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的料器(上)

前面写了一篇有关鼻烟壶的文章,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被誉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艺术品”,是清代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所承载鼻烟壶的就是以料器为主,当然也有玻璃和水晶石的。

所谓料器,就是指用加颜料的玻璃原料制成的器皿或手工艺品。料器又称“玻璃器”,在清代比较盛行。有料器碗具,鼻烟壶等。

料器何时从国外流传到中国,考古界说法不一。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说料器最早于汉魏时期由西域地区(今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传入中国。《魏书.大月氏传》载:“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即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至唐,“今俗所用,皆销冶石汁,加以众药,灌而为之。”自此,玻璃又称“药玉”、“罐子玉”、“罐玉”。《格古要论》云:“罐子玉,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内烧成者,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明代有称其为料者:“以煮料为丝,以丝作器。”料器之称沿用至今。

到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2~1620年),中国北部山东省博山地区的料器制作已经十分兴盛,并流传到北京。 明清时期的料器生产,以北京和山东博山两地最为著名。

山东博山所制的料器最佳,透明度高,光泽晶莹。《青州府志》中介绍:“琉璃器,出颜神镇(今山东博山),以土产马牙,紫石为主,法用黄丹、白铅、铜绿,焦剪成珠、穿灯屏、棋局、帐钩、枕顶类,光莹可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三回中亦载:“博山(山东县名,出玻璃料器甚佳)运了一单料货到烟台。”博山料器享有“博山美术琉璃”之称。博山料器以仿制玉石、玛瑙、珊瑚等名震四方。特别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料器雕刻,制作极为精美。其品种包括日用品、装饰品和首饰等近千种。

北京料器精工细制,五光十色,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的仿玉制品,几可乱真,其工艺水平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品种包括各种传统首饰、日用装饰品和鸟兽、花果、人物雕刻等1500余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清代乾隆琉璃料器代表了中国古代玻璃制作最高水平,持续了上千年的中国古代玻璃,在清代乾隆时期,发生了里程碑式的飞跃和质的革命性变化。

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玻璃器皿,施行兼容并蓄的管理政策,使中西文化得以交融。斥巨资扩建玻璃厂,改善设备,在传统皇家风格基础上招聘法国技师,烧造洛可可风格的灯具与摆设物。乾隆时期的宫殿玻璃器烧造量大,造型繁复。各种摆设、祭器、饰品、日用器皿,器型达百余种。

据统计,其时的玻璃呈色多达30多种,斑驳艳丽华美。这儿插一句,民国至解放时期外贸玻璃器大多喜爱刻上“乾隆年制”的款,也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乾隆朝皇家玻璃品种远远超过康、雍二朝,单色玻璃已有20余种,复色玻璃富丽多彩,如新出的金星玻璃、点彩玻璃、夹金洒金玻璃、夹彩玻璃以及绞丝玻璃等等。套色玻璃出于康熙朝并得到很高的评价,而乾隆朝套色玻璃更加丰富多彩并留下大量遗物,确已达到至高境界并胜过前朝一筹。套料,或称套,至迟在清康熙年间已经出现,至乾隆时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是用涅白色玻璃制成器胎,再根据设计需要,将彩色玻璃料加热至半流质状,粘接在器胎表面,然后加工细部装饰;或以彩色玻璃为地,白色或彩色玻璃做装饰。套料作品颜色丰富,除套红外还有套蓝、套绿等多种,反映了此时套料玻璃的成就,较好地体现了乾隆时期玻璃的艺术风格,成为这一时期清宫造办处玻璃厂的代表作。

清代著明学者赵之谦在光绪六年(1880)所撰写的《勇庐闲诘》一书中写道:“套之色有红有蓝……更有兼套二彩、三彩、四彩、五彩或重叠套,雕镂精绝。康熙中所制浑朴简古,光明艳烂若异宝。”

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内宫才可以接触到料器!普通老百姓是无法接触的!料器是专供内宫玩赏使用的琉璃器皿,当时被成为“宫料”、“御琉璃”,当时的料器工坊皆隶属工部御厂,直到民国年间,这批手工艺人流落民间,普通人家才有机会接触到料器。料器又称“火中雕塑”,整件作品塑形在高温中一气呵成,极大考验工匠的手法和熟练程度,而上色靠的是各种颜色的料相相互融合,尤其是晕色,颜色的过渡等工艺全靠艺人的眼上功夫,随着目前工艺的改进等等,慢慢这样的老手艺,就消失不存在了!那么旧京的时候,料器行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随着邹本和老先生的记忆去一谈往昔吧。

