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春翔:说说巾箱本

书之本子很小的,叫巾箱本,今人叫袖珍本。

此制于正史首见于《南史 齐衡阳王钧传》,传云:

“钧尝手自细书五经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曰 ' 巾箱中有五经,于检阅既易,且一更手写,则永不忘。’ 诸王闻而争效巾箱五经,巾箱五经自此始也。”

明嘉靖间(1522-1566)覆宋刊巾箱本 《五经》

或引晋葛洪《西京杂记》序云:

“刘歆汉书一百卷,今抄出为二卷,以补汉书之阙。而后洪家遭火,书籍都尽,此二卷再洪巾箱中,常以自随,故得犹在”云云。

以为巾箱书实始见于此,实则《西京杂记》不知何人所作,渭葛洪作者,唐人之说,恐不足信。

不过衡阳王时,止说置巾箱中,为巾箱五经,而无本字,至宋始称巾箱本,加本字,说见戴埴《鼠璞》

南宋之世,巾箱本无所不备,宁宗嘉定间,从学官杨璘之奏,焚毁小板,后又盛行。

元明罕见

清乾隆十一年(1746)武英殿刊古香斋袖珍本《五经》

清代巾箱本之小,小到长工部尺一寸八分,宽一寸一分,见乾隆时姚培谦刻的《世说》,书品过小,字不及蝇头大,有损目力,除科场夹带外,无它意义。

我常疑巾箱究竟是什么东西,古人帽子称巾,手帕亦称巾,这巾箱是帽箱,还是手巾箱,应考明白。

《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清乾隆间(1736-1795)内府乌丝栏写本

后见《天中记》中引《异苑》云:“晋武帝太康末,每闻手巾箱中有鼓吹鞞角之音,帝是岁崩,天下大乱”晕晕,乃知巾箱者,手巾箱也。盖古人颇重手巾,故以小箱盛之。

六朝时,书皆手卷,体积既小,故可置巾箱中。所谓巾箱者,大抵指很小的箱而言,其形制与手巾箱相似而已,非必书与手巾杂置一箱。

古人重巾故事不少:”王莽斥出王闳,太后怜之,闳伏泣失声,太后亲以手巾拭闳泪“(见《汉名臣奏议》);”孙权克荆州,将吏悉皆归附,而潘濬涕泣交横。权慰劳与语,使人以手巾拭其面。“(江表传)。

古人手巾不离手,于此可知,而巾箱是很小的箱,亦可藉此知道,衡阳王置书于巾箱重,据我查考结果,是和手巾箱形制相似的小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有巾箱书,今有《福厂印稿》,精小的印谱
孝歌《十条手巾:带古人》
清写本巾箱本《史鑑节要》两册4卷
王夫之的故事
让孩子读古版线装书,好处多多
(转贴)对巾箱秘术的一点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