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名门之后到耶鲁校董,用建筑谈论死亡的华裔建筑师林璎,不止是林徽因侄女

2002年5月30日,一位名叫林璎的华裔建筑师,以超过80%的选票成为耶鲁大学理事机构的董事。

在就任校董的仪式上,林璎饱含深情地怀念自己的父母:“我的父母亲移民来到这个国家时一无所有,但作为教育家,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我知道,如果我的父亲在世,他一定会同我的母亲一样为我而骄傲。”

有人说,林璎的天赋来源于家族传承。林徽因,这位在中国无人不知的大才女,正是林璎的姑妈

林微因、林璎(右)

然而,林徽因的侄女为什么成了华裔?从福建、北平、上海到旧金山、纽约,在这些地名背后,隐藏着是一个家族的移民故事...

林璎的曾祖父林孝恂是进士,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祖父林长民年少时赴日留学,作为民国政府的元老,曾参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父亲林桓为家中长子,与林徽因是同父异母的姐弟,曾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并任职福建协和大学,1948年留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主修教育。因精于陶艺,之后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院院长

林璎的母亲张朝晖来自上海名医世家,1949年解放军进入上海时,林璎的外婆服毒自杀,母亲想要把毒药夺下来,却没有来得及。

林璎父母合照

当时张朝晖已经取得了美国史密斯学院的录取通知,立即决定离开上海。她把护照、录取通知书和仅有的10元美金贴身藏好,先逃往香港,再转入美国。

来到美国后,张朝晖与林桓相遇,随后两人双双在俄亥俄大学任教。

尽管家世显赫,林璎却对家族往事知之甚少,直到21岁接受《纽约客》主编采访时,才知道自己的姑姑和姑父竟是大名鼎鼎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林璎一家四口合影

1959年,林璎在俄亥俄州出生,成长于充满知性与艺术氛围的亚裔家庭,她从小就展现出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中学毕业后,林璎考取了耶鲁大学,并选择了建筑,这个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学科。

在耶鲁大学建筑学院,林璎因典雅的东方气质和优秀的学业备受瞩目。课余时间,她喜欢到校园附近的“林荫墓园”散步,观看那里各具特色的墓碑和雕刻。

“那儿有一个船长的墓,墓碑上刻着一条渡船,线条简单又优美,我就喜欢简单而不复杂的东西。”

大学三年级,21岁的林璎,利用假期,自费到欧洲考察了许多墓园。并愈发对这一议题产生兴趣。

她将“哀思建筑”选择为主修的设计课程,探讨如何通过建筑形态来处理“死亡”这个主题

1980年秋天,经美国国会批准,美国建筑家协会组织和发起了“越战纪念碑”征集设计方案。

彼时的林璎正在完成一个关于“墓地建筑”的功课,知道这一消息后的她,立即决定将这件作业作为毕业设计去投稿。而这一决定也由此成为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节点,将懵懂的她带到了全美的面前

自此,林璎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了如何处理生死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上,她甚至刻意不去阅读关于越战庞杂的历史资料,绕开政治与辩论,将这一作品的意义落脚在“人”上。

她问自己:建“越战纪念碑”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当宝贵的生命成了战争的代价时,“人”无疑是应该被首先记住的

来到华盛顿考察,面对天空和草地林璎思绪万千,她想象用小刀在地面切出一道口子,这道“伤口”正向两边延伸,就像结界隔离开现实和另外那个人类无法触及的世界

越南战争纪念碑草图

随后,林璎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从大师云集的上千个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

顺着参赛地址,评委们惊讶地发现这个作品竟然来自耶鲁的学生宿舍,它的作者是一位大三女生,还是亚裔。

然而越战纪念碑特立独行的造型,以及林璎亚裔的身份,在舆论中引发了巨大争议。

有的老兵认为它像一道丑陋的黑色疤痕,还有人说,这一设计看起来就像是回力镖,预示着灾难会再次重演。当时反对最为激烈的Tom Carhart还在《纽约时报》上发文,认为林璎的设计简直是“一道耻辱、悲哀的黑口子”,并认为这侮辱了所有参战军人。