料器,古称琉璃、玻璃,是在中国传统琉璃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种工艺美术品。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它以色彩艳丽、造型生动、构思巧妙、玲珑可爱,而独占一隅。在中国出口的工艺品中,它一向受到世人的喜爱,享有较高的声誉。

料器和琉璃、玻璃一样,采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硅酸盐和其它金属氧化物为原料,经过高温熔化,拔制成各种规格的料棍,再用料棍在灯上烧软,手工加工而成。和琉璃比较,料器没有底胎,是艺人在灯火中一次加工完成的即兴之作。和玻璃比较,料器熔点比较低,比重大,颜色多而鲜艳。

北京,是元、明、清几朝的都城,云集了全国各地特种工艺的手工匠人,也是料器的主要产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现在生产的有一干多种,包括料鸟、料兽、料花、料果、串珠制品,首饰石头和实用工艺品。这些产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供应出口和旅游,远销欧、美和亚洲几个地区,每年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

北京料器的生产工具比较简单。随着各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料器工具也有很大的变化。很早以前、制作料器是将各色料棍放在木炭上烧烤,用镊子捏塑成型。后来改用香油火灯,用嘴吹气加温烧烤料棍,再边烧边用镊子捏塑成型。由于长年用牙咬着皮管吹气,许多人门牙都掉了,至今有些老人仍称呼料器艺人为“吹料活得”。

解放前后,料器和其它特种工艺行业一样,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夫妻店”,妻子每天像给自行车打气一样,向一只用铁桶制作的贮气罐内打气,丈夫点灯做活。因香油价高,这时改用豆油、花生油,还有人试用煤油。合作化以后,人员增多,小气罐已不够用了,进一步改成小空气压缩机供气。在燃料油上,将国家统购统销的食用植物油改用椰子油或煤气。

1965年全部改用煤气。灯上加工的小工具一直比较简单,有镊子、剪子和各种根据需要临时制作的小铡刀。现在料器工人使用煤气喷灯烧软料棍,再用镊子等拉、拽、按、铡,就可以灵活地捏塑出各种栩栩如生、体态万千的产品来。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上,曾做出可贵的贡献。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美化自己的生活,采掘和打制各种颜色的石头来做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当找不到满意的颜色和形状时,往往就产生了熔化彩石,铸成一定粗形再精雕细刻的想法。中国优美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就是熔炼五彩色石的最早传说。在古籍的文字记载中,也有“销烁五石,铸以成器,磨砺生光……”的记载。在两千多年前的山东“中山王”古墓陪葬品中,就发现有琉璃碗和料器珠子。

魏晋时代(公元220——420年),据史籍记载,当时有琉璃碗、卮、砚匣、榻、枕、屏门等日用品,还有一些门窗装饰品。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受战乱之苦,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们多有遁世、超度的幻想,宗教盛极一时。人们为表示自已的虔诚,大量修建寺院庵观,以求来世能有宁静美好的生活,因此大量制作佛像璎珞装饰,使得琉璃在百业俱废的时候,继续得以发展。当时的琉璃多用蓝色和浅绿色。

隋唐(公元581—907年)一统天下,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全面发展,琉璃工艺也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除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皿外,重要的发展是建筑琉璃瓦的出现,颜色增加了翠绿、黄、紫等。美丽别致的“唐三彩”就是唐代琉璃工艺品的代表作,至今仍受到世人的喜爱。

宋代(公元960—1279年)正月十五元夕观灯之风盛行,出现了五彩琉璃灯,宫禁中有五丈多高的琉璃灯山。在建筑上,出现了琉璃砖和装饰浮雕,使楼台殿阁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神圣之感。同一时期出现一种透明的琉璃,时人称之为“玻璃”,宋徽宗赵佶的宫苑里,就摆放了许多这样的“玻璃”工艺品。

元代(公元1271—1368年)定都大都(即今北京),在和平门外琉璃厂一带先后建立许多琉璃作坊,为修建皇宫准备材料,保存至今的北海公园里的“九龙壁”,体态生动,栩栩如生,充分表现了元代无名艺术家的高超技艺,至今仍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者。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家琉璃成收藏新贵 料器精品身价数千万(组图)
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发展经过是怎样的?
料器-中国古代艺术品里的玻璃器
非遗中国:料器(北京料器)|料器|琉璃|鼻烟壶
鼻烟壶的收藏
圆明园珍藏玻璃珍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