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轴线上的《名人》故事(24)

朱光潜与地安门结缘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朱光潜,就居住在后门(地安门)内路东的慈慧胡同3号。他撰写了精美散文《后门大街》,曾发表在《论语》1936年半月刊上。是至今为止唯一记述地安门的名人大家。

朱光潜

在朱光潜心目中的后门大街是“偏僻、阴暗、湫溢、局促”,是平凡的,但“它有的是生命和变化”。走在人群中,“我在自己的心腔血管中感觉到这一大群人的脉搏的跳动”。所以,朱光潜只要有时间,就常常在后门大街闲逛,这个习惯甚至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

朱光潜说:“北平的精华可以说全在天安门大街。它的宽大,整洁,辉煌,立刻就会使你觉到它象征一个古国古城的伟大雍容的气象。地安门(后门)大街恰好给它做一个强烈的反衬。它偏僻,阴暗,湫隘,局促,没有一点可以叫一个初来的游人留恋。”但是,因为朱光潜住在地安门里的慈慧殿,要出去闲逛,就只有这条街最近便。朱先生无论是阴晴冷热,无日不出门闲逛,一出门“就很机械地走到后门大街”。因而,朱先生说道:“它对于我好比一个朋友,虽是平凡无奇,因为天天见面,很熟悉,也就变成很亲切了。”朱光潜先生喜欢在后门大街闲逛,因这里离住处近倒还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在后门大街上你准碰不见一个熟人,虽然常见到彼此未通过姓名的熟面孔,也各行其便,用不着打无味的招呼。

曾经的地安门

因着对这种“自由而诡秘的意味”的恋念,后门大街成为了朱光潜先生最重要的消遣去处。虽然旗人破落了,后门也破落了,但是“那些破落户的破铜烂铁还不断地送到后门的古玩铺和荒货铺”,所以,没有半里路长的后门大街却有十几家古玩铺和一家旧书店。朱先生就常常拉着沈从文一起在这里淘宝。

他说自己在后门大街逛古董铺和旧货铺,“心情正如钓鱼。鱼是小事,钓着和期待着有趣,钓得到什么,自然更有趣”。充满了凡夫俗子市井气的后门大街,最富于生命和变化的时候是上灯后,尤其夏天。朱先生说:“在这种时候,后门大街上准有我;在这种时候,我丢开几十年教育和几千年文化在我身上所加的重压,自自在在地沉没在贤愚一体,皂白不分的人群中,尽量地满足牛要跟牛在一快儿,蚂蚁要跟蚂蚁在一块儿那一种原始的要求。我觉得自己是这一大群人中的一个人,我在我自己的心腔血管中感觉到这一群人的脉搏的跳动。”

朱光潜在慈慧胡同住下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读诗会”,每月举办一二次。到了约定的日子,慈慧殿3号热闹非凡,风生火起,京城里的文人包括梁宗岱、冯至、孙大雨、罗念生、周作人、叶公超、废名、卞之琳、何其芳、朱自清、萧乾等二三十位北平城中的文化人纷纷赶来参加。

沈从文回忆说:“北平地方又有了一群新诗人和几个好事者,产生了一个读诗会。这个集会在北平后门朱光潜先生家中按时举行,参加的人实在不少,其组织者朱光潜功不可没。”从此,他与朱光潜成为志趣相近的挚友。

朱光潜也因“读诗会”结交了许多朋友,特别是与沈从文的友谊更是香醇浓郁。1946年,北大从西南迁回北京,在景山东街中老胡同32号教师宿舍,朱光潜与沈从文又成为邻居,两人交往甚密。每当沈从文的妻子不在家时,沈从文就到朱光潜家蹭饭。之后,结伴去逛琉璃厂、鼓楼、地安门、隆福寺等古董店、旧书店。沈从文爱古董,沉迷于小瓶小罐;朱光潜则钟情于线装旧书。那时,朱光潜的女儿朱世乐因病在家,细心的沈从文每次都为她挑个小礼物,回家后就送给病床上的女儿,为卧床在家的孩子带来欢欣。

张兆和的妹妹张允和回忆说,姐夫沈从文在那宿舍院中,还住着朱光潜先生,他最喜欢同沈二哥出外看古董,也无伤大雅地买点小东西。到了过年,沈二哥去向朱太太说:“快过年了,我想邀孟实陪我去逛逛古董铺。”意思是说给几个钱吧。而朱先生亦照样来向三姐邀从文陪他。这两位夫人一见面,便什么都清楚了。

1937年的旧历新年,朱光潜大早起就走出家门,过马路进米粮库胡同到胡适家拜年。当时,胡适刚看了曹禺的两部话剧《雷雨》和《日出》。于是,两人就这两部戏剧展开了讨论,畅谈各自的观点。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胡适前往美国寻求美援,后来担任中国驻美大使。而朱光潜则先后到四川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执教。抗战期间,他被介绍加入了国民党。结果,这为他今后带来不少麻烦。

抗战胜利之后,胡适任北大校长,朱光潜担任了北大文学院院长。在国共内战时期,他们两人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都不谋而合。此时的胡适,创办了独立时论社,朱光潜是独立时论社的社员。

1948年年底,随着国民党在国共内战中节节败退,国民党政府开始抢救平津知识分子。在抢救名单上,胡适名列首位,朱光潜则名列第三。胡适在其儿子胡思杜坚决不走的情形下,还是选择了离开,而朱光潜则留在了大陆。

朱光潜与女儿

留在大陆的朱光潜,因为跟胡适的关系以及国民党员的身份等问题,在建国初期不得不与胡适划清界限。为了适应新形势,“洗心革面”,这一时期的朱光潜,多次写文章对胡适进行批判。而当时远在美国的胡适,对于朱光潜的批评文章却大笑着说:“朱光潜先生的文章写得很好!在那种环境里,他怎能不写?我非常同情他。”

留美学者周策纵写道:“1981年,我见到了朱先生,我们除了谈到他以前的学生陈世骧教授和一些文艺理论外,我就把胡先生说的话告诉他,问他的感想。他望了望陪我去的那位年轻人,然后低下头来,用十分富于感情的音调说:'你知道吗,我的大半生都在北京大学教书,我如果不到北大来,还不知终生会怎么样了。我到北大就是胡先生尽力介绍来的。’他说到这里就呛住了,沉默了许久,说不出话来。”

在“文革”运动中,朱光潜吃尽了苦头,有人问他你后悔吗?他回答说:“不后悔。对于自己的事情,如果是你应该负责的,那就没有什么后悔的。”那个时期的朱光潜,自己编了一套太极拳,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里独自打“太极”。(待续)

朱光潜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等,翻译了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被誉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1986年3月在北京病逝,终年89 岁。
据说在他逝世的前3天,他神志稍许清醒,趁家人不防,竟艰难地沿梯独自悄悄向楼上书房爬去。家人发现后急来劝阻,他嗫嚅地说,要赶在死前把《新科学》的注释部分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米粮库胡同往事》连载(3)
夜话丨朱光潜:只要你有好奇心,你准可以不断地发现新世界
地安门:皇城的后门
大师眼中的大师
逛胡同66
【每天老照片】-1万-1726- 清末旧照片:崇文门客商熙熙攘攘,旗人贵妇骑驴出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