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搜狐网

点击标题下方“凌洲业话”蓝色字体、

今天的北京地名儿系列,来说说槐柏树街。这是老宣武区一条著名街巷,位于原区域中部偏北,宣武门西大街以南,合区之后并入西城。街道呈东西走向,东起长椿街,西至西便门内大街。相传街名起源于明代(但仅限于东段),因为当时东段是一条深可没人的土沟式大车道。在此多说一句:为什么大车道是深沟呢?据有关资料记载,古代官道的标准模式是中间高、两侧低,人在高出走,赶车、骑马在“沟里”走。

因为过去没有地下排水系统,沟道即兼具排水功能,一旦下雨人行道不积水、方便通行,而沟中积水只要不是太深,是不会影响车马涉水而过的,其实还挺人性化的。沟两侧是坡道,坡上有一棵古槐,树身有几抱粗,另有古柏两株,于是人们就称此地为槐柏树街。街的西段称作宽街,又分东宽街与西宽街。到了清代,又多了南宽街与北宽街。东、西、南、北宽街为镶蓝旗驻兵之地,是营房范围内的横竖十字街,因为比军营区域中形成的其他巷子宽,故称宽街。

今槐柏树街南头条至南十一条、北头条至北十条在那会儿都是营房;两侧还有范家胡同、西长营、花园胡同等街巷。清代时,除了驻兵之外,周边各胡同一共也没几户人家;进入民国后,清兵子弟失去了俸禄,又没有别的生活技能,逐渐没落。据久居此地的老人讲:当年这里名义上是官地民产,但大多数人家房屋老旧、甚至破败不堪,夏天下雨顶棚漏、冬天刮风往屋里灌。生活实在没有着落,不得不靠拉洋车、当警察糊口;更有穷款潦倒的靠去善果寺粥厂打粥过活。

至解放初期,多数人家已经迁离此地。土沟大车道一带也好不到哪儿去,可以说更糟,荒僻异常、两侧街巷窄小、人烟稀少,余下皆为荒坟、义地、菜园、粪场和垃圾堆;白天或许还能看到人车通过,到了晚上连个人影儿都看不见。解放之初,政府先是在周边整修房屋,并加盖了一些平房,住户才逐渐多起来。1954年,将深沟土路填平、拓宽、并铺设柏油路面;路两侧的人行道也遍种国槐,林荫夹道;不少机关、学校入驻此街,变成了充满文化气氛的典型街区。

比如街东段路北有市府大楼招待所、长椿街幼儿园,五十年代在菜地上建起了玻璃三厂等单位,还有著名的北京小学。路南二号就是市府大楼,这里原来就是大片义地;义地您明白什么意思吧?就是有人出资购买土地、作为“公墓”;通常是各地商会或富商出资,用于埋葬客死北京的同乡;由于不用花钱买墓地,所以叫义地;当初这里就有全浙义地、云南义地、广谊园等。1953年始建的宣武艺园,之前是荒地,也占了一部分刚才提到的善果寺。

想当年,善果寺也是一座恢宏壮丽,气势不凡的大庙,还是老北京“ 外八刹”之一;始建时间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后梁乾化元年(811年),原名唐安寺。明朝天顺八年(1464年)重修的时候就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明英宗朱祁镇题名为善果寺。后来弘治年间又经过增建,从 此进入辉煌时期。清初、顺治“圣驾临幸”善果寺,叹其为京师第一胜地。可惜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遭到严重破坏,佛像、文物尽被掠走,拿不走的就一律捣毁,竟无一幸存。此后便逐渐没落,直至彻底消失,只留下一条善果寺胡同。

宣武艺园的东南部就是过去的善果寺塔院儿,所以当时的人们曾称之为“善果寺公园儿”,其实建成后初名宣武公园,1984年改建为具有江南风情的园林,才改名为宣武艺园。街面上还有水电部招待所、西双版纳旅馆、槐柏树副食店、理发店,以及清真食堂、牛羊肉店等。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儿时,将东、西宽街、范家胡同、西长营、花园胡同合并,统称槐柏树街;原镶蓝旗军营范围内,原本按照是个方位称为东北1—4条,西北1—5条,东南1—4条,西南1—5条,加上南、北宽街,共21条街巷,经过整顿后、街北十条胡同自东而西依次命名为槐柏树街北头条至十条;街南十一条胡同由东向西依次命名南头条至十一条(南宽街即南六条、北宽街改成北五条)。

到了九十年代,这里的平房再次“步入老年”,1990年被列入危房改造区;然后拆除了21条小巷危旧房,改为楼群居民区。如今这里已经是人口密集的地段,附近还有槐柏树前街、槐柏树后街、槐柏树北巷等衍生地名。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槐柏树街的今昔
从古老槐市斜街到现代槐柏树街 北京地名的嬗变
徒步北京水系(四):法源寺--牛街--报国寺
逛宣武艺园和报国寺
故园怀旧--记忆中的那条街(完整版)
“十八半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