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齐 在福建省北部开疆扩土十二年经历

东汉末年的会稽郡面积很大,大致为现在的福建省加上浙江省钱塘江以南的部分。

但是,除了浙江省北部面积狭小的宁绍平原外,其余山地丘陵河谷地带散居着没被编入朝廷户籍的山越聚落,实际只有少数的几个点在汉王朝的实际统治下。

(正文4730字,需要时间耐心阅读)

特别是东南沿海只有章安(今浙江台州,原名回浦)、永宁(今浙江温州)、东侯官(今福建福州)几个点,其中侯官(县级)的辖地更是包括了整个福建省

这些点(县)的长官称为“长”,地广却在籍人少。秦汉一个县在籍户数上万的长官为“令”,不上万的为“长”(《汉书》)。

山越是个统称,既包括当地土著,也包括生活在朝廷控制区外不缴税赋的汉人,其中也有像在徐无山中建立世外桃源的田畴一样的豪族武装。

汉末的山越经过北人的不断南迁和本地土著的长期繁衍,人数已经远远超过各县在籍人数。一个县的区划面积越大,表示实际控制程度越低。

可见汉王朝当时对福建省控制力的薄弱,广阔的土地,都还只是未被开辟的化外之地。

(侯官包括整个福建省)

王朗逃到福建

侯官的治所在东冶、又名东侯官。“侯”本为“候”字,汉武帝在会稽郡东部都尉(管几县,治所在章安)下设置军事机构东候官于此,乃“东部都尉属候官”的简称。到东汉末已兼有了行政功能,是否正式设县尚存争议。

196年,孙策入江东攻打会稽郡。深为百姓爱戴的会稽太守王朗战败后,正为父守丧的郡功曹虞翻护卫着他,由海路历经颠簸从山阴逃到东侯官城(东冶城)。

此时的侯官长叫商升,见局势有变,怕惹祸上身,闭门将王朗一行人挡在城外。 虞翻对商升一番劝说后,王朗一行人才被接受入城。

安顿好了王朗,并得到其许可后,虞翻方才回到山阴继续为父亲守丧,侍奉母亲。

不久,侯官北面的永宁县长韩晏承认并接受了新会稽太守孙策的统治。

孙策刚定江东三郡,有很多军政事务要处理,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亲自追讨远在侯官的王朗。

于是,孙策将会稽南部的永宁、候官一带设为南部都尉(既属行政规划又是长官称谓),晋升韩晏为都尉,贺齐为永宁县长。

(永宁南部都尉管辖侯官)

侯官仍拥护王朗,肃清境内敌对势力,讨伐侯官就成了南部都尉的职责所在。然而,韩晏跨海攻打侯官,却作战不利,反被商升打败。

于是,孙策再次提拔贺齐取代了韩晏为南部都尉。

贺齐的履历

贺齐,本姓庆,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人(会稽郡治所山阴),出身当地名门。

结合鲁迅录山阴人谢承《后汉书·贺纯》和虞预版《晋书》记载:

贺齐的伯父庆纯“六艺”都很精通,在儒学造诣上有很大的声誉。于汉安帝时期做过侍中、江夏太守这样的要职,后来辞职。“十辟公府,三举贤良方正,五征博士,四公车征(同征的是江夏黄琼这类三公级别的人物),皆不就(都不去)。”一次安帝大宴群臣,尊其生父刘庆以帝号,专门下诏庆纯,亲笔改为贺姓,贺纯便成为了贺姓的鼻祖。贺齐的父亲贺辅也做到永宁县长。

东汉末年,年轻的贺齐在山阴做郡吏,短暂代理剡县(今绍兴的县级市嵊州市)县长。县吏斯从这人比宋江做押司时还厉害,对黑道人物很侠义并串通勾结,贺齐就想收拾他。

县主簿就劝贺齐:“斯从家族是剡县的豪门大族,又与山越关系很好。你今天惩治他,明天就会有人攻打你。”贺齐的性格黑白分明,越是惹不得他越不放过。听了主簿的话,他大怒,立刻将斯从正法。

果然斯家族人与山越等党羽很快相互勾结到了一起,多达千多人,远远多于县兵。于是,举兵攻打县城,但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贺齐居然敢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向他们发起了突击。

斯家兵大败,贺齐一战威震山越。

(先后代理剡县和太末县长)

后来会稽西北的太末(今浙江衢州龙游县)、丰浦一带的百姓造反,贺齐又被调去代理太末县长。可见会稽的县长不好当,总会空缺,风险性很高。

贺齐在太末诛恶扶善,只用了一个月便平定了叛乱。不久,孙策做了会稽太守,贺齐归顺。孙策考察会稽各县令长,对贺齐的成绩非常满意,推荐他为196年会稽郡的两名孝廉之一。

