起刀,很快就刻完,让学徒拿走了。

我跟老师学习了几年,篆刻刀法有了一定的进步。一次,老师说:“我的徒弟很多,但是在篆刻上成绩突出的只有三个。第一,是罗祥止;第二,是余中英;你是第三个。你虽然是第三个,但在女子中是难得的。”罗祥止,四川人,精于书法、国画、篆刻。1930年左右,他在四川已颇有名气。他为深入钻研篆刻艺术,千里迢迢慕名来到北平,专为向老师学篆刻。他来到北平,为了清静,不住旅店,住在庙中。白天除了去老师家,逛厂甸书肆外,没事不出门,在庙中不是画就是刻。

在他和老师接触的七八个月中,亲眼见到老师的刀法高超,对老师十分钦佩,最后,才正式拜在老师的门下。拜师会特别隆重。可惜我没参加。按规矩他是我的师弟,可是他的年岁,要比我大十几岁。因为他的功底深,所以,老师对他十分器重。他在北平呆了约两年,临走时,老师特刻“吾道西行”以赠。并对我说:“他回四川,吾道西矣。你何时回德州?你回德州时,我刻'吾道东行’送你。则吾道东矣!”

1933年,老师给了我个润例(又叫润格、润笔、笔单,指为人做诗文书画所定的报酬标准,通常写在挂出的招牌上)。老师说:“我刻一个字四元,加边款四元。我给你定每字二元”这样,我在琉璃厂的浮青阁挂出了润例。但在旧中国男尊女卑,女子受歧视。我母来是旧社会的贤妻要良母,她受旧社会思想的影响,反对我挂润例;所以,我只在淳青阁挂了不长时间的润例就撤回来了。从此以后,我就把自己喜爱的篆刻作为工作之余的消遣,始终没有再挂润例。

我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教育和爱护,他不仅给我开了个润例,而且希望我搞个印集,并为我将来的印集写了序。老师的序是这样写的:

从来技艺之精神,本属士夫,未闻女子而能及。即马湘兰之画兰、管夫人之画竹,一见知是女子所为,想见闺阁欲驾士夫未易耳。门人刘淑度之刻印,初学古人,得汉法,常以印拓呈余,篆法刀工无儿女气,取古人之长,舍师法之短,殊为闺阁特出也。余为点定此拓本后,因记数语归之。

辛未(1931年)十二月齐璜白石时居旧京越明日

乃壬申元日也时年七十又二矣

1930年,我从北平女师大毕业,在河北省遵化县第五中学教了近一年书。1931年我父亲去世,我回家奔丧。后来没再回遵化五中,而是又来到北平。这年的冬天,我在上海神州女学的老同学,这时已成了郑振铎夫人的高君箴,来找我。她说:“最近郑先生从上海来北平,应燕京大学的聘请,在该校任教,并准备在教书之余,编写中国文学史、绘面史、版画史等几部书。想请一两位助手帮助他工作。我想找你去。”我和母亲犹豫不决。我们想,事情虽然不错,是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但这不是个正经职业。后来,郑振铎先生说将来打算给我在燕京大学“校刊编委会”补个名字,名义上我是“校刊编委会”的人,实际我在郑先生家帮助他工作。这样,我就同意去了。

从此以后,我就天天往郑先生家中跑。他家在燕京大学教师家属住宅区。我在郑先生家认识了不少名人,像谢冰心、容庚、俞平伯、郭绍虞、顾颉刚、容肇祖、许地山、朱自清、巴金等人。其中我对顾颉刚、郭绍虞二位先生更熟识,因为我和高君箴经常去他们两家,帮助顾撷刚夫人和郭绍虞夫人干些活。有一次,巴金、朱自清、冰心、陈竹隐等十五位学者和我在郑振怿先生家中照了个合影,可惜的是这个很有意义的留影,在……中被抄走,不知下落。

