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21世纪地缘政治新论·中国传统社会秩序》

第三节 论秩序

二、中国传统社会秩序观

农业社会时期,因与生产相适应的文明,使得中国文明得以传承至今。这个秩序的产生经历了上古五帝,尤其是后期尧舜禹三帝,至大禹治水奠定了传统民本主义思想的道统。

秩序决定了社会运行成本,良序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成本,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运行驱动方式决定了秩序观念,而不仅仅由生产方式决定,秩序的观念随着社会动态博弈逐渐,演化成型。如中国封建社会从秦汉隋唐皇帝与士族联合统治的社会秩序,演化出消解了士族以自由小农为主体的科举社会秩序,如欧洲封建禁锢农奴的社会演化出自由与民主的资本主义秩序观念。

政府权力合法性——政府与个体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否按照集体存续联合的原则,以提高个体及整体存续优势地位为目的,建构稳固的国际秩序体系,这是每个理性民族必须认真思考课题。

中国历史上的两种模式:秦模式与齐模式。秦国变法,强国弱民,立法制,重权术,以君为本,以国家整体存续优势为主导,建立可量化功爵制——耕种与战争——将国家变为以战争为导向的驱动机器。

秦始皇

而齐国富民强国,以民为本,重公议的民本下的法治思想,以个体存续优势地位为导向的功利主义,构建法制,管仲认为民为国之本。但这两种体制的共性则是自由的市场交易,这是那时社会最不为人注意的特色。

秦国以政权强力为主导,从制度上通过政权强力保证了个体获取存续优势地位物质条件,但个体选择权限制在了耕战中,即所谓的管制。苏联斯大林体制与此和其类似。

而齐国或许因为田代姜的原因,似乎更倾向于自由体的联合,通过丰厚利益回馈,招募社会上的擅长技击之士,即募兵制——成立了技击之兵(战国时期四大精锐之兵:赵边骑、秦锐士、魏武卒、齐技击。),因此单兵作战能力最强,强大的帝国与个体间的利益捆绑结合。然而齐国因其地理结构易攻难守之势,被五国(秦魏赵韩燕)合而灭之。秦国因有崤山函谷关的护卫,而抵住了关东诸国的攻击而最终完成了大一统。

西汉修正秦制,霸王道杂之,经过漫长演化,最终建立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主的秩序观,建立了稳固的社会秩序,这种与农业定居社会相符合的秩序观被普遍接受而传承下来。

当官僚们为个体存续优势地位利用掌握的社会治理权力大量地持续地攫取社会财富,农民们的生活普遍难以为继时,因为内乱导致大量人口的消灭,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原有的秩序需要重新建构,而秩序的重构意味着新群体需要个体存续优势地位,在生产力没有质变时,摧毁核心家族王朝的社会秩序重构成为了首选。

以中国为首的亚东秩序,是大一统封建秩序,秦汉隋唐是皇帝与士族对自由小农的共同统治,宋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较为和平的解除了贵族的世袭制度,并将科举作为社会精英实现存续优势地位竞争的工具,实现内部的自由竞争。

大禹治水奠定了民本思想的道统

这样就很好理解,秦汉,隋唐对外的赫赫武功,宋明清的保守与内敛。因为世袭的贵族们需要对外的武功释放与满足内部存续优势地位竞争的压力。需要可计量的方式实现这种竞争的需求,内部因为世袭制而难以撼动,向外即实现了国家群体的优势地位,又释放内部压力。而宋明清因为内部世袭的消解,内部大生产能够满足人的存续优势地位的物质需求,而科举则获取的治理权,满足内部精英实现个体存续优势地位需求,而同时将从外部获取功利动力相对不足。因为游牧民族提供足够的市场与原料满足生产的需求,海陆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益与内部生产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科举解除士族世袭,释放的内部生产满足个体存续优势地位的功能,消解了对外的赫赫武功——无法提供足够的利益。

然而行政权力是社会个体实现存续优势地位最好的也是最高的工具,科举为此提供了公平竞争机会。然看似与西方国家破碎的世袭的贵族封建体制不同,实际整体的最高权力的仍然世袭,仍然有随意杀伐之权,这仍然是最大的封建,尽管内部接触了门阀的世袭。实现内部存续优势地位的自由竞争,这不能不说是进步。然而行政权力却不能制造财富的,而拥有财富分配的强权,对内秩序管理的强权,对外组织斗争的强权。

但是内部存续优势地位自由竞争的这一特性也是亚东诸国能够迅速适应现代文明的原因。而亚东社会普遍缺乏西方那种刻骨铭心的由农奴转化为拥有自由与民主的深刻的心理体验,这也是日韩台地区乃至其他地区模仿但是始终难以达到欧美资本主义民主社会水准的根本原因。

强大的生产能力,稳定的社会秩序,丰富的物质财富,因此能够建立强势的朝贡秩序体系。维系着东方社会有序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弘毅:科举时代(1)前科举时代的选官史
《清平乐》|门当户对?聊一聊宋朝士大夫婚姻下的“三观镜像”
门阀兴亡史:科举制敲响了世家的丧钟
大唐户籍制度:良民与贱民并立
士族阶层消失的原因,隋炀帝的一道圣旨,改变了读书人的命运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利弊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