对作品的批判又衍生至对林璎身份的人身攻击,“怎么可以让一个亚洲人设计一场亚洲战争的纪念碑?”“当第一批越战军人遗体运回来的时候,她还只有4岁。”

异见者反对的理由包括林璎的亚裔血统、她的性别、以及她专业经验的不足。

他们甚至向评审委员会施加压力,试图改换方案。最终,双方在博弈中决定妥协,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在两堵墙之间加上一组老兵塑像,并插上美国国旗。

林璎的父亲曾说,“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果敢独断,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面对反对者的质疑和评委会的让步,此时的林璎坚定地站了出来。

她出席辩论并公开表态:这样的修改将令她的设计毫无意义。林璎说,这样的塑像就像是“在别人的画像上画胡子”,完全是破坏行为。

即使是在施工期间,这一风波都从未平息。最后美术委员会决定,将雕塑和旗杆置于整个纪念园地的入口处,和纪念墙远离,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林璎最初的设计。

所有的争取、伤心和委屈,在纪念墙最终完成的那一刻,似乎都变得有了意义——林璎发现,“当看到它的那一瞬间,发现和我脑海中的想象相似得惊人。”

时间也给出了答案。现在,越战纪念墙已经成为全美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每年,400多万人来到这里,驻足、怀念,老兵们在反光黑色大理石中看到自己的面庞和逝去战友的名字,潸然泪下。

这座纪念碑被称为“美国人的哭墙”,面对它,人们的悲伤情绪在这里得到彻底地释放,人们纷纷献上了掌心、膝盖、拥抱、眼泪以及最诚挚的心。

这段里程碑般一夜成名的经历,花掉了林璎太多力气。

以至于身心疲惫的她无心念书,决定暂时休学,到波士顿一家建筑公司工作。

直到1986年林璎在耶鲁大学获硕士学位,次年获得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林璎在纽约开办设计工作室,以独特的艺术理念闻名于美国建筑业,期间她接手了民权运动纪念碑、以及耶鲁大学纪念录取女学生的“妇女之桌”、密歇根大学的“波浪形地域”等设计建造项目。

林璎为母校耶鲁大学纪念开女权运动之先河设计妇女之桌

桌上雕刻着数字,记载着每年耶鲁新生中的女生人数。

从越战、种族、到女权,林璎通过科学、历史、政治和文化诠释着自然,其纪念建筑设计更见证了20世纪末美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这些作品也如她本人一般,朴实无华,没有浮夸的装饰,但形式独特、安静,又富有艺术感。在45岁前,林璎收获了大多数设计师一辈子望尘莫及的成就。

已过不惑之年的林璎,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国人'与'五十位美国未来的领袖'

虽然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建筑设计师,但她仍留着学生时期的发型,在镜头前时常露出几分羞怯,生活中为人低调、纯净淡然,一身书卷气。有记者形容她,“总像是匆匆赶去上课而又害怕迟到的大学生”。

1994年,一部以林璎的成长事迹为主线介绍其建筑界成就的纪录片,《林璎:坚定清晰的洞见(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荣获第6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2016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将任期内最后一枚总统自由勋章颁发给了林璎,以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和环保人士所作出的卓著成就。

与她同时获得此项荣誉的还有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夫妇,电影演员汤姆汉克斯、NBA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电视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等21人。

作为美国政府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在这次授勋名单中,林璎是唯一的女建筑家,也是唯一的华裔。

过去会告诉我们,将来应该怎样生活。我觉得这些是我和林徽因、梁思成共同相信的。

从不了解自己的家族身份,到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而着迷,在林璎身上,我们看到:所谓家族传承,除了财富的沿袭,更重要的是品格与才华的一脉相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裔女建筑师林璎获颁国家艺术奖章
世人都晓林徽因,却不知她侄女才是真正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奇女子
我21岁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家世如此显赫
被奥马巴授勋的华裔建筑师:绝不只是林徽因的侄女|The W
21岁让乔布斯“害羞”,林徽因亲侄女的人生,究竟有多传奇?
你可以有锋芒,但必须先有光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