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沿着梁思成、林徽因足迹探古建之古城正定(上)

知道正定这座小城,还是因为几年前读了梁思成先生1933年4月到正定考察后回来写的《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除隆兴寺除四塔外,更有阳和楼及县文庙两处重要的发现,计摄影或测量的建筑物十八处,详细测量者六处,略测者五处……”梁思成先生在文中绪言中的第一句话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梁先生在1933年4月正定考察时,正赶上战乱纷扰,考察仓促,归社后发现疏漏过甚,11月又携夫人林徽因再赴正定,第二次正定之行的圆满,让梁先生有了“成图盈箧”之欣慰。当然,梁思成先生对正定古建保护的关心和牵挂不仅限于1933年的两次正定之行,而正定,这个有着众多古建和“梁、林”足迹的小城,成为我去探访古城的一个心愿。

(本人拍摄,石家庄夜景)

同样是从北京西站出发,相比80多年前梁思成先生战时辗转的一天行程,现在乘高铁到石家庄也就一个多小时。石家庄是一个年青而现代的城市,夜晚的灯火通明展现着它的繁华和活力。而在它的北边15公里处,却静立着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定。正定地处冀中平原,太行山东麓,毗邻石家庄,自晋代至清末,一直是郡、州、府、县治所。曾与保定、北京并成为“北方三雄镇”。悠久的历史,给正定留下了瑰伟灿烂的文化遗产和风格独特的名胜古迹,其中最大的亮点是这里曾为全国的佛教重镇。至今古城内佛刹林立、古塔高耸,完整保存的晚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八个朝代的古建体系名震中外,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而这些丰富的历史遗存也使这座古城老而弥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雄关铮铮、城垣漫漫

(正定古城南城门)

(正定古城瓮城门)

(夜幕下的古城古韵悠悠、美轮美奂)

一天的游历,我们抵达正定已是傍晚时分,本打算到南城门看夕阳落日,因为一些事情的耽搁,到达时已是夜幕降临之时,华灯初上的古城墙被璀璨的灯光装扮得绚丽多姿、古韵十足。走进瓮城门,城门上“迎熏”匾额迎往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过城门,走进瓮城池,城垣漫漫,雄伟壮观拱形城墙被灯光勾勒的蜿转连绵,被宏大的城池包围着,让我想到“瓮中之鳖”这个成语;抬头抑望内城门,城门上“三关雄镇”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昭示着历史上的正定乃是军事上的重镇,城门上“长乐门”的匾额十分醒目,为这方土地的人们祈福着长治久安和安定欢乐。

登临城门楼,城门楼是一座歇山顶二层楼阁式建筑,上下两层,明间辟门,次间置窗。檐下均置明清式斗拱,屋顶为青瓦中心,绿琉璃瓦剪边,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雄浑苍古,气势恢弘,搁置一旁的常山大鼓,让人不禁联想到电影中古时战鼓催征、硝烟四起的画面。眺望古城全貌,古塔、古寺在璀璨灯光的照耀下,古韵悠悠,隐约可见,美轮美奂,有如一幅美丽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

古塔巍巍,钟声依旧

(一)华丽花塔,宝塔之孤例

一早的阳光和高温开启了我们古城一日游的行程,组织方为我们派来了正定文保所的专家张老师,带领我们从城南的的广惠寺华塔出发,沿着古城中轴线去探访正定的古迹。

(梁思成于1933年拍摄的正定“四塔”,本人拍摄于正定隆兴寺内梁思成纪念馆)

在正定最醒目的古迹应该是四座古塔,即广惠寺的华塔、临济寺的澄灵塔、开元寺的须弥塔及天宁寺的凌霄塔。四座古塔均始建于隋唐时期,风格不同,各有特色,伴随着古城的沧桑万千,始终巍然耸立,它们是这座古城的标志,也是这座古城漫长岁月的纪念物。

(老照片为第一个来正定的法国传教士于1901年拍摄的正定古城,以临济寺澄灵塔为主)

(左图为梁思成于1933年拍摄的花塔,右图为本人于2022.8拍摄的花塔)

(老照片为第一个到正定的法国传教士1901年最早拍摄的广惠寺全景,除花塔外,寺院建筑当时都已不存在)