因此贺齐从做代理县长的“吏”转正为“官”,被孙策任命为新成立的南部都尉府所在的永宁县长,很快又被晋升为南部都尉。

从这份履历可以看出贺齐的性格强势、爱憎分明、识大体,做事果断坚决又讲方法,是位能干大事的实干家,而且在会稽已建立了威名

贺齐入福建

商升得到贺齐做了南部都尉,并准备出兵侯官的消息,又知道他的威名,就害怕了,派人到永宁请求与他盟好。

贺齐就借此机会给来使详细分析了现在的局势,让他回去转告商升要认清形势。于是商升带上印绶,亲自动身前往永宁准备向贺齐投降。

但是商升的侯官豪族张雅、詹强认为一旦侯官接受了南部都尉的节制,将伤害自身利益,不希望商升投降。于是就联合起来反叛,杀掉了路上的商升。

事后,张雅自称无上将军,詹强自领会稽太守,就是说他们也不承认正在侯官的王朗的会稽太守,要的就是独立没人管。政治性质变了!

张雅、詹强等是地方豪族势力的联合,又与山越有勾结,兵势强盛不同于原来有限额的朝廷地方守军。贺齐的兵员数量也是有限额的,不足以讨伐他们,于是暂停了出兵。

无上将军张雅和他的女婿何雄,私下里关系不和暗自争权夺势。贺齐找人收买当地山越人找事情挑拨二人矛盾,引起他们越来越互相仇视,以致最后各自带兵打起来。

(永宁到侯官海路更便捷)

贺齐趁他们打得两败俱伤,实力大降之时,出兵从永宁渡海到东冶,一战大破张雅军。伪会稽太守詹强(占据东冶城)等其余豪族见大势已去,非常害怕,都率众投降。

东冶城(东侯官城)由此被贺齐得到,并得到了王朗。

王朗虽降却不肯为孙策效力,但孙策对他一直很尊重,曾派张昭劝说没成功。后来朝廷征召王朗入朝,最终没有失节。

(孙策)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严白)虎等。--《三国志·孙策传》

孙策一生并没有去遥远的东冶,“攻克”东冶的贺齐用的一种很巧妙的方法,甚至很可能都没打过东冶城,所以这个“屠”字明显不是“屠城”的意思

贺齐不但不会对东冶屠城,增长侯官的人口成了他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贺齐发展福建

为了发展会稽郡,孙策的一个办法是细分县制。196年,分章安县的南乡置松阳县(今浙江丽水松阳县),分侯官为南平(今福建南平市)、建安(今南平市的县级市建瓯市)、汉兴(今南平市浦城县)、侯官(今福州)四县。这是汉王朝第一次在福建设县。

侯官四县都在南部都尉贺齐的管辖范围,他就成了设县及治理的具体施行者。

这四县的分布是有规律的。从闽江口沿江一直到上游浦城县的南浦溪,这条长河就成了福建省北部早期开发的生命河。

(南浦溪到闽江福建北部大动脉)

除开原来的侯官县,新的三县建制有了,缺的就是人口。商升时期整个福建的户数不过万,人口基数小,等慢慢繁衍要到何年何月。贺齐就要通过各种政策和手段把周围没有入籍的山越人吸引到这几个地方。

只有等这几个县有了足够的人口后,才能进一步分出县制,一步步地扩张实际控制的领土。

203年,从一场发生在建安、汉兴、南平三县的民变我们可以看到贺齐这八年在福建取得的成绩。

贼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五人,率各万户,连屯汉兴,吴五(人名)六千户别屯大潭,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大潭】同出馀汗。【音干】。--裴注《三国志·贺齐传》

之所以说是民变,如果是山越寇掠应该有固定根据地,不可能带着老幼妇孺四处作战,更别说“别屯”。别屯:“谓军队原驻地以外设立的营盘”(《汉典》)。

算下来,三县仅参与民变的人数就在六万二千户以上。从八年前的不足万户到此时,整个福建的在籍人数至少有一二十倍的增长。

八年增长这么多的人口,贺齐必然用了些特殊手段,以致于伤害到了豪族和百姓的利益,激起大规模的反抗。

这是发展过于迅速造成的后果,但对孙权来说对福建的开疆扩土更为重要。于是会稽太守孙权大力支持贺齐,命令会稽各县联合组织了五千人的军队,由各县长亲自带队,赶到福建接受贺齐的统一调遣,以平定叛乱。

贺齐福建平叛

203年,贺齐带着各县联军进入建安城,将自己的南部都尉府设在了这里。

洪明等五位叛军首领集中在汉兴县境内,而吴五和邹临各六千户屯驻在现在南平市建阳区北的大潭和盖竹两地。

流经大潭和盖竹的崇阳溪和汉兴的南浦溪,在两地的东南方合流,最终经闽江流入大海。

(叛军分布位置)

