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书店 | 冷门考古书在这里热卖

央广网北京4月26日消息 这几天,中国之声带来特别策划《我的书店》。

我是王娴,在北京用打车平台叫车,第一次发现目的地名字里有错别字,就是去人文考古书店。考古的考竟然被写成烧烤的烤。

天还冷,早上9点不到,书店的门就打开了,正好把两侧的对联挡住,只露出横批“小中见大”。店主人洪霞一直在闷头收捡、打扫,进店转了一圈,都没找到她人。

洪霞:反正我一般会提前半个小时先过来,早晨先会去隔壁把一些快递拆了。店里还得打扫一下什么的……昨天是因为店面的人员多,所以这些就都没有做。那些箱子都是昨天到的书,也没来得及拆开上架、入库。

门口的书架边还堆着十几个没拆封的快递纸箱。刚刚过去的周末对书店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忙乱,有媒体报道了这家“冷门”书店如何历经十年活下来,去过的读者评价它是“小众中的小众”。书架都“顶天立地”,书架上的书往往比普通书店开本更大、更厚。几排书架顶头都挂着一幅字,中间的写着“考古文章源自田野,琳琅满架只待识者。”

书架边还堆着十几个没拆封的快递纸箱(记者 王娴 摄)

只要站定在任何一个书架前,就会明白它和其他书店的不同。

记者:我的感觉,大部分书其实都不像在日常的书店能看到的书……

洪霞:我们在摆的时候,就像器物类的大家比较直观。不用知道这是什么,只看你就觉得超级漂亮,然后这块钱币、金银器、铜镜整个都是在这一列,这边可能就稍微专业一点。我们可能会稍微按朝代做区分。古代文明的,夏商周的,然后这边是中古的,就是魏晋南北朝隋唐的,这块可能是古代的礼仪类的,还有一个天文考古学,再就是上古神话的这些部分,这边的三个架子,都是新到店的书……后边的架子其实都偏人文历史,包括后边的衣食住行,物质文化,整个在这一片……

书架的分类标记不是数字或字母,而是《千字文》字序,洪霞说,就是因为分类太多了,字母不够用。

被更多人知道之前,洪霞的“人文考古书店”一直人不多,她听说我要做广播节目,立刻说“我们这儿没有什么声音!”店里常常没有读者,只有洪霞和同事在忙。这家书店,洪霞在首都师范大学读历史文献学专业时就在这儿兼职,毕业了在这里工作,2018年索性从原店主那里接手管起来。

店主洪霞在店内整理图书(受访者供图)

收拾了一气儿,洪霞在工作台坐下来和出版社联络订书。

记者:这是准备买10本的意思吗?为啥?

洪霞:这个书在某种情况下资料性很强,在我们家来说销售也很好。

记者:《中原东部唐代佛堂形组合式造像塔调查》。

洪霞:对!对于一个新研究出来的书,某种情况下,大家都需要去做资料的参考,所以我就会看,这个书我们现在是进了第四次。

如果只看公众号的文章,“是什么让一家冷门考古书店活下来?”也会成为天然的疑问,但听洪霞说几分钟,书店的工作逻辑就会显而易见——专业。

洪霞长期联系考古文博类专业出版社、对接专业读者、在线上平台开辟专业店面。“基本上像常规合作的,比如文物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像上海古籍这些基本上都可以闭着眼睛选……”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建立了这些比较畅通的和不同出版机构的联系渠道?

洪霞: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基本上关系都挺好,他们的书目发过来,你就去看哪些你需要订……价格高的书可能是先试一下水。什么叫试水?我们先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做一下推荐,看看这个书的销量情况。我们前两天推的书是“科学”的,真的挺好,很专业,但是在“圈里”是挺好的。

书店门口的小展板随时更新图书信息(记者 王娴 摄)

“圈里”,指的是考古、文博圈,人文考古书店是“圈里”很多人购买专业书的首选渠道。合作久了,不少出版社给了人文考古书店“账期”,相当于购书的无息贷款。老读者们也往往是大宗采购。

洪霞:我们平时工作基本上偏沟通性质的会比较多。

记者:跟出版社包括跟读者之类的……

洪霞:对。我们合作的学者里边,他会直接把我们推荐的公众号链接转给我,就说需要这一本。然后我就说好的。

记者:服务这么到位?

洪霞:对,每次他就给我一个书名,然后我来个“好”。他会攒着一批,然后给他寄过去,再攒一批我又给他寄过去,就这样。基本上沟通比较多的学者,我会大概知道他的研究范围,有一些书我就会重点推荐。

没有会员制度、不设直播卖书,线上网店里觉得不划算的,洪霞给关了,只留更合适的平台,购销都只剩下更清晰的线索。

洪霞:没有说别人的那种销售方式,或者他们尝试的新的东西不好,只是我在算我的投入产出比的时候,觉得不值得。如果去做直播,我必须招一个人,否则我根本没法做,我所有的工作人员,工作已经很满了……

洪霞在店内打扫 (记者 王娴 摄)

同事们来了不需要太多交流,各自开工。前台的同事接起电话,介绍读者加书店官方微信号,负责线上业务的大黄来了,按照排班,大黄应该负责今天的午饭。洪霞见面就问,饭呢?大黄说忘带了,两人笑闹着要动手。洪霞反应过来,可能是放在隔壁了……轻松调侃之后,继续工作。

洪霞:我们店其实和传统的实体书店稍微有一些区别,因为我们很可能是线上线下要同步的……已经有一套路子了,还挺顺的,然后也在不停摸索……

四个人,各司其职。“人文考古书店”有两间,前台所在的是其一,另一间不和这间直接联通,读者往往要走到户外再进门。

这里也藏着洪霞的不少“宝贝”。

洪霞:中间这两个架子像新疆文物、收获,这两个架子的书都是不卖的,都是特别早的书。

记者:如果有读者说想看一看。

洪霞:我就可以拿下来,我们在三楼有个办公室,里边有四个书架,满满的,是不卖的。想着回头换空间更大的地方会进行展示……

读者在找书(记者 王娴 摄)

远道而来的读者把装满热水的水杯敞开盖子放到窗台上,坐到书架边摊开架势。

读者:第一次来,因为之前不知道这个书店,因为太偏了。我对考古挺感兴趣的,毕竟专门做这种书店的很少,太冷门了。

陆续有更多媒体讲了人文考古书店的故事,进入2022年,书店基本每天开门,周末也得有两人值班。大家比从前又忙了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坚守十年,这家“冷门”书店拒绝做网红
人文考古书店
北京三环,有一家开了十年的考古书店
情系旧书店
[转载]上海复旦旧书店的风景
过去一年,长沙独立书店里,悄悄发生的,少为人知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