广惠寺的华塔,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又名多宝塔。八角楼阁式花塔,塔身由两部分组成。主塔为四层,耸立正中,塔高约33.35米,底层四隅各建一六角形亭状小塔,将主塔一至二层环抱,高低错落,主次偎依。这个造型又有金刚宝座塔的意味,给人感觉整个塔造型富于变化。主塔身最上部是整座塔的精华所在,花束型塔身占了大约整体的1/3左右,其上按八面八角布局交叉塑有力士、海兽、狮、象、佛、菩萨等,形象生动,排列有序,恰似一处五彩缤纷的小型雕塑艺术之宫。此塔造型奇异,装饰华丽,世间独绝,所以被梁思成先生称为“海内孤例,其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而我最大的收获是,在张老师的指点下,不光看到塔身原有的门梁,还用望远镜找到了塔身仅存的紫红斗拱下的粉白莲花,估计观赏花塔的人十之八九都没有这份眼福。

(二)秀丽青塔,塔中之上品

从广惠寺出来往北走不远处就是临济寺的澄灵塔,临济寺始建于东魏(540年),因位于滹沱河侧,故得名“临济”(临水之意)。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义玄禅师驻锡于此,以若干教义法度设施接引徒众,门风峭峻,归者云集,遂成一宗,即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临济寺成为临济宗的发祥祖庭。867年义玄禅师圆寂,其弟子建塔收藏舍利,唐懿宗赐塔名为“澄灵塔”。后临济寺毁于宋金战火,于金大定二十三年重修,此塔即呈辽金样式。之后元明清均有重修,寺中《临济正宗碑》为赵孟頫所撰,至1947年底,殿宇建筑都拆毁,仅余澄灵塔。澄灵塔是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因每层檐边用绿色琉璃瓦铺设,所以当地人称其为“青塔”。因为这座塔的精致之美令人赞叹,被梁思成先生赞誉为:“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之上品”

(左:本人于2022.8拍摄的青塔,右:老照片为梁思成于1933年拍摄的青塔)

只可惜自从出现新冠疫情以来,临济寺就闭门谢客,一直未开放,不得进寺一观,只能远远观赏它的灵秀之美了。

(三)此阳和楼非彼阳和楼

(本人于2022.8拍摄的阳和楼)

从青塔向西向北行不远,一座雄阔复新的城门楼跃入我的眼帘,它让我的情绪立刻变得兴奋和欣喜。这应该就是梁思成先生1933年初来正定时的重要发现之一——阳和楼。梁思成先生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曾对阳和楼有过这样的描述:“外貌七间大殿立在大砖台上,予人的印象,与天安门端门极相类似,在大街上横跨着拦住去路,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

(老照片中的阳和楼为梁思成1933年拍摄,图片为本人拍摄于隆兴寺内梁思成纪念馆)

(梁思成先生于1933年拍摄的阳和楼,于解放前被拆毁,关帝庙于1966年冬被拆毁)

(梁先生绘制的阳和楼剖面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梁思成先生对于阳和楼的发现之喜还有对殿身梁拱斗拱的观察:“阳和楼的斗拱,自下仰视,虽不如隆兴寺的伟大,却比明清式样雄壮的多,虽然多少次重修,但仍得幸存原构,这是何等侥幸。我私下时自语,'它是金元间的作品,殆无可疑,’但是这样重要的作品,东西学者到过正定的全未提到,我又觉得奇怪。”

(图片为本人在隆兴寺内梁思成纪念馆拍摄)

“……据我所知,宋以前的昂多挑起后尾,明清溜金斗则假昂在下,而将耍头及撑头木加长挑起。此处所见则一昂是假,一昂是真挑起,同时耍头后尾也挑起,这个或许可以说是晚宋初明前后两种过渡的式样。且可作昂的蝉递演变得实在的证例。”正因为阳和楼梁拱斗拱的发现,使梁思成先生第一次的正定之行收获得意外的圆满。

(本人2022.8拍摄于正定,阳和楼的南面、北面、南面牌楼、牌匾等)

