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国博物馆」镇馆之宝到底有多惊艳世人?

探秘晋国博物

晋国是个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国,但晋国博物馆却是个新建的博物馆。2014年10月1日,以“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为依托而兴建的晋国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是山西省首座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晋文化专题博物馆。晋文化的“晋”是从何而来?

山西,简称“晋”,“晋”字源自西周时期的一个封国——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全国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与周同姓五十三,晋国便是其中之一。但晋国开始并不称“晋”而称“唐”。唐是夏、商时期的一个小国,后归附周,但不久发生叛乱被周公灭掉了。接着周成王封其幼弟叔虞于唐,后人称其为唐叔虞。到了叔虞的儿子燮父时便改唐为晋,所以“唐”是晋国源头所在。然而司马迁在《史记·晋世家》仅记 “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寥寥几字,却使千百年来诸多学者钩沉古籍、考据地望,众说纷纭。

随着“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的发现,在这里发现了自第一代晋侯夑父起的九代晋侯及夫人的墓葬, 使得古唐国的地望愈来愈清晰,晋国也逐渐立体的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晋魂永存 图丨付孟喜

车马在先秦时代,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因制车技艺的复杂性和制车材料的稀缺性,决定了车马是贵族阶层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并逐渐成为贵族身份等级的象征。

晋侯座驾

晋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古人对祭祀相当重视,且在事死如事生、灵魂不灭观念的支配下,不但要为自己构建好地下住所,随葬自己喜爱的生活器具,也要将自己生前出行用的车马随葬,于是也就有了车马随葬制度。在商周时期 , 地位稍高的贵族墓旁,一般都会有车马随葬。等级不同,随葬的车马坑规模和车马数量也不同。晋侯墓地经勘探发现共有十座车马坑,均为长方形。第七代晋侯晋献侯稣陪祀车马坑,是迄今发现的西周时期规模最大、陪祀车辆最多的车马坑,也是晋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01车,先秦时代的奢侈品

晋侯陪祀车马坑为东西向,东西长 21 米,南北宽 15 米,一道隔梁将坑分为两部分,东边为马坑,西部为车坑。西边车坑 48 辆车均为整车放入,车辆均为东西向摆放独辀车 ( 单辕车),全部车分六列摆放,整体是一个车阵,庄严肃穆。车坑陪祀车辆有战车、礼仪车、生活用车、辎重车,几乎囊括了西周时期所有的车辆类型。由于古车的主体是木制的,在泥土中,经年累月,木质会逐渐朽烂,萎缩成灰,原来的实体变为空腔。在地下流水的作用下,淤土又渐渐把空腔填实,形成“土车”。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已经不是木车,而是土车。

在这些车阵的中间的两列有十多辆是彩绘礼仪车,车周身车舆的厢板和车门外面,用黑、红、绿三种髹漆彩绘出精美的图案,雍容华贵。从所处位置看,这些车为车阵的核心,应该是晋侯的礼仪用车,尤其在祭祀等重大礼仪场合使用的车。

晋侯陪祀车马坑北侧两排为战车 20 辆,战车车舆内还有作战用的护甲和兵器,有的车舆内有马具和马甲,有的车舆内则放置箭镞、铜戈等兵器。战车又叫做戎车,每辆车上立乘三人。中间一位驾车,左边人使用短兵器如弓箭和短剑射杀敌人,其右边的人使用长兵器如戈,勾啄敌人。所以车马坑的箭镞多在车舆的左前侧出现,铜戈则在车舆的右前侧出现。此外,车轮旁边还发现有带柲的铜矛,最长的约 270 厘米,从长短兵器上也可以看出,当时已形成长短兵器相配合的格斗形式。

战车中有几辆车厢带青铜甲片的车辆,铜甲片像古代戎服的铠甲一样整齐密集的编排在车的左、右和后栏上,犹如一辆 “装甲车”。在车厢上增加护甲,目的是增强在战斗中战车对乘员的保护 , 晋侯装甲车可以说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装甲车。

02马,冷兵器时代的“王牌”

车坑旁边的马坑,经辨认殉葬马匹至少有 105匹,互相间多有叠压。马坑内马骨凌乱,且有箭镞射杀的痕迹,可见为活马下葬。人类驯化了马匹,用作车的动力,人类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马拉战车的对阵,则是国家机器的需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重大进步。所以马作为一种动物军事资源,也具有了特殊的政治意义和战争文化含义。

晋国马多,且产良马,这与晋国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是有密切关系的。《左传》昭公十五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身处戎狄之间,为了生存,必须壮大国力。在成王初封叔虞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兼容并蓄的治理国家。

