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九城探秘(十)| 玩转古观象台上的天文仪器(上)

出地铁一号线建国门站C口,向南走不多远,就是著名的北京古观象台。

这是一座高约十四米的砖砌平台,东西长约二十四米,南北宽约二十米,气势古朴、恢宏。

台下南北方向开设一道拱券门,南侧门洞上方的石额中,刻有“观象台”三字,应是当年出入用的正门。1979年,观象台的东半边发生塌方,1980年重修,将其内部改为上下两层,并在正门东侧开了一扇旁门。

沿观象台西侧的台阶登上台顶,迎面是一座面阔三间、悬山卷棚顶的小房子,这里是古代天文学家的办公室。身后北、西、南三面,一共摆放了八件青铜制成的天文仪器。

面对这八件古老的仪器,相信大部分人的感受就是“不明觉厉”。即使每一件都有说明牌,看了却不知所云。

今天,咱就跟您聊聊这些古老的仪器是怎么玩儿的。开始之前,得先说说古人观星,到底是“观”啥。

一、古人观星的奥秘

古代天文观测,简单说,就是测量太阳、月亮、五大行星和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进一步用来绘制星图、确定时辰、制定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等,还是很有实用价值的。

既然是研究天体运行规律,就需要知道每个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具体该怎么做呢?

我们上地理课的时候,老师就讲过,地球上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用一组经纬度来表示:

以赤道平面为零度,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在地球仪上看,就是一个个平行于赤道的圆圈,一直延伸到南北极,两个极点的纬度分别为北纬九十度和南纬九十度。

东西方向呢?则是一个个贯穿南北两极的经度圈,人为规定一条本初子午线作为起点后,向东是东经,向西是西经。

这样,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就是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的交叉点。举个例子,北纬四十度线和东经一百一十六度线的交叉点上,就是咱北京城了。

接下来需要一点想象力,请您闭上眼,想象自己来到地球仪内部的中心点上,头顶是北极,脚下是南极,一条条经纬线在您的四周交织成明亮的网络。

突然,地球消失了,四周是漆黑的夜空,那些交织在一起、明亮的经线和纬线还在,投射在繁星点点的夜空里。您会发现,天空中每一颗星星,都落在这张经纬线交织而成的网格中,并且具备一个独一无二的经纬坐标,每颗星星的位置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这就现代天文观测最常用的赤道坐标系,其实是很简单的:将地球的经纬坐标投影到天上就完事儿了。

接下来,您可以走到古观象台东南角的位置上,这里摆放的第一件天文仪器,就叫“赤道经纬仪”。

二、赤道经纬仪

前面说过,把地球的赤道经纬坐标投射到天上,就构成了天上的赤道坐标系。赤道经纬仪,就是用来测量每颗星星的赤道坐标的。

整座仪器由青铜制成,高三米多,重约三吨。底部是一条昂首摆尾的青龙,四只龙爪牢牢抓住下方的十字横梁,横梁四脚装有可升降的螺柱,以确保仪器保持水平放置,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青龙背部托起的圆环名叫子午圈,子午圈中部与之垂直环带叫赤道圈。

此外还有第三个圆环名叫赤经圈,当中有一根倾斜的铜柱,顶端指向北天极,南端指向南天极。

不难发现,赤道经纬仪和我们上学时见过的地球仪很像。

您再仔细看,赤经圈和赤道圈上有刻度标识,此外还曾有可以滑动的游表,古代天文学家在观测时,先转动赤经圈,再调整游表的高低,对准需要观测的星星后,读取相应的刻度,就知道这颗星星的经度和纬度来了(天文学术语叫做“赤经”和“赤纬”)。

按此方法,到1744年为止,清代天文学家一共测量了3,083颗恒星的赤道坐标,编纂成书,名叫《仪象考成》。一百年后,又发表了《仪象考成续编》,记载的星球数量增加到了3,240颗。

您可能会问,测量这些天体的坐标有什么用呢?其实和手机GPS导航类似,只要在任何一件天文仪器上,调整到相应坐标,就一定会看到对应的天体,而不用满天到处寻找了。

如今大部分天文望远镜,都采用赤道坐标同步跟踪系统,望远镜跟着天体一起旋转,才能在长时间曝光的底片上清晰地显影,否则就是一条长长的星轨,没有实用价值了。

接下来,请您将目光转向赤道经纬仪西侧的第二件古代天文仪器 —— 纪限仪。

三、纪限仪

纪限仪,是古观象台上最小巧的一座,高三米多,重约八百公斤,与赤道经纬仪一样,铸造于清康熙十二年,也就是1673年。

纪限仪的主要用途,是测量两个天体之间的张角,最大量程为六十度。仪器的主体部分是一段圆弧,安装在盘龙浮雕装饰的底座上,圆弧的半径约两米,与精美对称的装饰性花纹共同组成一个弧形的平面。

测量两颗天体之间的张角时,先旋转圆弧平面,使之与待测量的两颗星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将圆弧中部长长的窥尺对准一颗星,此外还有一根游杆,一头固定在窥尺远端,另一头可以在圆弧上滑动,将游杆对准另外一颗星星,然后读取圆弧上游杆和窥尺之间的夹角度数就可以了。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文仪器
千百年后 与古人隔时空对话天地星辰 | 探访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2011-30】古代天文仪器(中国和丹麦联合发行)
北京东城:北京古观象台寻秘
再话北京之二 北京古观象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