上面所引《贺齐传》盖竹与大潭“同出馀汗”和“馀汗”所指很值得研究。

很多人以为“馀汗”指豫章郡馀汗县,并衍生出“同出馀汗”两种说法

一是说盖竹、大潭同属馀汗县。根据《建阳县志》和南平市辖武夷山市历史可知,武夷山市所在的汉末崇安乡此时属于建安县,205年建平县成立时划入建平县,并不属于馀汗县。那么,武夷山市南边的盖竹、大潭便不可能属馀汗县。

二是说盖竹、大潭的吴五、邹临一起出兵馀汗县。问题出在后来贺齐从建安县攻打汉兴县不需要绕远路经过馀汗县,不然汉兴县与建安等县交通、联系如此不便,没理由会成为第一批设县的地方。

那么排除了是馀汗县的说法,“馀汗”可能是个建安县与盖竹、大潭之间的小地名。但都是同级小地名(“馀汗”所指可能更小)不会说“同出”,那就可能“馀汗”指山或者水。

但武夷山从没有馀汗山或余干山的叫法,余干水又是江西上饶信江的古称。

以上都排除后,我们从字面意思来理解。“馀汗”即余干。苏轼诗作《入峡》有“余流细不数,远势竞相参。”其中“余流”为支流的意思。“干”可指“干流”,“余干”可理解为“最大的支流”的意思

(这里的“馀汗”指最大的支流和河流交汇处)

这么理解,“馀汗”两字就把后面贺齐的出兵路线、战略部署描绘得一清二楚了。

崇阳溪古代是大红袍茶叶外运的重要通道。南浦溪是下游流入闽江的建溪的干流,自浦城(汉兴城)城关以下可通航,直到福建省通公路前,都是福建进出中原的主要航道。

贺齐军乘轻舟从建安县沿河北上讨伐叛军。行到南浦溪和崇阳溪的交汇处时,担心叛军多自己兵少,如果先攻打崇阳溪的盖竹、大潭会被汉兴叛军在此地截住退路和粮草;而如果先深入南浦溪攻打汉兴又可能被盖竹、大潭的叛军截断后续粮草和退路。

汉兴县集中的是叛军主力,经权衡利弊,贺齐最终决定留下一支人马守在两河交汇处(“馀汗”),防守盖竹、大潭的叛军来截断粮道,自己带主力北上汉兴

于是贺齐把留守两河交汇处的重要任务交给松阳县长丁蕃。哪知丁蕃虚荣心比较强,松阳县在太末县的旁边,当时贺齐还是代理县长,现在却被他任意指挥,就不肯做这个留守。

贺齐的性格一直是不拖泥带水的,立即将丁蕃以抗命罪处斩。其他的那些县长本来也有不服贺齐的,见到他如此强悍都怕了。从此贺齐的号令,没人敢不遵从。

军纪一整,战斗力就上来了。贺齐在汉兴接连大败叛军,叛首洪明战死于大战之中,其余吴免、华当、洪进、苑御等首领全部先后投降。

汉兴平定后,贺齐从南浦溪返回,再进入崇阳溪,先打盖竹,再攻大潭,邹临和王五也都投降。

此战,贺齐斩首六千级,擒获全部叛军首领,又及时地重建了被战争破坏的各级行政建制,修复被损坏的城池,很快地恢复了社会秩序,估计已拥有上万人的军队规模。

孙权对贺齐的这些表现很是欣赏,拜其为平东校尉。

福建新设建平县

又努力发展了福建两年后,205年,贺齐讨伐(古)上饶。然后分建安县的桐乡崇安乡,及(古)上饶的今铅山县部分成立建平县(《建阳县志》)。

(建平县大致范围)

(古)上饶属于豫章郡,现在铅山县的永平镇、紫溪乡等乡镇在武夷山上。我们有理由相信,贺齐讨伐的上饶并不是(古)上饶城,而只是铅山县位于武夷山中的几个乡镇

一定是武夷山中的山越常常下山祸害建安郡崇安乡等地,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于是贺齐讨伐了他们,并占领了他们的聚落,然后成为新成立的建平县的一部分。

建安县桐乡的地方势力很强大,贺齐出于削弱他们与建安县城地方势力的联系的目的,将桐乡划入了建平县。(《建阳县志》)

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时建安县分出两乡到建平,说明此时的建安县人口数量已经可观

(福建已有五县)

总结

直到208年,贺齐被孙权调到丹阳郡讨伐黟、歙两县(古徽州)的山贼,从此离开福建,从196年到208年,共在福建省开疆扩土十二年。

此时的福建已经从福州一点发展成五县,主要集中在福州以北的闽江水系的干支流上,为福建的后续开发打下了重要基础。

260年,东吴正式在福建成立建安郡。贺齐为福建省的早期开拓作出了实质性的奉献!

(原创声明:写作不易,请尊重著作权,谢谢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说三国:六十九 再平山越
汪征鲁 陈 劼 | ​“侯官”考
《话说南平104》建瓯素称“八闽首府”的历史由来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五十三卷
建瓯——被遗忘的城市
每个福建人都应该了解的知识,福建隶属渊源,看完涨知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