郑先生除了编文学史外,还和鲁迅先生合作编辑出版《北平笺谱》。我为这部资料的编辑出版,也出过一点点力。如帮助他们搜集画笺,联系书店印刷等事。1932年,鲁迅先生给郑振怿先生来过两封信,一封是商量《北平笺谱》的编辑计划,一封是研究找人搜集资料的事。这两封信后来都放在我手中。可惜,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书信,也都毁在……中。

一次,郑振铎先生对我说:“鲁迅先生求你刻个章。”我说:“鲁迅先生过去教过我,是我的老师,谨遵师命。”我选了两方普通的白寿山石,一方刻成白文“鲁迅”,另一方刻成朱文“旅集”。因为这是给鲁迅先生刻的,我精工细刻。刻完后,还特意拿给齐老师看。老师对“鲁迅”这方章比较满意,说刻得好。

对“旅集”的“旅”字,他说安排得不好。当时老师用手指着,边说边勾画的情形,现在还想象得出。后来我又拿给贺孔才先生看,贺先生的意见基本同老师一样。我听取了老师和贺先生意见后,正要把“旅隼”这方章磨去重刻,郑先生找我要章,说他准备同茅盾先生一起去上海(这时鲁迅先生已返回上海),顺便给鲁迅先生带去。我说:“这两方章我都拿给老师看了。他说'旅’字安排得不好,我要磨去重刻。”郑振铎先生说:“我看很好,不用重刻了。”当时,边款都没来得及刻,就拿走了。

我还给郑振铎、冰心、郭绍虞、顾颉刚、俞平伯、许地山先生等刻过章。我给郑先生刻的章最多,约有十一二方,给冰心先生刻的“冰心”二字,曾受到老师的称赞。老师说:“叫别人看,谁都会相信出自白石老手。”

我不管给谁刻章,都不愿用那些名贵的石头,怕给人家刻坏了。抗日时期,我在南京,有个人拿来一方田黄石,田黄在石头中可以说是最名贵的了,有“一两田黄,三两黄金”的说法。这样贵重的石头,我不敢刻,让他拿走了。1980年,上海鲁迅博物馆的同志拿来一方鸡血石,要我刻“鲁迅百年诞辰纪念”几个字,我请他们换了两方普通的寿山石,一方刻了这几个字,另一方还没有刻,但我答应了在鲁迅逝世50周年(1986年)时,把它刻出来以示纪念。这个愿是要还的。

我也曾发现过,一些人由于缺乏历史文学知识,磨去名刻,来求我刻印。一次,一个人拿来一方磨过的旧章让我刻。这方石头,虽然是个普通寿山,但却是名人所刻。石的顶端刻有一个“丐”字,我认得这是寿石工刻的。我很惋惜,我对来人说:“寿石工是清末民初非常著名的金石篆刻家,把他刻的字磨去,太可惜了。”还有一次,一个好友拿来两方旧石章求我治印。一方已磨过,另一方刻有“北窗高卧”四字,两方石头的边款都是“文彭”。我发现后,急得直跺脚。我批评来者在磨之前,不向别人请教请教。我随后又向他介绍了文彭其人。文彭(1498~1573),明代著名的篆刻家。字寿承,号三桥,江苏吴县人。是文徵明的长子。他继承家学,精于篆刻,留下的东西极少。他与当时的名家何震并称“文何”。因之,磨去他的刻章是个损失。

老师对我的教育很深,影响很大,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老师赠给我的东西很多,无法说全,但主要的是老师的刻苦学习精神和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老师的这些精神都集中在他的印谱上。老师每出一部印谱,都赠给我一套。他所出的每一部印谱,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今天看来,它们可以说是国宝了。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得到十来部老师的印谱,现仅存四部了。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家篆刻--张寒月艺术作品
中华当代女子篆刻第一人
印刻的好,还标注所用刀法,这部印谱很牛!
[北平七絃馆金石篆刻润例]
这部标注刀法的印谱很牛
齐白石刻章真的是一刀下去不回头?错!今天讲讲齐白石的篆刻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