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场跨越人类学与文学(电影)的深度漫游 |《族群属性与个人面孔》

《族群属性与个人面孔》

王艺涵 著

一本将人类学理论融入中国民族文学(电影)分析的著作

每个人都拥有自身的文化属性,又独具个性化的“面孔”,由此,王艺涵所著《族群属性与个人面孔》将人类学的文化考察与哲学式的个性关注结合起来,对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文学和电影的一些基本主题进行了跨学科的探索。

21世纪以来,中国民族文学和影像叙事越来越多地从“他者描写”转向“自我表述”。优秀的民族作家和电影人不断涌现,他们所创造的优秀作品也正在跨越族群边界,引起广泛的关注。

在这部著作里,作者通过对藏族作家和导演万玛才旦、蒙古族导演哈斯朝鲁、哈萨克族作家叶尔克西等人作品的文本分析,作者通过对多种风格的作品——抒情史诗、寓言和民族志纪录类型——的考察,带我们走进他者的内在精神世界。在人类学视野里,族群中个人的生活实践是一种活泼的充满变异的力量,较之景观化的民俗风情展示等,文学艺术的表现更为真实、生动、复杂、多义。

在作者看来,民族文学与影像,既是民族志意义上的“纪录”,又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性重构。而无论是纪录还是重构都意味着二者的融合,都是一份值得我们共享的“情感文献”,民族文学与影像在情感体验上的可分享性,正是其美学价值和认知价值之体现。

文学与影像叙事所生成的感受力不仅具有美学意义,也具有深切的社会伦理意义。一种具有共情力的美学-伦理感受,不仅属于某个特定的族群,也属于人类社会。分享或共享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学与伦理基础。

本书将当代文化人类学理论与缜密的文本分析融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亲历与体验,它对中华民族文化表现形式上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认知不无裨益,对于熟悉或向往边地风物的读者来说,本书亦不失为一次具有文化人类学意义的“深度的漫游”。


内容简介:


民族文学和影像既包含着对共同体属性的文化表达,又是对个体生命与生活际遇的独特艺术表现;民族文学和影像具有民族志记录的文献价值,也是人类学意义上的一种艺术重构。

本书主要以人类学和民族志的视角,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愈来愈具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学和影像。通过民族文学和影像的记录与重构的分析,提升人们对中国叙事语境中文化多样性及其独特价值的认知。



作者简介:


王艺涵,山东枣庄人。文学博士,副教授,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任职于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艺术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学理论与批评。在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比较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郑州大学学报》《扬子江文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影像叙述与社会记忆》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九届学会奖等。


目 录


导言 当代民族电影的民族志意涵………………………………1

第一节 文学 - 影像民族志视域的出现 ………………………2

第二节 文学 - 影像叙事与民族志书写的交互性 ……………5

第三节 文学 - 影像民族志书写的社会模式与个人实践 ……9

第四节 一个主题的多重维度 …………………………………12

第一章 叙事类型:寓言、史诗与日常生活呈现………………19

第一节 作为民族志寓言的《狼图腾》 ………………………22

第二节 《永生羊》与史诗风格 ………………………………38

第三节 《静静的嘛呢石》与日常生活 ………………………53

第二章 族群边界:从地理边界到语言 -社会边界 ……………72

第一节 叶尔克西:边界之内 …………………………………74

第二节 万玛才旦:语言 - 社会边界的越界 …………………88

第三节 哈斯朝鲁:双重越界 …………………………………94

第四节 卓·格赫与宁才:没有返回的出走 …………………99

第五节 还乡式的美学 ………………………………………114

第三章 朝圣之旅:置身于阳光与苦难之间 …………………123

第一节 与苦难和解:《阿拉姜色》 …………………………127

第二节 《太阳总在左边》:朝圣与救赎 ……………………139

第三节 阈限与心灵的通过仪式 ……………………………157

第四节 松太加的“壁画美学” ……………………………168

第四章 “感觉的寓言”:族群中的个人面孔 …………………178

第一节 石舒清与《清水里的刀子》 ………………………181

第二节 生与死的忧思 ………………………………………186

第三节 面孔与地貌的隐喻 …………………………………201

第四节 存在者的悲光 ………………………………………211

第五章 祛魅的叙事:分析与批评的民族志诗学……………227

第一节 身份与记忆的错位 …………………………………230

第二节 自我与他者的邂逅 …………………………………240

第三节 在宗教与世俗之间 …………………………………246

第四节 万玛才旦的思考:超验的和经验的 ………………253

第六章 记录与创造:作为一种文化寓言的艺术……………257

第一节 仪典上的阿肯——《鲜花》 ………………………258

第二节 “像教”与审美——《唐卡》 ………………………272

第三节 仪式与艺术——《长调》 …………………………293

第四节 寓言化的影像叙事 …………………………………303

结语 “在他人的土地上”………………………………………314

参考文献…………………………………………………………3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术观点】罗正副:仪式的谱系与解释 ——读《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届博物馆人类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呈现行业最大最鲜学术盛宴
历史民族地理学新探:中国古代巴人的历史地理与生态人类学考察
田兆元 | 民俗学的学科属性与当代转型
以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为中心:土家族民俗事象的影像书写与文化迷思
毋庸置疑,他就是最伟大的人类学电影导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