始建于金末元初的阳和楼,元、明、清均有修葺,遗憾的是梁思成先生眼中的阳和楼已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如今复建的阳和楼,建在原阳和楼遗址的部分地基之上,基本再现了传说中的历史风貌:七楹长方形的楼体,建在高敞的砖砌台基上。南面为正,悬挂写有“阳和楼”的楷书大字牌匾。七楹外东西各有一间碑亭,楼东侧有阶梯可上下。楼下砖台之前有小小的关帝庙,庙前有台基和牌楼,楼下圆拱洞门左右各一,行人车马可以通行。由于关帝庙和牌楼正好位于阳和楼的正前方,挡住了阳和楼的拍摄角度,阳和楼的宏伟只能从北面去感受了。时过境迁,此阳和楼早已不是梁思成先生照片中的阳和楼,修复一新的新古建成了百姓休闲的好地方。

(四)塔楼对峙,大唐遗存

(本人于2022.8拍摄于正定开元寺)

穿过阳和楼继续往北走不远就是开元寺,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初称净观寺,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名解慧寺,唐开元年间重修,改名开元寺。寺院鼎盛时期的建筑有三门楼、天王殿、伽兰殿、给孤堂、毗卢殿、韦陀殿、钟楼、须弥塔、法船殿。随着岁月的流逝,三门楼等部分建筑或颓坏倒塌或消失殆尽,现仅存天王殿、须弥塔、钟楼和法船殿遗址。

(左图为梁思成1933年拍摄的雁塔,右图为本人2022.8拍摄的雁塔)

开元寺的须弥塔又称作雁塔,与西安大雁塔颇为相似,砖石结构的密檐方形,一层最高,砌石板一周,转角共八座唐风力士像;条石腰线以上塔身全为青砖,塔身逐层向上收分,叠涩出檐,四角悬铜风铎;塔刹基座、仰莲、覆钵为砖砌,刹杆和所贯四颗宝珠为金属质;介绍说塔内空筒式,直壁,无楼梯;塔身四边型,俗称“方塔”。

(塔正面拱门上额题“须弥峭立”,门楣上雕刻有二龙戏珠,门楣与上方拱券之间浮雕兽面已经模糊不清)

塔正面拱门上额题“须弥峭立”,称之为“须弥塔”,正缘于此。门楣上雕刻二龙戏珠,门楣与上方拱券之间浮雕兽面,这要不是有专家的指点,还真看不出来。

(本人2022.8拍摄于正定,开元寺钟楼)

(林徽因在开元寺钟楼二层斗拱上的留影)

其实开元寺最吸引我的,不是寺内的雁塔,而是寺内的钟楼,以及钟楼里有趣的东西。梁思成先生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开元寺除塔而外,尚存一殿一钟楼,而后者却是我们意外的收获。钟楼的上层外檐已非原形,但是下檐的斗拱和内部的构架,赫然是宋初(或更古!)遗物。楼上的大钟和地板上许多无头造像,都是有趣的东西……”而这些有趣的东西,也让他和夫人林徽因在1933年的11月再次来到开元寺。

(开元寺塔、楼左右对峙的平面布局,在中国佛教建筑史中属于孤例)

钟楼与雁塔左右相对屹立,是一座于1990年进行落架复原性重修的二层楼阁。楼宇庄重大方,严整开朗,单檐歇山顶,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屋顶布青瓦,整座建筑看起来齐整而不呆板。钟楼内部架构极为简洁、刚健有力,唐风浓郁。梁思成先生说:若说它是唐构,我也不能否认……。严格意义上讲,开元寺钟楼应该是梁思成先生进行古建考察遇到的第一座唐构。

(钟楼中的铜钟、门板、柱础是唐代原物)

现在的钟楼是1990年进行落架复原性重修的钟楼,钟楼柱网布置及下檐斗拱仍为唐代原物,上檐斗拱及大木、瓦顶为1990年依唐代风格复原修缮,钟楼的唐代门板是梁思成先生1966年电话正定文保所拆下后得以保存至今的原物,柱础也是唐代的原物,开元寺钟楼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

特别难得的是,钟楼上悬挂的铜钟也是唐代的旧物,铜钟高2.9米,口径1.56米,壁厚0.15米,重达11吨,是保存完整的珍贵实物,据说其铸造年代要比被称为“钟王”的永乐大钟早五个多世纪,可称稀世珍品。钟楼二楼禁止登临,只能抬头仰望钟楼顶层的斗拱和斗拱上悬挂的铜钟,感慨古时的工匠是用什么力学原理营造出这么雄健的斗拱和架构以承重这11吨的铜钟,让其千年不坠,还钟声悠扬,可谓神奇!敬佩古人之心无以言表!

