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历史」历代政治得失之清代篇(上)

关键词:部族统治与法术

清朝的行政制度和政府机构大体沿袭明代,之所以单列一章来讲,是因为清朝的国家政权主体是比较特殊的,可以说跟秦汉以来各个朝代都不一样。这个中国古代最后一任王朝,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而无意中拓展了传统国家政治新的层面,即部族统治制。

清朝统治者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属东北女真的一支,称建州女真。自两宋以来,女真与蒙古一样,都对中国政治和版图实施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力。两宋时期的女真建立了金朝,并攻陷开封灭亡北宋,然其最终为蒙古所灭,丧失了入主中原的千载良机。

大约五百年后,当这一机会再度摆在眼前时,女真人显示了政治上远超祖先的智慧与成熟。

首先,极力拉拢蒙古各部,促进满蒙联合,而这种联合,不仅仅只是政治上的合作,而是通过不断强化的通婚制,最终使满蒙两个部落融为一体。满清立国之后,历朝皇后以及皇帝最重要的嫔妃,均来自于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历代皇帝的身体里,至少都流淌有一半蒙古民族的血液。也可以说,满清将天下一半的股权无偿赠送给蒙古,从而换取蒙古人真正的支持和彻底的利益捆绑。王朝的皇帝们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国策,应该来说,一方面是出于对祖先失败的深刻反省,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大漠民族源于骨子里的恐惧。

其次,极力笼络汉人精英阶层,面对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亿万并传承数千年的汉族国家,满清人在骨子同样是极其恐惧又自卑的。实现国家的统治必然要依靠汉人,然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同化汉人成了唯一建立信任的手段和方式。与对待蒙古不同,这些同化的汉人被称之为“包衣”,在这个身份确认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并以汉族“包衣”为核心,参照满州军制建立“汉三旗”。

综上所述,满洲人就如同一个政治掮客,出于对自身实力清醒的认知,在掌控这个庞大中华帝国的道路上,先是拉拢最大竞争对手蒙古为大股东,后又吸收高级管理人员汉人进行股权激励,最终以蛇吞象般不可思议的方式,构建了满清王朝的政治版图。

如果从法理上纵观历代政治中的国家属性,先秦时期,国家的所有权归天子和贵族所有;自秦汉始,国家独属于皇族,皇帝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渡让一部分假性所有权给官僚集团;至清朝立国,满清贵族通过一系列股权运作,确立了以满洲、蒙古、汉包衣为主体的国家所有人制度。

这个制度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第一、血缘特征,即满汉不通婚,这是历史上常见于少数民族部落的一种民族隔离政策,目的是为了保证其血统纯正。这种制度并不以法律作保障,而是通过显性的政治经济权利而使受益人自觉产生文化认同,同时出于对异族的防范和恐惧心理,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剧了这种隔离。满洲、蒙古族、汉包衣之间的通婚,实际又将传统意义上的民族部落衍变为政治部落,由满汉之别衍变为旗民之别,在旗与否,是一种明显的政治身份。

第二、权力特征,清朝的行政机构基本与明朝一致,但在设置上又有明显不同。中央政府之内,照例由皇帝统领六部,但六部的正副职务皆有满汉之分,有满尚书汉尚书,满侍郎汉侍郎,双方职务和行政级别一致,但实际行政权都在满人手里,汉族官员只相当于高级幕僚。地方上,通常我们称之为封疆大吏的巡抚、总督均由满蒙旗人担任,汉族官员只能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具体行政职务。这种情况,直到太平天国运动,湘、淮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崛起后才有改变,亦代表着清朝部落统治崩塌的开始。

第三、人才选拔特征,清朝皇帝在官员选拔和任用上采取了一种并轨制。对于汉人,承袭前朝的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殿试三级选拔官员,而对于部落之内,却借用了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满蒙及汉三旗的官宦子弟,由部族推荐,内务府择优选为御前侍卫。御前侍卫名义上是一种职务,实际却是一种政治身份,类似于汉朝的郎官,清代的朝廷重臣,必须是御前侍卫出身,譬如历史上有名的权臣明珠、索额图等皆属于此。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清朝是私政权而非公政权,对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来说,是不具有国家意识和概念的。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清末国家遭受外敌入侵和内部颠覆严重危机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平民和士大夫都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与汉唐以来的国民性相去甚远,这里必须要澄清一个问题,即中国人的民族性并不是麻木不仁,过去这种批判是狭隘的,是没有辩证地看待问题本质的错误认知。清王朝自始至终并没有赋予政权以国家性,赋予人民以国民性,在长达两百六十余年的统治中,始终是以满蒙部落心态自居,而在这种不断深化的隔阂中,被无限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逐渐进入一种群体无意识状态。这是满清王朝对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篡改和损害。

在行政构建上,鉴于明朝失败的教训,清朝虽有内阁但无内阁首辅,内廷亦不再设置司礼监,禁止教习太监文化。搬掉了这两块大石头后,皇权不再受到任何势力的虢夺,但皇帝的工作量明显繁重起来。内阁仍司票拟之职,但票拟的组织、论证、审阅、核发工作全由皇帝一人承担,故有清一代的皇帝,可以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群体。一方面清朝对皇子储君的教育异常严厉,另一方面则是这种君权相权集于一体的制度所造就。

清朝的行政劳模雍正皇帝,于此种绝望之中权宜性地设置了一个临时机构“军机处”。“军机处”顾名思义是协助皇帝处理军事指挥事务的,起因是雍正时期西北延绵不断的边患。由于战争的特殊性,需要在军事决策上高效简洁,皇帝从文华、武英、文渊三殿挑选精干的内阁学士,统一入驻南书房,协助办理军国大事。后来这种方式就变成定例,军事之外,全国政事也由军机处统一发出,入选军机处的阁臣,被称为军机大臣,人数较明朝的内阁更少,但兼具明代内阁和司礼监双重职能,是清代百官之首,这里可以看出,相权又开始复苏。

军机处代发的皇帝指令,称之为“上谕”,带有明显的军令色彩。既然是军令,自然兼具一定的保密性,无关人员不得知晓,更不需要各级各部门副署盖印。唐宋以来,凡皇帝诏令,必须有中书省签章,门下省副署,否则下发到地方,地方政府可以以法统不符而视为伪诏并拒绝执行。到了清代,则只需要皇帝私章即可,国家公器沦为皇帝私人行为,法统俨然不复存在。

“上谕”分为“明发上谕”和“寄信上谕”两种。“明发上谕”的内容无关痛痒,类似于新闻联播,各级臣民知晓即可,“寄信上谕”才是皇帝发出的行政指令,只有收件人可以看,其他各部门皆无权查阅。譬如寄给安徽巡抚的“上谕”,各部尚书不能看,两江总督也不能知晓内容。把行政指令搞成军事机密,这就完全形成了一种秘密政治,皇帝可以越过所有部门与任何官员单线联系,公事私人化,使政治完全变成一种法术,是清朝统治者的一种权力恶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没有制度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明清篇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清代
历代国号的秘密  大清:化被动为主动(下篇)
帝国黄昏:蒙古帝国治下的东北亚
皇太极和多尔衮谁更厉害?两人在有一个方面相差悬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