同时,晋国与戎狄杂居,戎狄养马业发达,晋国不免受戎狄影响。晋国与戎狄之间有贸易往来,大量马匹流入晋国,同时戎狄养马的经验流入。晋国逐渐强大,兼并了周边多个戎狄小国,将他们囊入自己的版图,这些地方成为晋国的养马区,从此晋国奠定了称霸基础。晋国的“屈产之乘”在当时已是驰名列国的名马。《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杜注:“ 屈地生良马,垂棘生美玉。”晋国以“屈产之乘”借道于虞国,虞国国君难以拒绝,可见当时各国对晋国“屈产之乘”的喜爱程度。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商代以前,就已经开始使用车。西周时期,车马被赋予新的礼制意义,并广泛运用于祭祀、朝觐、军事和田猎等领域,成为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马在使用上有严格的等级区别,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使用不同的车马,甚至车饰、马饰都有等级之分。

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车马开始成为衡量国家军事实力的标准,因其自身独有的战争特性而间接影响了当时大分裂格局的产生,甚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国宝青铜盘

盘中动物世界

青铜盘是盥洗器,为承水器,与匜配合使用,匜就如同现在的水瓢。商周贵族在祭祀和宴饮都要行沃盥之礼,即净手之礼。行沃盥之礼时,一人捧盘,一人用匜从上往下往手上浇水,贵族用流水洗手,盘放在手下面承接洗过手的弃水。

盘是承水器,商周时期宴飨时要举行沃盥之礼,即净手之礼,以盘承接弃水。有一种用水族动物装饰的盘,造型生动,工艺精湛。盘内圆雕及浅浮雕动物造型跳脱可爱,不同于大多青铜器装饰的庄重肃穆。这些栩栩如生的动物们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寄托了夫妻和睦、多子多孙、福寿绵长的愿望。

01晋公盘:晋文公给女儿的嫁妆

晋公盘,国家一级文物,是晋文公为大女儿孟姬出嫁楚国而做的嫁妆,现馆藏于山西省青铜博物馆。晋公盘也是这种圆雕动物装饰的盘,而且造型上更为复杂。晋公盘口径 40 厘米,浅腹平底,附耳,耳饰重环纹,盘底的边缘设置三个圆雕跽坐的裸体小人。盘内壁有珍贵铭文七处,每处三行,共 184 字。盘内的动物浮雕与圆雕极为出彩,内底中央饰有一对精美浮雕蟠龙,盘绕成圆形;双龙中央,有一只立体水鸟;双龙之外,还有四只立体水鸟和四只浮雕金龟;再向外延,又有三只圆雕跳跃青蛙和三条游鱼;最外圈,则有四只蹲姿青蛙、七只浮雕游泳青蛙和四只圆雕爬行乌龟。而且,这些圆雕动物,都能在装置原处作 360°转动,鸟嘴也可以启闭、乌龟头也可以伸缩。

02子仲姜盘:丈夫给妻子的礼物

除了与晋国相关的晋叔家父盘、晋公盘,还有一件馆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动物盘——子仲姜盘,虽不是出自晋国,但在青铜盘里也是国宝级文物。

子仲姜盘的制作时代为春秋中期偏早,内壁铸有铭文三十二字:“佳六月初吉,辛亥大师作,为子仲姜沫,盘孔硕且好,用祈眉寿,子子孙孙永用为宝。”

大致的意思就是:六月初辛亥日,晋国的一位掌管音律和教授诗歌的“大师”,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祈福之盘,盘既大且好,用来祈求长寿,子子孙孙要永宝用。盘内装饰有 31 个水生动物,其中有 20 个是浅浮雕,11 个是圆雕,可在盘底作 360°旋转。这 31 个装饰物在盘内排列成 5 周,中心是一只圆雕的雄性水鸟,头上有冠,将其围着的第一周是浮雕的两只青蛙和两只乌龟,相互交错;第二周是圆雕的 4 条鱼;第三周是浮雕的 4 只青蛙和 4 只乌龟,交错排列;第四周是 4 只圆雕雌性水鸟,头上无冠;第五周是 7 尾浮雕的鱼和 4 只圆雕作蹲伏状的青蛙,同样是交错排列,其中一只青蛙遗失。

子仲姜盘整器风格质朴浑厚,圈足下置三只立体爬行猛虎,老虎身体侧面与圈足边缘相接。盘壁两侧设附耳,附耳外侧装饰有云纹。盘的前后各攀有一条立体曲折角龙,龙头耸出盘沿,曲体卷尾,攀缘于盘腹之外壁,作探水状,造型更为精致。

晋叔家父盘

图 | 文 王瑞华(晋国博物馆)

以上节选自旅游世界杂志2022年3月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原赵卿墓:车辚辚马萧萧,历史如滚雷动荡
万乘一览、轮运千秋,上下千年的交流
周天子时代的座驾 ——发掘晋侯墓地1 号车马坑
车马器——青铜系列(二)
梁云:秦人来自东方,考古学上有四个证据
国家博物馆藏车马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