三门楼遗址前的石碑

开元寺最南端是复建的唐代三门楼石柱。三门楼原为开元寺前部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如意年间(692年)。原为一座石、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楼阁,现仅存下层石柱。石柱上镌刻有佛经、佛像、供养人像、赞语提名和碑文等,为研究唐代雕刻技艺、民众信仰、粟特人移民情况及开元寺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巨型赑屃上的碑文每字大如成人拳头)

三门楼东侧有一巨型赑屃,是2000年在距离开元寺800米外工地出土,迁移安放于此。赑屃是负碑之兽,龙之子,这座重107吨的赑屃为目前国内第一大,年代为晚唐到五代。巨大赑屃所驮巨大残碑,碑文每字大如成人拳头。

走出开元寺,从院外再看雁塔和钟楼,以及院内的平面建筑布局,这种以寺内中轴线依次布局,之后是塔与楼左右对峙,后为正殿的平面格局,仅在唐代建筑史中有记载,在中国佛教建筑史中属于孤例,这也是开元寺的宝贵独有之处。

(五)擎天立柱,独拔于世

参观完了开元寺,直奔城中的天宁寺凌霄塔。天宁寺初名永泰寺。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奉敕改为天宁寺。凌霄塔,原名慧光塔,俗称“木塔”,梁思成先生称之为“正定木塔”;始建于唐,宋金时大修,现为宋代遗存。

(天宁寺清式如意小门及门前大小石狮)

(老照片为德国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1934年拍摄的天宁寺凌霄塔)

(左图是德国籍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镜头里的石狮,右图是本人拍摄的石狮)

走进了山门,里面还有一个清式如意小门,门的两侧有大小石狮各一对,狮身已经严重风化,旁边的牌子介绍石狮应为元代之物。德国籍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于在1934年用她的镜头纪录下了天宁寺石狮的可爱形象,这些大小石狮在这里陪伴着木塔已经驻守了几百年。院中古物除石狮子外,还有一株千年古槐,与塔共生、交相辉映。

(千年古槐与塔共生,交相辉映)

(左图为梁思成1933年拍摄的天宁寺凌霄塔,右图为本人2022.8拍摄的凌霄塔)

进入小门,天地豁然开朗,高大挺拔的凌霄塔立刻跃入眼前。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梁思成先生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曾对木塔有过这样记述:“砖木混构,下疏上密,塔身向上每层高度递减,而每层收分递加。”现在的凌霄塔是1988复原修缮后的古塔,完整地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特点,清秀而不失唐宋之遗风。

(砖木混构,上疏下密)

而凌霄塔最神奇之处不在其外观,而在于其内部的构造,一至三层的阶梯做在厚厚的墙壁里,有窄小的旋转阶梯可到四层塔心室,塔心室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它被称为塔心柱,塔心柱曾是唐代以前建塔的主要样式,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

(夹在一层厚墙内的旋转阶梯及门口,四层设有塔心室和塔心柱)

目前凌霄塔禁止登塔,不能进入四层塔心室近距离目睹凌霄塔的传奇之处,很是遗憾。只有在绕塔的行走‬和仰视‬中去体会木塔的神奇与高远。院‬中现存的明嘉靖1552年《重修天宁寺木塔记》石碑上的一‬段‬‬记‬录让我对‬凌‬霄‬塔‬有了更‬多的感触,‬“下压鸿庞,形势巍巍,上凌霄汉……阴伏深意,垂警敬道之机。”从这‬座‬塔‬被‬冠以“凌霄塔”的称谓起,就赋予了它的神奇与不平凡:擎天立柱,独拔于世!

文献参考:

《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梁》梁思成、林洙

正定隆兴寺《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

特别感谢:正定文保所研究员张永波老师老照片、存图提供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分享

特别声明:本文为本人原创作品,为本人亲历行走、现场观察而所感,参考相关资料均表明本人参考相关资料研究、整理,而不是简单引用、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去正定,看古建
正定「开元寺钟楼」唐代木结构建筑
跟梁思成探寻正定古建筑(中)
中国现存木构楼阁建筑
循着梁思成的足迹,探访正定古建筑
品读正定之考察古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