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什刹海,要看什么?

张亚群

外地人到北京,总喜欢到什刹海去看看;北京人逛街,总愿意到什刹海的水边走走。到什刹海,到底有哪些值得一看?

什刹海,位于北京城的西北部,由前海、后海、西海及周边的街巷胡同组成。由于历史文化积淀厚重,风光旖旎秀丽,被誉为老北京城的缩影,一张璀璨夺目的名片。什刹海是集历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AAAAA级风景区,还是北京城内最大的一处历史文化保护区。

什刹海曾经是古高梁河道,史学界称之“三海大河”,河道迁移后留下一片低洼之地。宋辽时期由于雨水偏多,低洼之地变成一片湖泊,什刹海也应运而生。金代定北京为中都后,把什刹海及北海、中海、南海一带水域统称为“白莲潭”。到了元代之后又有了“积水潭”、“海子”、“北湖”等不同称谓。

为解决大都城军民生活供应问题,郭守敬奉旨开挖通惠河,引白浮诸泉入积水潭,积水潭成为京杭大运河北端的终点码头。诗人王元章的“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一首短诗,客观真实地见证了当年积水潭港的繁盛景象。

明代之后,由于京杭大运河北端码头的东移,加上通惠河上游入水量的减少,便有了前海、后海、西海之分。还出现了“芦苇丛生,荷花疏而不密,鱼簖点缀水中,真有江南水乡之致”的种种景致,成为京城百姓纳凉休闲的之地。一些官宦人员也在什刹海周边纷纷搭梁立柱,建立私家园囿。

而冠以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的和“城中第一佳山水”什刹海,也成为当时文人墨客们感触人生和抒发情怀之地。如明代天顺年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的李东阳在《西涯杂咏十二首》歌咏了“正见打渔船”的海子;“群峰坐回首”的西山;“泊泊溪柳湾”的响闸;“花垂石上藤”的慈恩寺;“沙水清可怜”的饮马池;“垂柳隔疏帘”的杨柳湾;“高楼钟漏稀”的钟鼓楼;“水田杂花晚”的稻田;“西塘凉意早”的莲池;“野人闭门睡”的菜园;“飞楼凌倒影”的广福观……春天是“辘轳声了田田水,杨柳枝头树树莺”;夏天是“拂树穿云二里堤,绿荫深处鹑鸠啼”;初秋是“渺渺平天水满湖,早秋天气雨晴初”;深秋是“秋气澄清天宇高,一林霜叶晚萧骚”;冬天是“雪满平湖玉镜开,更无波浪与尘埃”。

后人以李东阳名号“西涯”为题,借鉴宋人“潇湘八景”之意,把什刹海及周边区域的景致浓缩为“银锭观山”、“柳堤春晓”、“西涯晚清”、“响闸烟云”、“谯楼更鼓”、“湖心赏月”、“景山松雪”、“白塔晴云”等组合为“西涯八景”。其中的“银锭观山”还是老北京“燕京小八景”之首。


作者简介:

张亚群,什刹海民俗协会监事长,西城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城区文物保护安全监督员。自2004年开始对什刹海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并采用多种文学形式向读者介绍。

2007年参与什刹海历史文化展筹备工作,完成《什刹海历史文化展文字脚本》,2011年参与《什刹海情韵》歌舞剧文字编辑工作,完成主题曲《春来了》的歌词创作。2013年与姚华容完成《坊间珍闻——什刹海访谈录》一书。2017年与什刹海管理处开设微信平台,介绍什刹海历史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轴线设计的基点
罕见的什刹海地区老照片
什刹海名称的来历
什刹海九记(简介)
什刹海的功能演变
北京地名中有很多“海”,是因为元代蒙古人没见过海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